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国文娱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香港大亨

    毕竟,就算是英特尔公司,14纳米卡了几年时间,突破10纳米也是困难重重。其实,英特尔的设备已经是最好的了,之所以,10纳米工艺不断的延期,更关键的是,使用设备的人,迟迟未能适应工艺。

    光刻机之类的设备,相当于是绣花针。但能绣出什么水平的花,不仅仅看针的精度,而是要看人的水平。

    而目前新创芯,的dra芯片早就量产,市场上随处可见。在全球dra芯片市场占有率超过2,比后世的国内紫光和晋华占有率要远远超出。

    当然了,仅2的市场占有率根本不安全,后世的dra芯片供货商甚至减少到3家公司。三星半导体一家就近50的市场占有率,另外两家厂商,海力士20以上的份额,镁光接近20的市场份额。

    这并不是因为,dra市场需求萎缩,而是dra市场一直每隔几年,就是激烈的价格战。甚至,发生金融危机的话,三星之类大厂,反而逆势扩产打价格战,不断的挤兑不具备技术规模和成本优势的厂商退出。

    而任何工业产品,想要做到低成本生产,最佳的方案都的规模优势。规模优势的厂商,不仅仅是具备成本优势,更是具备议价权。

    所以,林棋觉得新创芯的dra芯片方面,未来至少要做到20的市场占有率,才能适应未来的市场竞争环境。

    就像是日本欧洲的内存芯片厂商,是怎么被赶尽杀绝的?还不是因为,日本欧洲的存储厂商市场份额过于分散。单独任何一家都不具备规模优势,所以,被三星海力士镁光这样的规模优势的巨头在一轮轮的价格战中逐个击破。

    dra芯片这一块市场,作为讲究规模优势的领域,必然是强者越强。市场占有率,一定要不断的提升,才有资格活下来。

    胡伟武点了点头说道:老板,我明白怎么做了!

    94年10月,新创芯公司宣布,16b内存条出厂价下调至25美元。通过实际行动,宣布内存条市场的价格跳水,还将会持续。

    在此前,8b内存条,才是价格跳水的重灾区。

    16b内存条,即使在9月份,每根的价格依然稳定在35美元以上。无论是兼容机厂商,还是市场普通消费者,都觉得性价比不如8b内存条划算。

    基本上,大多数拥有dra芯片生产能力的厂商,都是比较克制,避免16b的内存条也被价格打到无利可图的地步。

    但是,价格战并不会随着个别厂商的意志而停止。

    实际上,只要有行业巨头,继续打价格战,那么,其他的厂商,除非忍受市场占有率下降,芯片工厂产能利用率下降,造成更大损失的风险。否则,一旦市场占有率靠前的巨头发动价格战,其他的厂商就不得不应战。

    新创芯悍然发动16b容量的内存条大降价,主要是因为,新创芯主业根本就不是内存条,这一块市场就算亏损也是无所谓。

    毕竟,cpu等等主营业务,一年利润已经超过30亿元人民币,且在不断的增长。所以,内存条再亏,也不过是降低总利润规模。

    至于,cpu市场打价格战是不可能的,xr架构的cpu的核心专利技术,是新创业系自己掌握的。全球能生产xr芯片的厂商有三家,都是新创业系授权生产,谁会脑残到跟新创业系旗下的亲儿子新创芯打价格战?

    也正是因此,盘古电脑市场的出货量稳定,xr芯片的出货量和利润率,也是坚不可摧。




第871章 新创芯的目标
    1994年10月22日,深圳。新创芯公司总部。

    新创芯公司在内存芯片市场烧钱,引起不少的中小股东严重不满,之后,一些中小股东联名,要求召开临时董事会议。

    当然,大股东避嫌,不参与投资。其他众多中小股东联名的提案获得通过,新创芯公司不得不召开董事会,跟中小股东代表进行沟通。

    虽然,这些中小股东,仅仅不具备专业性和长远眼光,更多是刷存在感。但是,作为上市公司,安抚中小股东,还是很重要的。这是形象工程,如果,蛮横的表示,小股东算个屁,那么今后在资本市场上,想要融资就难了。

    资本市场,除了要看公司质地之外,还要看形象。

    企业的形象不好,让中小股东不放心,或许中小股东拿大股东既得利益没办法。但是,大股东以后的融资项目,却是能被中小股东搅黄了。

    简单说,上市公司的中小股东,尤其是,以闹治国的国内中小股东,如果真的联合起来,成事不足,败事是有余的。

    临时董事会上ceo胡伟武陈恳的解释说道:新创芯去年12月上市,目前已经接近一年。这一年内,新创芯将募集的资金,基本上用在业务发展上,且各项重大项目,都及时公开披露。作为一家成立9年的企业,我们已经做到世界半导体行业营收第六位,以利润来衡量,更是仅次于英特尔。增长速度,在全球主流的半导体厂商中,应该算是极快的由于,芯片行业专业壁垒非常高,不能按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更需要管理层和母公司的对于产业战略的专业性和预见性,需要以长远和更大格局的眼光来布局。如果我们迎合股东的短期利益的话,为了短期的财务报表上的利润服务,那么,必然不利于我们长期发展。就如,我们投资内存芯片行业,其实,用的是cpu制程中已经逐步淘汰的1微米制程,将1微米制程的工艺,用来做dra芯片,一次性投入较高的成本,甚至,为了战略性的扩大市场份额,我们不得不制定比较低的价格。但是,长远来看,这是很划算的,毕竟,低价让利消费者和厂商来促销内存产品,占领市场的效率,远远比广告营销之类的手段更有效。

    但是,在违背了现代企业,专精于一个领域,聚焦于主营业务,才能更具备竞争优势。比如,芯片行业的日本公司,基本上,缺乏远见,看到什么芯片有利润就做什么芯片,结果,什么都没做好,现在日本芯片企业,利润率都是比较低。而英特尔公司却是果断砍掉了非核心的业务,比如dra,聚焦于做cpu,所以,在80年代,浴火重生,规模更上一层楼。一名小股东,显得很有气势的质疑,新创芯,为什么不能像英特尔那样,专注于做cpu?英特尔专注于cpu,利润增长速度不是很快很稳吗?相对于cpu,内存应该是夕阳产业吧,美国企业在80年代,大量的退出dra市场,就证明了这一块市场没前途!

    英特尔80年代中期,砍掉了dra项目很聪明吗?其实是一项愚蠢的决定,其砍掉了dra项目之后,不到2年时间,dra行业就开始转暖了。英特尔基本上是行业最悲观的时候,盲目的割肉砍掉了dra项目。胡伟武表示说道,跟英特尔做相反决定的三星公司,则是冒着投产既亏损的风险,全行业亏损的背景下,杀入了dra芯片行业。之后,熬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因为dra市场芯片供不应求,利润不断攀升。之后,三星公司大约先期亏损了不到5亿美元,收获了每年营收超过30亿美元,在全球半导体行业排前十名以内的子公司。英特尔公司放弃dra芯片市场时,全球dra芯片市场不到30亿美元,而十年时间,dra市场规模增长了8倍。假设,英特尔没有放弃,而是逆势扩大产能,那么,至少在dra市场不会比三星半导体更差。但是,英特尔却是自作聪明放弃了,砍掉dra仅是短期节约成本,其实,根本不需要砍,最多两三年时间,就能扭亏为盈,格鲁夫将根本不是包袱的包袱扔掉,额外还花费了几亿美元安置裁掉的dra芯片工厂的员工。这分明是很愚蠢的商业决策,却仅仅因为,英特尔后来在cpu芯片市场做的不错,就被认为很伟大的决策!其实,英特尔在cpu市场的风生水起,跟其是否砍掉dra项目,没有任何关系。

    随着胡伟武,直接嘲讽了一番英特尔公司的管理层和的媒体。

    英特尔是减自己的产能,给dra市场竞争对手贡献利润。

    这种割肉割在熊市最后,割掉就是大牛市的做法,居然被英特尔公司的ceo自吹自擂是英明的做法。

    一开始,英特尔自己是相信砍掉dra的对的,并且,认为dra项目砍掉,能更好的做x86芯片。

    但到了90年代之后,英特尔已经后悔了,也想明白了,x86芯片的成功,跟80年代是否砍掉dra项目毫无关系。

    之后,屡次试图卷土重来,砸了不知道多少资本,试图重新杀回dra市场,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后世,英特尔在dra芯片上无法立足,但却是跟日本厂商一样,死死的钉在闪存芯片市场。绝对不会再犯dra市场的错误,将蛋糕拱手让给韩国人。

    新创芯没必要迷信硅谷的模式,虽然,在纯粹技术领域,是不分国籍,技术放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市场都是准的。但是,管理经验,却没必要照搬,那玩意,成功时,随便怎么说都是对的。失败之后,无论做过什么,都是错的。

    新创芯有自己的发展路线,我们做芯片设计和制造,并不局限于cpu或其他!这并不意味我们不专业,其实,我们一直在思考,合理的利用手中的资源,给股东赚取利益!就如,内存芯片是使用cpu芯片淘汰的部分设备改造出来的生产线,其实,等于是盘活的资源。而避内存芯片工艺更落后的一些工艺设备,其实,利用得当依然能产生利润,比如,工业领域,需要大量的工业控制芯片,不少的芯片,对性能要求不高,只要稳定够用就可以,所以,我们一部分15微米12微米的制程工艺,依然可以发挥余热,在工业领域获得不菲的市场。甚至,不起眼的遥控器,其实也是要用到芯片的,目前,全世界的家用电器,遥控器需求大量的廉价和可靠的芯片,比如,康佳一年就要向我们预定1000万颗遥控器芯片,每颗芯片售价8元,也是价值8000万元大蛋糕,而其他电视机厂商,都用我们的芯片的话,仅这一块不起眼的市场,就能创造几亿元人民币的收入这些蚊子肉,可能很小,但是,每一块市场,都是有利润的。半导体芯片市场,在我们眼里是无穷大的市场,并不会自己画一条线,限制自己的发展。相反,我们认为全面发展,更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

    胡伟武不断的解释,新创芯的长远发展目标。

    半导体市场其实,并不仅仅是电脑手机上的电子元件。其实,应用范围,比普通人想象的更广阔。

    电脑手机之类的智能产能,可能对于工艺制程要求更高。

    但是,很多是领域,其实对工艺没要求,更关键的是质量可靠技术成熟还有就是便宜!价格不能当先进的芯片去卖,而是当普通的工业产品。

    很多的低端工控芯片遥控器芯片的工艺,几十年都不需要大幅度升级。



第872章 MCU市场
    实际上,芯片行业的范围,比大家想象中更广。【】既有消费者最关注的电脑手机游戏机中必须要用到的cpu。也有像dra这样,在不同领域都有不俗的需求的通用芯片。还有一些,就是普通消费者并不太关注,但事实上,应用却是极其广泛的cu市场。什么叫cu,其实,也就是把cpu内存计数器集成在一块电路板上,可以直接将程序写入,只有,运行稳定,专门实现一种功能的芯片。普通计算机,要的是全能,能运行各种各样的程序,能接入各种设备,功能越全面越好。但是cu,则并不是这样,相对于应用生态和功能全面,其更重视的是稳定。所以,性能并不是关键,稳定才是关键。功能越单一,程序越少,意味着越稳定,出bug的概率越低。所以,这种简单功能的芯片,广泛应用于无数种电器设备,就如,工厂里面的自动控制的机器设备,设备就是通过芯片的性能并不是最先进,但却是专门编写专用的程序控制,使得技术人员,可能很轻松的控制设备,越多的流程,采用这种程序控制的机器稳定和生产,意味着整个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越高,销量也是越高。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整体生产线,几乎不需要人,完全是大量的机器,通过cu芯片写入的程序,全自动化进行生产那种先进的生产线是科幻吗?其实,并不是,现在很多行业,已经不断的在生产流程中改进机器设备,添加由芯片控制的机器。

    除此之外,cu应用更是无处不在,比如,汽车电梯电饭锅洗衣机冰箱空调等等各种设备,遥控定时等等控制,都是用到了cpu。

    电脑上用的cpu,全世界一年的销售数量,未来也很难超过10亿颗。但是,cu的销售储量,10亿颗还不够塞牙缝,现在一年的销量就不低于100亿颗。而且,全世界各种功能越来越丰富的电器和机器,对于cu芯片的需求一直是在涨。很长一段时间,是看不到cu需求见顶。以后,这一块市场一年会出货多少芯片?几百亿颗一年的出货量,很快就能看到。甚至千亿颗以上的出货量,估计也不是上限

    而想要,成为cu产业的领军者,则是需要保持规模领先的芯片产能和研发人员的数量,以此来满足任何一个需要用到芯片的行业,对于cu芯片的个性化定制要求。

    不得不说,技术大佬画大饼,比后来的财务大佬ppt更牛逼更有煽动性。

    胡伟武为了让中小股东不再对公司在dra市场的烧钱扩张计划质疑,不得不画了一个更大的大饼——cu市场!

    cu未来十年内,出货量会增长到300亿颗以上。跟cu比起来,计算机和手机市场的芯片出货量,几乎是毛毛雨。

    但事实上,绝大部分的cu芯片,都是大规模出售,便宜的cu一块价格不到01美元,能卖5美元以上的芯片,已经算是价格不菲了。就算是整个cu的芯片出货量超过300亿颗,估计市场规模也就200亿美元的水平。

    cu细分市场,由于专利已经过期工艺制程都是比较低的,某种意义上,真的跟传统工业没什么区别。

    cu市场的销售,主要是看芯片的性价比和稳定性,能以01美元采购到能用的cu芯片,那么,采购者多半不会考虑1美元一颗的芯片。

    除此之外,用户会为了开发方便,选择一些比较熟悉的架构,比如,z806502cs51,这些芯片性能并不见得先进,但却是销售了几十年,积累了大量的技术方案可供借鉴,用户开发和学习成本比较低,所以,销量是经久不衰。电子消费市场失去市场后,转型cu单片机领域依然有广阔的天地。

    目前新创业系的xr架构中8位16位产品,也是同样,从电子消费市场转型到cu市场。

    xr8和xr16系列目前出货价仅05~10美元之间,在计算机市场,虽然已经过时。但却是在国内的工业消费市场,全面开花,极大的刺激了国内的工业领域的自动化程度。

    cu芯片从1971年开始诞生,之后,就加的拉大了科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差距。比较重视cu芯片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国家,比如日本德国的工业领域的生产效率成本都是比较低的。而像意大利西班牙希腊之类的国家,则是因为对于新技术重视程度不够,所以,仅是工资和消费水平上算是发达国家,实际上,人均生产效率方面,远远不能算是发达国家。

    在70年代甚至是80年代前期,中国就算是想要多进口一些6502z80芯片,用于工业生产,也是被禁运的。只有少量的芯片被引进国内市场,价格方面是国际上售价的几倍不说,而且,配套的编译器和开发工具,更被严格禁止对中国出口。数量又少,相关的应用技术更是严格保密。

    改革开放初,中国进口的大量设备,其实都是不带芯片和程序控制的老旧生产线。各种涉及到程序控制的设备,多半都在禁运的名单中,怕被中国拿到实物之后,吃透相关的技术。

    但是总体而言,改革开放之后,全世界工业和科技领域,确实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即使是美国等等国家用各种隐性的门槛限制先进的技术向中国出口。但实际上,大量的贸易往来中,总会有人为财死的企业,想办法弄出一些干货,获取超额的利润。所以,改革开放之后,国内生产力发展,除了是因为增量的资金和出口市场之外,更关键的其实是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很多先进的技术。

    很多技术,就算对方不给你看,不卖给你。但其实,只要听说过有这么回事,有时候,可以带给国内的研发团队努力的方向。

    简单说,cu普及之后,各种带电的设备,都逐渐可以编写程序进行控制。比如,电梯,乘坐电梯的用户想要去不同楼层,每个人按对应楼层的按钮,电梯到达对应楼层就会暂停开门。实现这种功能,主要就是靠着cu芯片。

    工厂中大量重复劳动,也可以通过cu芯片控制的程序来操作机器,代替人类进行重复劳动。看起来,自动化生产线很复杂,但实际上,具体的自动化生产线对应的机器,里面的程序,可能的非常短非常简单。至少,比用户经常接触到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浏览的网站的程序,要简单的多。

    当然了,整个工业体系,都能实现自动化,并且,能不断的是升级技术和工艺,需要合格的工程师和程序员,则会是天文数字。

    比如,后世德国以工业自动化程度闻名,外行人感觉可能是黑科技,比如人工智能之类的。实际上,仅仅是德国将大量的重复性劳动,使用cu芯片控制的机器,代替需要人工操作的传统机器。随着时间积累,背后积累了大量的代码和经验,则会形成巨大的技术代差。后世,中国企业收购一些德国公司,签署的条件往往很苛刻,只接受中国的资本的钱,以及要求扩大中国市场,但是,想要了解这些企业海量的机器背后的源代码和开发经验——那是不可能的!
1...394395396397398...40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