明末枭雄录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藤木屋
这话倒有些在行。不愧为武将说的话。
与旁边那个“二杆子”太监不可同日而语。
李化梓这分析也没错,杨应龙的叛军攻成都不下,损兵折将,确实已经兵疲将怠,只要成都内外合力夹击,击败杨应龙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秦良玉却笑着摇摇头。
“李将军,我有个主意。”
“您讲。”
“正象您所说的,杨应龙已经疲惫,只要咱们几路大军一起猛攻,成都之围必能解开,但是,李将军,您想一想,杨应龙这回率部造反,围攻成都,其用心险恶,罪恶昭昭,致使西南局势剧变,波及全国,影响甚广,如果不一举将其全歼,必将留下后患,那也是莫大的遗憾。”
这时候,那个“监军”胡诏年,又把话头抢过去了。
他向前挺了挺不长胡子的白光光的下巴,满不在乎地说:“唔,没问题,咱们就力争把杨应龙擒住,彻底消灭他。”
说得挺容易。
就好象吃顿饭一样。
可是……杨应龙那么容易就能擒住
秦良玉微微皱了皱眉,忍住火气,说道:“胡公公,李将军,没错,一举擒住杨应龙,我完全同意。可是二位想过没有,此处尽是平原,没有险峻地形,道路四通八达,若是大军打起来,很容易形成击溃战,而形不成歼灭战。依良玉之见,不如咱们暂且按兵不动,等其它友军到达之后,一起统筹行动,形成合围,这样就能防止杨应龙逃窜了。”
这是个思路开阔的大计策。
秦良玉是想把杨应龙一口吞下。四面包围,瓮中捉鳖。
有气魄。
但是胡诏年却不以为然,摇摇下巴,拿腔拿调地用尖细嗓门说道,“用不着,夜长梦多,我们这五万大军,你有两万人马,咱们再加上成都城内守军,兵力超过十万,收拾一个杨应龙,不在话下,不应该拖延。”
“这不是拖延……”
秦良玉摊着两手,耐心向胡诏年解释。
但是胡诏年显然不耐烦了。
他对于秦良玉的“罗嗦”相当不满意,看作是故意挑战自己的权威,而且——他也根本听不懂秦良玉的计谋。
“秦将军,恕我直言,你们女人家嘛,总是瞻前顾后,犹犹豫豫,这样是贻误战机的,此番出征,万岁一再叮嘱,作战务必勇猛,务必坚定,绝不可畏首畏尾,消极避战。秦将军,这是万岁的旨意,你我皆不可违背。”
他抬出“皇帝”的牌子,来
第95章 十面埋伏
麻仓收骂起来:
“丢那妈,胡诏年凭什么冲咱们耍威风,他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长什么模样……”
“他长得比你俊多了,”左支重开玩笑道:“胡公公一定面白如玉,肤色细腻,嘻嘻……”
“算了,”秦良玉制止住他们,“你们别乱嚼舌头,胡诏年是皇帝派来的,纵然不对,咱们也管不着,还是尊重他的选择,毕竟他们是友军。”
麻仓收和左支重都把嘴闭上了。
奢猛说道:“秦将军,眼下,咱们怎么办胡诏年这个狗……这个老太监,跟您意见不合,这仗可不好打啊,两家各打各的,容易让杨应龙钻了空子。”
秦良玉叹了口气,“谁说不是,可是我尽了努力了,胡公公的脑袋当真是……榆木疙瘩做的,一窍不通,说什么也听不进去,真没办法。”
这事儿也真让人无语。
“我看,”奢猛说道:“胡诏年分明是怕您抢了他的功劳,因此才急功近利,着急进攻,他想当援救成都的第一功臣,生怕别人抢在他的前面。”
秦良玉默默点了点头,又叹了一口气。
“名与利,自古最惑人心,此次赴援成都,李化梓部兵力最厚,胡诏年自然要抢头功,这本来也没什么,我也无心同他争抢,可是打仗总得全盘考虑……唉,也许天命如此吧。我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叹了一阵气,秦良玉开始作战斗部署。
仗,总得要打,友军本肯配合,南辕北辙,那是没办法的事,只能看菜吃饭,在战斗中随机应变。
几位将军都聚起来。
升帐。
派将。
秦良玉给全军部署了一个“十面埋伏”之计。
她正色说道:“各位将军,眼下李化梓部,不肯与咱们通力协作,势必要抢先进攻,去攻打成都外围的敌军,这样一来,十之,会造成混战,杨应龙不是傻瓜,绝不会等着前后夹攻,被动挨打,很可能全线退却,这样一来,成都周围几百里,只怕都会是溃散的叛军了,局势将乱成一锅粥。”
“您是说,咱们要给李化梓擦屁股”
“只能如此。”
几个将军都脸有不忿之色。
可是又没有别的办法。
事情就是这样,你不替李化梓擦屁股,就会贻误战机,全局都乱,救援成都的全盘战事都会鸡飞蛋打,那样的结果是谁也不能接受的。
秦良玉说:“诸位,别人不通情理,可咱们不能照样学样,跟着坏榜样去做,打仗不是呕气,更不能斗气,大敌当前,纵然不能精诚团结,可也绝不许拆台,这一仗,不是为李化梓打的,大局为重,谁也不许眼界太窄,小肚鸡肠。”
“是,”“遵命。”
全将将士对秦良玉的命令,从来不会打折扣。
令出如山。
这是铁军的特征和标志。
秦良玉把几个将军,按照“生、死、惊、开、休、杜、伤、景”的方向,逐一派出去,每个人所率领的兵力不等,都按照地形与军情酌情分配。
这么一分,有一个问题暴露出来:兵力严重不够用。
秦良玉说道:“兵力不足,是战斗中的大忌,但是眼下情形不同,敌人很可能在刚刚接战之时,就出现溃败,军心士气是涣散的,我们一定要抓住敌人的弱点,死死不放,大张声势,穷追猛打,以一当十,要多做草人,多树旗帜,给敌人造成草木皆兵的迹象。”
众将领命。
……
谭天保的任务是:跟随中军把守“牛家坝子村”。
他对秦良玉的韬略,完完全全彻彻底地佩服。这员盖世女将不但精通兵法,而且随时随地根据敌情变化进行调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变化无穷。
这是历史上罕见的军事谋略家。
……
……
牛家坝子是个小村,村外绿树环抱,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桑林,尤其惹人喜爱,桑树茂密,连绵成片。
中军,连同秦良玉的亲兵在内一共才一千多人,都隐藏在桑林里。
士兵们在长官的指挥下,忙着掘陷坑,扎草把,缝旗帜
第96章 诸葛亮的棋局
谭天保大惊。
“老人家,您说的是真的吗”
老人不高兴了,“年轻人,我有必要糊弄你么我吃饱了撑的,为老不尊么”
“我不是这个意思,老人家,这棋局……这么说来,非常艰难了”
“哼,当然,若不艰难,何至于一千多年来,始终无人能够破解告诉你吧,年轻人,一千多年以来,不断有人来到牛家坝,来武候祠挑战棋局,全都乘兴而来,铩羽而归。”
我勒个去,真够神奇的。
谭天保大奇,走上前,伸长了脖子,去观察石桌上摆的那副围棋。
石桌看起来也相当古老了,磨得光滑滋润,如玉石一般晶莹,上面刻着纵横十九道棋路,摆着数十枚黑白子。
棋局,就是设好了的残棋,每处落子都经过深思熟虑,经心设计,设置一个个陷阱关窍,除非棋艺高深的人,很难破解,至于这一副“桑木局”,既然一千年来没人破得了,那自然是高深至极了。
想想也容易理解,诸葛亮当年设下的,能简单吗
谭天保稍懂一点围棋,但不精通,伸着脖子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什么门道来,只觉得这棋局……纵横交错,乱得很,分不出优劣态势来。
摇摇头。
驼背老头说道:“小哥,既然来了,你下一局,如何”
“不不,老人家,我棋艺低劣,还是不用献丑了。”
“来嘛,棋艺高低,试试又何妨,我们几个研究数年,始终没有进境,你来下几手,就当为我们换换思路。”
谭天保一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那就下几手。
他坐到石桌旁。
观察了一阵棋势,拈起一枚白子,下了一棋,落在“三九”位。
驼背老头充当“棋主”,手拈黑子与他对弈,落子相对。
其它几个老头都坐在旁边观棋。
落了不到五枚棋子,谭天保就把自己逼入了困境,他的棋艺……实在是不怎么样,面对诸葛亮设下的如此复杂的局面,如何能够应对
旁边的几个老头都直摇头。
谭天保有些脸红,讪讪地笑道:“见笑了,我真是不自量力……”
“天保,左三路,七位。”
身后传来一个声音,却是秦良玉。
原来她已经拜完了武候,从室内出来了,和小菊一起,站在谭天保的身后观棋。
谭天保赶紧站起来,“将军……”
秦良玉摆了摆手,“不必,你坐下,继续下棋。”
小菊插嘴道:“谭大哥,你如果赢了,就把那本兵法赢过来,老夫人说,咱们正好有用。”
“……”
谭天保面色尴尬,我把兵法赢过来……
我……我哪有那个本事
“嘿嘿,小菊,你不懂,我棋艺太差,眼看着就走进死胡同了,哪里还能赢,再说,这局棋是当年诸葛亮摆下来的,一千多年都没人能赢过,我哪行”
“我来。”
秦良玉拉开谭天保,坐到石桌旁。
她手拈白子,开始和驼背老头对弈。
谭天保悄悄问小菊,“老夫人会下棋”
“废话,”小菊伏在他耳边说:“老夫人是棋道高手,当年经常和老爷一起下棋,好多忠州有名的棋家,都败在她的手下呢。”
“哦……”
只见秦良玉连下三子,速度很快。
显然她思维敏捷,显出果断刚毅的气质。
好几个老头,凝神注视棋盘,一起关注这场对弈……
……
从祠堂外面走进个士兵,向秦良玉报告:“将军,北路人马已经就绪,他们发现,成都的杨应龙似乎有向北逃窜迹象。”
“知道了。”
秦良玉答应一声,眼神并没有离开棋局。
士兵报告完毕,走了出去。
石桌上的棋局,此时越来越激烈了,白棋和黑棋绞杀在一起,互相拚
第97章 棋局——战局
秦良玉的“十面埋伏”,威力充分显现出来。
虽然白杆兵只有两万余人,但是在各个方向,都设下了伏兵,士兵们挖掘了陷坑,布置了竹签阵,准备了绊马索……这些有针对性的设置,对于逃跑的杨应龙叛军来说,都是最头痛的。
当逃窜中的敌人大股部队,窜到白杆兵埋伏的地域,迎接他们的,是一个个突然出现的陷坑,一条条绊马索,叛军惊慌失措中,哪里来得及分辨纷纷惨叫着中招。
叽里骨碌……一群士兵掉进陷坑里。
“嘁嚓咔嚓——”另一群士兵踩着了竹签阵,脚底板被暗藏的竹签给刺穿了,发出一声声惨叫。
骑马的骑兵被绊马索绊倒,骑兵跌落下来,被战马拉着乱跑。
接下来,就是一群群手持白腊杆,呐喊着跳跃着,窜出来的伏兵,灵活地堵截,凶狠的刺杀。把处于慌乱中的叛军象秋风扫落叶一样杀得落落大方。
士气,是战斗的基础。
叛军处于逃窜中,根本就谈不上士气,当他们遇到能征惯战的白杆兵时,就没有什么抵抗能力,往往就是一触既溃,被分割包围,然后歼灭。
大群大群的投降。
很多战场上,都出现这样的场面:几个或十几个白杆兵,一阵截杀,往往就能俘虏几百个叛军。
而且白杆兵在各个阵地上,都设了很多假象,比如说,四处插着的军旗,对于叛军来说,那就是令人心惊胆战的死路,不敢走。
有很多用稻草扎起的草把,穿上衣服,混在草丛树林里,很象是军队在埋伏,叛军路过时,就不敢往前走,然后转寻他路,再然后……就走到埋伏好的白杆兵包围圈里。
每一块田野,每一条道路……都在展开着乱战。
处处都是杀声震天,人马混乱。
……
杨应龙的叛军在四处逃窜,那么李化梓的队伍在做什么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