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雨落未敢愁
王祥也不否认,说道:“洛阳侯神通广大,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何宴点了点头,倒是没有继续与王祥理论下去,他拍了拍手,乐女乐音消失,舞女对着何宴等人行了一礼,施施然的退下去了。
“如此的话,可好”
王会眼睛瞄向邓飏李胜,意思不言而喻。
邓飏李胜心中窝火,但却不能说什么话,若是高平王氏东海王氏的人不想鸟自己,他还真的有不想鸟自己的资格。
何宴看出了邓飏李胜的苦闷,举起酒樽对着王会说道:“王会贤弟,邓飏李胜皆是自己人,二位不用防备,若说过节,何宴与洛阳侯有过节,邓飏李胜二人又何尝没有过节”
“洛阳侯当日征辟丁谧邓飏李胜三人,但最后却是将邓飏李胜两人踢出来,他们对洛阳侯那是恨之入骨。”
邓飏李胜自然知道这个何宴给自己说好话,因此此时脸上露出了感激之色,既然有何宴开这个头,邓飏与李胜也不是不识时务之人,很快,两人便对着王祥王会行礼道:“不错,我等与洛阳侯,有侮辱之恨,若是诸位能够帮助我报复洛阳侯,我等自然感激不尽。”
王祥与王会对视一眼,最后两个人都点了点头。
“既然你都这般说了,我等再将你拒之门外,那就太说不过去了。”
王祥看着在场的人,再看了一眼这大堂确实是没人,就连大堂大门也被关起来了。
这样,应该是没有人会来偷听的了。
“诸位既然都是志同道合之辈,那么,接下来的话我也好说了,先提醒一下,在我说了这些话之后,若是有人想要退出的话,那可没有可能了,要退出的话,现在便可以退出。”
邓飏李胜何宴都是机会主义者,富贵险中求,在这个世道,要想得到一些什么东西,又不想冒险,这怎么可能
三人都没有说话。
看着堂中三人,王祥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既然大家都不想退出,那么,我话也便说了。”
王祥沉吟了一会儿,继续说道:“我来找平叔,正是因为洛阳侯的事情,洛阳侯残暴不已,若是让洛阳侯继承王位,这恐怕是天下人的灾难,我们要阻止这个灾难。”
王祥说的好像恰尤其是的感觉,不过在场的人都不是三岁小孩,很显然,这样的话谁都说服不了。
不过,却是给场间人做事找了一个由头。
场间的人也不是傻子,自然没有去问为什么洛阳侯残暴
若去问这个问题的话,那恐怕他就是一个傻子。
残暴与不残暴,并不是曹冲做得残暴不残暴,而是世家人觉得曹冲残暴不残暴。
史书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史书上那些残暴的代表,基本上都是失败者,但有的失败者,有时可不是残暴的,只是时间流逝,人们只能从史书上看到这历史的一幕,是故,这个人也便成了残暴。
但是,曹冲在之后究竟会不会在历史上成为残暴的人,最终觉得的,还是这场战役谁是胜利者。
“洛阳侯残暴,不知何宴能够如何帮助二位”
王祥摇了摇头,说道:“不是帮助我们两个。”
何宴一笑,说道:“那便是帮助二位身后的高平王氏,东海王氏了。”
不料王祥还是摇了摇头。
何宴脸色微变,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
王祥呵呵一笑,说道:“你想的不错,洛阳侯残暴,人人得而诛之,不想让他继承王位的,可不止高平王氏,也不知东海王氏。”
“修徽兄的意思是,不止两家”
“当然不止两家了,也不止三家,也不止四家,是很多家,至于这些世家分别是什么,现在的平叔,恐怕没有资格知道。”
何宴点了点头。
要想世家完全相信自己,肯定是要投名状的。
“既然诸位要对付洛阳侯,那何宴可以如何帮助诸位”
王祥将手上的酒樽放下去,说道:“我知道原来长安侯找你的时候,是因为原长安侯的夫人甄宓藏匿在洛阳侯府,不知道这个事情是真是假”
原来是因为这个事情。
何宴思索了一下,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虽然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但是从一些不能作为证据的蛛丝马迹,还有我的人在洛阳侯府内院看到的东西来看,确实是如此。”
王祥点头,王会确实没有放过何宴,他问道:“不知道这些不能作为蛛丝马迹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被王会如此直白的一问,何宴脸上也没有露出不悦之色,至于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就不为外人所知了。
“第一,长安侯将甄氏休掉之后,甄氏没有选择回老家,而是选择去邺城外烂柯庵成为一比丘尼,从此不问红尘,若是仅次而已,那还没有其他事情,甄氏在烂柯庵为尼,原本长安侯有派人保
第一百六十六章 弹劾!
曹丕回到邺城,在暗潮上的邺城居然平静了三日,不过,终于在第四日的时候,这座城市终于不再平静了。
这个不平静的源头来自于邺城朱雀大道上的御史府。
这个御史府大家想来不熟悉,但是在南北朝之后,御史台的大名却是人人皆知的。
御史府便是御史台的前身。
御史府自秦以来,被汉所承接,其实说起来,秦朝的律法政治格局汉朝基本上都继承下来的,做出的改变虽然有,但却有限的很。
御史府作为最高监察机关,其长官在西汉初期为御史大夫,但御史大夫仅负责朝内和京畿地区三辅的监察。
在御史大夫之下则设立御史中丞为其佐官,为了加强对地方郡县的监察,汉武帝时开始在地方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由各部派遣刺史一人,称为十三部刺史,隶属于中央御史台,专门负责监察郡县,此外,汉朝时期,皇帝还经常根据需要直接从御史中任命绣衣直指御史。
他们穿绣衣,持斧戴,握有生杀大权。
此时自然没有绣衣直指御史,皇帝现在就是个傀儡,但是前面的配置还是有的。
当然,名义上,御史大夫是御史府的老大,但是在建安十三年,御史大夫便不再管理御史台的事物了,相当于是一个后世荣誉校长的职务一般。
只是挂名的,实际上,御史府的权力是掌握在御史中丞手上的。
而手下的十三部刺史,则自然是听命与御史中丞的。
现任的御史大夫是程昱,也就是司空。
至于御史中丞不是别人,正是徐庶。
照理说,以徐庶的功劳,是坐不上御史中丞这个位置的,御史中丞虽然不是三公,但那也是秩千石的,不是小官。
更何况还掌管十三部刺史。
州牧,是封疆大吏,掌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现在的某军区总司令兼几个省的政治财政第一长官。
刺史,是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派遣监督州牧、太守的官员,汉朝刚刚设置时相当于后世的参军一样的官员,官位不高,却可以直接上达天听,因此后来渐渐做大,不过名义上仍然只是个类似于监军一样的官员,俸禄只有六百石。
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曹操有意给曹冲名义上的老师给一个有权有势的官位,让他援助曹冲。
当朝中众人知道这个位置给了徐庶之后,不仅朝中大臣诧异,就连当事人徐庶也是诧异异常。
连当事人徐庶都诧异了,可见当时朝臣还是有不少人反对的,当然,反对是有人反对,但是曹老板一旦做下决定除非是特殊的人,譬如郭嘉或者是荀彧这样的人与他说此事不能做,不然他一般都会做的。
而在曹操任命徐庶为御史中丞之时,荀彧早已逝去,郭嘉则更是仙去多年了,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荀攸也在病榻上,自然不能反对曹操。
再加上,荀家此时便是站在曹冲身后的,这样的事情,荀攸又如何会反对。
既然曹操愿意听意见的人没有一个人说话,那徐庶成为御史中丞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徐庶初时还是很开心的,但当他第一天到御史府上班的时候,那心情就不怎么开心了。
原因很简单,他虽然是御史中丞,这御史府中级别最高的人,但是很快发现他自己是多余的了。
没人需要他,没人请示他,就像完全是透明人一般。
徐庶自然知道是这些人对他有偏见。
若是换做后世,这样什么事情都不做,但却可以拿工资的工作肯定很多人想要做,但是现在这个时代不是后世,而他手上的位置可不是为了那千石俸禄而来的。
就在徐庶准备大刀阔斧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时候,一件他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首先他发现此时的御史府有自己的一个交好挚友石韬。
石韬,字广元,即石广元,颍川人。
初平年间,石韬与徐庶一同来到荆州,在荆州时与诸葛亮和庞统等人相善。
与崔州平(名钧)、孟公威(名建)、徐元直(名庶)为“诸葛四友”。
崔州平比较惨,在董卓乱汉之际便死了,而余下来的人,石韬与孟建都是颇有些失落。
至于为何失落,自然是官场失意了。
就譬如此时的石韬,此时只是一个领御史,是御史中丞的属官,御史中丞本来就是四品官爵,领御史的官位自然更低。
自诩有才气的人,却英雄得不到用武之地,只是领御史。
刚开始发现石韬,徐庶还是很开心的,在闲聊之后,徐庶便将自己的计划全盘说与石韬,同时希望石韬能够帮助他掌管御史府。
要知道,御史府可不是一个寻常的官署,这个官署的职责是监察百官,凡是在朝做官的,谁没做过一些坏事,若是这些坏事被御史府知道了,并且上报魏王,那他们还用不用混
当然,他们也知道无法取消御史府,但是不取消御史府,也可以在里面安插自己的人员。
曹操之所以要自己创建一个校事府,不依赖御史府,在很大的程度上,便是因为御史府太杂了,里面什么人都有,自己若是有什么命令下去,下一刻恐怕整个邺城的勋贵都得到消息了。
曹操于是绕过了御史府,自己创建了一个监察百官的机构。
曹操可以绕过御史府,但是作为御史中丞的徐庶自然是绕不过去的。
在他将自己计划全盘托出之后,他原以为石韬会帮助他的。
但是他错了。
石韬没有帮助他,不仅没有帮助,还多了一个警告。
水深如渊,入即死。
刚开始徐庶还不相信,但是接下来,他却是慢慢相信了。
这些信任,随着他对御史府的了解愈深之后开始的。
随着他的调查,一个个大世家都能够在御史府找到他的影子,不仅如此,御史府还与宫中很多贵人有关。
换做是曹冲,面对这样错综复杂的局面,恐怕也难以下手,徐庶不是曹冲,但他也很难下手。
唯一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也只能做做样子,他上奏罢免的几个领御史,然后安排自己的人进去。
但...
也仅此而已了。
与朝中所有人对抗,莫说是徐庶,除了曹操之外,现在谁都做不了。
这也是徐庶之前说自己虽然是御史中丞,但却是一个光杆司令一般。
然而,在今日的早朝之中,御史府却成了今日早朝的主角。
一个个领御史当着徐庶的面递交奏章弹劾。
他们弹劾的人只有一个---洛阳侯!
见到这一幕,徐庶自然是气得满脸通红,但在朝堂之上,他也不好意思说什么,只是看着此时早朝的主事者。
司徒王朗以及司空程昱。
至于曹老板,此时在王宫之中卧病在床呢!
领御史递奏章弹劾曹冲,一个接一个,最后等领御史全部弹劾完之后,徐庶原以为就会就此平息,他刚想着回去一定整顿御史府的时候,又有人开始弹劾曹冲了。
也是,御史府中的领御史多是朝中勋贵的人,既然有这么多的领御史弹劾,自然是有更多他们身后的贵人想要弹劾曹冲了。
徐庶暗暗记住这些人,然后再记住那些上前来弹劾的人。
上前弹劾曹冲的人不少,足足占了一大半,让徐庶有些诧异的是,曹丕的人居然没有参与其中。
若是曹丕的人参与其中的话,朝堂之上恐怕有七成的人都会参与弹劾曹冲的行列来。
至于另外三成,有两成是中立的,不想惹事的朝臣,另外一成,则是曹冲这几年积蓄提拔起来的朝臣。
也可以说是自己的班
第一百六十七章 步步紧逼,进退维谷!
?
朝堂上的事情自然没有这么快结束。
在曹丕退下来之后,那些来弹劾曹冲的人便再次上前去了。
其中最凶的,便是御史府的领御史了。
“启禀司徒司空,不管此事是真是假,首要的,便是将洛阳侯召回邺城。”
“不错,洛阳侯手握重兵,在凉州也威震一方,万一洛阳侯自知自己罪孽深重,自己反了,那便是要重兵镇压的,还请司徒司空先剥脱洛阳侯凉州州牧的官职,并且削其兵权,解押其回邺城。”
“不管洛阳侯到底有没有罪过,首先是要控制他的人,之后调查之后,真相自然会大白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