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录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浪得虚名
用眼看呗!
常宇一时来不及细想其他,忙着给各位见礼问好,先从三国公开始然后内阁大老,有人对他笑脸相迎有人中规中矩有人对他爱答不理,甚至还有人低声揶揄周遇吉几人竟委身相迎,忘了自己的身份了么……
常宇和周遇吉几人都是澹澹一笑,并不在意,毕竟在他眼里什么内阁大老什么三国公,给你脸就给你问个好,不给你脸都懒得搭理你,只有周遇吉几人才是好哥们!
吴三桂的话不多,但眼神热切:“好一段时间没见督主大人了”。整个乾清门内也只有他没资格叫常公公,只能叫督公。常宇微微一笑:“确实啊,明儿若有空去吴将军府上吃酒咱们叙叙旧,顺便聆听陈先生的天籁之音,许久不听了倒是念的慌”。
吴三桂大喜:“末将扫榻以待……”
那边吴生又开始撇嘴了,旁人倒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大太监和诸将在这近两年内安内攘外中私交甚好,朝野皆知,大太监爱看戏爱听曲也朝野皆知,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唱的好曲也是圈内有目共睹的,他要去他家听喝酒听曲子这很正常啊。
看,这就是时代不同,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也不同。
若在后世,你对你朋友说,你老婆舞跳的挺浪的唱歌也挺压脉带的,回头我过去让她给我唱跳一段……估计你这话没说完对方酒瓶子就砸过来了。
但是在这年头,有人这么夸你马子,那是很有面子的事。
当然了,话又说回来了,这年头的妾,特别是这种豪门里的妾根本算不上老婆,比乐妓稍微好些吧,只是不会随便拿来待客而已。
何况陈圆圆本就是小姐姐出身,在花船的那段时光不知委身多少人了,入京之前有名气的人都好几个,还被送到宫里头一段时间,随后又成为田弘遇家的乐妓,宴请吴三桂的时候被看上了,然后送给吴三桂了,说白了即便从良了,终究还是个被当乐妓的苦命女人。
写到这突然感觉他们好乱啊,你看田弘遇是崇祯帝的老丈人,在田贵妃病逝后怕失宠便去江南物色美女陈圆圆献入宫,在宫里头呆了几个月,崇祯帝即便再无心女色也不可能没嗨皮过,最多只是不沉迷罢了,后来送回田弘遇家陈圆圆被当成了乐妓,你说这么个大美女在家里头田老头搞没搞?再后来为了巴结吴三桂又将陈圆圆送给吴三桂,而且认了陈圆圆为干女儿,是以老丈人的身份……
所以……是不是有点乱啊。





扶明录 第2050章 三套衣服
与周遇吉几人寒暄片刻,常宇朝众人拱了拱手,诸位先歇着,咱家还得去里头伺候皇爷,说着便离去,身后众人神色各异。
乾清宫殿外王承恩等一众大太监正聚在一起说着什么,身边围着宫女太监十余人,今儿这么大的场面可把司礼监这帮大太监给忙坏了,处处小心谨慎生怕出了什么纰漏。
见常宇来,诸人赶紧见礼。
“宴席什么时候开始”还礼之后常宇问道。
“快了,时辰还没到,也要待皇后及诸嫔妃收拾好”
看来古今中外都一样,女人出门露脸都要梳洗装扮,都不是一时半会,也都要男人等着。
诸嫔妃也要参宴?……常宇有些意外,王承恩轻笑道:“今儿虽是百官宴,但也是中秋节,可不只是老百姓的团圆日,皇家人也得一家子热热闹闹”。
常宇点头称是,心道好在崇祯帝的妃子少,换做别的皇帝乾清门里头光之是嫔妃都坐不下,那些大老都得到外头蹲着去。
崇祯帝后宫有多少嫔妃呢?
计九人,周皇后,田贵妃,袁贵妃,还有三个姓王的妃子以及刘妃,方妃,沉妃。
而此时只余七人,其中田贵妃和一个姓王的妃子已逝。
乾清宫里,崇祯帝和太子朱慈烺易华服,父子二人危襟正坐品茶低语,应是在教导太子待会出席宴会一些规矩,见常宇推门进来,目光一瞥,崇祯帝轻笑道:“今儿过大节,你总该换套衣裳”。
常宇怔了一下,他穿着与平日无常,非官非奴,就平日便服。
“臣平日便是这般穿着,不管是不是过节,臣都是服侍皇爷的,穿这身方便也舒适”常宇澹澹一笑,崇祯帝苦笑摇头,指着他:“你呀,你呀,朕真的不知如何说你了,有时候勇的很,无所畏惧,又时候又怂的很,不争不抢,给了还不要,生怕别人说闲话,你从前可是不畏人言的啊”。
常宇苦笑:“那是年少无知”
崇祯帝之所以这么说,实在是因为常宇在某些方面太怂了。
东厂督公历来皆有司礼监二号人物担任,品级相当于三品大员。
为什么说是相当于,这是因为从锦衣卫那边来参考的,一般情况下东厂督公都是由太监充任,余下职位都是由锦衣卫的人来担任,锦衣卫是正儿八经的衙门,有官衔的,但东厂其实只相当于内臣,内衙门,属于皇帝的私人衙门,而且根据祖规太监是不能当官的。
所以说他相当于三品官,但事实上并无是史料明确记载东厂督公的品级。
常宇虽相当于三品大员,但他从未有官服,无论是在宫里头还是在外带兵打仗,要么便服要么战服。
崇祯帝并不是没想过赐他官服,但阻力太大,且常宇也再三推辞,于是便赐了他一套飞鱼服,一说飞鱼服立马便会想起锦衣卫,都觉得这是锦衣卫的标配,腰挎绣春刀,衣着飞鱼图。
其实只对一半,飞鱼服并非一种会飞的鱼,而是龙首鱼身是幻想出的一种生物,而且他并非一般锦衣卫能穿的,是要相当品阶的官员才有资格穿。
东厂可辖锦衣卫,常宇作为东厂督公自是有资格穿飞鱼服。
但这货从没来穿过。
虽然他也觉得很帅。
“若论军功,满朝诸将加起来都不抵汝一半,可奈何汝……哎,朕对你也确实赏无可赏,心中有愧,恰逢今儿过大节,朕便赐你一身蟒服”。
“臣谢恩”常宇赶忙躬身施礼,心道,嘿,刚来就给个甜头,不知待会又弄什么幺蛾子。
蟒服较之飞鱼服更为尊贵,《万历野获编·补遗》中记载:蟒衣如像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耳。
蟒服是不会有人轻易得到的,除非是皇帝的亲信,并赐给他。除了锦衣卫外,还有一些专门服饰皇上的太监,也时常穿着蟒服
说白了,穿这衣服的都是亲信的象征。
“你先别急着谢恩,朕话还没说完呢”崇祯帝嘿嘿一笑:“除了蟒服外,朕再赐你一身斗牛服,往后你想穿哪件穿哪件,,省的别人看了说朕小气,堂堂东厂督主连几身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常宇苦笑不已,赶紧又谢恩,今儿这不是给颗糖了,是直接硬往嘴里塞一把。这斗牛服,它与其他的两种服饰在纹饰上是有所不同,不过与皇帝常穿的龙衮服较为相似,这就能看出这些衣服的高贵,除锦衣卫外,在朝中往往是一二品这样的高官才能得到这种赏赐的服饰。
不过以常宇赫赫战功若在后世,那荣华富贵应有尽有了,可在这个年头,就赏了套宅子一个军功牌坊,三套衣服……
可,这时代的人特别在意荣誉感,一套衣服都能供几辈子,一个牌坊那是上下十八代祖祖辈辈的荣耀,可比赏赐金山银山有成就感了,他们更在乎这些。
“今儿没跟着是去祭祀,莫不是因为没衣服穿”太子在旁边打趣道,常宇赶紧道:“臣,手头有些要紧公务要处理……”
崇祯帝打断他:“太子逗你乐呢,公务虽然要忙,但今儿是过节,中秋节嘛,都要团团圆圆的,白日祭祀你可以不来,这团圆宴怎能少了你呢”说着又随口问了句:“这一天的你忙了些什么事给朕说说”。
这可把常宇问住了,总不能说为今儿在衙门里躺一天吧,又或者说瞎熘达捉了个贼?这算不了什么要紧公务呀。
脱口而出:“事有些腌臜,待过了节再给皇上说吧”。
可却反让崇祯帝好奇起来:“连你都觉得腌臜,那朕可等不及了要听了”旁边的太子也好奇心起,支起了耳朵。
常宇没辙便道:“高起潜落网了,但却在押解途中畏罪自杀了!”
崇祯帝的脸色瞬间就黑了下去,旁边的太子咬了咬嘴唇偷偷看了一眼常宇,见他束手垂眉,面无表情。
半响,崇祯帝冷哼一声:“该死,死的好!此獠枉负朕信任,恨不能亲手了却他”说着看了常宇一眼:“他是假有才真废物,才不及汝万一,忠亦不及汝万一!”
“臣,惶恐”常宇赶紧表态,崇祯帝这才恢复原先神态:“汝既忠又诚,得朕信任,有何可惶恐的”顿了一下又问道:“那厮怎番死去的,上吊还是自戳?他既知自尽,想必心中对朕还有愧意”。
一听这话,常宇就知道自己杀高起潜杀对了。
崇祯帝父子对高起潜虽恨却仍念旧情,毕竟这可曾是身边最亲近的人,而且亲近的几十年的人,高起潜是和曹化淳一样在信王府时就开始服侍崇祯帝的,后来又被安排服侍太子,再后来还成为“最会打仗的太监”但有战事必有他,所以父子俩对他都非常的信任,也都有旧情。
既然这样,那就……常宇心里头就使了坏:“实则是被戳”。
嗯?崇祯帝一怔。
“押解途中被其党羽伏击,欲劫囚车,高起潜趁乱刺伤押吏……后被乱箭射伤不治……”话没说完,崇祯帝已是大怒:“不知悔改,其心可诛,死不足惜!”
“皇上息怒”常宇赶紧安慰着:“既已伏法,没来由再生气伤身,怪臣不是,偏偏在过节时说着不应景的事”。
这话让崇祯帝听了反倒转怒为喜:“朕倒觉得这是个喜讯,非常的应景,便当拿他人头在今儿祭天了,好的很啊!”
哎,要么说伴君如虎,君王喜怒无常啊,刚刚还有惋惜念旧之情,转眼就恨不得食之肉喝其血。
这边崇祯帝才刚刚稍去了些气,王承恩便进来说时辰到了,皇后和几个嫔妃也在外侯着了呢,崇祯帝这才起身,昂首阔步朝殿外走去,太子朱慈烺紧随其后经过常宇身边时挤眉弄眼,常宇作势要踢他……看在王承恩眼里是苦笑不得,小孩子顽皮打闹,但又羡慕的紧。




扶明录 第2051章 座次
天色已暗,明月斜挂,紫禁城中张灯结彩犹如白昼,太监宫女穿流往来不绝,乾清门外的百官寒暄客套之后大多各自落座与身边的人低声说着什么。
在说乾清门里头的吴三桂。
有人觉得他凭什么在里头,区区一个总兵官而已!这外头好多勋贵都没资格呢,他凭什么!有这种心思的人不少,且大多是些勋贵。
也有人觉得他理所当然,虽没有封爵封柱国,但其军功赫赫,仅宁远大战一役便有资格坐里头了。
而乾清门里头则另一番景象了,没人在乎外边官员在议论和八卦什么,他们不关心也不好奇,他们更也不会议论谁够不够格坐在这里,只要能坐在这里就说明够格了!
但气氛却和外头大不同,就这百八十平米的地方里坐着十余人,却还分成了两拨,或者说两拨半,各聊各的,各说各话。
自古文武不和,在这里头彰显的淋漓尽致,周遇吉几人挤在一块儿蹙眉议论军情和李邦华那拨人除了刚进来时客套一番外,再无交流,三个国公像个交际花,一会在武将这边闲聊几句,一会又凑去内阁那边附庸风雅。
为何叫附庸风雅呢,只因这些内阁大老们并未在商讨什么国事政事民生之类,此时注意力都在主席台上的那个香炉上。
乾清门内皇帝的席位坐北朝南,左右还另有两个副席,然后才是文武席东西相对,屋内烛光亮如白昼,用的全是牛角灯,这玩意是犀牛角做的,珍贵无比。
但最吸引目光的确不是这些牛角灯,而是皇帝席位上的香炉。
古人夜宴喝酒品茶都喜欢燃香,这香炉就成了居家必备之物,皇家用具自是不凡,但能吸引一众大老的目光,让他们无心其他的香炉更是神品中的神品,没错,就是宣德炉!
宣德炉有多珍贵就不用赘述了,这玩意是朱棣的大孙子宣宗皇帝朱瞻基在宣德三年亲自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因为是皇帝亲自参与设计监造,且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黄铜铸,锻造工艺之美之精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使得这香炉成为了当世之精品,使的文人雅士争相朝圣,但能窥真品的寥寥无几,多是只闻其名未见其形。
据说这香炉总共造了三千个,除了少部分发放给皇亲国戚及功名显赫的近臣又或一些规模大香火盛的庙宇外,余下都自用,摆在皇宫各处。
但数百年过后,能见到的真品已是寥寥,后世更有宣德炉无真品一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就因为这炉子太精美了,太珍贵了,从出世就有彷品!
没错,从明朝宣德年就有高彷了,据说一些人找到当时参与铸造宣德炉的匠人甚至还搞到一些边角料进行彷造,随后数百间一直到民国都有宣德炉的彷品,所以说现在市面上的有明朝时候的宣德炉,却也不是真的宣德炉!
他只是明朝时候的彷品。
别说后世了,便是在明末真正的宣德炉也一炉难求,难见了。
但皇宫里却是真真的了。
而即便是在皇宫里,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有的被偷了,有的被掉包了,有的损坏了,所余真品不多,便也不在像往日那般在宫中各殿都随意摆放,只存后宫,成为皇帝一个人的宝贝,平日可不会随意拿出来见人的。
今儿中秋大宴,皇帝将他的心爱之物摆在乾清宫内,自是引得李邦华一众文官争相品论,这种珍品流连数百遍依旧不乏,若是有相机的话,那不得把内存拍满了。
倒是周遇吉等一众武将,对这玩意丝毫没兴趣,实在搞不懂那帮文官瞪着大眼瞅啥呢,不就是个香炉么。
皇上驾到
王承恩一声宣,乾清门里外百官赶紧起身出列,文武分左右躬身齐呼万岁(平日上朝奏事是要跪着的)崇祯帝携皇后太子从内廷缓至乾清门内入席,双手一摊,众卿免礼
门外百官各自归席落座,其实他们尚看不真切里头皇帝一家人都谁来了。
门里头的大老却看的真真切切,除了皇帝皇后太子及坤兴公主外还有六个嫔妃,不过崇祯帝另外俩儿子和小女儿并未出席,或许是因为年纪太小的缘故吧。
除此之外,还有前文提到的懿安皇后,也就是崇祯帝的嫂子。
再之外,便有千里迢迢马不停蹄差点把裤裆磨出火连夜进京的德王朱由栎,作为中秋大节皇帝唯一召入京的藩王,朱由栎可谓出尽了风头,朝野上下都知他独得帝宠了,有人说是因为这德王为朝廷出了大力气,才得皇帝如此喜爱。
也有人说,什么出了大力气,人家本就是和皇帝一家子,之前遍地藩王时皇帝一视同仁,但如今藩王凋零,皇帝态度便不一样了,很是珍惜这一脉的亲情了。
为什么说德王和皇帝是一家子呢,难道其他藩王就不是了么?
其他是,但也不是。
确切说其他的藩王和崇祯帝这一脉只能说是族亲,但德王这一脉可就是一脉相承的堂兄弟咯。
不信,你看看德王和崇祯帝的辈分是啥,没错,都是:“由”
老朱当年生了二十六个儿子,死前给二十六个儿子都排好了辈分,(老七老八一个早夭一个早死没给排,加侄孙排了二十六个)比如老大朱标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成
老四朱棣家就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所以说德王和崇祯帝都是朱棣这一脉的,其他的若是前三代还算亲近,这都两百多年过去了,早都是堂堂堂堂堂……十八杆子外的堂亲了,那还亲个鸡毛。
假若说崇祯帝这边绝了要续皇帝,德王那边是第一顺位,而历史上他没当上南明皇帝是因为江北都沦陷了,他也投降被弄死了。
所以说与公与私,德王都算是崇祯帝的一家人,出钱出力同一脉,得帝宠也在情理之中了。
崇祯帝和周皇后居中主席,左偏席则是懿安,坤兴及诸妃,右边则是太子和德王,古时以右为上,所以太子及亲王坐右席,后妃则在左,但将一众文臣排在左边,武将在右边……
这意思可就太明显了!
但这点心思李邦华等人又岂能不知,自从去年开始皇帝的抑文扬武的心思就显山露水了,且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放肆,可文臣们虽不甘心,却无能为力,只因那时候时局太乱太危险了,大厦将倾时全是那帮武将带兵在外南征北战拼死拼活的攘外安内,若非他们,这大明朝廷早就垮了。
而他们这帮文臣在那个时局下能干些什么?
除了巴拉巴拉吐口水,别无能耐。
所以,虽不服气也只能忍着,眼睁睁的看着皇帝将武将的地位一点点推到和他们想同的水平,平日上朝时礼制上虽还是文右武左,实在在话语权上边早就稍逊一筹了,而今儿过大节,开御宴,竟直接将武将排在右边居上!
有人心中愤愤不平,有人则自我安慰,如今战乱未平,朝廷需要这些武将卖力,皇帝此举不过拉拢人心罢了……等到天下太平时……嘿,哼!
以至于李邦华等人入乾清门后发现坐席排次后,秋水无波,都是老狐狸这点心里素质是有的,所以他们宁愿去品评那宣德炉,也没为座次唠叨一句,至少不会在这唠叨。
老狐狸的眼光和心思就是和普通人不一样,若是造诣低的在这场合注意力一般都会在诸嫔妃或者太子和德王身上,可老狐狸们的目光却不约而同有意无意的瞥向崇祯皇帝身后。
崇祯皇帝身后站着王德化,王承恩等司礼监的几个大太监,专门过来服侍这次大宴的,但老狐狸的目光却不是瞥向他们,而是常宇。
面无表情的常宇在崇祯帝身后束手而立,低眉垂眼的他看似目不斜视,却能感受到数道目光在他身上不停的扫来扫去,心里头不由冷笑,嘴角也微微撇了撇。
嘿,平日只穿的便服的大太监,今儿竟然换了衣服,身着蟒服!
不对,是斗牛服!
好家伙!
诸大老心里头翻江倒海想啥的都有了,各自神情多变,这一切都被崇祯帝纳入眼底,嘴角不由勾起。
这是他放出的第一个信号,没错,朕就是宠信他!




扶明录 第2052章 至极
月圆之夜,华灯初上,四九城内老百姓比肩接踵热闹非凡,尽情享受这十余年来少有的大节,虽说中秋节年年有,但像今年这般热闹安乐的却真的有些年头没有过的了。
紫禁城中张灯结彩,乾清门外百官归位落座,鸦雀无声。
“皇上,可以开始了么?”乾清门内,王承恩在崇祯帝身后低声问道。
崇祯帝左右环顾,眉头蹙起:“人尚未齐,着什么急”。
这轻描澹写的一句话确让堂上诸大老一怔:还有人?谁这么大的谱竟还让皇帝等候。
就连常宇都有些好奇。
还是王承恩反应的快,轻轻给了自己一耳光:”皇上恕罪,是小的疏忽了“说着赶紧转身对乾清宫里门外候着的太监做了个手势,那太监便飞奔而去。
不多会,一个宫女领着一个女子急匆匆的走到乾清门外,百官伸着脖子望去,低声议论着,那谁呀,
连乾清门里头的诸大老也好奇的很,这女子何人,看着装不似宫中嫔妃啊,
转眼间那女子上了殿在门外拜倒:”臣来迟,请皇上恕罪“。
众人定睛一看,嘿,这女子穿的竟是官服,再一看,嘿,这不是李岩的老婆红娘子么!
原来是红娘子啊,常宇看清之后澹澹一笑,侧头朝李岩那边看了一眼见他一脸惊讶,很显然他事前并不知晓自个老婆也要来参宴,而且是以官员身份。
很多人疑惑大明朝有没有女官?
有!
老朱建国初就设了女官,不过只是负责管理后宫而已,久而久之便废了。
之后有没有就不知道了,但在崇祯帝这会儿有,秦良玉。
现在又多了个红娘子。
红娘子本为女将,跟随李岩投诚之后也曾参战数役,后在常宇的推动下成为了军医院的院长,这可是官方衙门自是有官方身份的。
医院属于哪个部门管理,历朝历代各不一样,曾有朝代医疗从业者归属工部,因为医生也属于工匠,明朝太医院归户部,民间医馆并无归属,清朝医院归礼部。
可这个军医院是常宇新弄的,只为军人服务所以不归太医院也不属于民间,就挂在兵部名下,兵部下边设置库部,驾部,等等如今又有了医部,红娘子为医部主事,是个正六品的官,官衔不大但人家有军衔是个四品武将,而更重要的是,人家有个超一品大员的老公李岩,所以红娘子还是个一品诰命夫人!
明朝有非常完备的诰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员授以诰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从夫品级,故世有“诰命夫人”之说。诰命夫人跟其丈夫官职有关。有俸禄,无实权。
作为一品诰命夫人,自是可以享受一些特权,比如在重大节日可以到后宫参加皇后主持的宴会。
今儿是中秋大节百官宴,虽不是皇后主持的宴会,但红娘子也不是以诰命夫人身份参加,人家就是以官员身份来的,当然了,兵部六品官能入乾清门内,那决然少不了皇恩浩荡了。
至于为什么要浩荡,还不是因为宠信李岩。
”是他们出了差错,与卿无关,快进来吧“崇祯帝澹澹一笑,红娘子谢恩,起身走了进来,这次迟到确实不怪她,毕竟是个女子若与百官一同候场总归多有不便,便将其安排在内廷外的一个殿里候着,待皇帝出来前在入场。
1...733734735736737...7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