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官笙
至少在势力的对比上,刚刚上位首辅的孙传庭,还无法与根深蒂固,漫无边际的‘帝党’抗衡。
更何况,这位傅阁老还是当今皇帝的亲舅舅,这么多年的追随,功劳苦劳难以说清,皇帝怎么可能会让他走
郑酬庸神情有些慌乱,冷汗涔涔,连忙道“下官知罪,请阁老治罪!”
傅昌宗随手从抽屉里拿出是十几道奏本,扔在桌上,冷哼道:“这是陕西八个府的知府给内阁写的信,说你压着他们,不让他做事,还威胁要将其中三个以‘破坏稳定’为由投入大牢”
第1466章 倭国的终结
内阁这边在给这些入京的巡抚们下马威,乾清宫的朱栩就清闲的多了。
冯祝回来后,将在内阁的所见所闻与朱栩说了。
朱栩听完,笑着摇头,道:“首辅这也是用心良苦了。”
要说对大明情势了解最深的人,除了朱栩,或许就算是毕自严,孙传庭了。
毕自严求稳,是改良主义的代表,替朱栩稳住了前期的混乱局势。孙传庭是朱栩选定的人,坚定的改革派。
这场改革,是大浪淘沙,前面已经淘汰了一批又一批,不说东林党,阉党,即便是毕自严,也算是被淘汰的。
现在孙传庭为了改革,大力提拔新人,替换毕自严时代的人,他现在如此严厉的扮黑脸,未尝不是一种保全。
想要在这个时期存活,以后全身而退,必须要有足够的功绩,如同毕自严一样,有乾清宫的强力庇护,不会如同张居正一样被人秋后清算,抄家灭族。
朱栩能明白,冯祝却没有这个各局,站在朱栩桌前,恭谨的道:“皇上,目前掌握在司礼监,户部,皇家银行,皇家商贸集团等手里的田亩已经有一万万亩以上,外加辽东,安南等就更多了,真的要交给地方去划分吗”
朱栩正在看着孙传庭提交上来的,要在年终大议上讲话的草稿,头也不抬的道:“继续说。”
冯祝小心的看着朱栩,道:“皇上,奴婢认为,地方还是不太可靠,如果交给他们丈量,分地,还不知道会有多少猫腻,怕是与皇上,内阁的初衷相悖,稍微有严重一些,可能好事变坏事,出大乱子。”
朱栩翻页的手顿了下,抬起头看着冯祝若有所思,道:“你的想法。”
冯祝连忙低头,道:“奴婢认为,这件事,还是要掌握在内阁手里。”
朱栩倚靠在椅子上,目露思索。
冯祝的话,提醒了他。孙传庭的吏治改革明年才能堪堪推行到县一级,想要这些人在盘错复杂的士绅环境中掌握局势,三两年根本没指望。
如果再交给地方去分地,很可能是左手倒右手。
但内阁现在还没有那么多精力在整个大明去做土地丈量,人口登记,划分田亩这样琐碎,复杂又耗日长久的事。
朱栩沉吟一阵,道“听说曹老太爷病情好转了,你代朕去看望一下。外面有朕亲笔写的‘忠勤侍国’的牌匾,你带着去,去皇后那领一万两银元,再告诉曹化淳,没事进宫来看看朕。”
冯祝被朱栩突然跳开的话弄的一愣,旋即又连忙反应过来,道“奴婢遵旨。”
朱栩摆了摆手,没有再多说。
土地的事,是封建王朝最核心,最复杂的事,收地麻烦,分地更麻烦,何况还要考虑应对兼并以及日后的商品经济等等问题。
越是到了这种时候,越感到事情棘手,即便是朱栩也要谨慎应对,推敲再三。
冯祝从东暖阁出来,取了牌匾包装好,又去坤宁宫取了银元,这才准备前往曹化淳府邸。
“公公,皇上对曹公公可是真好,不止给了皇家庄园,还赐手写牌匾……”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小太监满脸羡慕。
朱栩登基后查封了净身房,也就没有新的太监,这个年轻人,是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入宫了。
冯祝瞥了他一眼,道:“忠心为国,一心侍君,临了给些赏赐,这是应当的,皇上都还觉得不够,你羡慕个什么。”
小太监讪讪一笑,不敢多言。
不提冯祝前往曹家引起的一番动静,在永和宫内,也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永和宫是兴子的宫所,迎来的人是松平信纲。
这一次大明的年终大议,孙传庭严令所有巡抚不得缺席,朝鲜,琉球,科尔沁等都来了,唯独倭国的多尔衮得到允许,可以不入京。
&n
第1467章 乐观的南直隶
陈奇瑜入京之前就一直在准备,面对朱栩依旧忐忑不安。
内阁这次集体发飙,对各省巡抚没有半点情面留下,孙首辅更是放言要撤换多个巡抚,陈奇瑜也不确定,他在不在这‘多个’里面。
陈奇瑜站在朱栩御桌前,认真的汇报道“皇上,目前南直隶各项‘新政’进展很是顺利,府一级基本稳住了局面,反贪腐,反懒政,反奢靡已经取得很大进展……”
“巡抚衙门掌握大局,督政院,大理寺,税务总局,税务总局,执法局等推行相当的顺利,府一级已经控制住,虽然偶有一些反对声,但不影响大局。尤其是应天府,苏州府,扬州府等,‘新政’推行的最好,落实了七成以上……”
“从总体来看,吏治改革还是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有形无形的抵制依旧存在,尤其是一些相对偏远的地方,想要澄清吏治,还需要时间……”
“商业发展出乎臣等预料,目前整个南直隶如火如荼,税收年年攀升,出海的热潮方兴未艾……”
“田亩改革是最为艰难的,目前南直隶八成以上的田亩集中在世家大户手中,剩下的也被瓜分殆尽,百姓几乎都是佃农。关于朝廷收地的谣言四飞,‘朝廷收地是为了给达官贵人’,‘朝廷将收重税’等等,不管是百姓还是士绅都对田亩视若生命,不肯放手……”
“巡抚衙门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包括权力的理清,分配,落实,商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田亩策的各项发展纲要……”
朱栩看着陈奇瑜,默默的听着。
南直隶是大明改革中最难啃的骨头,虽然历经变幻,但最底层的始终没有触动多少。
吏治,在南直隶已经不需要多担心,已经没人能反抗,只要按序就班的推动下去,披荆斩棘也好,快刀斩乱麻也罢,无非就是时间的问题。
商业,这个不出意料,在没有多少阻力,朝廷以及地方的支持,外加神龙府海贸的全力推动,发展的如火如荼,是三大改革核心中进步最快的一个。
第三个是‘土地’,这一块是朱栩改革的核心,也是封建王朝最重要,最基础,最致命的地方。
两百多年下来,大明的土地已经高度集中,世家大户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大大小小彼此勾连,一张无形的大网编织的利益共同体,笼罩整个大明。
南直隶贡献着大明税赋的六成以上,粮食在天灾如火的这个时候更是高达七成,是大明的要害之地!
陈奇瑜是认真做了事情的,从他嘴里知道的事情也比奏本里的详细,乐观不少。
朱栩对外面摆了摆手,两个内监端着椅子走过来。
陈奇瑜连忙谢恩,从准备好的腹稿套话里跳出来,道:“皇上,总体而言,南直隶目前发展向好,给臣三年时间,就能大致完成‘新政’,五年后,能够彻底完成,到时候,吏治清明,商业发达,百姓有田,中兴大明,盛世必临!”
陈奇瑜说的很有底气,信心。因为他已经看到希望了,南直隶近来推行的很是顺利,一些成效很明显的落在所有人眼里,很是鼓舞。
朱栩看着边上仿佛突然开了的茶壶,拎起来给陈奇瑜倒了一杯,笑着道“朕知道,首辅之前去了南直隶,给了你们很大压力,无需过度担忧,放下心理包袱,亲自上阵,只要你们做得好,不会有人挑毛病,首辅那边,朕会给你去说和,这段时间,你们南直隶还是不错的……”
孙传庭之前去南直隶参加世界贸易大会,顺道去了应天府,逼着陈奇瑜等人立了军令状,可以说,态度十分严厉,苛刻。
陈奇瑜连忙又站起来,面带惶恐道:“臣不敢。臣等之前确实懈怠,没能领会内阁
第1468章 有利于朝廷
陈奇瑜走了,朱栩便拿过孙传庭的讲话草稿,认真的看了起来。
孙传庭这个讲话稿题名为:大明景正新政改革总结纲要。目录分为吏治,农业,商业,工业,文化,国防等八个方面。
吏治主要是阐述他的改革计划,重申大明体制以及改革必要性,目标。
大明体制是‘帝国制’,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包括修订,废除大明律,任命解除所有官吏的权力。内阁负责大明一切政务,由皇帝提名,任命。
同时也确认了议会的地位与权力,议会拥有弹劾,罢免阁臣的权力,对政务进行审计,同时也有着修订法律的权力。
从制度上来说,议会是介于皇帝与内阁之间的权力层。
孙传庭的讲话稿里,再次对内阁,五部以及督政院,大理寺等权责进行了明确划分,确立了一种潜在的制衡结构。
而在地方,就明确的进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巡抚衙门,大理寺,督政院,并且对省府县等权责进行清晰的界定。
在吏治这一块,孙传庭用了极大的篇幅描写,处处透着他的坚定决心。
朱栩认真的看着,慢慢推敲。
孙传庭话里话外都透着一种‘法制精神’,似乎想要要求大明按照既定的规则运行,不希望有打破这种话规则的力量出现,隐约有着对皇权限制的微小痕迹在里面。
“这是在试探朕啊……”
朱栩自语,面上带着笑容,继续看着。
对于朝廷的各项权责,孙传庭进行了明确的分析,确定,但这种确定更像是为以后的安排。
他现在依旧在企图扩大他的权利,要凭一己之力强力推行‘新政’。
在地方上,孙传庭要求巡抚衙门紧握权力,控制地方,但又在巡抚衙门,知府衙门,县府衙门以及其他各部门进行了权责的切割与落实,确保责任落实到人,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
这显然是因为与这些巡抚谈话而做出的改变,防止巡抚衙门权力过度集中,落实行政主体。
朱栩认真的看着,不时在身边的小本子上用碳笔记录着什么,这些是他对孙传庭的反馈,要对这篇讲话稿进行的修改与完善。
吏治方面太过复杂,孙传庭的一些用词需要朱栩认真去揣摩,单单是这一部分,朱栩就用了近两个时辰。
抬头就眼前一黑,脑袋一阵眩晕,心里难受的想吐。
不远处的内监见到朱栩扶着桌子,神色痛苦,大惊失色,连忙跑过来道:“皇上,您没事吧奴婢这就去找太医。”
不等他走出门口,朱栩坐起来,吐了口气,道:“行了,回来吧。刘公公呢”
内监跑过来,见朱栩脸上没有异色,这才松口气,道:“回皇上,刘公公去内阁了,暹罗,缅甸派了使者来请罪,孙首辅正在接见。”
之前因为朱栩册立太子,这两国国王不曾入京,朱栩下了旨意斥责。
只是,这一来一回,时间未必太久了吧,居然用了近半年时间!
这还是卢象升在云南练兵,威吓后的结果。
朱栩喝口茶,定了定神,目光微眯,闪烁着冷芒。
在大明的东南半岛,要说最有野心的,当属缅甸,几十年前还与大明大战了近半个世纪。
现在的国王也是位很有能力的国君,正在力推改革,缅甸的国力不容小觑。
暹罗就更不一般,前不久吞并了南掌,金边两国,后来因为扩张太快内部不稳又被明朝攻击,这才不得不收敛锋芒,专心应对内务。
可以说,这两个国家都是暂时的隐忍,还没有真正的臣服。
锦衣卫,军情处那边一直在渗透,不断的拉拢亲明,反对现国王的势力,对那些叛军也有不同程度的支援。
这两国应该早就察觉到,但面对大明不断展露的肌肉,两国内部又纷扰,所以只能暂时忍让,等待时机。
“不着急不着急……”
朱栩轻声自语,而后抬头看向那个内监道:“告诉首辅,命工部尚书陪同,想办法说服他们,由大明出资,规划两条路去两国。”
内监不懂这里面的困难,连忙应声,快速出宫去内阁。
朱栩知道这件事的困难,但只要明朝这边修的足够远,将来就会有大帮助。
朱栩不理会外面的事情,继续看着。
孙传庭这个讲话稿的第二部分是‘农业’,这部分比之吏治还要复杂,篇幅也不小。
从‘土地’开始衍生出方方面面,包括基础的田亩,人口,再到农田的灌溉
第1469章 夙兴夜寐的朱栩
朱栩没有看秦良玉的报告,依旧盯着孙传庭的讲话稿。
孙传庭在商业后的一个目录是工业,相比于前面的农业、商业,工业更加的简单,只列出了几个框架,声称要大力推动,却没有更多政策支持以及战略规划。
孙传庭列出了三个重点,一个是冶铁,一个是手工业,一个是机械。
这三个都很笼统,没有阐述更多。
比如冶铁就包括了炼铁,开矿以及所含有的一系列技术。
手工艺就是轻工业,主要以纺织业为主,包括了蚕丝,纺织,器具等等。
机械就更为复杂,包含更多,五花八门,议会大厅的那个大钟是其中一个代表。
朱栩看着,拿起笔,对这个‘工业计划’进行粉碎性的整修。
冶铁,会是未来工业社会发展的支柱,这个支柱会持续数百年,谁能在这个行业走在前面,基本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以及在世界上的地位。
冶铁涉及的太多,现在还处于一种初级阶段,包括开矿,炼钢所需要的一切技术,工具,器械等等,都极其不成熟。
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明朝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轻工业,大明还是很发达的,加上朱由检上次去欧洲那一趟,带回来了大明所缺少的自然技术,弥补之下,很多工具、学识认知得到了更新,发展,潜力巨大,只等着爆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