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官笙
曹化淳端起茶杯,继而道:嗯,傅阁老有信给皇上,最多三五天就会回京,内阁应该不会空太久。
李幼唐脸上露出笑容,道:那就太好了,有劳公公,下官告退。
曹化淳看着李幼唐的背影,眉头不自觉的皱起来。
事情越发的微妙了,他已经看不清楚。这里面不是谁在捣鬼,不是谁在跟谁作对,而是一群人各有谋划,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乱象纷呈,理不清头绪。
曹化淳不自觉的转头看向左侧墙壁,隔着不远处,就是朱栩的班房。
或许,只有皇上看的明白吧。曹化淳轻声自语。
说完这一句,他便继续低头,拿起手里的一道道奏本。
这些奏本都是下面整理好,进一步送到他这里的,其他地方都有记录,无从隐瞒,藏匿,只能认真审阅,让它们去该去的地方。
能到曹化淳手里的,自然是不一般。
另一侧,朱栩同样忙碌着,‘新政’已经走了近十个年头,已经进入最关键时刻,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耗费精力,片刻轻松不得。
他正在看的,是皇家钱庄送上来的奏报,是对于新币发放以及货币容量预估,还有今年的增发计划等等。
傅涛到底不是原本那个年轻人,对大明货币市场的研究已经很深入,提出的问题,计划令朱栩都很深思,无法一眼看过。
看了好半天,朱栩才做到心中有数,可还是有不少问题,需要与傅涛当面聊一聊。
传信给傅涛,让他明天来见朕。朱栩头也不抬的说道。
是。侍候在一旁的内监立即应声,一个人悄悄跑出去。
旋即朱栩又道:等等,不用进宫了,在外面吧,朕很久没出宫了,出去走走。
那个内监连忙调头,道是。
第1239章 傅家的难境
第二天中午,朱栩穿着单衣,出了宫,漫步在长安街上。
烨儿,回来,哪里不能去。
煊儿,不乱碰,碰坏了要赔钱的
熠儿,那是胭脂铺,男孩子不能去的,给我回来
小永宁在满街道的抓人,大呼小叫。三个小家伙出宫的次数屈指可数,对外面充满好奇,到哪都想看看,摸摸,问问,因此街道两边,三个小家伙飞奔乱窜。
暗中的禁卫同样提心吊胆,这些都是皇天贵胄,要是有些损伤,他们承担不起。
朱栩手里拿着一块糕点,没有吃,踱着步子,与身旁的傅涛道:你是说,国库的现银已经接近三亿两?
傅涛微躬着身,道:是。各地钱庄统计来看,与三亿很是接近,并且还在快速增加。
皇家钱庄推出了存钱有利息的政策,尽管很低,但也是坐地生钱,经过多年的宣传,发展,日显威力,皇家钱庄存进的现银日渐增多,现在已经快突破三亿了。
也就是说,你们发出的新币已经有三亿了?朱栩道。
对于大明的货币容量朱栩心里一直没底,难以摸清楚,现在已经发出三亿新币,朱栩仍然觉得远远不够,市场上的货币已经是鱼龙混杂,现银,铜钱,桶包,宝钞等等依旧在流通。
傅涛看着朱栩的侧脸,道:是。不过,臣等不打算继续发行,以后两年打算替换为主
朱栩的目标是尽快用良币驱逐劣币,完成大明货币市场的改革,以达成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基础条件,为渡过灾情后的商贸发展做出足够的准备。
听着傅涛的回答,朱栩一怔,道为什么?
傅涛知道朱栩的想法,默默的组织了好一阵子话语,这才道:皇上,从已知的嘉靖年算起,海外流入我大明的银子就高达十亿以上,加上我中国本身的银子,臣等预估我大明民间藏银可能高达二十亿以上,如果继续发行,可能会使得物价飞涨,破坏现在的平衡。
朱栩有些诧异的看了眼傅涛,道:这是你们皇家钱庄的商讨的结果?
傅涛看着朱栩的表情,神色谨慎,道:是钱庄内部研讨得出的结论,后与户部,税务总局,内阁,议会等小规模讨论过,大致看法是一样的。
朱栩脸上露出笑容来,对傅涛的工作很满意,道:皇家钱庄能有这样的看法很不错,能与其他部门商讨,更好。
傅涛对于日益威严加深,心思莫测的朱栩充满敬畏,不敢如以前那般,一举一动颇为恭谨。
朱栩看着玩闹的几个孩子,慢慢走了几步,道:你们的想法是对的,但单等着上门存储,兑换是不够的,必须要尽快完成货币的取代,对于旧币,朕会让内阁下命令,严禁流通,加大查处力度,必须在五年内让旧币彻底退出流通,新币要成为唯一合法的货币,且要保证货币的币值以及市场平衡,不能形成通胀或者紧缩。皇家钱庄的杠杠作用要充分调动起来。明年,国库会有所缓解,朕打算大规模的撒钱,促进货币替换的速度
傅涛听懂朱栩的意思,道:臣明白了。臣回去就制定计划,上报内阁,等有详细的章程,再面呈皇上。
朱栩微微点头,小慈烨三个孩子就各拿着一些零食送到身前,嚷嚷着道:父皇,这个好吃,快吃
父皇,吃我的,我这个好吃
父皇父皇,我的,我的,我的
三个小家伙小脸通红,双眼兴奋,显然对于出宫很是高兴。
朱栩笑着接过来,摸了摸三个小家伙的头,道:让姐姐带你们去吃更好吃的。
三个小家伙都是欢呼一声,转身又跑开。
小永宁以前对出宫是费尽心思,后来有了朱栩的允许,京城大大小小的地方是去了不少,这次本想也溜出去玩,没想到三个弟弟让她头疼不已,哪里还能自己玩?
小脸苦兮兮的,带着三个小家伙,有气无力的跑来跑去,完全没什么乐趣。
傅涛眼见着,识趣的刚要抬手告辞,后面不远的曹化淳匆匆上来,地上一道奏本,道:皇上,江苏八百里奏本。
朱栩看了他一眼,但曹化淳没有多言,默默的退后了几步。
朱栩眉头皱了下,打开奏本,顿时脚步就停住了,看着奏本,眉头轻轻皱起。
傅涛看了曹化淳一眼,道:皇上,臣告退。
朱栩转过身,将奏本递过去,道:你看看吧。
傅涛一怔,接过奏本看去,没多久脸色大变,猛的跪地,大声道:皇上,臣冤枉!
这是江苏苏州府一个府丞的弹劾奏本,言称傅涛利用皇家钱庄大肆谋利,每年从苏州府运走的白银超过一千万两,并且导致了很多商户,士绅,百姓血本无归,人命无数。
这样的奏本在过去很多,无非是看着皇家钱庄赚钱眼红,这眼红的人包括商人,百姓,还有就是官府。他们倒不一定是为了贪污,而是看到皇家钱庄从他们地盘运走这么多白银,心生嫉妒,不满。
但是,这样的奏本不应该出现在朱栩的手里才对,一个小小的府丞,还没资格给朱栩直接上奏。
偏偏还八百里加急的送来了,出现在大街上朱栩的手里。
傅涛跪在地上请罪,眼神有一丝慌乱。
现在朝廷正在剧烈动荡之时,这个时候出现弹劾他的奏本,出现在这样的场合,由不得他不紧张。
朱栩伸手拉着他的胳膊起来,依旧看着这道奏本,沉吟不语。
这道奏本平凡无奇,但出现在他手里就是最大的不正常。
是怎么来的?朱栩转头看向曹化淳,语气相当平静。
曹化淳看了眼傅涛,道:这道奏本先是到了江苏督政院,继而到了京城,随后转到户部,接着到了内阁,傅阁老班房幕僚送到了司礼监。
这样的一个流程看上去也很正常,但这是一个小小的府丞的奏本,怎么就‘正常’了?
朱栩捏着下巴,看着这道奏本,然后看了眼傅涛,目光中若有所思。
傅涛屏气凝神,一句话不敢多言,心里却相当骇然。
他从曹化淳的话里也听到了不寻常,不寻常之处还有,这道奏本居然是他父亲让人送去内阁的,这说明什么?
说明在这场朝廷变局中,他父亲也不是稳坐泰山,也在小心翼翼的规避风险!
这让他很紧张,不自禁的抬头看了眼朱栩。
他们傅家可以说是除了皇家外的第一权贵,是十足的外戚!
他父亲执掌户部多年,是皇帝最重要的心腹,现在更是入阁,位高权重!
而他傅涛,掌管着皇家钱庄,是大明最重要的财政机构。
换句话说,他们父子,基本上掌握了大明最重要的两样东西:钱粮!
这样的权势,在大明几乎是无可比拟!即便是那号称皇帝第一心腹的曹文诏的曹家,也比之不上!
只不过,傅家很低调,傅家父子一直都给人一种隐身人的感觉,在一些大事情上,几乎看不到他们的声音,听不到他们的身影,但他们的影响无处不在。
现在,朝局动荡,大变就在眼前,有些人忍不住,要对他们动手,送他们这些外戚离开朝廷,‘归本还原’祖制了吗?
傅涛耳根一滴冷汗落下,心里冰凉一片。
他一直游离在朝廷之外,对朝局洞若观火。
毕自严,孙传庭都已经深深卷入这个漩涡,现在,他们傅家也要被卷进去了。
这场动荡,最后的结果到底会怎么样?
傅涛看着朱栩平静的侧脸,深深的敬畏。他很清楚,十年前的召集些对朝局就是翻手为云,一切在掌握中,做了十年皇帝,根基稳固,大权在握,想必这也是他刻意的谋划吧?
他要做什么?
傅涛心怀忐忑,不敢多想,只是看着朱栩的侧脸,忽然觉得无比的高大,陌生,情不自禁的低下头。
朱栩翻看着这道奏本,眯着眼,微笑着,低声自语道:有意思,看来,是有人要陪朕下这盘棋了?
傅涛躬身立在朱栩身侧,对于他这句话,充耳不闻。
朱栩将奏本扔给曹化淳,道:以内阁的名义,将这封信寄还给苏州府,还有,告诉内阁,今年夏天,朕打算去承德避暑。
避暑?
大明皇帝向来没有这么一说,除了紫禁城,几乎没出去过。
但是当今不同,南上北下,几乎大明都走了一圈。
曹化淳是一个局内人的局外人,听着神色不动,心里暗惊,道:遵旨。
傅涛知道朱栩这个安排有深意,却猜不透,只是默默记下,回去再思索。
与此同时,陕西,西安府。
温体仁陪着傅昌宗,在西安府的大街上慢慢走着。
温体仁对傅昌宗相当恭敬,满脸是忧国忧民的沧桑之色,发丝间还有几缕白发,叹息着道:陕西的‘新政’是最好应对灾情的办法,只不过天下没几个人能理解,现在更是举世皆敌,下官很担心,即便这次能过去,下次未必还能安稳
对于温体仁的感慨,傅昌宗当做没听到,他知晓的东西可比毕自严多,知道身旁这位不少黑历史,神色平静,淡淡道:我听说,近来有不少奏本弹劾我的,都被你压着?
第1240章 范围扩大
温体仁神情如常,道:一些人觉得大人徇私,对下官等进行包庇,下官没有藏着掖着,已经直言告诉他们,就是下官压的,有什么事情,冲着本官来即可。
傅昌宗看了眼温体仁,对于这位,到底是不是毕自严的人,他心底也是打个问号。
他的所作所为都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看似在给他解围,何尝不是在给他挖坑?
他没有多言,望着前面的一个偌大仓库。
温体仁走过来,道:大人,这是整个陕西最大的仓库,存储的是番薯,大豆,玉米,这个仓库若是装满,足够十万人吃一个月!除去西安府,大大小小的仓库还有二十多个,用来调度,平衡各地。现在陕西几省的番薯等基本能养活几省人口,不移民,也不打紧
这些傅昌宗自然是了解的,看着高大的门房,道:移民不止是减缓陕川应灾的压力,不能停止。
温体仁见傅昌宗始终不提正事,心里有些忐忑,却压着心思没有先开口,耐着性子陪着傅昌宗在西安府大街小巷的转着。
傅昌宗在西安府,安了不少人的心,很多人都没有以前那么慌张,倒是温体仁等陕西高官很是忧虑,不知道朝廷会如何处置他们。
毕竟,余大成已经被去职了。
傅昌宗一向寡言,在西安府只是善后,一点多余的话都没有。
太多的人对朝廷这次的处置很不满,那些事情都没有被翻出来,还是被压着,只是拿余大成等人堵天下人的嘴。
一道道弹劾奏本从陕川之地发出,疯涌向京城,连带着其他各地的奏本也是不少。有弹劾毕自严的,有弹劾傅昌宗的,还有弹劾陕西巡抚上下的,纷纷扰扰,没个消停。
傅昌宗用几天时间将陕西的一系列政务了解大概,暗松一口气,得了内阁的书信,便开始准备回京。
温体仁依旧没有等到他的处置,傅昌宗不言,也没人给他写信,毕自严去了江苏,仿佛消失一般,一点声音都没有。
温体仁心里越发不安,总担心这次偷鸡不成蚀把米,会将他真搭进去。但他仔细的推敲朱栩,毕自严的性格,却觉得不会。他认认真真做事,没有任何私心,皇帝,内阁没有理由放弃他,即便要他抗下这次的事情,肯定会有补偿。
这种补偿,势必会尽早告诉他,安他的心。
但至今没有,傅昌宗一个字都没提。
陕西一个大小官员更加不安了,傅昌宗来去匆匆,仿佛什么事情都没做,就是安抚了下人心。
一群人不断的给温体仁说项,希望能有个明确处置出来,否则太煎熬了。
西安府东门,傅昌宗的卫队跟在后面,前面温体仁陪着傅昌宗,在给他送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