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墨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将臣一怒

    “原来大名鼎鼎的墨家子,也会说一套做一套!”孔颖达冷哼道。

    顿时整个大殿一阵哄笑,弹劾墨顿的文官顿时一个个都用讥讽的眼神看着墨顿。

    墨顿毫无愧色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墨某父母早亡,未能尽孝乃是人生一大遗憾,然而在孝道人伦在心而不在形,但以发型来判断孝和不孝,恐怕乃是天下的笑话。”

    孔颖达反驳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果连头发都肆意毁坏,连这点孝义都做不好,谈何大孝,弹劾忠君报国!”

    墨顿正色的看着孔颖达道:“墨某想问孔夫子,您是否剪过头发,理过胡须,以你的理论,你是不是不孝,整个天下,恐怕都乃不孝之徒!”

    朝堂之上,百官顿时一阵难堪,自古以来谁能不剪发,不理胡须,

    孔颖达顿时呼吸一滞,硬着头皮反驳道:“老夫乃是小修小剪,并未损毁发饰,可不像墨侯一般,毁我华夏数千年礼仪!”

    墨顿摇摇头道:“古人须发一来是认为头发乃是生命的延续,二来,古人缺少御寒之物,头发乃是难得的保暖之物,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这才有了我华夏文明的发饰礼仪。此乃和孝与不孝的并无关系!而如今医家已经声明,头发和指甲一般,都是人体外生之物,剪之不痛不痒,和人体无害,不剪则行为不便,虫病横生,小子请问孔祭酒,指甲是不是受之父母,为何能剪,而头发为何不能剪,既然受之父母都不能剪,那剪指甲是不是都不孝!”

    孔颖达顿时语结,其他儒官也是眼神一阵闪躲,一个人不剪指甲,将会极为不便,手不能提,连吃饭都困难,众人都习惯性的剪去指甲,百官竟然忽略这个致命的问题。

    “孔圣乃是至圣先师,其言微言大义,尤其是你黄毛小子能够亵渎的。”权万纪见到孔颖达败退,立即出声支援道。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小子承认孔圣之伟大,但是为了死板的发饰,却不顾天下百姓的健康,小子认为,这定然不是孔圣的本意。”墨顿反驳道。

    墨顿此言顿时,让李世民心中微微点头,作为帝王,所奉行的乃是外儒内法,霸王道杂之,区区儒家孝经中的一句话,自然不能和天下百姓的健康相比。

    “孝经乃是我大唐孝道的根基,更是我儒家的圣典!岂容你一个墨家子弟肆意解读。”孔颖达气急败坏道。

    墨顿郑重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那小子就以此句来辩,那请问孔祭酒如果是父母亲自为儿子剃发根治头虱是否是违背孝义!或者!如果一人父母早逝,其剪




第六百一十二章 真正的孝
    墨唐正文卷第六百一十二章真正的孝有了胡服骑射的例子在前,墨顿髡发治虱立即有了说服力,就连李世民也不禁心中被说服了几分,大唐本来就是极为开放,髡发的有利之处用目共睹,一时之间不少人抵触减少了许多。

    “墨祭酒今日我等的辩题乃是何为孝墨祭酒恐怕有偏题的嫌疑了。”权万纪一看势头不对,立即扭转话题道。

    墨顿见到效果已经达到,并未在这个话题再多的纠缠!而是重新辩论起孝义道:“孝在意而不在形,然而我等却本末倒置,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乃是汉朝时,察孝廉极为盛行,当时不少文人为了当官,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彰显其孝以求做官,小子认为,其目的乃是为官并非为孝!更有人为做官而弄虚作假,道家高人葛洪的《抱朴子》曾经讽刺此现象,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黾,以至于东汉末年,战乱连绵,国家社稷动荡不安,以至于我朝科举制盛行,这才遏制此风!”

    孔颖达等人的脸色顿时黑了,察孝廉制度恐怕乃是孝道最大的黑点,将孝道的弊端尽展人前。

    “察孝廉固然弊端颇深,但是却大大提倡了孝道,让天下百姓以孝为先,弊大于利。”权万纪强辩道。

    墨顿反驳道:“孝敬父母,自然可敬,但是在墨某看来,孝可以分为孝顺和愚孝,二者一个是孝顺,一个则是愚蠢,而为了所谓的孝,而不顾满头虫病,恐怕是天底下最大的愚孝。

    “愚孝!”

    墨顿将愚孝的观念提出了之后,犹如一声惊雷一般在朝堂上炸响,自古以来,孝乃是让人尊敬,受朝廷赞扬的故事,然而在墨家子的口中,竟然还有愚孝之说。

    “简直是无法无天,臣等恳请陛下严惩此不忠不孝之徒!”

    一时之间,众臣群情激奋,犹如被戳中逆鳞一般,满朝愤然。

    李世民顿时头痛的看着墨顿,这小子还真会惹事,当下只好打着圆场道:“墨顿,今日你若没有一个解释,朕定饶你不得。”

    权万纪冷哼道:“孝乃是天经地义之事,从虞舜孝感动天,周郯子鹿乳奉亲,仲由百里负米,历朝历代都有孝感动天之人,微臣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有愚孝之说。”

    墨顿冷笑道:“诸位都是饱学之士,却不知听没有听说过郭巨埋儿奉母。”

    “埋儿奉母!”

    顿时一众文官犹如一个个被捏住脖子的鸭子一般说不出声来。

    郭巨埋儿奉母发生在晋代,相传郭巨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幸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墨顿冷眼看了看一众沉默的文官道:“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此孝就是愚孝!”

    “愚孝!”

    此时,就连李世民也不禁沉默下来。

    “此乃前人杜撰而已,再说怎么这么巧,还能挖出一坛金子!”权万纪矢口否认道。

    墨顿哈哈一笑道:“这么说来,虞舜孝感动天,周郯子鹿乳奉亲都是假的了。”相比之下感天动地,母鹿奉乳,还是在地下挖出金子还是靠谱一点。

    以其之矛攻子之盾,权万纪顿时尝到了这是何等滋味。

    “如果郭巨埋儿奉母不可考究,不知道诸位大人,卖身葬父之事如何来看。”墨顿再次问道。

    “卖身葬父,乃是汉代董永之事,其孝心感天动地,引来天女下凡,成就一段人间佳话,此乃孝义两全的好事,自然是天大的孝顺!”权万纪一听,得意



第六百一十三章 平头配马尾
    墨唐正文卷第六百一十三章平头配马尾“真正的孝!”

    李世民不禁喃喃道。

    就连一众官员不仅沉默,墨顿毫不留情的揭露了如今孝道的功利性和形式化,提出了真正的孝道。

    子女稍有不如意,就被冠上不孝之名!更有一些人尽孝为了自己的名声,生前苛刻父母,不少人死后铺张浪费,大办葬礼,在人前尽孝!这难道就是真的孝顺么

    虽然此乃墨家节葬的思想,墨顿却将其延伸为生前尽孝,死后节葬的思想却让众人不禁深思。

    李世民也不禁感慨道:“孝乃是天下最为纯洁的之物,而如今却掺杂了功利,生前不闻不问,死后风光大葬,的确是有违孝义的本质。”

    李世民南征北战,对此现象并非不陌生。

    “启禀陛下,如今孝义掺杂功利,但是却引导天下百姓崇尚孝义,有利于教化万民,总体来说却是利大于弊。”出人意料的是,长孙无忌的突然为儒家出言道。

    一众文人却不禁朝着长孙无忌投向感激的目光,李世民也不禁点了点头,不得不说,孝义在华夏文明中占据了核心地位,无论任何朝代,都会大力崇尚孝义。

    墨顿意外的看了长孙无忌一眼,反而趁势道:“小子也赞同长孙无忌的观点,正是有了《孝经》的广泛流传,才有华夏文明的父慈子孝的家庭伦理。然而过犹不及,如今世人皆对孝义有偏见理解,出现不少让人啼笑皆非的愚孝之事,臣再此恳请陛下亲自为孝经做序,重新校阅《孝经》,为天下百姓以正孝道之名!”

    后世流传的孝经乃是唐明皇李隆基作序的版本,今天墨顿将校阅《孝经》整整提前了几十年,以李二的经历恐怕怎么也做不出子女要对父母言听计从的苛刻的孝道伦理。

    李世民顿时眼睛一亮,他杀兄囚父,本身就是因为孝道方面被世人诟病,如果能够亲自为孝敬做序,校阅孝经,定然能够一改自己的形象,墨顿的建议可以说正中他的下怀。

    “墨祭酒所言甚是,陛下重新校阅孝经,实乃最佳人选。”长孙无忌自然知道李世民的心意,当下赞同道。

    其他重臣纷纷附和,既然儒墨两家关于孝道,争执不下,由李世民出面解决那自然再好不过。

    就连一众文官而也只得点头赞同,毕竟这是最好的结果了,而且有了李世民重新作序校阅的《孝经》其名声定然能够如日中天。

    李世民顿时精神大震,一脸和颜悦色道:“那既然如此,为了天下孝道,朕就当仁不让了。”

    墨顿再道:“除此之外,小子认为,应该在唐律上重新定义孝和不孝,对于一些虐待老人,不赡养父母之辈,给予严惩,对于一些至孝之人,给予嘉奖,如此惩恶扬善,才能真正让大唐孝道传遍天下。”

    满朝众臣不由意外的看了墨顿一眼,如此建议倒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李世民点了点头,对着房玄龄点头道:“此事交给房爱卿,将其加入贞观律中!”

    房玄龄点头道:“臣领命!”

    正好如今贞观律正在修订,重新改动费工也不大。

    孔颖达顿时脸色一苦,原本孝道乃是儒家的工具,如今加入了大唐律之中,恐怕法家也来掺杂了一脚,恐怕日后儒家再想以孝为武器,恐怕就要束手束脚了。

    李世民不禁感叹,重新校阅《孝经》引导,以大唐律规范,不得不说墨顿可不光是嘴皮子利落,手段也是一个接一个,而且颇具可行性。

    然而他作为帝王,可不是只讲对错,还有顾忌朝堂之中庞大的文官队伍,当下看着墨顿道:“墨顿,念在墨烈早亡,剪发之事就算你不违背孝道,但是作为朝廷官员,你却一头短发,败坏我华夏礼仪,罚俸半年,以儆效尤!”

    李世民直接将剪发



第六百一十四章 情话
    “姐夫长途跋涉,不远千里归来,定然有很多话和姐姐说,小妹我等就不打扰姐姐了。”豫章公主嘻嘻一笑,带着一众公主飞快的离去。

    长乐公主红着脸,狠狠的瞪了豫章公主一眼。

    一众公主丝毫不惧,一个个都嬉笑着离开,等走到远处之后,高阳公主恋恋不舍的回身看着一头短发的墨顿,突然觉得墨顿的这种发型比男子常见的长发发饰要好看百倍。

    高阳公主虽然在李世民面前表现的极为乖巧,但是内心却极为叛逆,墨顿如此特立独行,打破常规的发型,顿时让高阳公主犹如知音一般的感觉。

    然而看到和墨顿站在一旁的长乐公主,高阳公主只能将这股感觉埋在心底,转头和一众公主离去。

    高阳公主回到自己的宫殿,立即有宫女迎了上来,一脸欣喜道:“启禀公主,刚才长孙公子派人送来了不少绫罗绸缎,还有苏州的胭脂水粉,每一样都是难得的精品。”

    高阳公主闻言横眉一竖,猛然一个巴掌拍到了宫女的脸上。

    “公主!”侍女顿时两眼泪汪汪,可怜巴巴的看着高阳公主。

    高阳公主冷哼一声,看了看这些绫罗绸缎,不由得一阵厌烦,她需要的并不是这些俗物,她想要的是一个男人不断地带她去冒险,见识天下最为瑰丽的奇景,最有趣的见闻,说最动人的情话,而她则会回报给他一份义无反顾的爱情,誓死相随。

    “父皇,你为什么这么狠心”高阳公主一头扎入自己的卧室,哽咽道。

    李世民诏令天下,提倡男女结婚双双自愿,却将她忽略,虽然按道理说,她只要声明不喜欢长孙冲,定然这场婚事自然作罢!

    但是皇家已经和长孙冲悔婚一次了,如果她再悔婚,恐怕长孙冲定然会成为天下最大的笑柄,如此一来,她高阳将会得罪长孙家、长孙皇后、父皇。

    高阳公主能够立身后宫之中,所以靠的就是长孙皇后的养育之情,和李世民的宠爱,如果失去这些,她将会一无所有,哪怕她再嫁他人,谁又胆敢为了她得罪如日中天的长孙家。

    如此一来,整个天下的女子,都有选择婚姻的机会,而唯独她高阳公主没有,而天下再也没有一个男子像墨顿一般,有胆量,有能力解救一个公主的婚姻。

    顿时高阳公主,有种被天下都抛弃的感觉,各种怨恨不由得涌上心头。

    不提高阳公主的自怨自艾,长乐宫中,墨顿和长乐公主久别重逢,自然会有很多话要说,此刻就连刘娥也知趣的退了出去。

    “当时伏允吐谷浑坐拥三十万铁骑,可谓是嚣张的不可一世,普天盖地的向唐军阵地冲来,………………”

    长乐公主看着墨顿描述俏脸顿时一阵担忧,墨顿话语一转道:“说时迟那时快,本将军大手一挥,无数火药弹从军阵之中飞出,直将吐谷浑嚣张气焰熄灭…………”

    长乐公主顿时一脸崇拜的看着墨顿,她可不知道,墨顿口中的无数只是区区十个火药弹而已。也许在心爱的人面前,算术无双的墨顿的智商直接退为零。

    墨顿脸不红心不跳的继续吹嘘道:“正待两军交战之际,忽然天昏地暗,正好是本将军掐指一算,正是天狗食日之刻,此刻天地昼夜颠倒,阴阳逆转,吐军顿时一阵惊慌失措,认为是天罚降临。”

    “这时本将军令旗一下,冲天的烟花升起,将整个战场照的通明,吐军惊慌之下,兵败如山倒,等到天狗食日结束,吐军尸横遍野,我军胜局已定……”墨顿昂然道。

    “哇!”长乐公主顿时惊呼道,她虽然没有见到过烟花,但是单凭墨顿的描述,就能想象的到那是何等的瑰丽惊险刺激场景。

    墨顿趁势牵着长乐公主的纤纤玉手,长乐公主脸色一红,并没有挣开,反而和墨顿十指紧扣,墨顿得到了回应,立即心中大定。

    “伏允败退之后,放火焚烧草原,使战马缺少牧草,妄图逼迫我军知难而退,然而他却小看了我大唐将士,立即兵分两路,带足干粮,克服重重困难,一南一北同时追击吐谷浑。

    墨顿口中说着大军的战略,两手同样兵分两路,随着吐谷浑一个个战略要地攻破,长乐公主的身上的战略要地也纷纷沦陷。

    &



第六百一十五章 墨家村困局
    “少爷回来了!”

    当墨顿一身戎装出现在墨府门口的时候,整个墨府顿时轰动起来。

    “福伯、李叔、鱼叔、王叔……”

    墨顿一个个打着招呼,看着一个个熟悉的身影,不禁心生感动。

    “还有很多村民也想来看看少爷,我等看人多,就没有让来,就让我等几个替代了。”李义朗声道。

    墨顿摆摆手道:“不用,不用,我不过刚走半年而已,又不是生离死别。”
1...166167168169170...4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