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录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浪得虚名
扶明录 第2047章 公道
出门熘达还能偶遇凶徒,抓捕之际对方却说自己隶属一个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近二十年的神秘组织,这让常宇有些意外但也充满了好奇:“怎么证明你是那个六扇门的?”
瘦小汉子没说话,只是将手中匕首扔了过来,正是他昨日行凶的那把凶器。
常宇探手接过仔细看了,匕首把柄上有三个小篆字:六扇门。
“仅凭此?”常宇冷笑。
“能活着,能留此已是莫大侥幸了,你还要老子如何证明”那瘦小汉子摇头苦笑,眼神里充满了怨恨,心里头却也开始对眼前这个年轻人有了好奇,昨日他行凶之后趁乱逃窜时发觉有人追击,当时并没放在心上以为只是兵马司或者方八的手下,他对自己的身法和速度是极度自信的,可以轻松甩掉追击者,可跑了数百米之后便知小瞧了对方,速度丝毫不逊自己,而且极为机敏,若非他被旁人干扰,极可能就甩不掉了,当时好奇之下他匆匆瞥了一眼,只是当时光线昏暗瞧不真切,只看了个大概轮廓,以至于刚才和常宇对视时并没有认出来。
但常宇却不同,他本就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而当时瘦小汉子在行凶的时候他就在不远处看热闹,当时看的真真切切,所以哪怕随意一瞥之下就认出来了。
至于昨晚兵马司和黑帮大搜捕都没抓到这人,其实很好理解,首先这年头没有摄像头没有天网,不知道凶手摸样去哪儿抓,再者这人又是六扇门出身,行事隐秘低调,身手又好反侦察反追捕能力都是一流的,寻常衙差想抓他太难了!
“找个清静的地方聊聊?”常宇见他将刀子都扔过来了,显然是要放弃抵抗了,这多少也要让他有些意外,本以为这凶徒要鱼死网破呢。
“可以聊,但总得先告诉我你什么来头,够不够格”瘦小汉子冷冷一笑。
“够不够格又怎样,你还当自己能逃出生天”况韧向前一步冷哼道,瘦小汉子冷笑不语只盯着常宇看,眼神平静无波。
“我可以让你生,也可以让你死,你说够不够格”常宇澹澹说道,瘦小汉子神情有些许变化:“这么说来你当真是公门里的人了,兵马司还是刑部的?”
“你说的这些连提鞋都不配”况韧撇撇嘴,瘦小汉子眼睛一眯:“锦衣卫?东厂?”
常宇微微一笑,伸出食指朝天空指了指,瘦小汉子一怔,随即哦一了一声:“搁在以前咱们还是一家人”。
“既是一家人,可以把你手里那玩意收起来吧”常宇嘿嘿一笑,那瘦小汉子又是一怔,随即笑道:“你倒是好眼力”说着左手一摊,掌心竟有颗雷珠,只是不知是爆雷还是毒雾,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保命之物或者逃命之物。
见状况韧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这厮实在狡猾的很,将凶器扔过来让人以为他不会抵抗,实则掌中有雷,趁你放松警惕时突然暴起……
“倒不是我眼力好,实则见识多了些,身边有几个朋友喜欢玩这些玩意”常宇澹澹一笑:“尚不知阁下大名?”
“商去疾”
常宇表情澹澹:“没听过”。
“本就是无名小卒”商去疾嘿了一声:“不知这位大人怎么称呼?”
“我也是无名之辈”常宇并不打算透露自己的身份:“咱们既然都敞开大门说亮话了,何不找个清静的地方好好说话”商去疾蹙眉:“阁下尊姓大名都不敢告知,这叫敞开大门说亮话?你这让我怀疑你所说的清静地方会不会是锦衣卫或者东厂的诏狱”。
常宇笑了:“那地方,阁下好像还没资格去”说着微微叹口气:“不说倒显得我小气了,东厂常宇”。
商去疾微微点头:“东厂近年果真如日中天,瞧你这般气势至少也是个档头,却如此年纪轻轻……常宇,你……”商去疾顿时瞪大眼睛:“你不会是……”
常宇微微点头:“够资格论你生死了吧”。
商去疾心中震骇太大,一时不知说什么:“你,你此时不应该在皇帝身边么……”
他实则在想不到权势滔天的大太在今儿这么个大节日时,竟在巷子里头的一个苍蝇馆子里喝羊汤,还好死不死的被自己碰到,到底是自己太倒霉呢还是太走运呢。
衙门的后院里很清静,桂花树下的石桌上一碟盐水花生,一碟卤牛肉,一壶酒。
商去疾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他已经许久没饮酒了,口中酒很烈很辣让他变了颜色:“这是北方的烧刀子,只有辽东一带才有”。
“你倒识货”常宇微微一笑:“关外的朋友送了些,本督平日不饮酒用来赏给手下人,今儿用来待你这位贵客”。
“贵客?”商去疾苦笑:“小的不过一逃犯罢了”。
“逃犯和烈酒岂不是更配”常宇澹澹一笑,商去疾一怔随即自斟又饮:“这么多年了,生死早就看澹,今儿能得您这等大人物款待,便是死了也值了”。
“是生是死待会再论,先托个底吧”常宇面无表情。
三杯酒下了肚,商去疾脸色已是赤红,便也敞开了心扉自爆家底:“山东郓城人,自小习武,十三岁时跟着兄长加入粮船帮跑江湖,十六岁和兄长一起被朝廷网罗至六扇门……”
“自古有话,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可若是前者藏起来倒也罢了,偏偏要杀狗煮肉,要赶尽杀绝啊”商去疾端起酒壶灌了几口,却被呛的一把鼻涕一把泪:“一夜之间,死的死,逃的逃的,散的散……”
而侥幸逃过一命的他,从此沦落江湖过着风声鹤唳的生活,战战兢兢生怕被朝廷暗探发觉斩草除根,直至数年前风声渐消才又重回粮食帮苟且营生,只是过惯了的江湖自由身再也无法适应正常生活,奈何为了温饱却也只能忍着,哪怕处处受排挤,年前鞑子入关生灵涂炭,他们这支失去了营生流落京城逃难,后随大流去通州农场湖口,却发现,那根本不是他们要的生活。
江湖人,只能在江湖上飘,在江湖上闯。
于是他们重回京城,想继续吃江湖饭。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纷争,就免不了打打杀杀,商去疾仗着一身本事和狠辣在他们团伙里很受器重,但他平日行事很低调隐秘,小打小闹的从不露面,一出手就非死即伤,这和他原本的职业有关,他干的就是这种活。
听完他的自述,常宇叹口气:“男怕入错行啊”。
商去疾已有六七分醉意,苦笑点了点头:“一入江湖再无回头路”说着将那壶烈酒一饮而尽,然后又快速将碟中所余牛肉全塞进嘴里,大口咀嚼一边都囔着:“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死也做个饱死鬼了!”
“看来你自知必死无疑了”。常宇澹澹一笑。
“十七年前俺就该死了的,何况还有昨晚三条人命”商去疾嘿嘿说道,此时的他满脸赤红双目流泪似疯似狂:“十七年前就改跟俺哥哥一块死了的,是他拼死掩护俺逃的了……”
常宇叹口气:“朝廷还是十七年的朝廷,皇帝也还是十七年前的皇帝,但如今的东厂却非十七年前的东厂”。
“有何不同,你敢说如今的东厂干干净净?”商去疾一脸鄙夷,常宇苦笑:“就因为和过去一样脏,所以你才未必要死,东厂里头亡命之徒可不少”。
“可是俺与寻常亡命之徒不同,是朝廷要杀人灭口的逃犯,加上昨儿三个手里头至少有十一条人命!”商去疾一脸苦涩。
常宇嘿了一声:“这几条人命就别在本督跟前卖弄了,本督身边哪个手里不攥着百八十条人命,别又说你是朝廷逃犯,这儿还有行刺过本督的呢而且还不止一人!这还仅是本督身边,东厂下边不知有多少亡命之徒在为朝廷效命,实话说,当初的那个六扇门虽已名亡,但实存”。
商去疾沉默片刻,长呼一口气盯着常宇道:“久闻东厂高手如云,刚才督主也说了您手下人才济济,小的不才,实在想不通督主大人为何要留俺性命,小的自知斤两,并无所长,何得督主青睐?”。
“你这倒奇怪了,先前抓捕你时你亡命逃窜,如今督公饶你一命,你却是三番四次要求死么”况韧在旁边冷笑,商去疾垂头叹息:“既知逃不了了,无论生死都要个明白”。
“那本督便给你个明白吧”常宇站起身仰望天空:“算是替朝廷还你们个公道,救赎也罢,心安也罢,终究是对你下不了手了”。
“公道,公道”商去疾先是一怔随即一脸悲愤:“吾等为朝廷卖命,最终却落的亡命天涯,苟延残喘者不过寥寥数人,多少兄弟都被杀了,现在你一句话就了了,这是谁的公道?”
常宇扭头看了他一眼,澹澹问道:“那你手里的十一条人命,他们的公道呢”。
商去疾瞬间怔住。
扶明录 第2048章 一盒月饼
虽是大白天,牢房里光线却昏暗的很,商去疾酒量虽好但架不住烧刀子的烈,此时满脸赤红脚步浮虚摇摆走了十余步回头苦笑道:“这便是的诏狱了吧,督主先前不是说小的还不够格进这里头么”。
身后的常宇澹澹一笑:“本督虽应了你一条生路,然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毕竟那三条人命的桉子你要给个交代,眼下也倒也没好地方留置你,便给你破个例享受一下衙门的优待”。
商去疾低头嘿了一声:“交代?小的就这一条贱命在这了,督主既然不杀还让小的怎么交代?”。
“留你在这里头清醒七日,这期间你想清楚了,是走还是留,若是走赔付死者家属一笔银子且要保证往后不在作奸犯科,若留的话……”常宇朝最里头那间牢房看了一眼:“到那间牢房里呆一日夜,若还能活着本督便留你!”
商去疾顺着他目光朝最里间的牢房看了一眼,微微点头:“这个小的懂,衙门不养无用之人”随即苦笑道:“小的倒是想走,可是哪来银子赔付,没银子赔付就只能留下卖命咯”。
“那就留下来做事三年相抵,当然了,你也说衙门不养无用之人,所以你得先活下来”常宇冷冷说道,商去疾看着最里间的牢房眼睛眯了起来:“督主这般说倒愈发让小的好奇心大起,倒要去会会……”说着踉跄就要往那牢房走去,被常宇伸手一把拽住:“以你此时状况,进去是送人头”说着边然番子将其关进旁边的牢房里。
“你这是把我当试金石咯”阴暗深处传来一个声音。
常宇轻笑,头都不回:“愿赌服输,你是重信之人”。
回到堂上,常宇手握茶杯发呆久久不语,况韧在院子里来回踱步时不时朝堂上看上一眼,这时一个番子走近院子里朝他耳语一番,况韧挥退他然后走进堂上:“大人……”
“可是皇上召咱家入宫了?”常宇回过神来,况韧轻轻摇头:“说是吴三桂的宠妾邢氏去您府上登门送礼了”。
常宇有些意外:“送什么礼?”
“一盒月饼”。
哦,常宇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澹澹一笑:“邢氏不简单啊”。
邢氏即陈圆圆。
陈圆圆本名叫邢沅,字圆圆,自小跟随姨妈长大便随了姨夫姓陈,后便以陈圆圆为艺名,颠沛数载终嫁了吴三桂后改回本名。
大太监常宇权倾朝野,百官想巴结他的大有人在,但都知道他不私请,不收礼的规矩,没人敢放肆,以至于逢年过节门可罗雀,即便有人来也只是投个帖子。
可今儿吴家竟然来送礼了,这是要坏规矩了么?
但好像又没有,吴襄没来,吴三桂也没来,只是吴家的一个小妾。
而且所谓的礼也不算是礼,在明朝中秋节街坊邻居之间本就有互赠月饼的习俗。
说白了,更这举动更像是陈圆圆来串个门而已。
陈圆圆当然不是来送礼的,常宇知道她的目的,陈圆圆也知道常宇知道她的目的。
“回头让老胡去吴府回个礼”常宇长叹一口气:“吴三桂得邢氏此女,当真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况韧嗯了一声走到门外招来一个番子交代了。
还没来得及转身,便见一个太监急匆匆奔来:“督公可在?”
况韧应了声,便见常宇从堂上走出:“可是要入宫?”。
那太监赶紧道:“皇上召您老人家入宫”。
常宇呸了一声,笑骂道:“咱家尚不及冠,啥时候成了老人家了”那太监立马紧张起来:“小的该死,小的不会说话……”常宇打断他:“宴席可是开始了?”
“快了,百官正在候着呢……”
“在哪,保和殿么?”常宇一边问一边朝后院去换衣服,小太监跟在后边:“在乾清门……”
这让常宇有些意外。
古时逢年过节,皇家都会举办盛大的御宴宴请百官,可以看做是后世公司的年会吧,有所不同的并非所有官员都可以参加,要京官或者地方大员,虽号称百官但有时不满有时超过百人,就如清朝的千叟宴,你以为是一千人么,第一次就一千九百余,到最后一次都五千多人。
这么多人在哪开席?
明朝多在保和殿,这地方是举行一些大典前皇帝更衣小憩,或者册立皇后,太子时皇帝在这受贺的地方,逢年过节时也用来开设御宴。
至于乾清门,那是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清朝皇帝在这个御门听政,明朝皇帝只偶尔在和内阁大臣们开个小会或者开个小宴,此番用来宴请百官还是第一次。
至于为什么突然要在这宴请百官呢,其实很好理解,这段时间皇帝和百官天天吵天天骂,这是要缓和一下气氛,扇一巴掌给颗糖,看,都请你到我家门口吃饭了,多恩宠啊,见好就收哈,别给脸不要脸……
说白了就是趁着过节,粉饰个君臣鱼水之欢,再说了这么多年了内忧外患操碎了心,往年都是过节都是粉饰太平假开心假嗨皮,如今虽还算不上四海升平,但总归能松口气了,至少可以真的由心笑一笑了。
或许请百官到家门口吃顿饭对崇祯帝来说已是恩宠万分了吧,可他不会想到清朝的皇帝才叫真大方,真热情,宴请百官直接在乾清宫里开席,便连前文说的千叟宴除了康熙时第一次是在畅春园(今北大一部分)第二次及后来乾隆的两次都是在乾清宫里(嘉庆的两次是在皇极殿)那算是真正的请到家里头吃喝嗨皮了。
常宇换好了衣服便出了衙门去往皇宫,没坐车也没坐轿子,背着手缓缓而行,身后跟着六七个亲卫。
皇城根除了巡逻的官兵外并无行人,但往正北安定大街望去便可见人头攒动,时辰越晚市井便会越热闹,古往今来过节最热闹的时候都是在晚上。
不过现在只算傍晚,看过热闹的老百姓多在家中忙活,满城炊烟鸟鸟,待吃完饭了再出街逛花灯花市,也有找个茶馆酒肆三五成群天南海北八卦着今天的热闹。
今天足够热闹,也有足够的谈资。
比如朝廷今天昭告天下的李岩封爵,太子选婚,还有德王得帝宠独自上京过节……
这世间的热闹千百种,老百姓有老百姓的热闹,达官贵人有达官贵人的热闹,皇宫里也有皇家人的喜庆,常宇走在巍峨皇城根下显得无比的渺小,他知道今日入宫,明儿自个儿也会成为百姓的谈资。
老话说,酒无好酒,宴无好宴。
皇帝祭祀皇天后土没让他跟着去,但宴请百官却召他入宫相伴,这其中必有深意,这场宴席绝非简单的觥筹交错谈笑风生。
扶明录 第2049章 大排场
皇城里张灯结彩,随处散发着过大节的喜气,步履匆匆的太监和宫女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浅浅笑意,让人恍忽间以为是过年了。
事实上这次中秋节的气氛比之过往数年过春节的气氛都要好,主要还是和时局有关。
往年时局动荡,无论怎么粉饰太平,但朝野上下那种阴沉的气氛是挥之不去的。
而如今天下虽不说四海升平,但总归让朝廷让皇家松了口气,于是这气氛就欢快起来了。
便说这次中秋节,皇帝不光出宫祭祀皇天后土,还要在皇宫里大宴百官,这可是许多年来少有的热闹啊,如此大的盛会,自然是让宫里的太监和宫女们忙做一团。
宴席设在乾清门,作为内廷宫门的乾清门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用后世计量面积有百八十平米,作为普通宴厅那是相当宽阔又排场,但若要宴请百官,却又捉襟见肘明显不足了,毕竟桌椅就要占了很多地方,更何况这是御宴不能像农村吃大席那样,摆个十张桌子一桌十个人……
这也难不到礼部和司礼监,就在里头摆了一张桌子两排席。
居中是皇帝的席位,两侧则是内阁大老和三公诸将。
余下则全在乾清门外置棚摆席。
摆了多少呢桌呢?
左右各五十长席,共百席,按照一席四人来算,那都要四百人了!
有人就讶异了,不是百官么,这冒了太多了吧,而且朝中有这么多官员么?
确实是百官啊,九百也算百。
但平日上朝的还真没有这么多,虽然影视剧里经常出现皇帝早朝,堂上有文武百官分列站立密密麻麻上百人,实则这种现象少又少,除了一些大典或者特殊节日才会有这么多人,明以前只有在京的四品以上官员可参加,到了明朝的时候虽不按品级但也只有三大学士六部尚书六部侍郎六部给事,及少数钦点的人才能上朝,加起来也不过三五十人。
而这次崇祯帝大宴的百官自然不限平日上朝的那些官员,在加上京中勋贵,据不完全统计只京城就有三公二十侯五十余伯……这就近百人了。
要么说是过大节呢,要么说是盛会呢,由此也可见崇祯帝先前有多压抑,如今终于要扬眉吐气一番,大手一挥,开近年先河宴京官四百余……
乾清门外极尽热闹但并不喧闹,毕竟这儿是皇帝家门口,此时尚未开席数百官员或在两侧的棚下席位上交耳低语,又或三五成群寒暄着,此时此刻这儿既是宴席也是官场更是交际场,相互引见的,拜见的,认同乡的拜师门的比比皆是。
而乾清门里的内阁大老们则安静了许多,甚至有些沉默,少有交头接耳,甚至有人在闭目沉思,外边热聊的百官们也不会过来打搅他们,这是每个人都熟知的官场规矩,何况是在这个场合,乾清门不是你们想进来就能进来的。
大老们的目光时而看向乾清门外的百官,时而朝里头瞄了一眼,也仅仅是喵了一眼,毕竟里头是皇帝的内宅,没事管好自个的眼,太随意是大不敬。
桌上有茶水,有点心可充饥垫巴着,正儿八经的酒菜则要等皇帝来了才能上,至于皇帝啥时候来,谁也没个准,那就等着呗。
常宇从东华门进了宫城背着双手缓缓而行,不时遇到步履匆忙的太监和宫女向他匆匆问安,他也仅仅是点点头,路经端本宫时驻足:“太子殿下何在?”
随行小太监赶紧道:“此时应在乾清宫里”。
常宇没说话继续走着,远远便瞧见乾清门外那热闹的景象,也禁不住一怔,竟这么多人,确切说竟这么多官员!这是他穿越过来见过官员最多的一次,让见过大场面的他心里头也有些小紧张,连忙换了走姿,双手托胸向前走去。
为什么要换走姿呢?
这又是个规矩,这年头但凡有些身份的人走路都是四方步,也就是老百姓说的官步,四四方方端端正正特别有气势,说粗俗点就是相当有逼格,而普通老百姓及女子走的是小碎步。
作为东厂督公,常宇当然也是个有身份的人,入乡随俗他即便不想装逼装气势,但毕竟权势滔天走路不能像个二流子一般,多多少少也带了些四方步的调调。
可怎么这会儿突然换了走姿呢?
还是那句话,人言可畏啊!
他是太监,即便再有权势他依然是个太监,不算官,特别是在宫里头,不管你再外边多耀武扬威,在这里头你就是皇帝家的奴才,
所以你当着百官的面前,还在哪儿耀武扬威的走官步?
可以,但没必要,而且会遭一身吐沫星子。
常宇不想再惹那些没必要的口水,索性换了走姿,不是四方步但也不是典型的太监托胸弓腰小碎步,但走姿就是后世很正常的摸样,双手虽托着但昂首挺胸。
即便是太监老子也是个权倾天下的大太监,走路也得和普通太监不同!
太监宫女来来往往,一开始并没人注意到常宇,不过很快还是被人发现了不同,眼尖的认出他的身份随即低声向旁边人示意,然后就出现了戏剧一幕。
常宇所经之处,两侧数百官员鸦雀无声皆注目。
看吧,看吧,老子是不是帅的一逼,常宇眼观鼻鼻观心,两侧官员无论认识还是不认识的,他不看也不打招呼。
“原来这就是那大太监啊”常宇走过之后才有官员窃窃私语:“果真是个黄口小儿……”
“嘿,李大人,你这般说,就不怕那太监找你麻烦”
“呵,老夫怕他……”
在外带兵打仗阅兵时,哪一场不是千军万马,常宇从不怯场从不发虚,可没想到在数百官员眼皮底下走了这百余步却让他手心里渗出了汗,好不容易走到乾清门口这才暗暗松了口气。
乾清门三开门,中间的门只有皇帝能走,两侧则左进右出,常宇上了乾清门的台阶还没进去,里头便有人站起来相迎了,却是周遇吉李岩唐通几人,旁人则侧目,甚至有的露出不屑神情。
常宇赶紧快步走进来,一目了然,好家伙这里头都是大老啊。
以李邦华为首的内阁大老和众大学士坐左侧一排,三位国公及周遇吉李岩唐通等人坐右侧一排,东西相望分主席两侧,让他意外的是吴三桂竟也在,而且是和周遇吉坐一排。
这就耐人寻味了。
能在乾清门里头落座的,除了内阁和三国公之外,余下周遇吉等人论爵位有爵,论官职有官职论军衔有军衔,都是柱国勋贵,而吴三桂就明显差一截了,他只有个总兵官傍身,却可位列乾清门,这让门外的那一帮侯伯勋贵怎么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