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官笙
宫女咬着嘴唇,低声道:“是。娘娘昨夜发汗了,今天好了很多,所以一早起来就沐浴。”
朱栩盯着她的眼睛,微微点头,又道:“永宁呢,让她来见朕。”
宫女道:“公主被娘娘关了禁闭,不准出门。”
朱栩神色若有所思,‘嗯’了声,转身离开。
没走多久,朱栩就面色微沉的道:“将太医找来见朕,还有,给朕查清楚,永宁是不是真的犯错被关的。”
刘时敏没有曹化淳在宫里根基深厚,消息慢了些,闻言神色微紧,立即道:“奴婢遵旨。”
朱栩径直来到乾清宫,思索一番,便压着乱绪开始做事。
没多久,一个女太医便匆匆赶来,朱栩盯着她,道:“你老实告诉朕,太后到底怎么回事,胆敢隐瞒,朕决不轻饶!”
女太医站在朱栩面前,神色颇为镇定,道:“回皇上,娘娘是产后旧疾,每年冬天都会复发。只是今年来的有些凶猛,有些痛苦难熬,但并无性命之忧,臣等已经会诊,想法设法的治疗太后,请皇上放心。”
朱栩盯着她的眼睛,脸色,确定她没有撒谎,这才松口气,道:“嗯,你们辛苦了,给朕好好照顾,有什么事情第一时间通知朕,不得隐瞒,知道吗”
“微臣明白。”女太医道。
朱栩这才点头,让她离开。
女太医一走,刘时敏近来,神色有些为难,还是汇报道:“皇上,查清楚了。前一阵子永宁公主带着长公主与三位殿下偷偷出宫,被太后娘娘发现,是以关了起来。”
小永宁能偷出宫,都是朱栩默许的,只是这丫头有些时候能甩开暗卫,干一些朱栩不知道的事情。
比如那个假扮乞丐,被官府抓,他之前就一直不知道。
想着他的那几个孩子,朱栩顿时来气,道“关着吧,等她出来了,朕再继续关,无法无天了。还有,给朕盯紧那几个小家伙,没朕的允许,今后不准他们私自出宫了。”
之前这些皇子皇女偷偷出宫,一直是朱栩知晓,甚至暗中鼓励的,见见外面的
第1478章 科技发展
朱栩进入皇家政院,宋应星,李一藻等一大群人陪同着,在各个地方转悠。
在一个巨大的玻璃房外,宋应星介绍道:“皇上,这是粮种实验室,专门培育粮种的。我们已经培育出了多种产出优异的种子,若是推广开来了,起码了能提高一成以上的收成。”
透过玻璃,朱栩看到很多幼苗,翠绿葱葱,里面的人来来回回走动,忙碌异常。
朱栩看了一会儿,没有打扰,走入下一个。
宋应星看了眼,道“皇上,这里是化肥的研究室,专门实验化肥的,已经有了多个品种,不管是上田还是下田,效果都非常好,农作物的涨势,抗病,抗旱等都表现很好,也能大大提高收成……”
隔着玻璃朱栩都能闻到一股刺鼻味道,微笑着点头,盯着看了一会儿,走入下一个。
宋应星继续介绍道“这里是关于农药的,对防治一些虫害,尤其是蝗虫很有效果,去年山西出现大规模蝗虫,我们试验了一下,效果十分显著,并且对农作物没有伤害,人畜吃了也不会中毒……”
朱栩观察了好一会儿,没有说话,走入下一个。
一群人这次走的有些远,来到一个大房子里,里面是一阵刺耳嘈杂的声音。
这个时候,宋应星道“皇上,这里是关于农械的设计实验室,主要是有关灌溉,比如抽水,蓄水,有风型,人畜型,机械型,还有各种各样的耕犁,收割工具,脱粮工具等等……”
朱栩透过玻璃窗,看到一个个奇奇怪怪,高大的有木有铁有混合的大家伙,伫立满整个大房间。
宋应星在一个个介绍,朱栩却盯着角落里一个奇怪的东西打量了好一阵子,道:“宋卿,那是什么”
宋应星顺着朱栩的目光看去,立即道:“这是秦博士根据西夷那边的资料,结合我大明的古籍,制作出来的一种抽水机,是用蒸汽做动力,能抽五米深的水,但并不适用,因此被放到了一边。”
朱栩顿时点头,难怪他觉得眼熟。他曾经在地下考古的时候,用过这种改进型的抽水机,不过自然比这个有用,也只是部分抽水,想要灌溉农田是不可能的。
在这个时候,还是一个婴儿,刚出生的婴儿是没什么用的。
朱栩没有多言,目光转过,落在他旁边一个大风车,道“这个是灌溉用的风水车”
宋应星博古通今,对大明古往今来的科技都有所涉猎,何况这又是他下属的机构,自然了如指掌,看了眼便道:“皇上,这个是抽风机,主要是煤矿开采的时候,用来抽取里面的浊气的,必要的时候还能抽些水。”
朱栩认真的看着,不动声色的点头,道:“是你们自己研究的,还是结合西夷的资料”
宋应星没有避讳,道“回皇上,结合了西夷的资料。臣与政院很多博士,教授仔细研究过。西夷的某些方面,比我们细致,一些理比我们看的清,走得远,研的透……”
大明的文化就是务虚,治学撰述,名传后世是读书人最高的诉求,哪怕现实热衷求官,依旧改变不了这一点。
因此,在自然科学上,尤其是一些细节是相当的粗糙,传承有限,断层是常事。
朱栩没有说什么,继续向前走。
宋应星带着朱栩走遍了皇家政院的所有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包罗万象,几乎包含了每一种学科。
不止有大明的‘科学家’埋头专研,还有一些传教士,欧洲人在这里,在政院的支持下,研究着一些相当前沿的东西。
皇家政院已经从最初的‘书院’角色在转变,尤其是各地学院改名为初高中大学之后,俨然变成了大明最高的学府。
朱栩又去藏书楼走了走,这里比他去年来的时候更加丰富了,不止有大明古今往来的各种各类书籍,还有了各国的,不止于西夷的大量书籍以及翻译品。
来来往往的学生很是匆忙,每一个都在争分夺秒。
朱栩安安静静的走了一圈,出了政院,朱栩又见了政院的一干管理人员,讲了些话,勉励一番便准备离开。
 
第1477章 举报信
在朱栩去往皇家政院的时候,内阁的一干阁老们也相当愉快的在一个亭子里喝茶,下棋。
尽管根本问题还没有解决,但事情越来越顺利,越来越顺手,尤其是大议得到很好的安排,众人心情颇为轻松愉悦。
对弈的是孙传庭与傅昌宗,两人下棋都不紧不慢,面色带笑,很是从容自如。
赵晗站在边上,抱着茶杯,道:“首辅这棋,看似平淡无奇却处处透着锋芒,不容易对付。”
汪乔年看着没有说话,他看得出,孙传庭的局很是大气,格局宏大,看似处处破绽又处处藏着兵锋。
这与他的性格很相似,也体现在现在的‘新政’上。
傅昌宗的棋风就显得很是绵软,处处藏着,掖着,看不到攻击力在哪里,绵软又虚飘。
靖王,沈珣等人也在,看着棋盘,做不语的君子。
孙传庭下了一阵,道“各地巡抚已经差不多了,新巡抚的名单你们也看过了,没有其他意见,晚上我就呈送给皇上。”
这句话是问傅昌宗的,孙传庭是首辅,但其他人基本都是帝党,或明或暗的唯傅昌宗马首是瞻。
傅昌宗放下一颗棋子,道“基本没问题,议会那边也差不多了,连着三天小会,隔两天是为期三天的年终大议。”
周应秋这个时候接话,道“议会那边对大明律在内的律法的整修工作已经差不多收尾,相关修改事项已经列出了纲要,小会结束后,就可以分发给他们讨论,在大会上进行表决。”
赵晗道:“税务立法还在起草阶段,今年是来不及了。幕僚司起草的税务条例已经好了,明年可以用内阁的名义颁布。”
“土地法还不成熟,还是以‘景正田亩策’为重点,修改一番,重申颁布。”沈珣道。
汪乔年,靖王也相继说话,都是各自相关的工作,既是今年的总结也是明年的计划,早已经准备就绪,就等着年终大议的确定,为明年的工作奠定基础。
孙传庭一边下棋,一边听着,道:“嗯,你们也要与各巡抚多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议会那边要把握好,千万不能出幺蛾子,如果到时候发生大量跳票,别说我们,内阁,皇上那边也会难堪。”
孙传庭的言外之意很清楚,那就是如果议会跳票,会让乾清宫严重怀疑内阁的能力,真要是乾清宫为此安排些什么,他们内阁就不止难堪,也将难做了。
众人听着默默点头,倍感压力。
就在这个时候,包理游进来,递过一封信给孙传庭,低声道:“首辅,这是一封秘密举报信,直接呈送到通政使司的。”
通政使司是上传下达的地方,但一般人是无法直接送进来,要从阁部各司的举报箱汇总入通政使司,再到内阁,但这封信是直接送入通政使司,说明写信的人十分不简单。
孙传庭看了他一眼,见他神色凝重,便接过来拆开看去,没用多久就神色凝重,竟然满脸怒容,眼神似要喷出火光来。
孙传庭看完,没有说话,眼角凌厉的递给对面的傅昌宗。
众人都好奇,就都站到傅昌宗背后。
这么一看,傅昌宗连带其他阁臣脸色都是相当的难看,阴沉的仿佛要滴出水来。
这是一封举报信,举报朝廷官员勾结商人,企图在内阁等一系列大政上,上下其手,谋其私利的事情。
或许是有所顾忌,这份举报信没有列举谁的名字,而是给出了一些线索。
这些阁老哪一个不是从地方到六部再到内阁,各种基层经验相当丰富,哪里看不出其中的问题。
这封举报信看似简单,但想要做到这些事情,那么就是说,上到内阁,六部,下到地方的末流小吏,都有可能参与其中,涉及的人与
第1478章 科技发展
朱栩进入皇家政院,宋应星,李一藻等一大群人陪同着,在各个地方转悠。
在一个巨大的玻璃房外,宋应星介绍道:“皇上,这是粮种实验室,专门培育粮种的。我们已经培育出了多种产出优异的种子,若是推广开来了,起码了能提高一成以上的收成。”
透过玻璃,朱栩看到很多幼苗,翠绿葱葱,里面的人来来回回走动,忙碌异常。
朱栩看了一会儿,没有打扰,走入下一个。
宋应星看了眼,道“皇上,这里是化肥的研究室,专门实验化肥的,已经有了多个品种,不管是上田还是下田,效果都非常好,农作物的涨势,抗病,抗旱等都表现很好,也能大大提高收成……”
隔着玻璃朱栩都能闻到一股刺鼻味道,微笑着点头,盯着看了一会儿,走入下一个。
宋应星继续介绍道“这里是关于农药的,对防治一些虫害,尤其是蝗虫很有效果,去年山西出现大规模蝗虫,我们试验了一下,效果十分显著,并且对农作物没有伤害,人畜吃了也不会中毒……”
朱栩观察了好一会儿,没有说话,走入下一个。
一群人这次走的有些远,来到一个大房子里,里面是一阵刺耳嘈杂的声音。
这个时候,宋应星道“皇上,这里是关于农械的设计实验室,主要是有关灌溉,比如抽水,蓄水,有风型,人畜型,机械型,还有各种各样的耕犁,收割工具,脱粮工具等等……”
朱栩透过玻璃窗,看到一个个奇奇怪怪,高大的有木有铁有混合的大家伙,伫立满整个大房间。
宋应星在一个个介绍,朱栩却盯着角落里一个奇怪的东西打量了好一阵子,道:“宋卿,那是什么”
宋应星顺着朱栩的目光看去,立即道:“这是秦博士根据西夷那边的资料,结合我大明的古籍,制作出来的一种抽水机,是用蒸汽做动力,能抽五米深的水,但并不适用,因此被放到了一边。”
朱栩顿时点头,难怪他觉得眼熟。他曾经在地下考古的时候,用过这种改进型的抽水机,不过自然比这个有用,也只是部分抽水,想要灌溉农田是不可能的。
在这个时候,还是一个婴儿,刚出生的婴儿是没什么用的。
朱栩没有多言,目光转过,落在他旁边一个大风车,道“这个是灌溉用的风水车”
宋应星博古通今,对大明古往今来的科技都有所涉猎,何况这又是他下属的机构,自然了如指掌,看了眼便道:“皇上,这个是抽风机,主要是煤矿开采的时候,用来抽取里面的浊气的,必要的时候还能抽些水。”
朱栩认真的看着,不动声色的点头,道:“是你们自己研究的,还是结合西夷的资料”
宋应星没有避讳,道“回皇上,结合了西夷的资料。臣与政院很多博士,教授仔细研究过。西夷的某些方面,比我们细致,一些理比我们看的清,走得远,研的透……”
大明的文化就是务虚,治学撰述,名传后世是读书人最高的诉求,哪怕现实热衷求官,依旧改变不了这一点。
因此,在自然科学上,尤其是一些细节是相当的粗糙,传承有限,断层是常事。
朱栩没有说什么,继续向前走。
宋应星带着朱栩走遍了皇家政院的所有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包罗万象,几乎包含了每一种学科。
不止有大明的‘科学家’埋头专研,还有一些传教士,欧洲人在这里,在政院的支持下,研究着一些相当前沿的东西。
皇家政院已经从最初的‘书院’角色在转变,尤其是各地学院改名为初高中大学之后,俨然变成了大明最高的学府。
朱栩又去藏书楼走了走,这里比他去年来的时候更加丰富了,不止有大明古今往来的各种各类书籍,还有了各国的,不止于西夷的大量书籍以及翻译品。
来来往往的学生很是匆忙,每一个都在争分夺秒。
朱栩安安静静的走了一圈,出了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