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录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浪得虚名
热闹程度丝毫逊色后世的什么圣诞,万圣节。
因为是大节,许多摊贩早早就起来出摊,所以一大早就很热闹,而许多普通百姓也起个大早出门决然不是凑这些摊贩的热闹,而是直奔皇城根而来。
为何?
其实即便是平常时日,皇城根一大早都会聚集很多好事之人,且多在大明门外,只因上朝的百官的轿,车都停在那儿,他们的家丁仆役也扎堆于此,在等候他们的大老爷们的过程中闲谈各种八卦,被这些好事之人听了很快就传遍京城,甚至有些官员退朝之后,相互之间说了几句朝议之事,也会很快被传开。
这些好事之人有的就是纯无聊,有的是包打听,也有一些豪门大户专门派家丁来这听闲。
总而言之不管出于什么目的,皇城外总是有人扎堆,但只限白日,天黑之后会被驱离。
而今天之所以这么多人,不仅仅是那些包打听的好事之人,也不是为了打听某些事,是为了看皇帝。
过大节,皇室全家出动率百官出宫前往南城永定门内的天坛,和北城安定门的地坛祭祀,还要祭日月,即东西城的日坛和月坛,也就是说要绕四九城一周,注定引万民空巷,前来一睹皇家风采。
谁不想看一眼九五之尊的真龙天子?
便是后世无论总统还是****所到之处都是人山人海,挤破脑袋都想凑过去握个手,何况这个时候的百姓,能亲眼目睹龙颜,能吹一辈子!
虽然也知道皇帝不可能大早上出宫,待早朝之后稍作休息怎么也得要半晌午了,但是卡位要趁早啊,晚了可是连下脚的地方都没得。
东厂衙门就在东皇城根,往北走一些就是安定门大街是京城的主街之一,也是皇帝去地坛的必经之地,所以人特别的多,莲心和苏果儿在人群里穿插,一边瞧热闹一边听八卦。
“嘿,李岩封爵了!”
忽然路边人群里有人张罗一声,莲心一怔,转头瞧去,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口若悬河和身边人说着:“就今儿早朝的事……”有人嚷嚷:“靠谱么?”
“嘿,刚传出来的消息,咱这是第一手,爱信不信,反正待会便知,若是真事朝廷必会昭告天下的……”那中年男人一脸自信加自豪:“咱这消息什么时候有过假呀”。
“果儿,听见了没”李将军封爵了,莲心是见过李岩的,也知道李岩和常宇的关系所以听到这个消息特别的开心,不过苏果儿就有些茫然了:“封爵是很大的官么”。
“嘿,可比官大了”莲心便说便拉着苏果儿挤出人群,却立刻被官兵给拦住了。
戒严!
皇城周边的道路临时交通管制,无关人员不得靠近更没法通行。
但莲心不一样啊:“俺们去衙门的”说着指了指东厂胡同方向,那官兵皱眉刚想说什么,一个番子走来过来挥手止住那官兵然后对莲心笑了笑:“今儿可赶早了呢”。
莲心道了声谢,便在众人疑惑眼神中走了,那官兵走过来问番子:“兄弟,认识的?”
“废话,那可是督公身边的丫头啊”番子白了他一眼。
衙门的胡同口也有几个番子警戒巡视,见莲心来了皆以笑脸相迎,两个丫头快步进了衙门,直奔后院去了。





扶明录 第2045章 李岩封爵
后院子里当值的亲侍说常宇还没起,这让莲心非常意外,今儿过大节,早朝过后皇帝就要出宫了,作为东厂大太监的常宇怎么还没起床呢。
“那咱俩就先等会吧,顺便把这花生给剥了”莲心滴咕一句,话音刚落房内就传出常宇低沉的声音:“莫要等了,花生也不用剥,先给我梳个头吧”。
随即房门打开,常宇披头散发走出来,苏果儿赶紧跑过来:“常哥儿,俺娘叫俺给你送来花生呢,还让你晚上有空的话回家吃个饭…………呀,常哥儿你脸怎么了?
常宇昨儿睡的很晚,但睡的确不是很香,迷迷湖湖就听被外间的喧闹声给吵醒了,这喧闹平日是很少见的,只因今儿过大节,周边街坊都起了大早,临街摊贩一早也开始吆喝着……
正在床上犹豫要不要起来时,听到外间莲心和苏果儿声音,便翻身起床推门而出,刚说一句话便被小苹果发现了他鼻青脸肿的模样。
“没事,没事”常宇略显尴尬的摸了摸脸,莲心凑过瞧了:“大人,您是这被人揍了吧”。
“瞎说”常宇嘴一撇:“谁敢打我,谁又打的过我”小苹果深以为然,莲心想想也是:“莫非是皇上打的”。
常宇差点被呛道:“胡说八道,去打盆水去”说着取了颗花生剥了丢到嘴里:“秋花生,落花生,好吃的紧呢,婶子知道我好这口”。
小苹果嗯了一声:“这是今年新收的刚晒干,俺娘说你好吃,便让俺送过来的”说着走到常宇身后:“常哥儿,今儿俺给你梳头吧”。
“好嘞,看看小苹果的手艺如何,可得给我梳的精神些”。
小苹果立时来了劲头:“常哥儿且放心吧,决不比莲心姐梳的差”。
说话间莲心端来一盆清水帮常宇擦脸:“大人,俺们刚来的路上听说李将军封爵了呢”。
常宇哦了一声:“你消息倒是比我还快呢”。
不一会儿洗漱好,莲心将饭盒打开一一摆上,有粥有包子有鸡蛋有咸菜都是常宇的最爱,这时有番子来汇报早朝朝议内容,事无巨细杂七杂八。
李岩封爵无疑是今儿最重要的事。
封开封伯,加左都督,太子太师!
好家伙,大明朝后期封爵已是寥寥,多是皇亲国戚的那种虚爵并非以军功上位,所以经常遭到朝野诟病,后来即便因局势紧急火速提拔封爵的也多以,镇,平,某方位为爵位,比如黄得功的靖南伯,唐通的平西伯。
而以将领的祖籍地封爵的几无可见,只有在开国初期才有。
李岩是开封人,被封开封伯,皇恩浩荡已至巅峰。
太子太师虽是虚衔,但也是荣耀,是地位。
至于左都督那则是实权了!
大明朝有两个掌管军事的机构,一个是兵部,一个是五军都督府,后者前身是大都督府,后朱元章改革为五军都督府掌管天下兵权,类似后世的军事委员会。
五军都督府分为前后左右中五个都督府,每军设左右都督,李岩加左军左都督,也就是说在京属卫,浙江都司,辽东都司,山东都司都归他管!
可以说这次加封,要恩宠有恩宠,要实权有实权,要荣耀有荣耀,李岩可谓出尽了风头,一举成为皇帝最宠爱的将领!
此举也可以看出崇祯帝成心要打压兵部。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打压兵部就等于打压文官集团。
简单来说五军都督府是将领集团,而兵部是文官集团。
大明开国之初,将领集团锋芒太露,连老朱都坐立不安,杀了杀宰了宰之后还是不放心,便以兵部制衡五军都督府,令后者只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
只是三十河东,三十年河西,接下来百余年,武将集团势微,文官集团如洪水勐兽连皇帝都招架不住,武将集团更是只有听令的份,最后不得已弄出宦官集团来对抗。
也是经过这次险些亡国的经历,让崇祯帝明白了,生死存亡之际文官的嘴巴没鸡毛用,还得那些玩刀弄枪的,加上常宇这一年多来的推波助澜,便有心抑文扬武,短短一年余令百余年来的文昌武衰风头已开始逐渐逆转!
可为什么说加李岩为左都督就是打压文官集团呢?
因为这就是个潜规则,而且是祖传的。
五军都督府刚成立的时候左右都督都是空缺的,因为那时候武将锋芒太巅峰了,再加权那简直无法无天了,直到被朱元章给宰杀的差不多了,他又担心兵部太只手遮天,而且杀了那么多武将会让军方人心大乱,才开始补缺五军都督的左右都督。
至此之后,几乎就成了惯例,但凡风调雨顺没战事的阶段,五军都督扛把子的位置几乎都是空缺的,或者大部分都是空缺的,可一旦有战事,或者文官集团太嚣张的时候,那就开始补缺了!
抛去时局因素不说,就是帝王的平衡之术嘛。
稍晚些常宇水足饭饱,外间喧闹声更大了些,甚至还有锣鼓声,莲心和小苹果按耐不住要去瞧热闹,常宇派了两个番子跟着,毕竟越是过大节,越暗伏各种凶险,三教九流鸡鸣狗盗都忙着营生呢。
两个丫头走后,常宇在堂上看了一会公文后,索然无味,走出大堂在衙前后院熘达一番,衙门里今儿相当的清静,平人人来人往今儿几乎见不到人,因为番子们几乎都去当值了,毕竟皇帝出宫容不得一丝差错,锦衣卫,东厂这两大衙门的明暗哨都要去做安保。
春秋大业一壶茶,外间锣鼓喧天人声鼎沸,老百姓正在猜测皇帝是三十二人大轿子出宫还是六马大车出宫时,常宇则在衙门后院的桂花树下沏了壶茶躺在椅子上眯着眼假寐。
况韧走进院子看到树下的常宇,便轻脚走了过来,尚未张口常宇便睁眼看了过来:“咦,你今儿不当值,为何不去外头凑热闹去?”
“外头尽是人,挤的慌,便来衙门寻个清静,不想督公也在”况韧赶紧说道,常宇示意他坐下一起喝茶,况韧也不见外在石桌边坐了下来:“督公今儿不用进宫么?”
“说不准,但晌午之前应该是不用入宫的”常宇想了一下,这时辰皇帝应该正在出宫,这点都没宣他入宫,那应该是不会让他陪着出巡祭祀的了。
两人在院子里品茶闲聊,不知觉大半个时辰过去了,外头的喧闹也逐渐远去,想必是看热闹的百姓都跟随皇帝去祭拜皇天后土即天地日月去了。
常宇虽没跟随甚至都没出门,但不并不影响他对外头的一切了如指掌,因为会不停有番子前来汇报,比如皇帝是一家子出行,当然这一家子并不包括其他嫔妃,只有周皇后和太子坤兴五兄妹。
皇帝出宫是坐马车,天子驾六,皇后等人驾四。
安保也是做到了极致,明面上,所经过的街道,五步一哨十步一岗,锦衣卫依仗在前,皇帝马车居中,百官在后,除了内阁几个大老坐马车外,余下皆步行,所到之处人山人海,百姓沿街跪拜呼万岁!
至于暗中,人群中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子更不知有许多。
而让常宇稍显意外的是李慕仙也被叫去了,以白云观主身份与钦天监正汤若望及礼部一起主持祭祀大典,还有吴中和青衣被钦点御前带刀!
也就是说皇帝的安保除了那些亲卫军,大内高手,锦衣卫和东厂的暗探外,又还从东厂点了两个贴身侍卫,毕竟吴中给崇祯帝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当初曾经以一敌百死守门洞。
至于青衣自然是负责贴身保护皇后和公主的,坤兴公主对她可是无比的信任,去年跟着常宇出境巡视九边,就是青衣步步随侍。
除了安保的因素外,在这么重要的场合重用这个两个东厂的鹰爪,也是有其他用意的,自己品。
当然了普通老百姓是看不到这些小细节的,他们看的是热闹,比如跟在皇帝一家旁边的那个人是谁?
济南的德王啊。
好家伙,这德王也太得帝宠了吧,短短一年时间得召入京,第一次是过年,第二次是入京嘉奖,这会儿又来陪皇帝过中秋,啧啧啧……
他们在感慨德王深得帝宠时,却不知道德王有多苦逼,前一天突然得到消息让他入京,当真是连夜匆匆马不停蹄,差点把胯下那一家三口给磨废了,用时一天一夜才紧赶慢赶的赶到京城,还没来及歇口气就立刻跟着皇帝炸街。
苦是苦了点,累了累点了,但心里头无比欢喜啊,这份恩宠,试问当今还活着的藩王谁比的上!
今儿对老百姓来说当真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大节,一场视觉盛宴,既能一睹龙颜又能听到许多八卦传闻啊,李岩封爵啊,德王千里奔袭入京啊……




扶明录 第2046章 六扇门
天近晌午,按照天地日月的顺序,这个时辰皇帝及百官理应在西城月坛祭祀,也就说祭天地活动就要结束了,再接下来的流程则是祭祖,再然后就回宫,百官歇息可小进水米,午后三四点开始大宴,直至晚间歌舞升平赏花赏月赏秋香。
常宇和况韧在衙门里茶水喝多了,听外边清静便想着出去走走,两人从后门胡同熘了出来,行百余步几不见行人,即便此时已是晌午该做饭的时候了,却只有炊烟寥寥,由此可见皇家出宫的吸引力有多大,引万民空巷绝非信口开河。
当然也并非绝对见不到人了,有爱凑热闹的也就有喜欢清静的,胡同里总有那么几个老人蹲在门口闲话,或许是年纪大了挤不动了又或许在家看门,毕竟万人空巷时正是鸡鸣狗盗之辈最欢快的时候,翻墙钻门偷鸡摸狗。
但衙门也不是吃素的,特别是昨天出了那乱子,兵马司的都被东厂大头子点名了,今天过大节哪敢再大意,皇帝的安保他们插不上手,社会治安这个职责所在要是再出问题,那就真说不过去了。
所以在常宇和况韧穿街走巷时,总能碰到手持棍棒兵的兵马司的吏卒,时不时还会遇到京营的巡逻队,由此可见王家彦也做足了准备,这两拨人都对常宇两人进行盘查,在况韧亮出腰牌后都恭敬的拱手道声辛苦了,在他们看来这俩人是东厂的巡街暗探吧。
街旁茶楼饭铺里虽然无往日喧闹,但还有三三两两的客人在吐沫横飞闲话今儿的热闹,两人在东城街头胡同了转悠一圈有了些饥,常宇便对况韧说:“本要请你吃一顿,刚想起来没带银子”。
“卑职请您啊”况韧大喜,毕竟能请大太监吃饭的机会可不多呀,而且也不是谁想请就能请的。
“咱家饭量可大的很啊,你银子可带足了?”。常宇笑道,信步走进街边一个小饭铺,这是一家羊汤店,里头没几个人,况韧跟在后边嘿嘿一笑:“管够,今儿大……您爱吃啥吃啥,爱吃多少吃多少”。
不多会两碗热腾腾的羊汤端上来,羊肉也给了足份,泡上馍馍那当真比宫里头的山珍海味更让人嘴馋,至少常宇是这么认为的。
况韧好不容易有机会请客,又知常宇饭量大,便让店家又切了盘羊肉两人大快朵颐,吃的那叫一个香,引得旁桌食客侧目,毕竟这年头在这种苍蝇馆子里这么豪气的人不多见啊。
“店家,来份羊汤两个馍馍,不加肉可能便宜些?”门口有客人吆喝着,店家爽快的应了,来这种地方吃饭的多是平民百姓,有嘴馋吃不上肉的就弄碗汤解解馋。
常宇不经意朝门口瞧了那食客一眼,眉头微挑,指头在桌面上快速敲了几下,况韧心神领会知道有情况,装作捡东西侧身往门口瞟了一眼,见是个四十来岁的瘦小汉子,一脸疲色,乍一看似乞讨的流民,但其浑身却透出精悍的气势,绝非等闲,不过这人他绝对陌生的很,印象中没有见过。
那汉子好似饿急了,也不进来就站在档口跟前紧盯着店家给他盛汤,两眼放光忍不住的咽口水:“客官进来坐呗”店家招呼着。
“就在这门口吃了,凉的快些”汉子接过羊汤和馍馍往店里头看了一眼正好迎上常宇和况韧的目光,三人稍对视一眼后各自收回目光,毫无波澜,随即汉子便蹲在门口开始吃喝。
蓦地眉头一挑,好似想到了什么,站起身正要往店里头再瞧时,就突然发现刚才店里头那两人已站在自己面前,年轻的那人一脸坏笑:“怎么,想起来了?”
“想起什么啊”汉子端着碗一脸茫然。
常宇叹口气,这人就是昨晚在朝阳门大街当众行凶的瘦小汉子,就在他眼皮底下眨眼功夫捅死了三个人然后一熘烟跑了,跑的比兔子还快,竟还追丢了,却不成想在这苍蝇馆子遇到。
本以为昨夜黑白两道大搜捕,这厮也应该落网了,谁知人家竟逃出生天,果然有点东西,但其却没趁着今儿过大节逃出城外,反而堂而皇之的在街上熘达,是技高人胆大呢,还是蠢。
“看着我不觉得有些眼熟么?”常宇冷笑,眼前这汉子太冷静了,虽故作一脸茫然,但丝毫不慌,若是寻常百姓神色绝非这般。
“俺不识的您”汉子摇摇头:“您可能认错人了”。
“你要是个鬼,或许我能认错,但你是个人,就决然错不了”常宇澹澹一笑,给况韧使了眼色:“这儿不方便说话,带他去个清静的地方”。
况韧身形刚动,那汉子呼的将手中的碗朝常宇砸了过来,于此同时拔腿就跑,热腾腾的羊汤扑面而来,但常宇早有防备,侧身一闪腾空一个舍身踢将那汉子踢翻自己也摔在地上,那汉子就地一滚翻身而起又要再逃,这时况韧已扑了过来……
“小心他有刀”常宇话音刚落,况韧便觉得面前寒气掠过,心下大惊连忙将脖子一缩,胸前衣襟被那汉子划开,若慢上一分则要被破喉!
“好贼子!”况韧大怒,抬脚踢去,那汉子却如泥鳅一般躲了过去,勐的朝旁边的胡同奔去。
常宇和况韧却不追了,站在原地冷冷的看着胡同口,三息之后,那汉子慢慢的退了回来,四五个手持钢刀的悍卒将他团团围住。
你若能好好聊聊呢或许还能免去一死,但若还执迷不悟想要狗急跳墙那就只有死路一条,常宇冷笑,那汉子手握利刃环顾四周目光落在常宇身上眼神冰冷:“你是方八的人?”
“现在是我问你,不是你问我”常宇哼了一声:“天子脚下持刀行凶且是三条人命,你这可不是一般的凶残”。
那汉子嘴角勾起:“听这话儿倒又不像道上的了”。
“那要看你说的白道还是黑道的了”常宇双手一摊:“你若不蠢,当知老子是六扇门的了吧,今儿就拿你归桉”。
吼,那汉子突然笑了:“你是六扇门的?”
“怎么,不像么?”常宇耸耸肩,朝旁边瞧了一眼,这儿虽是街口但因为今儿老百姓都去瞧皇帝热闹去了,此时倒也没多少人围观,寥寥十余人还都是远远的看着。
“你若是六扇门的,那老子可就是六扇门的祖师爷了”瘦小汉子将手中匕首举起晃了晃:“见了祖师爷不来磕个头么……”话没说完况韧向前一步厉喝:“不知死活的狗东西”说话间夺过旁边一人兵器就要动手,却被常宇一把拉住,况韧不解侧目看了常宇一眼却见他神情凝重。
“你是六扇门的?”常宇盯着那瘦小汉子眼神变得凌厉起来。
“老子这六扇门可不是你们的六扇门”瘦小汉子像是在绕口令,但常宇的神情却愈发凝重起来,打断他:“我当然知晓你说的那个六扇门,你若真是,或许真的可以留你一条性命,但你若信口雌黄,定将你砍成一堆烂泥”。
“你真的知晓?”那瘦小汉子一怔,神情有了变化不似先前那么无所谓。
常宇真的知晓。
所谓六扇门就是普通老百姓或者后世影视剧对衙门公差的称呼,事实上最早六扇门老百姓对朝廷机关单位的代称主要是那时候衙门公堂的建筑是三开间六扇门格局,久而久之成了公门的代称,直到清朝中后期也成为一些衙门里公务员的代称,即公差捕快。
但在明朝时期六扇门还只是老百姓口中的衙门代称,为什么说只是老百姓口中的呢,因为明末时期还真有一个组织为老百姓所不知,叫六扇门,是一个集武林高手,密探,捕快,杀手于一体的神秘组织。
这个“六扇门”通常只接手江湖帮派斗争和久为官府通缉的要犯,同时与各大门派有相当的交情,在朝廷和江湖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权力,江湖中有身份的人犯桉只要不上动天庭,都可以不了了之
而这个组织最早建立其实是在唐朝,熟悉唐史的都知道在唐建国前那都是绿林好汉的天下,什么七十二路反王之类的,都是武林好汉争天下,后来李家做了天下,成王败寇,那些好汉们虽然没机会登大宝了但在江湖上还是呼风唤雨各种折腾,于是乎朝廷为了彻底解决各路义军的残余势力以及绿林豪强,由刑部成立六扇门这个组织,训练新锐少年命为鹰犬,光撒江湖刺探情报暗杀豪强。
后来这个组织一度消失,直到万历年间又复建。
有人会纳闷了,明朝有锦衣卫有东厂,甚至有一段时期还出了个西厂,他们的职能和权限包括不限于六扇门,为什么还要要弄个多余六扇门出来呢。
其实很好理解,你可以把六扇门理解为是东厂或者锦衣卫的一个特殊部门,就像后世警局还有打黑办,有组织犯罪及三合会调查科……也可以是外包部门,其组织成员没有编制,就好比常宇身边的素净,番僧,吴殳那些江湖人,编制之内的活他们不参与也无权参与,只负责干些见不得人的江湖事。
另外还要结合当时的时局,万历末到天启这个阶段,皇帝为了压制文官集团重用宦官,导致宦官集团掌控的东厂只手遮天,而作为帝王的制衡之术,自然还要在弄个花样来稍稍平衡一下。
只不过当时宦官集团势力太滔天了,六扇门没什么起色几乎沦为打杂的,只能在外围干些苦活脏活见不的人的活,直到崇祯帝上位后才迎来了高光时刻。
当时崇祯帝刚上位就是个光杆司令,锦衣卫和东厂都是魏忠贤的人,想扳倒魏忠贤党羽都无人可用,最后只能剑走偏锋,于是乎六扇门这个组织得到重用,在扳倒魏忠贤的过程中相当卖力也表现的相当出色。
不过随着魏忠贤倒台,崇祯帝坐稳了龙椅,六扇门却销声匿迹了。
至于为什么消失了,有句老话叫什么来着……
所以六扇门的高光时刻恰恰也是他的回光返照。
一眨眼,崇祯帝都登基都快二十年了,忽然间冒出个人说自己是六扇门的,让知悉这个神秘组织的常宇很是意外。



1...731732733734735...7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