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官笙
但从战略上来说,倭国这次的目的是要消灭北方的明军,但失败了。明军虽然遭遇重创,但没有被消灭,依旧是钉在九国岛北方的钉子。
所以,这一战,明军胜了。
板仓重昌一路北上,小心翼翼,相当谨慎。黑天忠之虽然是堪堪掌握北方五国,但到底有多大影响力,谁也没底,板仓重昌也害怕遭遇伏击,急匆匆北上。
回到府内城的李定国,一边清理着伤口,一边听着汇报。
副将道大人,我们死伤了超过五千,直接阵亡的超过三千,黑天忠之那边可能更多
一个校尉道曹都督那边已经给我们带来粮草补充,但援军可能要一个月才来
黑天忠之那边已经传回消息,板仓重昌有两万援军跨过关门海峡,但没有到丰后藩就返回了,一是我们战力让倭国畏惧,另一个应该是海军对关门海峡施压
李定国听着,默然一阵,道:阵亡的兄弟,上报帅府抚恤,收敛好遗体,要一个不落的带回去
众人默默点头,这些是他们从归化城带出来,相处多年的老兄弟,这一次折损超过一半,心情沉重异常。
对马岛。
杨嗣昌坐在椅子上,扇着扇子,听着钱瑾孝的奏报,面露异色,而后又欣慰的点头,道:不亏是元帅的关门弟子,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有着应变,魄力,非同一般。
钱瑾孝脸上也有舒缓的笑容,道:是。下官还听说,这个李定国颇得宫里的喜欢。
杨嗣昌‘嗯’了声,带着久违笑容的道:李定国这一战不止打出了为名,也奠定了九国岛的战略构架。
钱瑾孝神色也和缓,道:多尔衮快要到府内城了,军队总数加起来有六万,但青山忠俊还有两万人围困鹿儿岛,五万人北上,不知踪影,在关门海峡,可能还有三四万大军,总数可能会更多,压力依然很大
第1355章 关门海峡
明朝在九国岛的军队,总数不过七万,经过这一战,李定国的一万大军算是残废,还有一万被困在鹿儿岛,能随意动用的,只有多尔衮的五万大军。
但面对的,是青山忠俊始终没有露面的五万大军,以及关门海峡不知多少的军队。
异国他乡,地理不清,后援艰难,又天气燥热,雨水渐多。
这对明军来说,相当的不利。
钱瑾孝没有明说,但简单一点,大家心里都十分清楚。
这次朝廷动用的军队,基本上以多尔衮的女真骑兵,蒙古骑兵为主,总数八万人,外加琉球朝鲜萨摩藩等的两万人,李定国的一万人,总数人十一万。
看似很多,但东西分兵,对偌大的岛国来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杨嗣昌自然心如明镜,目光在一干参谋脸上扫过,道:事情没有那么糟,只要抓住了要害,不愁引不出青山忠俊。
要害?钱瑾孝面露思忖,却不知道杨嗣昌指的是什么。
杨嗣昌见钱瑾孝以及一干参谋都在思索,道还记得皇上在辽东的时候,运用过的‘围点打援’吗?
钱瑾孝是在皇家军院受过系统教育的人,自然也有对这个战术分析过,顿时醒悟,道:大都督的意思,是以关门海峡为点,引出青山忠俊?
杨嗣昌转过头,道:对马岛有多少火炮?
钱瑾孝道:这几年,这里储备了很多,鳌拜带走的是火炮团本来就有的,这里,还能装备五个火炮团,一千门,但良莠不齐,不是最好的
杨嗣昌道:不用最好的,李定国的军队是综合军队,士兵们都训练过开炮,他现在被重创,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将大炮送到府内城,让李定国的几千人用,炸平关门海峡!
杨嗣昌会意,身体一正,道:遵命!
杨嗣昌这边调兵遣将,进行战术调整。
这一战对明朝来说很重要,对倭国的震动,更是非比寻常。
推到关门海峡的板仓重昌,始终阴沉着脸,心事重重,极少说话。
三万对一万,不但没有打赢,还损失了万余人,这已经传回江户,等待他的,除了幕府的处决,没有其他可能!
在丰后藩紧邻的肥厚藩的一个地方,青山忠俊听着板仓重昌的这一战传来的消息,本就阴冷的脸色,更加的森然。
他身后一个家老,面色凝重,道:殿,山县和一溃败,应该是可以预料的,只是没有想到,明军没有依仗火器居然也有这样的战力,我们的想法错了。
青山忠俊站在屋檐下,望着府内城方向,道:明军确实比我们预想的强大,你说,他们下一步会怎么做?
身后的家老默然一阵,道:若是我,我会在陆奥藩登岸,迫使幕府两面开战。
青山忠俊神情冷峻,道:明人的策略我们不清楚,也不能用常理推断。陆奥藩有着松平信纲操心,我问的是九国岛,明人,下一步会做什么?
家老眉头一皱,道小人一直觉得奇怪,一开始明军没有封锁关门海峡,还能猜测是有所顾忌,为什么他们的军队已经横扫北方五国,为什么对关门海峡还是无动于衷,一直有意的绕开?
青山忠俊道:关门海峡上次被明人封锁,公方做了很多布置,现在已经无法从海上封锁。岸上他们或许有什么别的阴谋。
家老眼神微微闪烁,没有继续这个话题,道:板仓殿这次大败,怕是保不住了,公方定然真怒,只是,关门海峡还不能有事,不知殿,有何想法?
青山忠俊道:板仓重昌暂时不动,关门海峡不能有事。你说,我们现在是北上,还是南下?
刚才青山忠俊问的是明朝的战略,现在说的是倭国的,实际都是一回事。都是在问倭国的应对之策。
家老默然一阵,道:殿,我的想法是,南下剪出鹿儿岛之患,彻底根除明人的根基,只有如此,我们方能无后顾之忧的解决九国岛的明人。
青山忠俊依旧看着府内城方向,道:明人不会给我们这个机会,这个时候,他们可能南下,想要找到我,或者直扑鹿儿岛,想要消灭我那两万人,放出鹿儿岛,完成大合兵,同时引我出来
家老看着青山忠俊的背影,欲言又止。
说。青山忠俊没有转身,淡淡的说道。
家老还是在犹豫,道:兵法云,兵贵神速。为什么,您还是不急不缓,任由明军四处纵横呢?
青山忠俊一只手背到身后,道:这是我们胜败的关键,现在无法与你多说。你还是觉得,我们应该南下,先剪除鹿儿岛的威胁?
家老知道青山忠俊向来有主意,却没有放弃,道:殿,鹿儿岛对我们来说,始终如芒在背,一举一动都被它牵制,若是不尽早除去,我担心会有变数。
青山忠俊神色冷峻依旧,目光幽深无比,不知道在想什么。
这个时候,明军的战斗力已经传到了江户德川家光的耳朵里,传到了陆奥藩的松平信纲的案头。
德川家光的态度外人不得而知,只知道那几天德川家光的脾气特别大,连明正天皇的面子都不给了。
陆奥藩的松平信纲,看着案头的信,久久不语。
对于明朝的战力,他们已经做了高估,会比倭国强上一线,但却没想到会高出这么多。
一万人硬拼板仓重昌的三万人不落下风,这足够惊人了。
要知道,板仓重昌那不是杂牌军,是幕府亲藩,是德川家光多得天下的资本所在,是倭国最强的军队!
这么就败了?明人到底有多强,他们可是有七万大军在九国岛啊,青山忠俊真的能抵挡得住吗?
还有,他对面的是六万人,他手里才堪堪四万,那些大名,家主一个个心思叵测,经常出工不出力,他能抵挡得住虾夷岛上的明人吗?
虽然德川幕府早就为明朝的入侵做了两年多的准备,但现在看来,还是有些不足,至少在兵力就不够。
还是太匆忙了些。
松平信纲轻声自语,心里有遗憾。
德川家光正在对各地的大明进行整合,若是再给他三年就能完成这种整合,那个时候的倭国,就不会还是这般的困难重重,四处的捉襟见肘。
在松平信纲感慨的时候,李定国接收了海军运送来的大炮,大摇大摆,径直的开赴关门海峡。
第1356章 关门要塞
李定国的动作,自然是要让青山忠俊知道他的目的。
果然,没用多久,青山忠俊就收到了消息。
家老沉着脸,道殿,明人这是要进攻本国岛了吗?
倭国的精华都在本国岛,九国岛再乱,四国岛丢失,幕府都能淡定,但一旦明军进入本国岛,只怕上上下下再无人能淡定,那些还推三阻四,阴奉阳违的大名将会深刻感觉到危机。
这对倭国来说,将会是真正危险,一场真正的大地震要来了。
青山忠俊看着桌前的地图,目光落在关门海峡,而后向右,那是本国岛。
本国岛多山也多平原,明朝有一支强大的骑兵,一日可疾驰两百里以上,若是渡过关门海峡,或可长驱直入,直扑洛阳(江户)!
但青山忠俊的目光很快又移回来,语气冷漠的道:我在九国岛一日,明人就不能无所顾忌的进入本国岛,他们的目的,一个是要控制关门海峡,切断我们的后援,二来,就是要引我出来。
家老听着,道:殿,那也不能不妨,明人向来诡诈,若是他们真的进入本国岛,怕是公方会震怒!
青山忠俊面上如铁,看不出表情,淡淡道:不着急,再看看。明朝的海军,现在在哪里?
家老实在是看不懂,都这个时候了,青山忠俊居然还‘不着急’,默然一阵,道:他们大部分驻扎在对马藩,还有一些散落在四处,府内湾,关门海峡都有一些。现在他们要进攻关门海峡,可能会集中到那附近。
青山忠俊盯着关门海峡,暗暗点头,道:关门海峡,不止三万,两岸各有六万,随时还能支援更多,不用担心。
家老现在不止担心关门海峡,还担心他们现在。
整个九国岛,也只有肥厚藩还在他们手里,但是他们有七万大军,肥厚藩根本养不起,用不了多久粮草就会跟不上,若是不能有补充,他们可能会不战自溃。
这些,青山忠俊心里自然明白,家老没有多说,道:根据从各地传来的消息,多尔衮派出了两万人,在除肥厚藩外的八国,以骑兵横扫,凡是不从抗拒的,一概被杀,甚至还屠城他们劫掠了不知道多少金银,钱粮,黑天忠之更是强征,据说手里已经有了两万人,正在明朝的帮助下训练
这些青山忠俊更早知道,面无表情,道:让他们杀吧,鹿儿岛那边有什么异动没有?
家老心里有万千疑惑,还是回答道:没有,我们封锁了岸上,但海里没办法,他们时常出海,也有明朝海军出没。
鹿儿岛是一个半岛,衍生在内湖,内湖通海,大明海军来去自由。倭国若是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对这样的地方根本是束手无策。
青山忠俊收起地图,道:让他们看好,堵住。让各大殿来见我。
青山忠俊不同于板仓重昌亦或者松平信纲,他是德川家康时代过来的人,对德川家忠心耿耿,是德川家的家老,德川家光敬重的人物。
这些大名,不管是外漾,谱代亦或者亲藩,没有敢怠慢青山忠俊的。
是。家老道。
对于青山忠俊的按兵不动,任由九国岛陷落,各大名尤其是来自于九国岛的自然相当愤怒,军中已经出现各种声音,还有不稳的迹象,青山忠俊需要安抚,控制。
另一边,多尔衮驻扎在府内城,代善,满达海,多铎,黑天忠之等带着大军,在北方五国纵横驰骋,扫灭一切祸患,同时也收集粮草,钱粮。
除了肥厚藩,九国岛基本都在多尔衮的控制之下,以他们的‘不服就杀’的个性,抄没了不知道多少大名,家族的仓库,武库。
短短不过半个月,府内城就堆满了钱粮,向他们下跪的家督更是数以百计!
黑天忠之意气风发,志得意满,因为这些家督都归属他统帅,他的军队膨胀到了两万人!
在九国岛,唯一的危险,就是缩在肥厚藩不知何处的青山忠俊。黑天忠之这些日子除了紧张的练兵,就是一面探查青山忠俊的位置一面请命,希望尽早剪除青山忠俊,以彻底掌控九国岛,以求安心。
多尔衮骑兵四处,不断挑衅,想要逼出青山忠俊,但青山忠俊就仿佛一个老乌龟,就是不出头,让多尔衮等人很是无奈,也佩服他的定力。
与此同时,李定国率领五千人带着一千门大炮已经抵达关门海峡不远。
军队还在简单的休整,维护大炮,弹药,李定国带着人,来到关门海峡不远,暗暗观察。
副将在他身旁,揉着肩膀,看着李定国还绑着绷带,挂着的一只胳膊,道大人,咱们的伤害没好利索,多尔衮也说了,速度慢一点也没关系,你怎么这么着急?
李定国拿着望远镜,透过树林,望着关门海峡方向,道:让他们升大篮子,角度正好。
副将应了一声,跟着看起来,不一阵子,顿时皱眉。
这关门海峡不是他预想的那样,这里不像是是海峡,渡口,反而更像是一座要塞,处处是炮塔,高楼,各种防御工事,森严的武士交错巡逻,严密的超乎想象。
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很多水泥建筑,炮楼,围墙,瞭望塔等等,皆是如此。
顿时他大恨,道:大人,骆养性死一万次都不足惜!
李定国还在认真观察,面色如常的摇头道:我大明前些年就大肆兴修水利,水泥也不是什么秘密,来往的倭人那么多,不见得是骆养性刻意泄露的。
尽管这么说,副将还是愤恨不已,道:大人,倭人显然早有准备,我们怕是不好攻打难怪大都督一直没有动手。
李定国放下望远镜,转身就上了升好的大篮子,道:大都督的战略我们不用猜,先执行战术部分。
副将跟着上了大篮子,看向这个要塞的内部,顿时神色更惊。
这个要塞的布置,不像是是倭国的作风,反而像是大明的,或者说,就是照搬,这个要塞,简直就是翻版的山海关,在连绵的山势上构筑,城高墙厚,易守难攻!
若是不能攻破眼前这点,只能绕开,那就要绕很远,还得从还海上到对岸,距离一下子就拉开了十倍不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