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录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浪得虚名
仵作就地验尸说是死于利刃皆是一刀封喉,决非普通人所为,应该是江湖仇杀……随即又招来客栈掌柜问四人身份,掌柜的不敢隐瞒,说是这四人傍晚入住,具体做什么的不知道,但行李不多。
县老爷大怒,斥客栈没有详细核查客人身份,竟弄出了江湖仇杀之事,嚷嚷要将所有人带回衙门逐一核查身份,吓的客栈掌柜的呃跪地求饶。
现在人住酒店都知道是要身份登记的,甚至如今都需要人脸识别,有人就好奇那古代人难不成也要身份登记?可看电影看电视剧,不都是有钱就可以住店的么。
可别被电视剧给骗了,古代住客栈也要登记的,自秦朝起便有严格法规,都听说过商鞅没带身份证直接被赶出客栈的故事吧,各朝各代都有严格的时候,甚至比后世还严格。
所谓的身份证,每个朝代都不一样,唐叫过所,宋叫公凭,明叫路引,上边有你详细资料和要去哪儿,说白了就是个离乡证明,就是说你没这玩意都不能随便出门。
当然了,很多法规刚实施时都比较严格,到了后期逐渐就变成了摆设,几乎也就和电视剧里差不多了。回想一下在08年以前就是在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住宾馆随便登记一下就行,不是必须要看身份证的。
这知县大老爷突然拿这茬怪罪,自是先准备个背锅的,四条人命不是小事,何况最近……
“都带回去逐一核查”县老爷很生气,不管住店客人各种抱怨,就要强行带人,这时那仵作突然发现了什么东西,看了一眼顿时吓了一激灵,然后偷偷塞给了县老爷。
那是一个金属牌子,县太爷只看了上边两个字就双腿发软差点瘫了。
东厂的腰牌!
死的是东厂的人!
坏事了!
这会儿他哪儿还敢再往下查,这已经不是他的能力和权限内的事了,赶紧令人将四具尸体抬回衙门,至于其他客人的身份核实早抛脑后了。
县太爷离去,客栈里人心惶惶,客人哪还敢睡觉,都还在院子里议论着,常宇还是托着脑袋,望着门外在沉思,王征南和青衣则在院子里和其他客人有一搭没一搭的扯闲篇。
“少掌柜,人跑了”。陈家兄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了,站在门口低声说道,他两人听见动静时推开窗户便见两条黑影从院子窜出,于是直接跃下追去,追了半座城,丢了。
常宇没说话,仅仅是抬头看了两人一眼。
陈家兄弟顿时感觉那目光冰冷如刀,平日那个随和的少东家不见了,眼前是那个杀人如麻权势熏天的东厂大太监。
不怒自威,强大的气势令两人心里发寒,赶紧拱了拱手,转身离去。
刚回到衙门的县老爷,还没和幕僚商量好如何应对此事,便有人上门了,持东厂腰牌,将四具尸体带走,然后让县老爷全力协助缉拿凶犯。
很快,寂静的孝感城很快鸡飞狗跳,万家灯火亮了起来。
客栈里,素净抱剑坐在屋檐上,嘴里叼着一根草,眯着眼看着四下,院子里吴中抱刀而立嘴里骂骂咧咧的和王征南说着什么。
房间里,李慕仙刚沏了茶端到常宇跟前:“此事大有蹊跷”。
几乎就在凶手作案的同时,城北李慕仙所在的那家客栈里,也遭到了袭击,十余人纵火,趁乱杀入,却等于闯入鬼门关了一样,客栈里一个刀圣,一个杀人如麻的素净,还有乔三秀,李慕仙以及十余番子……
一场厮杀惨烈而短暂,竟无一个活口!
常宇看了桌子上的茶杯吹了口气,却没喝:“道长说说哪里蹊跷了?”
“掌柜的前脚刚到孝感,那些贼子后脚就跟过来了,还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调集来人手而且踩到这两个点,而吾等竟然一无所知,这实在匪夷所思!”李慕仙眉头紧皱,这背后的势力令人细思极恐。
常宇冷笑:“一无所知是汝等失责”。
李慕仙一下就弹起身,束手而立:“卑职等……”
“负责此地的锦衣卫和番子全部问责”常宇脸上怒意渐起,看了李慕仙一眼:“道长觉得是你们暴露的,还是我暴露的?”
李慕仙挑眉想了一下:“吾等从不同地方齐聚于此,绝非是贼人跟踪而来,且贼人也不可能事先知晓我们要来孝感从而预先守株待兔”。
常宇哼了一声:“那你意思是我暴露了”。
“卑职不敢……’”
“我和蒋把式一路乔装打扮小心翼翼,可以肯定决然没有暴露,否则那些人根本不会等到现在才动手,甚至李闯都会调动兵马沿途追杀,还能容我活到这儿”。
李慕仙一想,可不是:“那就怪了”。
“难不成贼人是偶然窥破,但匆忙之间就能调集这么多人手,还是那句话,背后势力太恐怖了,而当今天下,除了锦衣卫和东厂外,还有谁?”
李过的神策!
真的这么神?
“若是真的是偶然窥破,那么短的时间内如何调集人手的?李闯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手潜伏在孝感呢?”李慕仙嘀咕一声。
常宇嘿嘿冷笑:“你莫忘了李闯是绿林道最大的头子,是大明最大的黑社会头子,最大的江湖大哥,这大江南北哪里没他的人,其明面和暗处的势力本就不下朝廷”。
李慕仙摇摇头:“掌柜的说的这个贫道自是知晓,贫道所疑是,他那些明暗势力虽大虽广可未必是针对且能对付了您的,能针对您的其实不过就是神策这个组织的人可怎么那么巧神策的人也在这里呢?”
常宇突的灵光一闪,原来如此,我知道了。
他曾透露左良玉身死的消息给李自成,以其尿性自也要遣人观局势,看能否浑水摸鱼兴风作浪,这些人很混杂,背景也很复杂,有的可能是军方的,有的可能是绿林道的,也有可能是神策的,或许因为近来武昌那边戒严,他们多潜伏此地,结果偶然碰到个大瓜。
还有一个可能,自己在路上杀的破刀侠和绿衫女可以肯定是李闯的人,十之八九也是神策的人,极有可能他们的葬身处已被发现,而根据些线索推测是自己所为,从而推断自己过来了,便加派或调集人手提前在孝感埋伏。
不管是那种可能,可以肯定的是这孝感城里头有李闯的人,而且还不少,随后东厂五营驻扎城外那么引人注目,自然也会被他们刻意盯梢,顺藤摸瓜……发现了常宇今天入城了。
事实到底如何,此时尚且不得而知,但常宇和李慕仙嘀咕半响,也只能如此推断了。
陈家兄弟没让常宇等许久,半个时辰后带来一个人。
一个长相普普通通的死人。
胸口肋骨无一完整,受青衣一掌所赐。
这就是那个眨眼功夫杀了四人逼的青衣和王征南一时拔不出兵器的刺客,但他也被青衣一掌打断胸骨受了重伤,虽侥幸逃脱陈家兄弟的追踪,但随后的全城大搜捕让他没了容人之地,狗急跳墙之际想越城出逃,可还没机会上了城墙,便重伤不支,死了。
至于他的同党,却依然如石牛入海。
常宇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可又非常的无可奈何。
用李慕仙的话说,这些人不是普通江湖人,决然有可靠的身份掩护,或许就是这客店里的伙计,或许就是本城百姓,或许就是一个最正常不过的商旅。
除非能找到破绽,比如这个要出逃的凶徒就是因为受了伤,知道一旦被抓到就要显形,才不得已冒险逃窜。
常宇不愿意行白色恐怖之事,更不愿意手下人为了将功赎罪,屈打成招陷害无辜,为了自己这点私事惹的天怒人怨,便传令停止搜捕。
这才落脚第一晚,便弄的城中大乱,烧了房子还死了人,看来这孝感城不太欢迎自己啊。
翌日一早,还还蒙蒙亮时,城门口已排满了长队,有人要入城,有人要出城,便在这时城中兵马分守四门,只准进,不准出。
这自然惹了许多人不满,在城门口纷纷嚷嚷和守兵争论不休。
可当亮出身份,钢刀出鞘的锦衣卫出现时,这些人就老实了。
东门最先打开,一拥而进的不是百姓,而是数百披甲骑兵:“所有人有家立刻回家,住店的立刻回店,准备好你们的路引接受检查,从此刻起全程戒严,不得随意上街,违者格杀无论”。
昨晚是全城搜捕,现在是全城核查身份,都说水浅王八多,常宇倒要看看武昌旁边这小小的孝感城内有多少王八,他不制造白色恐怖,也不屈打成招更不允许陷害无辜,但王八得揪出来。
一轮朝日升起时,偌大的孝感城内街上竟然空空如也,四个城门都有重兵把守,城上还有数支队伍来回巡视,这些兵马自然都是东厂卫的,当然了,还不需要五营兵力,仅郝摇旗的熊字营便足矣。
而城外本想进来的人一见这架势,一听进来容易出去难时,那谁还进啊。
也不是所有人都不能出城,在半晌午时便有几拨人陆续从四个城门出去了,有的骑马有的赶车,有的挑担子走路,有的数人,有的数十人。
没人知道他们是谁,凭什么能出去,但守门官兵只是简单查问一番就放行了。
日头挺好,城南十余里外的乡间小道上,一辆破旧马车缓缓而行,马车后边有一骑相随,车中坐着一少女,赶车的是个少年。
这少年便是常宇。
只见他坐在车辕上斜靠着车厢,任由马儿在乡间小道随意走着,看着道边郁郁青草,葱葱灌木,远处田间地头忙碌的农户。
世间好像一下就变得清静起来,烦恼也都抛去脑后。
城里头怎么查,最终查出个什么他此时一点儿都不关心。
但是有一点,这孝感城内是待不下去了,有人行刺,至少说明他暴露了,很快黑白两道都知道他来武昌了,讽刺的是他并不在乎黑道的知晓,却烦心被官场上相扰。
所以他必须要走,依然要过一段平静的生活。
老话说大隐隐于市,可他偏偏想过一段宁静的乡村生活。
也就是在这天,孝感城内翻天覆地,据说抓了近百个来路不明的嫌疑人,更有当场杀掉十余反抗的人,而这些反抗的人竟还有兵器,还非常凶悍,若是普通的衙役捕快根本拿不住他们,但遇到从战场死人堆爬出来的职业悍卒,他们的下场只能是死,而且死的很惨的那种。
也就是这天,常宇失踪了。





扶明录 第1930章 又搞事
没人知道常宇去了哪里,确切说是很少有人知晓,就连李慕仙都不知道,他也不关心,小太监想找个清静的地方呆一段时间,自己何尝不想,所以一清早他就出了城,坐车,赶车的是黄道人。
郝摇旗也不知晓,他率部封了孝感城抽水抓王八,常宇走前叮嘱他不要搞屈打成招栽赃嫁祸那种腌臜事,即便有嫌疑核查属实后也要放人。
郝摇旗做的很认真,也很听话,确切说非常听从常宇的话,他为人粗鲁不堪大字不识一个,除了打仗勇猛外一身臭毛病坏习惯,脾气暴躁人缘也不好,他没有李岩那么足智多谋人人敬重,甚至同属投降派,可是李岩已被朝廷重用贵为柱国,而他却还被人多人翻白眼,若非常宇看重他,当初早杀了,即便不杀现在也还不过是个扛旗的。
所以他对他常宇心怀感恩。
他也知道东厂卫在孝感城外有五个营,常宇为何偏偏点名让他来查办此事。
本是一脉出,熟门熟路,也是为将关系切割的干干净净。
城里头戒严,各家各户关了院门窃窃私语,街头各处可见一脸杀气的飞鱼服绣春刀,还有成队巡逻的骑兵,而在衙门里郝摇旗正同当地官员在一丝不苟核查嫌疑人。
城东湖边确实另一番景象,东厂卫余下四营正在操练,骑射,列阵,冲锋……声传数里,因的周边村落的百姓都来围观。
往日老百姓见到当兵的都躲的远远的,不过见这支兵马在湖边驻扎数日对周边并无袭扰之举,甚至有时候还会给好奇去军营外围观的小孩儿些吃食,便让他们觉得这不是一般兵马,果真很快就有传闻说是东厂卫。
嘿,那是皇帝的亲兵啊。
原来是东厂卫啊,怪不得军纪那么好。
如今大明天下朝野上下谁人不知东厂卫是那大太监一手打造,一年多的时间跟着他南征北战,打贼军打鞑子,是皇帝二十七卫亲兵里实战最多,打仗最猛,军纪最好的一支兵马。
渐渐的经常去军营附近溜达的人就多了起来,有的纯属是好奇有的就是想去讨要点东西,而非战时,东厂卫并不严令百姓靠近军营,甚至还非常接地气,用常宇的话叫和百姓打成一片。
恰这日孝感封城,四营操练引来十里八乡的百姓围观,见其军威皆骇然不已,暗叹如此威猛怪不得能所向披靡呢。
不说这四营兵马的威势,但看人家那装备就甩普通军队十万八千里了。
这是事实。
明末这会儿,士兵欠饷是常态,甚至很多都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一套破烂军服能穿四季度,穿破鞋穿草鞋甚至光脚的都有,每逢战事清理战场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可以从尸体上搜刮些零钱衣物鞋子……
即便是大军阀的兵马待遇也只能说勉强维持温饱,别以为皇帝的亲卫军就能好哪样,比那些大军阀的兵马好不到哪里去。
可东厂卫从建立那一天其就不与众不同。
高薪超常规待遇
东厂卫第一营宫字营,原本都是宫里的太监,就是为了出头为了多赚银子才忍受极度残酷的训练参军跟着常宇上战场的。
而后随着常宇权势渐大捞外快越多后,他也更舍得砸银子,比如专门打造三百具重甲用来冲锋陷阵。
重甲是包括士兵和战马的甲衣,一套下来折合近百两银子!
除了重甲外,还有还人均一套普通战甲,常规皮甲。
普通战甲一套折合白银十五两(有史料所注)加上常规皮甲,还有两套军服,佩刀,弓箭,手弩,火铳,战马,一个士兵仅装备就要一百两银子!
这是一个相当令人咋舌的花销,东厂卫有六个营,除了郝摇旗和姬际可是千人制,其他四营都是三百制。
也就是说一个营仅装备就要三万两,四个营就要十二万,郝摇旗和姬际可两人就要二十万,这就四十多万了若再算上饷银……
哎,要么说常宇明明黑了很多银子,却总是天天喊穷。
他是捞了不少银子,但大部分都给皇帝和朝廷了,余下那点也别想都进自己的腰包,东厂卫虽明属皇帝亲兵卫,但养兵的银子朝廷一毛钱也没出,全是东厂掏啊!
屠元几人选择在这天操练军演,自也不是无的放矢,至于目的不言自明,不过他们也不知道常宇去哪儿了,也和李慕仙一样也不关心常宇去哪儿了,他们是职业军人,职责是听令冲锋陷阵,朝堂上的事他们不关心也关不着心,大太监的安保工作也自有亲侍和衙门里的番子负责,反正不管大太监在哪里发号施令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样。
…………
北京城在下着小雨,淅淅沥沥非常舒爽,但有些人的心气特别的不顺,甚至还可以说是很愤怒。
紫禁城
乾清宫里,崇祯帝一脸凝重站在窗边看着雨水打在院子里的花枝上,春祥在一旁低着头束手而立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因为刚才龙颜大怒。
如今大明局势终于趋于稳定,正逢短暂的太平时期,这让压抑十几年喘不过气的崇祯帝本该龙颜大悦才是,怎么却反而阴沉着脸甚至还摔盘子砸碗的。
自是朝堂上又臭水翻滚了。
今儿早朝,在没有任何预兆的前提下,突然有朝臣开始发难,仅凭一句:皇上难道让本朝再出一个九千岁?
便点燃了整个朝堂,一时间诸臣附和不已,内阁几个大佬虽没跟风,但也没出声制止,若说其后没有他们几个撑腰,鬼都不信。
没错,又是奔着常宇来了!
对于常宇,诸臣忍了太久了!
若问忍了哪方面,那太多了,但今天他们就盯着一个点喷,军权!
就问皇帝,如今大明的军队是谁的军队?
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完全被架空了,而且这架空的不仅仅是两个衙门,还有两个衙门里任职的老牌勋贵!
调兵遣将,行军打仗,凭功进赏,有过责罚,升迁撤职之权都让东厂那个大太监给攥在手里了,天下兵马,各地将领唯他是命,别人谁也使不动,谁说也不好使。
到底谁才是这大明的皇帝,这军队又到底是谁的?
好家伙,这帽子太大了,杀人又诛心。
崇祯帝那叫一个气啊,差点掀桌子骂娘。
但毕竟是个有素质的皇帝,也是个聪明的皇帝,他知道这看似对着常宇发难,实则是文官集团的反击。
这段时间,文官集团被打压的太厉害了,常宇有心抑文扬武,没少在舆论上大作文章,把文官骂的一文不值,再配合武将在战场上的节节胜利,如今朝野上下文官的风评真的不咋地好,而武将的风评和地位则节节高。
虽然常宇很有本事也很低调,但自从他上台之后,文官在国家大事方面几乎都边缘化了,国家大事虽然包括各方面但战事永远都是排在首位的,可偏偏在战事方面他们连插话的资格都没有,如何调兵遣将,如何打都被常宇安排妥妥的,文官集团只能搞搞后勤,或者去搞搞民生处理一下民政。
甚至连和李闯谈判这种有关国运的国家大事,文官集团都只是被当成了幌子,真正拍板的竟然还是那个太监。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文官集团瞅准了时机就突然爆发了,这是一股非常不容小觑的力量,内阁几个大佬默许,六部皆有官员参与其中,更重要还有在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任职的勋贵。
勋贵才是明朝的基石,才是朝廷的核心,国家出现战事的时候他们就是脊梁骨就是柱石,所以勋贵大多身居重要位置,比如京营总督啊,兵部,五军都督府啊等等。
可常宇上台之后呢,大部分勋贵都被他收拾了,坑的,骗的,揍的,恐吓的,连李国桢的京营总督都被他拿掉了,直接换了个王家彦。
你说他们能不气么,于是这帮人连同文官开始发难。
崇祯帝措手不及,所以特别的气愤!
但他愤怒的点不是这些朝臣发难,而是发难的点,以及针对的人!
李闯刚降,你们不趁着这短暂太平日子好好搞民政,却来搞常宇!为什么早点不搞?是你们怂!
是因为你们根本摆不平李闯!
你们现在说他独揽军权了,为何李闯东征兵临太原,保定城下时你们不出来叫唤,为什么鞑子围困京城时候你们不出来说!
因为你们怂,你们无能!
那个时候,只要你们有一个人站出来说,我行,我上,哪怕就是头猪,老子都封你们天下军马大元帅!
然而呢?
满朝文武连个敢放屁都没有!
文官放的都是臭屁没用的屁,勋贵武将都是无能无声的屁。
说如今天下各处将领听他号令,总归比你们那时候无人敢号令无人号令动的好吧。
崇祯帝那是一顿狠喷,如今的他早不是原先那个为文官集团欺压的只敢唯唯诺诺的皇帝了!
但朝臣也不是吃素的啊,此一时彼一时,非常之时非常手段,那个时候局势需要他,俺们睁只眼闭只眼,如今天下半个太平了,不能养虎为患啊,又不是说朝中真的没人了都是饭桶……
哎呦,你大爷的,可真不要脸啊!崇祯帝是气的浑身颤抖,看着殿内诸臣也就史可法偶尔帮他反驳几句,其他人要们一脸愤慨的吐沫横飞要么冷笑不语,崇祯帝有些招架不住了,如今虽然武将有了话语权,地位不比任何文官低,奈何武将都在外带兵打仗啊没人给他帮腔。




扶明录 第1931章 被群殴
单挑打不过群殴,纵然崇祯帝喷的嗓子都要冒烟了,但群臣却刚刚进入状态,一个接一个车轮战,不得已崇祯帝直接使出杀手锏:退朝!
退朝之后并未回乾清宫,而是将李邦华几个大佬叫到文渊阁当面质问,你们啥意思,啥意思!卸磨杀驴兔死狗烹也得等磨卸了,兔子死绝了吧,你们这样是不是太心急了,而且事前还不给我打招呼,就问你们啥意思!
李邦华几人打死也不承认这事他们有参与啊,双手一摊,俺们事前也不知道啊,可见这些朝臣内心积怨不是一天两天的了啊,事到如今皇上得给他们个交代才能平息事态。
一听这话,崇祯帝差点就跳起来拍桌子了,交代,老子出来混要给谁交代!
崇祯帝一点儿都不傻,他心里清楚的很,群臣看着是冲常宇来的实则就是冲他来的,说白了就是冲皇权来的!
老调重弹!
他们要限制皇权,要同皇帝争权!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皇帝和其手下的领导班子因为权利问题都一直明争暗斗,老朱建国那会儿就是觉得皇权被限制的太大,于是废除了丞相制。
但是没了丞相没了秘书,工作量实在太大了,而且啥都自己做自己拍板,那岂不成了一言堂独裁者了,所以搞出了个内阁制。
只是吧,换汤不换药,并非所有皇帝都像老朱那么牛逼哄哄把手下人收拾的服服帖帖,后来以内阁为代表的文官集团那真的把有几位皇帝给架的空空如也。
但你也不能说内阁制不好,他们虽然争权但办事,不然你觉得像正德,万历那种动辄几年十几年都上朝的,国家怎么还没垮的,甚至后世很多史学家觉得,幸亏正德和万历不爱上朝,国家才被治理的井井有条。
但有的皇帝不这么想啊,谁特么想做个傀儡皇帝,于是宦官集团就出现了,就是为了对抗文官集团。
1...688689690691692...7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