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独断大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官笙

    陈如娇,柳如是两人望着景德镇方向,神情各异,各有各的心思。

    忽然间,陈如娇转头看向柳如是,笑靥如花的道姐姐,我听说景德镇有一种奇景,是十多个窑在夜里一起烧,绚烂的如同火烧云,映照半边天,甚是奇异,反正也睡不着,不如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柳如是也察觉到陈如娇此行目的不简单,没有点破,藏着无尽心事,道:也好。

    陈如娇笑容越发美丽,从房里将一个包裹递给苏溪,嘱咐她看好。

    于是,三人收拾行礼,连夜离开了这家客栈,赶往景德镇。

    在三人走了没多久,一个黑衣人潜入了进来,仔细查探一番,骤然脸色微变,低语道:遭了!

    连忙翻出,迅速向北追去。

    毕自严,张荣穘外加景德镇一干大小官员,外加一些大小侍卫之类,足足百十号人,站在行辕外,静静的等着。

    大夏天,哪怕是景德镇,天色渐亮,还是燥热难耐,心头如同火撩。

    毕自严站在最前面,抱着手,面无表情。

    身后是张荣穘,他这还是被除爵后第一次见朱栩,脸上平静,手却不停的在抖索。

    所谓的‘天心难测’,他是知之甚深,谁会料到,做为皇后的大伯,代行父职,位尊伯爵,说除爵就除爵了?若不是一群人力保,外加皇后的面子,这才能全身而退。

    这次他被上面叫来景德镇,分明是皇帝要见他,到底是什么事情?

    其他的大小官员自然是各有心思,揣测不断。

    现在朝局晦暗不明,皇帝又破天荒的出京‘避暑’,其中又是什么隐情?

    洪承畴的骑兵出现在视野里,不紧不慢,不一阵迅速分开,迎出禁卫。

    禁卫又再次分开,朱栩的马车缓慢出现在毕自严等人前面。

    毕自严这才神情动了动,理了理衣服,微微躬身,等着朱栩下马车。

    一干人几乎是相同的动作,屏气凝神,目视着这辆马车。

    朱栩与张筠才能够马车上下来,都是一身常服,还有几个孩子从他们身后钻出来,站在前面。

    毕自严抬手,长身而拜,道:臣参见皇上,吾皇万岁!参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

    毕自严话音未落,身后一大群人跟着参拜,声音颇为响亮,丝毫没有在这里等了两个时辰的疲惫。

    朱栩抬头看了看天色,又见一群人的疲惫之色,朗声道:免礼!

    谢皇上!毕自严等大声应着,起身,分开道路给朱栩。

    朱栩从马车上上来,又环顾一圈,道:朕是来避暑的,用不着这么大阵仗,除了毕阁老,张会长,其他人都散了。对了,江西各级官员也不用来见驾,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一群人愣神,完全没有料到会是这样一个安排,最后目光都看向毕自严。

    毕自严躬着身,道遵旨。

    其他人连忙跟着,道遵旨。

    不少人都抱着亲近朱栩的意图来的,眼见如此难免失望,还是不得不走。

    曹化淳等人将朱栩迎入行辕,说是行辕,就是司礼监用内帑在这里买了一座大院子,稍做修葺,布置,作为朱栩的行宫。

    张筠与几个孩子受到了一些惊讶,朱栩安排他们先去休息,带着毕自严,张荣穘二人进了偏堂。

    三人落座,朱栩刚喝一口茶,毕自严就神色肃然,沉声道皇上,臣建议先羁押洪承畴,严查此事!

    朱栩看了他一眼,笑着道:洪承畴救驾有功,用什么理由羁押他?你就不担心洪承畴狗急跳墙?

    洪承畴有问题,现在众人是心知肚明了。

    毕自严道:有皇上在,洪承畴没这个胆子,要是有,他之前就做了。

    张荣穘听着心惊胆战,洪承畴手里握有五千兵马,禁卫只有两千人,要是突然发难,四周的兵马根本就来不及救援。

    他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敢说话,低着头,心里揣度着胜负以及可能的后果。

    朱栩摇了摇头,道不着急,慢慢说。对了,毕阁老在这里等朕,是有什么话要与朕说吗?

    张荣穘猛的抬头,看向毕自严,心神凛然。




第1273章 政治道德
    现在朝局之所以动荡,晦暗不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朝廷定山柱石毕自严将要致仕,由此还引发出了一系列事情。

    这些事情,至今还是没有消停,很多人都在猜测,毕自严不想走。如果毕自严不想走,皇上又要赶他走,君臣二人对峙,可以想见会是一场多大风波,牵连多少人!

    张荣穘抬起头又忽然警醒,将头低下来,心中无比慌乱,颤巍巍的等着。

    毕自严倒是没有张荣穘想的这么多,神情平静如常,沉吟片刻,语气轻松自然,同在京中与朱栩商讨政务别无二致,道:皇上,臣由北向南,走了很多地方,看到了很多,我大明承平两百多年,很多问题已经深入骨髓,若不痛下决心,刮骨疗毒,根本改变不了什么。是以,臣近来一直在反思过去的政策

    朱栩安静的听着,没有打断。

    毕自严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继续道:臣也对商事进行了观察,臣发向,他们的势力已经很大,用商事来缓解农事固然可行,但日后还需做出足够的调整,甚至的防范。商人逐利,若是他们进入朝廷,恐会影响国政

    毕自严说的是两个大方面,一个旧有的顽疾,一个是新势力。这两个问题应该是困扰大明上下的最核心的问题,毕自严与朱栩说这些,也是表达了一种态度。

    一种平和的态度,他不会出手阻挡新势力,会平稳的移交权力。

    这是毕自严正式的表态,当着朱栩的面。

    朱栩心里无比的欣慰,看着毕自严,轻轻点头。

    这位老大人是他倚重多年的左膀右臂,是他的老师。这些年若不是他稳住朝局,善后那些大小事情,大明上下还不知道乱什么样子。

    或许毕自严有历史局限性,困在固有的认知里,与他的想法,期待有很大距离,但为大明确实是呕心沥血,贡献了一切。

    大明能有今天,毕自严的功劳是首屈一指的。

    朱栩对他有尊敬,在这个错乱的时代里,还能有这样的能力与魄力,着实难能可贵,同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朱栩心里分外舒坦,虽然曾暗自决定不管如何都给这位老大人一个体面的结局,但他在最后还能冷静,睿智的有这样一个态度,实在是令他欣喜。

    朱栩拿起茶杯,掩饰内心的波动,过了一阵子,才道嗯,这两件事朕也思索很久了。解决第一个问题,就是‘新政’,‘新政’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变,时移世易,我们的政策,施政的方式方法都要变,不能墨守成规,马放南山的坐吃山空。这件事,老大人回京后,与孙白谷好好谈,朕也会与内阁多商议

    毕自严倾身,道:是。臣回京之后,打算与内阁六部等再商讨一番,对‘新政’进一步的完善,对一些事情进行定调,对一些人事进行处置

    朱栩听出来了,毕自严这是要在临走之前给孙传庭扫清一些障碍,他背负这些‘罪名’。

    朱栩看了他一眼,默然一阵,道:关于第二个问题,如何控制资本,不让他们变成怪兽,吞噬大明,这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认真的商讨。但现在来说还早,商人不过是在‘新政’刚刚获得甜头,还远没有到登堂入室的地步

    大明这个时候最多就是资本主义萌芽,更多的是大地主阶级的附有,想要发展起来,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毕自严对这件事有保留,没有多言,点点头,继而道:另一个问题,就是科举。皇上筹建书院,这自然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无可非议,必可流芳百世。只是,政院现在主导了科举,将天启之前的士子几乎都排除在外,外加东林党等事,朝廷与士林间的对峙已非一日,如此旷日持久的内耗下去,始终不是办法,若是他们改头换面进入朝廷,臣担心张居正旧事会重演

    所谓的‘张居正旧事’,就是张居正死后,保守势力反扑,将他的改革几乎全数推翻,辛苦几十年一朝化为乌有。

    这不仅是改革失败,如此一番折腾,将张居正改革后稍好的形势悔之殆尽,朝政迅速沦落,加速了大明的衰落。

    所以,一些人讨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张居正的改革,非但没有给大明续命,反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这是后话,朱栩理解毕自严的担心,目光冷峻,哼了一声,道:朕在一日,就容不得宵小翻身!

    毕自严看着朱栩年轻的脸庞,想着他不过二十岁,确实有时间慢慢解决,便道:最后一个问题臣知道,皇上一直想要建立新的大明,不断的试图与过去进行切割,但我大明传承自太祖,两百余年,想要一朝切割干净是不切实际,臣认为,皇上不妨再耐心一些,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消化掉

    这也应该是朝野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朱栩连宗室,卫所制等在内的祖宗成法都敲击的一干二净,对过去的一切都在不断的进行清理,似乎要与朱元璋建立的大明进行完全的切割。

    朱栩听着点点头,道:恩,是雷霆雨露,朕心里明白。

    毕自严见朱栩对这件事不肯多言,心里所感,道:莫非,洪承畴与此事有关?

    朱栩端起茶杯,目光冷色,道:有人让洪承畴来救驾,还搭着卢象升,看来,图谋是不小了。

    卢象升现在位高权重,手握重兵,轻率不能问罪,甚至一些不好的传言都不能有。

    毕自严沉吟一阵,道:皇上,骆养性,朱宗汉两人得尽早处置,不能拖了。

    虽然对于锦衣卫的事情毕自严知道的不多,但多少了解一点,也清楚,朱栩有意的在养着他们。

    朱栩屈指在桌面敲了敲,道:再等等,这二人的能量朕心里都没底,得让他们再蹦跶蹦跶。

    毕自严不在这上面多插话,瞥了眼张荣穘,道:皇上一路行苦,臣不多打扰,等皇上休息好,臣再来。

    朱栩倒是不怎么累,知道错过这一次,下次就没有这样推心置腹的机会了,又拿起茶杯,喝了一口,随口道:毕师,你觉得,我大明朝局败坏的原因是什么?

    毕自严一怔,看着朱栩,神色顿了顿。

    他本以为该说的说完了,两人就该各自休息了。但看着朱栩的样子,似乎还有话要说。

    思索着朱栩的话,毕自严微微皱眉。这个问题,朱栩与他,与内阁,内阁,六部,甚至其他各处都有讨论,总结的理由无数,归结起来,无非就是‘纲纪败坏,群臣结党’之类。

    但眼见朱栩再次提及,自然不会是这样的答案。

    毕自严沉吟一阵,斟字酌句的道:皇上,臣认为,首要罪责便在首辅,群臣之乱,首辅当诛。

    要是别人说这话,定然是诋毁,推卸责任,但作为‘首辅’的毕自严这样说,那就是自我反省了。

    朱栩抱着茶杯,看着外面,摇了摇头,道:这些年,朕一直在反思,但始终找不到深层次的原因。朕要说的,是朕近来思索而来的,咱们君臣二人说一说,论一论。

    毕自严作恭敬状,认真的听着。

    他很清楚,眼前的皇帝陛下看问题向来准确,深沉。

    张荣穘一直是透明的存在,此刻连忙躬身,脸上都是冷汗。

    他今天听了很多事情,都不是他该听的,继续下去,他不知道还能听到什么。

    朱栩抱着茶杯,望着门外,道我大明的官员基本都是进士出身,饱读诗书,讲究修身,对清名视若如命。我们不说那些没皮没脸的小人,单说这些‘修身’的人,他们秉持着高洁的品德,事事以圣人为榜样,可为什么,在朝政上反而相反,处处都透着狭隘,自私?为了点权利,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甚至不惜卖国

    毕自严,张荣穘认真听着,没有插话。

    朱栩目光幽幽,道:朕觉得,他们只顾着修身,忘记了修另一样东西,那就是政治道德!考中了进士,入了仕途,做了官,就得有为官的道德,这个为官的道德要区别于社会道德,应该有更高的要求,更高的束缚,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个政治道德要远远的在朝廷设置的纲纪之上,不管是违反纲纪,还在徘徊在纲纪附近,都是有失政治道德,不配为官

    毕自严听懂了,这就是所谓的‘官德’,只是,皇帝说了这么多,到底有什么目的?

    朱栩说这么多,自然是要毕自严做事了,放下茶杯,道:那个清风司,朕挂在议会之下,朕想着,让他们制定一个政治道德标准,若是违反,就向议会投诉,议会通过表决,可以对这样的官员进行免职,而后其他部门跟进调查

    清风司,之前是归属内阁,主要是为了清理大明上下的颓堕之气,但因为没有实权加上议会还不够强势,现在并没有显露什么威力。

    毕自严思忖着,眉头微皱,道:皇上,这个清风司管理的范围是所有官员吗?

    朱栩神色不动,这位老大人还是一样的犀利,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他没有打太极,道:朕想的是,全部。

    包括军政两次辅?毕自严又追问了一句。

    朱栩道:不错。



第1274章 没有傻子
    朱栩这句话,等同于让议会有了对内阁或者大明所有官员的弹劾之权。

    这种弹劾之权威胁巨大,等于除了皇帝之外,有另一把剑悬在他们头顶。

    毕自严宦海多年,深刻的明白这种看似微小,平静的变化,将来会怎样深刻的影响着朝局。

    议会,将在不久的将来,超过内阁,成为大明最核心的地方之一。

    毕自严这个即将致仕的‘首辅’,对朝局未来更加不安了。

    他抬头看着朱栩,犹豫再三,道:陛下,关于国家议会,您心里到底是怎么考虑的?

    国家议会的来历所有人都知道,是因为各地巡抚等大员不能长久离开,做为替代出现的。但这个‘替代’在逐渐‘转正’,被赋予的权力与日俱增,现在连弹劾左右次辅的权力都有,未来还会怎么发展?

    朱栩看得出毕自严平静之下对未来朝局走向的不安,笑道:不放心?

    毕自严没有遮掩,道是。现在的朝局是堪堪稳住,臣担心若是孙白谷操之过急,会稳不住。

    ‘新政’到了现在,基本上就是‘水火不容’,深层次的改革又不是谁一两句话或者杀几个人能解决的,若不能妥善处置,一旦有个意外,就会如多骨诺米牌般倒塌,谁也拦不住。
1...716717718719720...8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