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独断大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官笙

    张筠这些话当然不是说给傅昌宗听的,她俯看着傅昌宗,好半晌才冷声道傅阁老,你将本宫的这些话传给内阁,要是他们还一意孤行,构陷本宫与煓儿,本宫就自请罪责,废去皇后之位。内阁‘动摇国本,祸乱朝纲’的罪名也休想逃脱掉!

    傅昌宗听着张筠的话,明白了朱栩的意思。但他还是不明白,朱栩为什么要这么做。

    常理来说,即便正直青壮,不立太子也可以,为什么总给人一种他不喜欢嫡皇子,要再立呢?

    即便真有这个想法,以朱栩的手段,完全可以徐徐图谋,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傅昌宗想到了这里,忽然心里一跳,心底有一个想法出现,但转瞬间又消失不见,他想细想,却没有时间,只得向张筠道:臣明白。

    张筠抱着朱慈煓,轻轻晃悠。小家伙还在熟睡,不时的动动嘴角。

    傅昌宗等了一会儿,道:臣告退。

    这也算是他与朱栩两人演了一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戏,彼此心知肚明,不须点破。

    傅昌宗离开乾清宫还能听到朱栩一家的欢笑声,心里越发奇怪,尤其是之前那抹奇怪的感觉。

    他并没有去内阁,而是转了个方向,去了帅府。

    孙承宗对于傅昌宗的来访很是意外,上了茶,笑着道:傅大人还是第一次来我这里吧?

    大元帅府到底是军方机构,文官走的近太过忌讳,不止傅昌宗,其他朝廷文官也几乎没有来过。

    傅昌宗喝了茶,审视的看了眼孙承宗,道:皇后娘娘指责我们居心叵测,离间帝后,语气颇为严厉,还当着皇上的面。

    孙承宗目光微您,想起了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其中受到的王皇后,也就是朱栩的祖母。

    她受尽虐待,郁郁而终。

    对于这件事的隐晦之处,孙承宗自然不会多谈,沉吟一声道皇上还是不肯松口?

    傅昌宗看着孙承宗脸上毫无忧虑之色,轻叹一口气,道我们为此事愁白头,没想到老大人早就洞察天机,却是让我们好生辛苦

    孙承宗一怔,看着傅昌宗,犹疑的道:老夫洞察天机?

    傅昌宗现在心里还是想不明白,神色不动的道:我一直恨疑惑皇上都目的,想来想去希望能够不明白,看到老大人的表情,心里一松,自然一通百通。

    孙承宗看着傅昌宗脸上的怅然表情,不知有诈,跟着默默叹了口气,怅然道:自古皇位之争都是血迹斑斑,皇上雄才大略,目光高远,提早出手,或可消弥祸起萧墙也不一定,就是委屈那位大殿下了。

    傅昌宗原本还想不透彻,现在是彻底明白了。

    朱栩是拿大殿下做挡箭牌,保护那位嫡皇子啊。

    这嫡皇子还在襁褓之中,却已经不知道有了多少拥护之人,且处于被打压的弱势之下,谁还能去攻击,算计什么?

    孙承宗没有注意到傅昌宗的表情,看着门外,脸上出现欣慰之色,道这是皇上的一片苦心,一切都是为了我大明江山社稷,不管看破不看破,戏都得陪着演,还要真实




第1226章 孙承宗的意味深长
    傅昌宗被醍醐灌顶,洞悉了朱栩的目的。

    到底是老官僚,心里无尽感慨,脸上丝毫不露,甚至还配合着做出感慨的表情。

    傅昌宗是很能体会朱栩的心意的,做人父男,做君父更难,做一个合格的君父就是难上加难。

    大明皇帝的父子关系,似乎从源头就不好,越往后越不好,尤其是朱栩前面的两代,神宗光宗,光宗熹宗,两代人说不上父子仇寇,至少也是相看两怨。

    傅昌宗对于很多事情都能看的明白,体悟了朱栩的想法,心里感慨万千,转头看向孙承宗道:皇上到底是仁慈,将事情都做在了前头老大人,你说,毕阁老是否猜到了?

    孙承宗现在基本上是独立于内阁之外,政务基本上不沾,所以旁观者清,看得分明,对于毕自严,他斟酌再三,道:现在未必,但估计用不了多久。

    傅昌宗闻言轻轻点头,毕自严现在已经有了‘首辅’的威望,若是他能想清楚,事情就变得简单了。

    孙承宗看着傅昌宗的神色,道:傅阁老,你来帅府是?

    傅昌宗来这里,还真不是单单为了这件事,神色微沉,道:李邦华给我写来了一封密信,老大人过目。

    孙承宗看着傅昌宗,目中有些疑惑的接过来。

    这封信是来自于李邦华,李邦华现在是北安南的巡抚。

    孙承宗看着扉页,继而打开信,看着看着,面色也沉了下来。

    李邦华去北安南自然不止是负责政务,他主管军务多年,另一个隐秘的任务就是监视北安南的多尔衮,探查他的底细详情。

    李邦华的信里直言,多尔衮手底下有一群文官,有的来自大明,有的来自安南,占城国还有暹罗等多地,这些人善于政务,加上南安南的肥沃土壤,这些年很是积累了一些钱粮,底子渐渐厚实。

    并且多尔衮与暹罗的关系有些暧昧难言,打打停停,始终不曾有大的决战,双方已然有了某种默契。

    李邦华直言,暹罗现在在东南半岛是一家独大,野心在膨胀,朝廷需要提防一些事情。

    等孙承宗放下信,傅昌宗道之所以是密信,是因为李大人拿不出实据,若是奏本入朝,恐怕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他希望我与老大人,皇上密奏,未雨绸缪。

    孙承宗神色沉吟,道:皇上登基以来的大方略就是先安定边疆,再图内政革新。现在‘新政’已经在最紧要的关头,国库空虚,不能再有战事。各大营初建,还能随意调动,那三支骑兵也不宜南下,这样吧,我让曹文诏去云南,加上那里的兵马,近有五万人,足以应付暹罗了。

    听着孙承宗的话,傅昌宗眉头一皱,瞥了眼外面,凑近低声道:司礼监悄悄给我透露消息,有锦衣卫在泄露军情给倭国,皇上在倭国的一些隐秘布置出现了一些变故。

    孙承宗听着话,不太明白,道:具体是什么意思?

    傅昌宗迟疑了片刻,道左良玉密奏,怀疑是曹变蛟与倭国有联系,是他泄露的。

    孙承宗听着,陡然双眸闪烁凌厉之色,旋即面色出现犹疑,深思之色,忽然说道:你有没有觉得,最近的的一些事情有些不对劲?

    傅昌宗拿出信,自然是看出了一些端倪,道:前面密告曹文诏,后面就构陷曹变蛟,幕后之人所图甚大。

    曹文诏是是什么人,那是当今皇帝的第一心腹,手握重兵,也被寄予厚望,是接替孙承宗的人。

    曹家,注定是大明第一军伍世家!

    现在,有人要算计这叔侄俩,其用心可想而知是多么险恶!若是被他们得逞,后果将不可预料。

    孙承宗对大明朝局内外都是有深思熟虑的人,自然不会允许出现这样的事,若是曹家倒塌,破坏了乾清宫的布置,只怕内阁,帅府也要跟着倒地。

    这样的后果,他们承受不起,现在的大明也承受不起!

    孙承宗心思千转,道有怀疑的人吗?

    傅昌宗这次是来交底的,道:骆养性失踪了,找不到,锦衣卫那边已经在摸查,正在大规模更新,准备摸去骆养性的痕迹,但一时半会儿还做不到,另一个朱宗汉在甘肃镇,态度有些奇怪,司礼监也怀疑他。

    孙承宗听着,眼神不断有精光闪过。

    锦衣卫近年不断的变动,基本上一拆为二,军情处接手了锦衣卫相当多的机构与人手。锦衣卫不说这些年本身藏着的龌蹉,就是权力被削夺就可能引发不满,外加一些其他诱因,出现变数也不奇怪。

    只是,他不相信,乾清宫对这两人就真没有一点控制力,这么容易失控?

    孙承宗无声的瞥了眼傅昌宗,没有点破,道我已经命军情处在查,倭国,东南,蒙古的布置帅府在安排重新设计,傅阁老回去转告曹公公,帅府会尽快呈奏改革方案。

    话题到了这里就不能继续说了,傅昌宗会意,道:嗯,待会儿我打算写道奏本,请皇上早立太子,到时候请内阁阁员署名,老大人必要的时候,要说句话。

    傅昌宗这是要配合朱栩演戏了,孙承宗道:嗯,毕自严那边用不了多久就会清楚,你先压一压,不要急。这个压力要缓慢释放,不能出乱子。

    这场戏,是要内阁配合朱栩演了。

    傅昌宗微微点头,道:晚些时候,我去找一些人谈谈,点点他们,免得他们分不清状况,图惹灾祸。

    孙承宗对于傅昌宗的爱惜羽毛是早就知道,没有多言,看着傅昌宗,目光冷静的道:如果司礼监那边有什么消息,可以告诉我,或者我亲自去走一趟。

    傅昌宗的话,显得有些意味深长了。

    傅昌宗却是朗笑一声,道:老大人误会了。我与曹公公认识很多年了,加上皇上的关系,是以有些事情才透露给我,并不是有意瞒着大人,时间一到,想必皇上会亲自告诉老大人的。

    孙承宗不喜欢这些托词,并没有追究,道:恩,请转告曹公公,就说我有意调回曹文诏,并且派遣曹变蛟去云南,盯着暹罗与多尔衮。

    傅昌宗笑容陡然僵硬,孙承宗的这个话,这个安排,同样的意味深长。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手机版网址:



第1227章 忧虑的毕首辅
    景正五年,也就是历史上的崇祯十年。

    元宵。

    宫内,宫外都相当热闹,爆竹声响彻了整个京城。

    这一年的大明过的并不容易,但作为天下首善之区的京城似乎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元宵节一如往常那般热闹。

    灯火如龙,鼓声如雷,彻夜没有停过。

    宫内的气氛也好了不少,虽然海兰珠夭折了一个孩子,身体不好,但皇嫡子的出世,还是让后宫很高兴。

    朱栩,外加张筠,李解语,朱慈烨,朱淑娴等五个孩子,还有就是张太后,小永宁等人,满满的坐了一桌子。

    小永宁已经十四岁,是个大姑娘了,但性子似乎没怎么变,还是那么活跳,抱着襁褓里的朱慈煓,逗弄着道来,给姐姐笑一个,姐姐给你好吃的

    小家伙才几个月大,哪里听得懂,只是睁大眼睛看着,小手晃来晃去。

    他边上的小淑娴已经五岁,凑过来道:姐,不能这样,你应该拿块肉,小煓还没吃过肉,肯定能让他听话

    她刚说完,李解语就瞪着她,道:别瞎说,煓儿还小,吃不了肉

    她话还没说完,小永宁已经夹着一块肉,在小煓儿眼前晃悠,道:来,叫声姐姐,姐姐给你肉吃

    她闹着开心,把一旁的张筠弄的心惊胆战,筷子都放下了,盯着两个小丫头。

    张太后也看不下去了,拿筷子巧了小永宁,小淑娴各一下,道:你们俩给我老实点,将煓儿放回去。

    小永宁不知道为什么,近来有些怕张太后,以前闭着眼就干的事情,现在却睁着眼也心惊胆战,不敢了。

    老老实实的将小煓儿放回篮子里,还不忘给张筠一个甜甜的笑容。

    张筠这才放心,看向张太后道:皇嫂,这两天煓儿不太吃东西,太医那边也说不上来是为什么,您说,我是不是请宫外的大夫来看看?

    张太后笑着摇头,道:没事,我看过了,就是吃的太频繁,太多了,一天吃六次就差不多,不要一醒就喂,天气暖和了,多晒晒太阳就好了。

    张筠听了心里放松不少,又转向李解语道:李姐姐,你配的那个药膳很不错,我感觉舒服多了。

    娘娘不用客气,要是还不舒服,我再给你配几副李解语连忙笑着道。

    张筠自然客气的接过去,再三感谢。

    几个女人话题都绕不开孩子,说来说去,没完没了。

    朱栩坐在那,看着身旁几个吃的不亦乐乎的小家伙,他一个男人做在这,心里满满的忧桑。

    月上柳梢,酒足饭饱,慈宁宫的家宴才算结束,各自回宫。

    朱栩喝了些酒,头有些混,走在回乾清宫的路上,被冷风一吹,多少有些清醒,长长吐了口酒气,心里大感满足。

    齐家治国,他的家是齐了。

    曹化淳跟在朱栩身后侧,等了一阵,这才开口道:皇上,明天毕阁老等人要进宫面圣,不如,早点休息吧。

    内阁已经制定了今年的大政计划,明天要做正式的汇报,得朱栩的首肯。

    朱栩背着手,看着两旁昏暗的雪景,笑着道:好,你们去年也辛苦了,放你们两天假,回去跟家人好好团聚,要带什么东西,你们从库房拿,不要用回朕。

    这也算是惯例,曹化淳,刘时敏没有客套,道:是,奴婢们谢皇上。

    朱栩心情好,没有多说,径直回向乾清宫。

    宫外,毕自严府上。

    毕自严是一个刻板的人,家宴有他在,显得是相当无趣,他看得分明,找个理由出来,一个在凉亭里对月小酌。

    老大人还在烦忧国事?一个风度儒雅,郎面星眸的中年人断着盘子走进来,微笑着道。

    毕自严抬头看了眼,眉头稍舒展,道:屋内烦闷,出来坐坐。

    这个人就是毕自严的另一个西席,李幼唐,他将盘子里的小菜一一放到桌上,坐在毕自严对面,道学生陪老大人坐一会儿。

    毕自严对这位西席先生,或者门客很是看重,见他坐下,又喝了一杯酒,道:你上次说,皇上之所以看似偏爱大皇子,是为了保全为了皇上,你可确定,未来的皇上,会是嫡出吗?

    这件事,一直梗在毕自严心里,说到底,他担心的还是朱栩,怕他会‘立贤不立长’,以他对朱栩的了解,他可以肯定,这会发生!

    如果这样,势必会对国本造成冲击,也会为日后的大明江山埋下祸根!

    史书上太多的血迹斑斑,祖宗的规矩不能丢!

    李幼唐看着毕自严的神色,心里轻叹,这位老大人一心为国,从早到晚都是忧心忡忡,半刻没有闲着。

    若是遇到一个温和的君主,势必是君明臣贤,一代佳话。偏偏当今已经超出了‘明’的范畴,这就显得臣也没那么‘贤’了。
1...689690691692693...8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