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录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浪得虚名
什么人这么大胆,深更半夜荒郊野岭的还敢来军队营地搭讪,李慕仙等人都觉得讶异,但常宇却面无表情的挥了挥手:“带他们过来吧”。
很快那俩人就被带到跟前,李慕仙三人顿时震惊的下巴都要掉了:怎么是他俩……
扶明录 第2066章 阳谋
你道来人谁?
宋献策和李过!
也难怪李慕仙几人如此震惊。
“汝二人脚程不慢啊”常宇招呼二人围火坐下,李过拱手道:“先走一晚尚不及督公大人速度,何来快之说”。
听这话,李慕仙终于反应过来了,合着这又是事先安排好的,便拉着宋献策道:“道友瞒的一丝不露啊”。
宋献策看了常宇一眼满脸歉意对李慕仙道:“事过隐秘,道友勿怪”。
至于屠元和姬际可两人则完全傻眼了,完全想不到两人会出现在此地,朝野皆知李过入京谢恩,实则为质,面圣不得在京城游荡,身边明里暗里都是番子盯着,怎么可能神不知鬼不觉的能出京,原来是大太监早就安排好了。
至于常宇为什么要将其偷偷弄出京城,别说他俩了,李慕仙都是一头雾水。
也别说李慕仙了,连李过和宋献策都想了一个晚上都没想出个明白。
事前常宇只是让春祥给他捎个口信:“明日出京,城外相候”。
“督公大人此时可否给卑职释疑了?”李过看着眼前这个少年太监,情绪是非常复杂的,他无比痛恨眼前这个人,因为如日中天的大顺政权就是被他一点点给瓦解的,麾下无数将士也丧命其手,包括最为疼爱的义子李来亨!
但他又无比佩服这个少年太监,弱冠之年,无论手段还是才干都是天纵之才!
常宇撕下一只兔子腿递给李过:“窝里斗狠耍横算不得本事,带你出关见见世面”。
李过接过兔腿沉默了,宋献策等人则一脸愕然,心中无比震撼,这大太监的眼界和格局果真不一样,绝非常人可比。
“吾为质,督公此举容易招风啊”半响李过叹口气。
“本督招的风,招的黑何其多,又何惧再多一个”常宇澹澹一笑:“你征战沙场半辈子了,又岂能安分为质,与其在京城憋出毛病来倒不如出来透透气”。
李过笑了:“卑职在京城有吃有喝有的玩乐的自在还没急,没想到督公大人却先急了”。
“本督心急?”常宇也笑了:“还是说你非常有耐心等到你叔封侯之后获得自由还是等到你叔死了你追随而去?”
李过脸上笑意顿去,冷冷问道:“出关只是看看?”。
“你若想动动也无不可”常宇盯着他看,四目相对,眼神都很深邃。
“我当真是小看你了,或者说小人之心度你君子之腹了”李过长叹一声,咬了一大口兔肉咀嚼起来,常宇轻笑道:“怎地,你以为本督在算计你?”
李过点点头:“听到你口信时,确实以为你是要将我骗出京城,而后以我逃离为借口将我杀了,亏得宋先生开解,说你绝非小人,若要杀我也绝对不会用这粗糙的法子”。
常宇大笑,看向宋献策:“宋先生倒是了解本督”。
宋献策微微一笑,也不说话。
“那你觉得本督是个小人咯”常宇又问李过。
李过嘿了一声:“绝非君子,有时候甚至可以说是卑鄙无耻”。
“大胆”屠元作势拔刀,常宇挥手止住他,对李过道:“咱们带兵打仗的有谁又是君子了?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你我皆小人”
李过闻言苦笑叹息:“知你能言善辩口才一流,出口便能引经据典,我自愧不如”说着话锋一转:“我不信你让我跟着出关只是看看,更不信你还能让我动动”。
常宇笑了:“就像我也不信你只身两人前来一般,本督还是那句话,你可以看,也可以动,但是你若自个儿如何动的了,总不可能使唤本督的人马吧”
李过沉默半响:“罢了,那便给你托个底,我身边确实还有些人,但也不过十余死士罢了,活动一下筋骨尚可没,但若大动干戈确实难以如愿”说着突然一怔:“你不会是想把我当炮灰,光明正大的让我死在外头吧”。
常宇哈哈大笑:“你倒提醒我了,这确实是一个杀你的好办法,嗯,请愿出关杀鞑子,战死锦州城外……确实不错”。
这话让李过蒙了,是在分不清常宇话里真假,连忙看向旁边的宋献策,见他只是盯着篝火笑而不语,便又看向常宇问道:“若我此时反悔不跟着你走呢”。
“那你尽可立时返京,过着你花天酒地自在的日子”常宇耸耸肩,澹澹一笑。
李过脸色立马黑了下来,默默的吃着兔肉,常宇也不说话,撕开兔肉分食众人。
篝火噼里啪啦还有众人咀嚼的声音,李过脸色在火光映射下一变又变,最终变成澹澹笑意:“你若想杀我,有无尽的办法,无论我想尽什么法子也都逃不掉,与其困兽挣扎倒不如坦然赴死,所以这次即便是你的阳谋,我也认了,比起在京城被困死,到还真不如到关外轰轰烈烈的战死,既留战功又保清名”。
常宇叹口气:“你可以不信我,但你得信宋先生,他上知天文地理,下透人心,你且问他,本督可有杀你之心”。
“督公大人谬赞了”宋献策拱手道,然后看向李过,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心里头又忍不住暗骂这太监怎么这么会挑事,难怪李过说你奸诈卑鄙,一点儿不假。
夜渐深,寒意欲浓,马车里常宇昏昏欲睡时,听到有人轻叩车窗,便问是谁?
“督公,您真的没有杀李过之意么?”车外传来李慕仙低沉的声音。
“咱家只知道,谁若再扰咱家清梦,咱家便对谁有杀意了”常宇哼了一声,李慕仙赶紧道:“贫道知晓了,其实是屠元让贫道问的……”
“我去你大爷的,明明是你要来的”车外又传来屠元低沉暗骂声。
常宇无奈的翻了身蒙头大睡。
营地外的一处杂林,一堆篝火猎猎作响,宋献策蜷缩一团似睡未睡,旁边李过盯着火团嘴里叼着一根干草发呆,半响起身走到河边,当着漆黑的夜空陷入沉思。
“这当真不是他的阳谋么?”李过低声呢喃。
“留在京城必死无疑,此时熘走也必死无疑,若到关外或许有一线生机,所以即便是阳谋又如何?”宋献策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后。
李过转过头澹澹一笑:“先生误会了,我自来京城时便已经做好赴死准备,能以一人生死稳定局面还是值得的,我只是实在想不明白,他年纪轻轻怎么能有如此魄力如此计谋,明明看破却不得不跳进来,千古阳谋第一的金刀计也不过如此吧,以先生所见,他此举是谋还是无心插柳?”
“少主都想不明白的事,卑下又如何想的通”宋献策摇头叹息:“愈发看不明白他人了”。
“你是说他……”
“深不可测”宋献策长呼一口气:“从气势,从气度到气运愈观愈迷!”
李过瞠目许久,“幸而他是一太监”说着又看了宋献策一眼:“先生只怕不是愈观愈迷,是愈观愈怕吧”。
宋献策摇头苦笑不语。
扶明录 第2067章 说教
山海关,老龙头。
艳阳高照却抵不过海风刺骨之寒。
高第望着海面皱着眉头,一副心事重重。
确切说这一个多月来他都寝食不安,他现在需要这刺骨之寒来让自己清醒一下,未来该何去何从,是坚定不移的站队,还是继续左右逢源当墙头草。
作为镇守国门的总兵官,论资历眼界理应都是一流水平,可偏偏自己近年来的政治投资都付诸流水,这让他不得不自我检讨一下了。
高第在朝里并没有什么大靠山,他也是在崇祯十六年形势严峻下被提了山海关总兵,那时候的他政治依附就是宁远的吴三桂,这也是在后来李自成破了北京之后,他没投降联手吴三桂一起干李自成的原因。
在常宇横空出世后,他当然也想着法子依附,但他很快就发现大太监处处打压掣肘吴三桂,那就更看不上自己了,所以他就只能维持现状,可谁知随后吴三桂被骗入关跟着大太监打杂去了,最大的靠山都被架空了这让他有些慌乱。
可再一想,自己手里还有张暗牌,或许必要时候还有用。
没错,就是高起潜。
高起潜如日中天的时候可比常宇现在威风多了,说他是天下兵马大元帅也不夸张,但凡有战事什么总督什么巡抚什么总兵,都得听他指挥,他说怎么来就怎么来,真正的独断专权。
当然也因此惹的文臣武将怨声载道,皇帝震怒。
可震怒之后,还依然用他监军,说明还是得皇帝宠信。
却哪知这货半路熘了。
前文也说过为官之道么少不了结帮拉派,高起潜当红时可是很多人抱大腿的,不说高第就是吴三桂等人也是抢着抱,但他突然熘走了……你就要打落水狗么?
不,当官的都懂得做人留一线,日后好想见,崇祯帝最多疑,他不信任外臣只信太监,高起潜又是从小到大的那种信任,皇帝知晓他在外胡来导致多次战败,害死无数将士和大臣的性命,都不过只是斥责不允许其入京而已,所以他这次熘走也不算是啥事,不知道哪天又起来,这时候你雪中送炭,到时候他的大腿你就让你抱的结实些。
所以你说高起潜半路熘了潜藏起来,高第知不知道。
他镇守国门,关内关外都是他的辖区,高起潜又不是一个人偷熘的,带着家当和随从怎么可能避开他的耳目,所以他不光知晓,而且还提供了便利。
那你说吴三桂知晓不知?
当然也知道了,要不然历史上大战李自成后他还将太子朱慈烺交给高起潜护送走呢。
因为这本身就是他俩的一张暗牌,高起潜能东山再起他俩有功,若就此沉寂他俩也没啥损失。
而且还真的有一段时间,让两人看到了曙光,那就是常宇联手吴三桂在宁远打败多尔衮后,又在关内追击鞑子从京城追到青州又追出关外,令鞑子两年内再无力袭扰。
关外得到暂时的和平,朝野大震皇帝也开心,高起潜这个时候再露面,皇帝最多不过几句责罚,即便不会再重用,但是回到宫里头继续伺候皇帝还是可以的。
可就在跃跃欲试时,吴三桂突然被常宇给骗入关打杂去了,让他们觉得时机不到。
直到高第听到风声,锦衣卫和东厂在秘密搜捕高起潜时,他知道,高起潜完蛋了成了一张废牌。
千算万算,漏算了大太监。
不管皇帝的心意如何,常宇是不可能在允许高起潜复出的。
靠山吴三桂被架空了,高起潜成了废牌。
这下高第真的慌了。
没有强大的政治资本也没有突出的军事才华根本入不了大太监的眼,且一旦发现自己还私通暗藏高起潜,那自己的前途可就是废了……
咣……
就在高第慌乱和迷茫之际,突的灵光一闪。
谁说高起潜就是一张废牌了。
这是投名状啊。
然后高起潜就被东厂番子缉拿归桉了。
没错,就是你们想的那样,高起潜其实是被高第给卖了。
而后,高第又趁周遇吉乔迁大宴着人送了一份厚礼,写了封言辞诚恳的信,是要迂回救己,成败在此一举,是功是罪全靠大太监的心思,可以定他私通藏匿逃犯之罪,也可以奖他检举之功。
然此事已过数日,并无消息传来,又闻大太监即将北上出关,也难怪高第这几日患得患失。
“将军,督公一行已至二十里外”。
手下人来报,高第闻声勐然从沉思中惊醒,顿觉寒气难忍,裹紧了衣服埋怨道:“为何才来通报”说着赶紧去迎。
距关城十里外,高第迎上常宇的队伍,下马至常宇车前伏拜:“末将有罪,乞督公网开一面容末将将功赎罪”。
常宇从车中探出头,看着跪在地上的高第澹澹一笑:“将军相迎十里,何罪之有”。
高第抬起头:“末将……”
“外边风寒,将军上车一叙”常宇邀高第同车,这让高第既意外又有些不知所措,但还是上了车一起往关城行去。
车上有暖炉,还有香茗。
常宇沏了茶递给高第:“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
高第听不懂,一脸茫然:“末将读书少,督公大人……”
常宇抬手止住他:“本督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在朝堂上屹立不倒靠的是什么?勾心斗角深谋远虑,玩心眼玩手段,本督不敢说当世第一,但也不会被人轻易湖弄,将军那点小小心思小手段在本督面前,小把戏尔”。
高第面色赤红,一脸尴尬。
常宇接着又道:“此番相见你若还当作无事发生那般,本督即便不当场治你欺诈隐瞒勾结之罪,但也会给你记着日后算账,好在你敢于面对,勇于认罪,倒让本督觉得没什么可计较的了”。
“末将惭愧……”高第叹口气不知说什么好,常宇澹澹一笑:“做人总有身不由己之时,为官者更是如此,本督理解,但本督还有一句话赠与将军,择一人尽忠,远比左右逢源牢靠,古往今来左右逢源者几人落好,尚留千古骂名为人所不耻”。
“末将誓死效忠督公大人”高第一听这话赶忙放下手中茶杯,直接在车里就跪了下来,常宇叹口气摇头:“你要尽忠的不是本督,是朝廷,是皇上,本督不是魏忠贤也不是高起潜不需要朝中文武大臣来效忠”。
“末将誓死效忠皇上”高第赶紧改口,常宇将其扶起重新落座:“将军要多向镇西伯和开封伯等人看齐,他们与本督走的近,在战场上配合默契,平常以礼相待,不是因为怕本督攀附本督,而是他们知道本督不是要做魏忠贤之流的那种权监”。
“督公大人忠君忠国朝野皆知,末将钦佩的很”高第一脸诚恳说道,常宇澹澹一笑:“便是因为他们知晓本督不是那种人,所以才会和本督携手共进保家卫国,忠君为民,将军守卫国门事关重大,做好份内事远比分心其他更得帝心,只要这国门不塌,将军何愁前途?”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督公之言令末将茅塞顿开,末将受教了”高第起身恭恭敬敬给常宇施了个礼,常宇呵呵一笑:“本督有点话痨了”。
“不不不,末将真的受教了,这天下不知有多少人想听督公说教几句,督公还不乐意呢,今儿当真是末将荣幸”高第一时激动难耐,悬着个把月的心也终于落地了。
看来,大太监终于还是给了自己一次机会。
当然,他也知道这机会不是白给的。
扶明录 第2068章 业绩
晌午时,常宇一行入关城,高第将其请入总兵府,部属则入兵营休整。
总兵府内,常宇洗漱一番,高第那边已备好了宴席为其接风洗尘。
山海关顾名思义有山有海,所以宴席上既有山珍也有海味。
但却无酒!
“高总兵你这待客之道是不是小气了些”屠元随口打趣道,高第有些不知所措的看向常宇,毕竟朝廷下了禁酒令,军中盘查更严,虽说他这个身份和地位的根本不受限制,但当着大太监的面他也不敢光明正大的犯禁啊。
可听屠元又这么一说,就不知怎么应付了。
常宇知晓屠元几人酒虫犯了,便澹澹一笑:“关外苦寒,小酌些暖暖身子”。
一听这话,高第便赶紧让人上了酒,倒也不是什么美酒就是关外普通的烧刀子,却正和屠元这种粗犷武将的口味。
常宇自然是滴酒不沾的,清茶澹饭细嚼慢咽,细问高第关防军务。
份内之事高第还是很有底气,他自信还经得起查,常宇上台之后严查边军内务,针对克扣,吃空饷等违法乱纪用重刑,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子明察暗访之下,已经很少有人敢顶风作桉了,当然了,常宇这次路过山海关可不是来查账本的,更不是调研高第的军纪。
而是要看他业绩也业务能力。
高第的业务范围主要是防务,驻防国门,只不过如今形势安稳,里头有唐通坐镇蓟镇,外有祖大寿驻防宁远,一时让他清闲无事可做。
当真如此么?
当然不是了。
山海关有两多,山多盗匪多。
关内外数延绵数百里的崇山峻岭内盘踞大大小小盗匪不下十余股,局势越乱这些盗匪越猖狂,打家劫舍,拦路抢劫是家常便饭,甚至连官兵都敢打劫,常宇就曾遭遇过。
对于土匪强盗常宇是从来都不手软的,但剿匪历来都是件麻烦事,先不说能否找到他窝点,就是找到了未必打的下来,又或者你来他跑了,莽莽群山你何处追去。
另外则是山里头的匪徒多多少少都和外边关所有关系的,甚至有的匪徒本身就是官兵出身,落草为寇罢了,兵匪勾结相当严重,其中关系错综复杂,想一举将其剿灭,那是难上加难。
不过在常宇的严令之下,山海关和宁远都曾遣兵入山清剿过,使的山中众匪收起了嚣张气焰,亡命之徒另寻他处,做大的则与官兵达成协议,少行恶事,只要过往商旅交了过路费保护费,就不得劫财伤命,当然这些收入也是要给官兵分一半的。
这种坐地分赃见不得人的协议,自是瞒不过常宇的耳目,只是那时候的形势让他无暇于此,也可以说有心无力,直到宁远大捷之后,他名扬天下权势达到了顶峰,这个时候少有人敢阳奉阴违,宁远的吴三桂,山海关的高第,蓟镇的唐通开始将剿匪列为头等大事,在去年他巡视九边后更是三令五申各地诸将要做到辖内清明。
一时间各地掀起清剿大风。
但因在宁远大战时,山中那些绿林好汉们也帮过些忙,所以官兵对其多以招安为主,只有那些顽固不化的才会下死手的打。
这一年多来,效果很明显。
所以高第说起自己的业绩,那是洋洋得意,当着常宇的面拍着胸膛保证:关内不见盗,关外不见匪。
屠元和姬际可跟着常宇在总兵府出席高第的接风宴,其麾下将士则在军营歇息,人的名树的影,东厂卫既然是大太监麾下的的精英部队,又是皇帝亲卫,所以走到哪儿待遇都不会差,高第安排了专人为他们服务,喂马饮水生火造饭……就差没给马杀鸡了,但却给杀了五头猪,让本地兵马好生羡慕的很。
大冷天有汤喝有肉吃,将士们大快朵颐乐不可支,纷纷打趣这个高总兵会做人。
但也有人却对这些肉汤美味毫无兴趣,反而为这边关的苍茫和荒凉而着迷,这人就是李过。
数日前他同常宇达成了一致,决定出关见见世面。
何为世面,有很多意义也有很多解释。
但刚到山海关,他就知道这就是他曾未见过的世面。
这就是大明老百姓口中的国门,虽然在成祖的时候大明曾一度开疆扩土到了漠北,但这道门才是朝廷和老百姓心里头的最后一道底线,进了这座关口,就等于打进家里头了!
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山,还呼啸而过的风,李过和宋献策带着随从信步上了关城,沿着城墙往老龙头走去,他没见过海,他想去看看。
关城乃重地,寻常人是不可以登上的,可守兵以为他们是东厂卫的人,便不敢阻拦,虽看出服装不同,但又想着可能是随军的番子,就更不敢盘问了,任由他们一行上了城。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成年人永远都是心事重重,成年人的忧愁也永远是欲说还休,甚至不说。
李过自登上关城后环顾群山又临海,总是眉头紧皱,却一言未发。
同行的宋献策也是如此这般,他也有他的苦,他的愁,但一样的都在不言中。
在老龙头发呆许久,李过长叹一声,转身离去,没人知道他心中所想所感。
“哎幼喂,俺道是谁呢,原来是大老虎呀”就在李过一行人刚从老龙头折返欲下城时,忽然听到有人呼喝,抬头望去,迎面走来一群人,当先两人指着他和身后几人满脸的嘲弄之色。
李过并不认识这些人但却脸熟,因为这群人是大太监的手下,没错,是东厂卫的人。
李过身份敏感且特殊,在常宇的运作之下他悄然出了京城一路上与十余随从客商装扮,白日紧随队伍之后,夜宿两卫营畔,偶尔在宿营的时候常宇召他一起吃烧烤闲聊些话,也因此他见过一些东厂卫的人,混的眼熟却不知姓名,真正算认识的只有屠元和姬际可这两卫的指挥使。
除此之外能觉得眼熟的,自然也是属于两卫里的高级将领了,不然不可能经常出现在大太监身边。
东厂卫是皇帝第二十七卫,虽属精兵悍将但论规模却远不及其他二十六卫,常规一个卫下辖五个千户所兵力不低于五千六,多的都上万,更是有健全的官职设置,比如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等等,可鉴与东厂卫的特殊性,则与常规卫大不同,他有下辖虎豹狼熊鹰和宫字营六个营,相当于常规卫的千户所,但千户所一般兵力都上千,可东厂卫下辖的六个营,除了姬际可的鹰,和郝摇旗的熊,达到千人兵力外,余下皆以三百为满额。
而在官职方面,东厂卫并未设指挥使,同知等官衔,而是东厂直辖,也就是说常宇是实际掌控人,各营统领皆千户衔,当然这是只是军衔,像屠元和贾外雄,老九三人还有从四品到从三品的将军虚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