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文娱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香港大亨
但是新电玩具公司则是在80年代初就借助一系列组合拳,不断的推广迷你四驱车竞技比赛。而且,比天宫模型公司更慷慨大方,给予的奖金也更多。除此之外,电视直播作为大杀器,也让比赛显得正规了不少,比之于被当作过家家的活动。
比赛的规则也一直根据各国的参赛者和销售代理商的意见,一直在进行小范围的改动。84年的比赛规则,则更加成熟。确定了洲际比赛,决出32强。32强之前的比赛,由各国的经销商进行赞助举办。
之后,16强的参赛地址,选择在香港。这笔成本开支,则是由新电公司承担。
今年比赛的冠军和亚军的奖金,提升到了50万美元和30万美元。其他的参赛团队,即使是仅止于16强也可以拿到1万美元的奖金,以鼓励其参加比赛。
举办的场地费用和对于参赛者提供的交通住宿补贴,还有就是奖金开支,预算规模也暴涨到了4500万港元。虽然,比赛已经能够通过现场广告和冠名权,以及现场出售四驱车周边来实现一些收入,但收入也仅只有几百万规模,还不足以填补活动开支的零头。
以举办一场比赛本身的收入来考虑,肯定是亏损的项目。但是一场盛大的比赛,并且,通过跟全球各地的媒体合作,进行宣传和直播,从而给新电玩具公司吸引大量的眼球效应,这才是关键之处。
因为,光是84年的前5个月,迷你四驱车的销量就超过4000多万台,加上配件和周边,全球销售额近20亿港元。扣除了各种营销成本之后,收入腰包的净利润也超过1亿港元。也正是因为,强劲的利润,使得新电玩具公司可以持续的投入资金进行研发和宣传。
事实上,迷你四驱车的技术含量不高,所谓研发投入,主要也不过是设计更漂亮的造型,更多投入集中在宣传上。这种产品,完全靠着宣传和眼球效应驱动销量。一旦没人关注,它自然很难成为热销的产品。
所以,新电玩具公司除了斥资举办昂贵的全球赛事之外,还投入大量的资金拍摄动画电影电视剧。
《四驱英豪的动画版本刚刚在全球刮起了流行旋风之后,真人版的《四驱英豪再度席卷世界。《四驱英豪真人版的电视剧,是由新电公司和星辰电视台联合投资制作,一共26集,预算达3000万元,在这个年代的香港,绝对是豪华大制作。一集就高达百万多元,这个成本已经不是在跟电视剧做对比了,甚至,很多的电影,预算也远远不如《四驱英豪。
这个年代的香港影视制作人,还是对得起这样的预算的。换做是21世纪,给1个亿预算找国内或香港大部分的知名导演,让其制作电影,之后,其绝大部分的预算,都被用来请跟他关系好的团队,比如,某个特效工作室是他哥们,某女星是他朋友,非用不可,某某剧组跟他合作惯了,你请世界级的团队,对不起,我不用。这种利益输送,天价请一些关系户,迅速的吧成本吞噬的七七八八,如果,这批人有良心的话,或许勉强能派出一部能看的电影,投资人不会受到损失。但很多情况下,天价预算请的人,都是用脚拍片,真正把自己的名声和口碑当回事的。
也就极少数,像成龙徐克周星驰等等,吃相好看一点。给了钱之后,至少会认真的拿钱拍片。
后世很多大制作,本质上就是水货,2亿投资的预算,以片酬,利益输送等等方式先吞掉18个亿,剩下2000万去拍片。这样,自然不能指望其质量,对得起投资了。
好莱坞也是一样,**的一逼,很多亿万富翁,投资了几部电影就被内行的巨星和导演耍的团团转,成功的从富豪阶级沦落为中产阶级。
后世有国内土豪迷信好莱坞,觉得国内坑钱的太多了,决定到好莱坞投资,但是结果发现,国内坑钱的手段,都是好莱坞玩剩下的,全世界都是一样的一样的
内行人互相勾结,来骗土豪的投资,根本不需要电影票房来实现利润,只要通过吃掉投资,就可以让很多人发一笔横财。而这群人是有圈子的,坑人都是互相介绍,利益均沾。搞不明白这里面花招的,自然就被内行人糊弄的掏出大笔真金白银,结果,得到了一部明星一堆,质量很糟的赔钱电影。
后来,好莱坞资本回报率越来越低,美国投资电影成为很难赚钱的行业,本质上,就是那种坑钱的人太多了,拉低了整个行业的投资回报率。
相对而言,资本巨头占据主导权,进行长期的投资布局,被坑的概率就低了。新电玩具公司的迷你起驱车,就是长期产业布局,即使公司内部的人员贪污一点,吃香也绝对比有钱的土老帽拿着钱去找大名鼎鼎的导演举行拍片,结果,钱全部被骗走,获得一部烂片的结局要好的多。
第256章 爱卡电子的转型
梁总,明年的四驱车大赛冠名权已经出售了吗?一名香港本地的酒店热情的询问。
还没。梁飞摇头说道。
我出百万元,能不能
不能,具体价格需要公开竞拍。梁飞说到,具体多少钱,我现在没法承诺。但先是评价其商誉资质,商誉不佳的品牌,直接被排除在外,剩下的就是价高者得。本届比赛结束之后,7月份竞拍,10月之前需要预付款。之后,开始明年的比赛活动策划
这样啊!
新电杯迷你四驱车大赛,一开始并未受到香港各界重视。但随着每年举办比赛期间,至少吸引数以万计的新增旅客。
保守估计,这一波至少带动两亿元以上的消费,而且,还是全球共同参与的活动,能够跟活动沾边,即使在其中没有直接赚到利润,对于自身品牌影响力,也是有益处的。
所以,各界人士踏破门槛,寻求跟新电公司展开各种合作。
香港本地的国泰航空公司,就对四驱车大赛赞助了百万元的代金券。其他的酒店商场,很多也跟大赛的主办方进行合作,派发各种的代金券优惠券作为奖品。
这些代金券和奖券,本质上不过是引入客流量的手段,不过,有些让利是真的便宜了不少,所以,新电公司也乐意跟一些口碑不错的企业展开合作。
今年的冠军是——香港光之子队!
比赛最后一天,来自日本的丰田队惜败,香港的本地职业竞技团光之子成功的夺冠。
这也是几年以来,香港本地的职业队首次的夺冠。虽然,比赛的主办方的香港企业,但是香港在以往几届最好的成绩也不过是跻身四强,随着参赛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有时候香港本地在队伍连16强都未必能进。
而本届的第一,实乃爆冷门。
因为,夺冠的热门人选主要是中国队日本队美国队等等,中国的团队发挥比较好,因为国家体育总局将其纳入了体制,国内的梯队赛事比较完善,并且,丰厚的奖金也可以归个人所有,刺激了很多参赛选手苦学各种物理材料等等方面的知识,并且,还可以得到一些高校的专业人士指点,所以,真实的赛车国内技术底子比较薄弱,但迷你四驱车方面,绝对不弱。
日美等国的团队强大,因为其国家经济比较富裕,参赛选手自身经济条件好,可以做各种高配的赛车。并且,日美的汽车公司,也会投入资金赞助。比如,日本队的冠名权被丰田公司拿下,美国那边则是福特公司拿下了冠名权。这些乘用车巨头,随便在比赛中刷一刷存在感,获得的广告价值,就远远超过区区几十万美元的冠名权赞助费。
香港的优势仅仅是东道主优势,但这个优势在往届并没有发挥出来。
这一届香港队夺冠,纯属是爆冷门。因为,比赛到了后期,每一辆车都很稳,很难在比赛过程成飞出跑道或者是故障停车。
最终决胜的关键,居然是考验电池的容量和迷你四驱车的耗电量等等指标。谁的电池容量更大,谁就能靠着这一点赢得冠军。
而且,由于今年比赛规定,必须要使用可充电电池,这进一步强化了电池性能的作用。
香港光之子队自然也是有赞助商,这个赞助商是香港爱卡电子公司。爱卡不仅仅提供了资金,而且,还赞助了充电电池,正是因为爱卡电子提供的电池,让光之子队成功的夺冠。
爱卡电子公司长期给新创业电子代工,除了赚点辛苦钱之外,更关键的近水楼台先得月,除了订单之外,还能获得新创业电子公司的技术授权。
随着大陆的合资代工厂新爱电子的崛起,爱卡在靠着廉价劳动力挤出利润的组装业务方面,不再占据优势,所以,逐渐的就放弃了这种低端的代工业,而是开始转型成为各种新技术的加工企业。再说爱卡电子持有新爱电子公司24的股权,子公司每年创造数亿元的利润,并且,带给爱卡公司5000多万元的分红,靠着股权红利,回报率已经非常高了,也没必要跟参股公司竞争。
所以,目前爱卡电子和新爱电子都是新创业体系重要的代工企业,这些企业以远远低于新创业电子公司员工的薪酬,给新创业电子公司做一些笨重的重复劳动。
这些笨重的生产工作,当然也必须要有,而且,扶持自家嫡系的加工企业,也有利于控制成本和保证质量。但是,让这些制造部分的员工,也享受新创业电子公司研发部门的待遇,那公司的产品生产成本就不再具备竞争优势了。
正是因此,为了保持公司的产品具备价格优势,所以,代工和研发业务进行了切割。
惊人的回报来吸引高端人才加盟新创业电子公司,与此同时,故意装作看不见对于参股和关联的代工企业的残酷剥削。这些剥削,正是第一桶金的重要来源,没有这种对于国内的廉价劳动力的剥削,新创业电子公司的竞争力就要削弱大半。
爱卡电子原本新创业电子之间,也没有股权关联性,但是容健却是考虑到加强跟林棋之间的资本关系。所以,林棋私人出资2亿元入股,获得了爱卡电子20的股权。
这当然了容健让利了,实质上,光是爱卡电子公司持有的新爱电子24的股权,所占据的权益,已经不止这么多。更何况,爱卡电子也是在推进上市计划。不过,爱卡的冲着实质60亿元以上的目标去的,低于60亿港元市值,没必要ipo。
要知道,香港最大市值的企业汇丰银行,其市值也不过是150亿,其盈利规模超过20亿元。并且,几乎每年其盈利规模都在增长。
77年的时候,汇丰年盈利才6亿港元,到了84年已经破20亿元,可以说,香港的经济牛市和熊市都穿过,年年利润都在涨。到了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时间跨度15年,汇丰的盈利相对于84年更的又增长了20多倍,达到了425亿港元。
汇丰那样的瞎子都能看明白的好企业,也因为此时汇丰跟香港经济捆绑,所以,被很多人看衰。
爱卡自然要等到市场转暖,才会进行ipo上市。但无论如何,通过拉林棋入股之后,爱卡电子跟最大的客户与金主之间的关系比以前要牢固了不少。
第257章 充电电池
赞助了香港当地的迷你四驱车大赛团队夺得了冠军,爱卡电池一跃之间在迷你四驱车玩家群体扬名了。
刚刚上市,还未取得什么成绩的爱卡电池,几天时间,就获得了几十万颗销量。
这还是因为,其销售网络覆盖的不全面,随着跟新创业系合作,把电池的销售网络覆盖到全球之后,其销量有可能上天。
爱卡电池好强啊。一颗电池能当两颗电池用,还可以充电,充电寿命还很长
迷你四驱车世界冠军用的电池!
15块钱一颗好贵啊!
但是,一颗电池能循环充电几百次,至少相当于100颗不能充电的电池。
这么想就好便宜了。
目前,普通的一颗五号电池,1港元可以买2~3颗以上,一般的钟表遥控器之类耗电量不大的用品,一次性电池可以用几个月至一年,买便宜的一次性电池就足矣,完全没有动力去买充电电池。
但是,迷你四驱车和掌机耗费的电量就比较高了,一些铁杆的迷你四驱车玩家,一天甚至要用几大颗电池,如果用一次性电池,开支也是非常昂贵的。换成充电电池,当然了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还有掌机的玩家,每天有空就玩,一个月恐怕要换几颗电池,自然也是充电电池的潜在用户。
爱卡电子公司目前主打的不是便宜,而是电池的容量更高,使用寿命更长。而充电电池的用户,主要也不是考虑电池的零售价是否便宜,关键指标还是安全容量和寿命。
这几点,爱卡电子占据了很大的优势,至少,在普通的消费市场,很少能遇到对手!
充电电池业务目前是爱卡电子公司最新的转型方向,其逐渐从过去的整机代工业务,转型成为一家拥有性能和价格优势的零部件供应商。
充电电池业务的前景大有可为,别的不说,就是新电玩具公司配售的迷你四驱车的充电电池市场,就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市场前景,更别说,还有用户更多的掌机用户群体。
而且,在电池质量达标的情况下,爱卡电子几乎不用愁销售问题。因为,新创业系将其列为首选电池,跟产品搭配销售。
仅仅是新创业系的企业采购,预计每年至少要采购亿颗充电电池,批量采购价格10元计,这已经是高达10亿港元的庞大订单。
只要控制好成本,仅仅是电池这一块业务,每年赚取上亿元利润,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
现在爱卡电子公司生产的是镍氢充电电池,相对于铅蓄电池和镍镉电池而言,镍氢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可充电次数也更长。
在锂电池普及之前,镍氢电池是充电电池中的高端产品。即使是90年代的各种电子产品,比如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里面用的电池,也是以镍氢电池电池为主。
不过,90年代的锂电池实际上已经上市了,只不过普及率不高。到了21世纪,锂电池则是逐渐成为了充电电池领域的王者,甚至是充电电池的代名词。
不是因为锂电池便宜,而是因为锂电池的电池容量的升级潜力。在其他的电池的电量提升有限的情况下,锂电池还能看得见电池容量逐渐的增长,在没有遇到瓶颈的情况下,自然能够成为电池王者。
新创业电子公司自然是有锂电池相关的研究,但是,这东西之所以到90年代才开始商业化生产,因为加工难度比其他的电池要高,因为,锂电池上市初期,不断的出现爆炸燃烧等等危险情况,即使是后来已经上市多年,技术很成熟之后,还时不时的出现电池燃烧的新闻。
所以,爱卡电子进入充电电池的生产领域,先从目前还算是比较高端的镍氢电池开始。靠着这个目前还有巨大增长空间的时间,积累一定的利润品牌口碑以及人才队伍,之后,再进入技术门槛更高的锂电池市场,才是正道。
锂电池的问世可是很多巨头都砸了巨资,数以百亿美元的资本投入,才终于迎来了商业化。
锂电池之后,还有其他理论上能量密度更高的金属电池,比如镁离子电池,理论上比锂离子的可以储存的能量密度更高,但是,但很多巨头都斥巨资研发,其距离商业化应用,还一样是非常艰难。
除了研发投资昂贵,不确定性很高之外,即使是电池的生产所需的资金门槛也是很昂贵的。
后世一些大厂投入资金扩建锂电池产能,一座世界级的大型电池工厂,动不动就是上百亿美元的投入,跟那些昂贵的半导体工厂相比,所需资金门槛方面,也毫不逊色。
至于,电池的市场目前仅仅是小儿科,后来笔记本电脑手机,对电池产业的需求节节攀升之后。随后又出现了电动车,正是因为电动车市场的井喷,逐渐造成了电池产能总是不够用,各种跟充电电池相关的金属,比如,锂钴之类的,逐渐都涨成了天价。80年代,碳酸锂的价格每吨不超过1000美元,至90年代也不过是2000美元一吨,但至2017年价格已经破2万一吨,而且,这些资源的产地,早就被很多国际资本垄断了绝大部分。
即使后来中国是最大的电池生产,但是所需最基本的原料,90以上都依赖进口,远远比石油铁矿石半导体元件更要依赖进口。而这些资源,基本上就集中在少数国家,比石油资源要集中的多,供应量远远比石油更稀缺,自然是涨了十倍二十倍还能怎么办,只能继续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