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雨落未敢愁
“软骨头,哼!”
曹丕在心中冷哼一声。
“他们身后有我在,他们怕什么”
听到这句话,吴质却是不开口说话了,但是他挣扎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把耍说出来了。
“君侯,我看我等对那些世家态度是要缓和一些了,不然的话,君侯身后可没有多少世家愿意支持了。”
没有多少世家愿意支持
曹丕却不这么想。
“那些个墙头草世家,净拖我后腿,不要也就不要了,反正我已经掌握了这些世家的命门,他们便是心有不甘,
第一百零七章 曹丕认错、内院郭女王!(2/3)
“君侯,甄家或许不会来求君侯了。”那个执事有些忐忑的说道。
不会来求我
曹丕有些疑惑的看向那个执事,问道:“这是为何”
那执事苦笑着说道:“听那些从甄家产业中被赶出来的人说,甄家如今已经傍上了洛阳侯了。”
傍上洛阳侯
曹丕眉头紧皱,话也是说出来了。
“甄尧何以如此他以为他跟了洛阳侯之后,家族不会没落,还能保持如今的水准”
那执事有些忐忑的看了曹丕一眼,犹豫再三之后,终于是把话说出来了。
“君侯,甄家之所以追随洛阳侯,听说是洛阳侯将酒水玻璃那些生意交给了甄家,是故,甄家才敢离开君侯。”
酒水...
玻璃
曹丕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
“这个甄家,简直好胆。”曹丕现在面色通红,显然是把暴怒的边缘了,看到这副模样的曹丕,司马懿脚偷偷的向后退了几步,神不知鬼不觉的远离了曹丕好一段距离,而吴质则是走上前来,对着曹丕说道:“君侯,此事还是稍安勿躁的好。”
稍安勿躁
曹丕看向吴质,眼中有着不解之色。
“那甄家欺我,我岂能轻易放过他们”
吴质却是摇摇头,眼睛炯炯有神的看着曹丕,说道:“可是甄家如今已经是洛阳侯的势力了,君侯惩戒甄家,如今也不能随意了,打狗还要看主人啊!”
打狗也要看主人
曹丕脸上却是有不以为然的神色。
“他曹冲在对桓家下手的时候,可有在意我这个主人的脸面如今要我在意他的脸皮,哪有这样的事情”
吴质却是问道:“桓家被曹冲欺辱,君侯可在意”
被吴质这么一问,曹丕反倒是愣了一下。
“桓家小世家,何须在意”
吴质苦笑着说道:“洛阳侯便是知道你不会在意桓家,故此才对桓家下手,也正是君侯在一旁袖手旁观,才会寒了那些世家的心,若是君侯在意这些世家的话,那他们岂会从四营中撤出甄家如何会离开君侯而去追随洛阳侯”
曹丕听了吴质的话,心里很不好受,但是他深呼吸几下,最终还是把心中的情绪给按抚下来了。
“照季重这么说,这些都是本侯的错了”
吴质深深的看了曹丕一眼,却是点了点头。
“世家虽然是墙头草,但也需要君侯信任与保护,若是君侯不信任这些世家,不保护这些世家,那么,这些世家如何敢为君侯效死”
“就譬如着龙亢桓家,他家虽然不大,但是在世家之中也不是岌岌无名的,若是当初君侯肯听季重的话,也不会落到如今下场了。”
曹丕心中很不少受,但也不得不接受吴质这个说法。
他本来就不是顽固之人,知道自己错了,那便承认错误。
但是曹丕心中也有些不服气。
“我如此待世家,但听说洛阳侯是最看不惯世家了,他对世家会好”
吴质摇摇头,说道:“洛阳侯确实是看不惯世家,但是他只是看不惯那些鱼肉乡里的世家罢了,你看追随洛阳侯的世家中,不管是大如辛家荀家,小如周家,赵家,只要是跟随了他,哪一个不是被洛阳侯完全信任,并且委以重任的”
“这些世家得到主君的信任,自然殚精竭虑,而只要是一出事,曹冲也能为这些人出头,如此这般,那些世家又怎能不归心呢”
曹丕听到吴质说出这句话,终于是知道他与曹冲在处理世家问题上的差别了。
之前他被世家整坏了,因此觉得世家只需要鞭策,却不知也要给世家适当的信任与保护。
不然也不会出现如今甄家的情况了。
看来这件事情还真是自己做错了。
曹丕对着吴质重重的行了一礼,话也是说出来了。
“子桓多谢季重解惑。”说着就要躬身对着吴质行礼。
 
第一百零八章 贾诩与曹操!(3/3)
郭女王一笑,清脆的声音也是传出来了。
“那自然是夫君想怎样就怎样了。”
曹丕在心中叹了一口气,说道:“原先我以为也是这般的,但是今日我听了季重先生的一番话之后,发现自己的想法还是错了,世家并非是可以随意揉捏的面团。”
郭女王点了点头。
“夫君说世家之事让夫君很是烦扰,可是因为这个原因。”
曹丕点了点头,有些愤慨的说道:“甄家离我而去,当真是狼心狗肺啊!”
郭女王却是没有说话,说道:“那夫君该如何做”
如何做
曹丕叹了一口气,有些不甘的说道:“为夫还能如何做,自然只能先放下这些事情了,现在便与洛阳侯摊牌,时间还是太早了,毕竟,父王的身子骨还是太硬朗了。”
郭女王点了点头,美目一转,却是说道:“既然夫君已经有了对策,那还来问妾身作何”
曹丕笑了笑,用鼻梁蹭了蹭郭女王的耳根,说道:“与你说说,为夫心里会好过一些。”
听到曹丕这句话,郭女王点了点头,说道:“那夫君说,妾身在听呢。”
曹丕却是摇头,说道:“还是不了,原本我心中是烦躁得很的,但是与女王你说了些话之后,心情反倒是开怀起来了,我还有些公务没有完成,到晚上我再来你这里罢”
说完,曹丕揉了揉郭女王的丰腴所在,才有些恋恋不舍的出了郭女王的房间。
而当曹丕走了之后,曹睿却是探头探脑的进来了。
“二娘。”
曹睿走进去,直接把郭女王抱住,马上引得郭女王连连反抗。
“睿儿,你这是作何”
曹睿是男人,即使身体还没完全张开,但是力气也不是郭女王能够抗衡的,只是一下子,郭女王便被曹睿制得服服帖帖的。
“二娘害羞了,之前的二娘,可不是这般模样的。”
说着,曹睿的手却是在郭女王身上游走起来了。
呼喝呼喝
郭女王呼吸骤然粗重起来,说话也像是在哀求一般。
“你父亲刚走没多久,你就不怕他倒转回来”
曹睿鼻梁贴着郭女王的脖颈,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很是享受的说道:“父亲不会回来的,二娘不须担心,今夜父亲可是在二娘这里过夜的,睿儿今日可是无法与二娘共眠了,时间宝贵,二娘就不要磨蹭时间了。”
“不行,我可是你娘。”郭女王激烈反抗。
但反抗再激烈,也阻止不了事情的发生。
更何况,有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而且郭女王已经没有力气去阻止了。
在曹丕走了没多久,郭女王房间骤然变成了一幅春宫图,里面的场景,更是不为外人道也的了。
..........................................
此时,魏王宫大成殿偏殿之中。
有两个老人对立而坐着。
其中一个老人白发苍苍,看起来没有几日好活了,另外一个老人则是从中年人退化成老年人没有多久的,脸上虽然皱纹纵横,头上也花白了一片,但整个人总归看上去是硬朗非常的。
这两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贾诩和曹老板。
此时,在两人之间,有一个燃烧着的火炉,在火炉上面,则熬煮着滚烫的酒壶,此时里面的酒水早就滚烫,散发出来的酒香味迷漫整个大成殿偏殿。
咕咕咕
曹老板拿起酒壶,给贾诩慢慢的倒上了一樽酒,之后才给自己倒上了一樽酒。
“腊月烧酒,孤都想要对酒当歌了。”
贾诩接过酒樽,脸上亦是充斥着笑靥。
“以大王之才,一篇美赋不过是手到擒来尔!”
曹操轻轻的舔了一口烧酒,脸色也变得有些通红起来了。
“我等可是有多年未曾如此一起饮酒了。”
贾诩轻轻的喝了一口酒,心中也是有些感慨。
“是啊,有好多年了。”
贾诩与曹操的相识是在董卓时期的,当时曹操为了接近董卓,与西凉军的很多人都关系不错,贾诩亦是如此。
因此也一起喝过酒。
曹操看了贾诩一眼,眼中却是有一种特别的意味。
说起来,他与贾诩之间,不仅有情,还有仇。
宛城之战,恶来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都是死在宛城了,而在后面的幕后真凶之一,便有贾诩。
至于另外一个主谋,早就被曹操找个借口杀了。
&nb
第一百零九章 三国第一谋士(上)!五十月票加更!
之所以这么说,这是从两个方面讲的。
第一是贾诩的所谋略之奇之准,颇有些算无遗策的感觉,其所谋影响之巨,无愧于第一谋士之称。
第二是因为他是最典型意义上的权术家,不像诸葛亮身担丞相之职,重在治国安邦,也不像周瑜承荷将帅之任,长于领兵作战。
贾诩更无意于成为拥兵自重、称霸一方的军阀,他的身份永远在幕后,他不断地从某个将军深厚的帷幕后闪身而出,表面上是献计,却往往收到运筹帷幄的效果。
贾诩给人的感觉是,像一个把谋略本身当作一种美,只追求谋略才华之展示的唯美主义者:只要自己的计谋有用武之地,他并不在乎江山变色,他为李傕、郭汜出主意,也不是要真心辅佐他们。
贾诩之所以在分明看出张绣没有远大前途的前提下,仍毅然委身于张绣帐下,仅仅是因为张绣能够对他言听计从,能使他的谋略得以施展。
东汉末年,礼教已无法维系人心,喊着忠义的人往往是举着忠义的旗号,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个人在道德失范的同时,又要面对风雨飘摇的乱世。
在这个乱世里面,个体生命没有任何保障,军阀混战、外族劫掠、强盗横行、天灾不断,在这样一个风云变色的时代,所有的道德都要让位于生存的需要。
而这些矛盾在贾诩的出生地--武威,又是尤其地尖锐突出。
僻处西凉的武威,仁义礼教的道德规范本来就淡薄,与游牧民族斗争与杂处的生验、严峻的生存环境的考验是贾诩不会去在意那些已经变得虚伪的道德,他的谋略只是关注生存,以他和他周边的人的生存为第一义,因为没有精神束缚,他可以纵横驰骋地展现自己的谋略才华。
正是在这种精神自由中,他的谋略达到了权变的极至。
贾诩是历史的一颗明星,他以时代所赋予他的性格和才华,在不自觉中摧毁了一个满目创痍的王朝体制。
旧的体制不摧毁,新的个人及个人精神便不可能诞生。
我们是无法简单地用道德的眼光来评价贾诩这个奇人的。
他像一个在乱世中游戏人生的人。
他追求权势,但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他对哪个势力都没有真正的感情,冷眼看待天下的沧桑沉浮;他把施展才华看作一种乐趣,看着事件按照自己所预期的那样发展;你可以说他无情,但在那个时代,贾诩有理由选择做一个旁观者和唯美主义的权谋游戏者。
贾诩,身怀奇谋,胆识过人,阅历繁复,志节深沉。
他的品质里也许有着种种别人难以企及之处,但就客观效果而论,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他难辞其咎。
当年陈寿撰《三国志》时,曾将贾诩与曹操手下最具威望的二荀(荀彧、荀攸)并列立传,引起了注家裴松之的不满。
此事见仁见智,我觉得若撇开道德威望,先注重影响世事的深度,则贾诩与二荀并列,并无不当。
虽然贾诩常以汉室忠臣自诩,也确曾有功于皇上,但他显然更热衷于放纵自己天赋的谋士才华,而较少计较千秋功名。
在各路军阀此起彼伏的混战中,在汉献帝由长安到洛阳的奔命过程中,在东西二京的喋血杀伐中,我们都能看到贾诩的智慧。
董卓死后,司徒王允专权。
王司徒只是一个碌碌之辈,而且不知体恤,滥开杀戒之弊,他刚刚上台就杀掉了当时的文豪蔡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