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墨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将臣一怒

    李靖点了点头道:“启禀陛下,微臣被高甑生诬告谋反之后,心中确实有些郁闷,然而墨祭酒一席话却让微臣,心中豁然惊醒。”

    “哦!”李世民扬扬眉头。

    “墨祭酒对微臣当面直言,朝中之所以有大臣不断的上奏微臣谋反,乃是因为微臣有能力也有条件谋反!”李靖的话犹如一声惊雷一般在朝堂之上炸响!一个个都骇然的看着李靖。

    李世民面无表情,宽大的龙袍下,手指却紧紧的抓住龙椅,指尖泛白。

    文官之中,顿时心中狂喜,谁也没有想到李靖竟然会如此自曝其短,这简直是天赐的良机。

    其他将领也一个个骇然的看着李靖,面面相觑。

    侯君集率先反应过来,猛然出列大声喝道:“微臣奏墨家子口出狂言,妄图挑拨君臣关系,实乃罪不可赦!”

    “就是李将军忠心耿耿,西征之后,立即归朝,足以证明其忠心!”其他将领也纷纷道。

    李世民哈哈一笑,起身和声道:“诸位爱卿起身,朕当然相信李将军的忠心,否则又岂能让其担任西征之重任!”

    “多谢陛下信任!”李靖感激道。

    李世民饶有兴趣的看着李靖道:“所以,墨顿就给你出了一个军校的主意”

    李靖点了点头道:“不错,微臣和墨祭酒畅谈良久,历数军中弊端,士兵粗鲁,武将目不识丁,而唯一能够改变此现状的唯有军校制度。”

    “择军中悍将,传授其兵法!”李世民凝重道。

    李靖点了点头道:“墨祭酒道,如今大唐只有你李靖一人,树大招风!如果大唐军中李靖无数,恐怕再传你要造反,恐怕将会笑掉大牙!”

    “这你小子口无遮拦!回到长安城之后,朕定然重罚于他!”李世民可以想象到墨顿当时的表情,恨恨的说道。

    李靖郑重道:“军校制度乃是将军中悍将集中到起来,传授其历朝历代之优秀兵法,经典战役,为大唐培养出一批有勇有谋的将士,并灌输其忠君爱国之信念,一旦学成,下放到军中担任基层军官加以磨练,假以时日,定然会名将辈出!”

    其他将领也纷纷眼睛一亮,如果自己的手下的将领一个个都是文武双全,能够迅速的领会自己的意图,犹如臂指一般,那岂不是战斗力大增。

    “哪怕是有武将想要谋反,恐怕也无人跟随,哪怕是万一有一部分心怀不轨之徒谋反,在无数忠君爱国,文武双全的将士面前,恐怕也犹如跳梁小丑一般,覆手可灭!”李靖激昂道,他此番是以自己为假想敌想到的各种应对方法,军校制度一旦实施,连他都没有丝毫谋反成功的可能,更别说其他将领。

    文官也是纷纷骇然,若是军中一个个都如李靖一般文韬武略,那以文制武恐怕将成为一个笑话。

    “新兵计划,军校!”李世民越来越品味,越觉得意味深长。

    他本是造反起家,当然知道一个武将想要造反并非是难事,别说是李靖,就是在场的其他将领,如果想要造反,恐怕也有点是机会。

    甚至李世民想到的更多,如果李渊采用的军校培养基层军官,他当初想要造反的难度,恐怕瞬间提升无数倍,而且成功的几率极为渺茫。

    连他尚且如此,更别说是其他将领,如此一来大唐军中战斗力陡升,二来大唐江山稳如泰山。

     




第六百零五章 儒医之争
    文武之争由来已久,远远要超过儒墨之争,甚至二者之争之中,更加的残酷,动辄都是生死之忧。

    虽然大唐武将的权利很大,但是以文制武的趋势已经渐渐形成,每次大军出征之际,军中总会有类似后世的监军存在的文官跟随。

    然而军方突然的崛起彻底打乱了孔颖达等一众文官的计划,不少朝中重臣已经无暇顾及墨顿断发这等小事。

    然而对孔颖达来说,维护孔子孝道核心的《孝经》的正确性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眼下朝堂之上,想要弹劾墨顿之路已经行不通了,他只有另寻其他道路。

    孔颖达眼神一闪,看到一旁的权万纪心中一动,朝堂之路行不通,也许民间大有可为!

    “儒刊!”

    孔颖达想到了一个捍卫孝经的好方法!

    “孔祭酒放心,孔圣岂容黄毛小儿肆意污蔑,后生自然知道如何去做!”

    太极殿外,权万纪义愤填膺道。

    “那就多谢权大人了,孔家会记得权大人的人情!”孔颖达躬身感激道。

    权万纪闻言心中一喜,孔家在儒家的地位极为独特,有了孔家的支持,儒刊的影响力定然会再次扩大!当下猛然点了点头,立即斗志昂扬的奔向儒刊驻地。

    儒刊驻地!

    韦思安一脸兴奋道:“哈哈哈!墨家子还真是找死!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挑衅孝经!”

    大唐以孝立国,尤其是玄武门之变之后,李世民为了外在形象,更是将孝义放在首位,逢年过节对李渊那可是恭敬有加,虽然一直不得李渊待见!表面工作却做得日益到位。

    权万纪也是点了点头道:“孔祭酒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利用儒刊狠狠的打击墨家子,最好激起民愤,如此一来,哪怕是朝廷也不得不出面惩罚墨家子!”

    韦思安兴奋道:“权大人放心,以孝经写文章乃是马总编的长项,小子这就让马总编写文辩驳,定然要让墨家子声名扫地。”

    上元节之夜,他已经和墨家子撕破了脸皮,此刻能够机会落井下石,他自然不遗余力。

    “那自然最好,不过若是再加上这一篇就更加完美了。”权万纪从袖口中掏出一篇文章,交给韦思安。

    “孔祭酒的亲笔!”韦思安接过一看,顿时心中一震,不敢置信的看着权万纪。

    权万纪得意的点了点头。

    韦思安不由拍案叫好道:“有此文章,墨家子定然无翻身之余地!”

    随着一声令下,儒刊顿时加班加点,连夜制定特刊,准备给墨顿致命一击。

    而墨刊驻地之中。

    墨三和李夫子也是急的团团转,他们得知墨顿断发之事之后,自然知道此事定然会引起轩然大波,立即聚在一起商议对策。

    “墨顿这小子实在是太莽撞了,竟然痛出了如此大的篓子!”李夫子恨声道,对于墨顿的惹事能力,他也是叹为观止,简直就不让人清静。

    墨三闻言顿时不悦道:“莫非李夫子也认为断发乃是不孝!”

    李夫子闻言张了张嘴,叹息道:“孝与不孝自然和头发无关,然而孝经乃是儒家经典,墨顿这小子此举定然惹怒一众儒生,视孝经为圣典的儒生又岂能轻易罢休。”

    墨三也不禁一阵头痛,对于自己少爷的惹祸能力也是心服口服。

    “既然头发和孝道无关,那少爷又有何错之有”墨三强行为墨顿辩解道。

    “儒生维护儒家经典,如果墨家子弟维护墨经一般,岂容有一丝一毫的谬论!”李夫子道。

    墨三反问道:“哪怕是错误的。”

    李夫子一脸苦涩的点头道:“哪怕是错误的!”

    墨三反驳道:“可是孔圣也曾经说过,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李夫子摇头道:“对于很多儒生来说,圣人是不会犯错的,他们也不会承认圣人会犯错!”

    顿时,二人一阵沉默。

    “难道就没有



第六百零六章 风向陡转
    自从砖路修通之后,消息的传递的速度大大的提高,每天长安城都会接收各地传来的无数的信息。

    墨顿断发之事如此轰动,自然立即第一时间传到了长安城,整个长安城顿时一片哗然。

    “墨家子断发出家了!”最先传来的消息不太详细,众人一听墨顿断发,第一反应就是墨顿出家当和尚了。

    此消息一传开,整个长安城一片哗然,要知道墨家子的大名在长安城妇孺皆知,当长安城百姓第一听到此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读震惊,第二反应是不相信。

    “不可能吧!墨家子乃是墨家子弟,岂能改投其他学派!”

    “就是,再说墨家子和长乐公主情比金坚,又岂会出家当和尚。”

    ………………

    众人纷纷摇头道。

    随着消息渐渐传来,长安城百姓这才发现原来墨顿出家虽然不是真的,但是断发却是千真万确。

    最先传来的乃是墨顿的自画像,计伯拿到墨顿的自画像之后,兰州城的不少画师如获至宝,纷纷前来临摹,虽然临摹画中墨顿的自画像早就不像了,但是平头发型却画的格外的逼真。

    会昌寺中,

    会昌寺主持看到墨顿的自画像的平头,听到墨顿并不是出家的消息,顿时大失所望,一旁的辩机则重重的松了一口气,对于墨家子的大名他可是如雷灌耳,他可不想自己的头上再有一个绝望的存在。

    “墨施主,头型方圆,脑后慧根颇深,不入佛门可惜了。”会昌寺主持遗憾道。

    墨家蒸蒸日上,墨家子更是风头正劲,如果墨家子加入佛家,定然让佛家的声望更上一层楼。

    要是让墨顿听到此话,定然让墨顿一脸黑线,按照会昌寺庙主持的意思是,少年,你的头这么圆,不剃个光头可惜了!”

    当长安城百姓看到平头发型之后,这才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原来所谓的剪去头发,并非剃光头,而是留有寸许的头发。

    不是出家,也不是剃光头,这样一来,长安城中不少患有头虱之疾的百姓不禁怦然心动,要是能够解决头虱之疾,剪了短发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当然也有不少顽固之辈忿然大怒,大骂墨顿乃是伤风败俗,不忠不孝之徒!

    一直以来,长安城中追捧墨顿的人很多,暗中对墨顿不满嫉妒的同样大有人在,一时之间,不少看不惯墨顿之辈纷纷跳了出来,对墨顿断发的行为横加指责。

    而儒刊特刊趁势在长安城大肆发行,更是将这种浪潮推向了顶点。

    “马夫子的确儒学大家,句句鞭辟入里,孝经乃是人伦之根本,岂容墨家子有半点轻辱!”

    “孔祭酒微言大义,乃是孔圣之后人,出言维护先祖经典,乃是天下至孝!”

    “对,人不孝,畜生不如,墨家子远赴异域一趟,竟然胆敢将异域之风传入我礼仪之邦,实乃不为人子。”

    ………………

    一个个儒生看到儒刊特刊上连续两篇马总编和孔颖达的文章,顿时一个个心潮澎湃,义愤填膺,一个个出声痛骂墨顿,一个个心动准备剪发根治头虱的百姓纷纷打退堂鼓。

    一时之间,长安城风向大转,墨顿苦心经营的形象顿时一落千丈,就连墨家也大手牵连。

    “孔颖达好狠的手段,竟然利用墨刊想要毁掉少爷!”作为老对手,儒刊一发行,墨三自然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看到了墨刊的内容之后,墨三顿时惊怒交加。

    就连李夫子也不禁抹了把冷汗道:“幸亏这一次我等早有准备,否则定然让儒刊得逞。”

    “夫子,我们的特刊只印了一半,那现在怎么办”墨三焦急问道。

    李夫子点头道:“立即发行墨刊,优先供应商户街面!”

    消息最为灵通的地方就是这些商户街头,想要最快速度的消除影响,最快的将墨刊传播出去,这乃是最佳的选择。

    “好!”墨三狠狠的点了点头。

    随着一声令下,大量的墨刊特刊瞬间铺天盖地的出现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

    “墨刊也发行特刊”朱雀大街一间酒



第六百零六章 燎原之势
    在长安城中,不知道孔颖达的大有人在,但是要说不知道药王孙思邈,恐怕立即就会被人耻笑!

    孙思邈没到长安城之时,就已经名满天下,到长安城不过短短的一两年时间,不知道治好了长安城中的多少疑难杂症,其神医之名可谓是当之无愧,被人尊称为药王!

    如今药王亲自带头剪发,详细解释头虱的危害,和剪发的好处,号召百姓剪发根治头虱,其效果自然倍增。

    随着墨刊的发行,长安城中顿时形成两个对立的思想,一个是富裕家庭的百姓,其染上头虱的自然极少,而且有能力用药物治疗,自然不遗余力的支持儒刊,誓死保卫自己的发型。

    然而还有大量的穷苦老百姓却是患有头虱之疾的主力,八百文的治疗费用对于贫苦人家那是一个天文数字,而墨家子的方法却是不花一文钱,而且保证根治!再加上墨家子和孙思邈一老一少,一个墨家魁首一个医家领袖,是两个长安城最风云的人物亲自以身作则,剪发根治头虱。

    这对深陷头虱之苦的穷苦百姓来说,虽然心动,但是全部依旧在观望之中,毕竟多年的习俗不是一下子能够轻易改变的。

    最先剪发的却是墨家子弟和医家子弟,墨顿和孙思邈都已经带头断发,自然响应者云集,一夜之间,墨医院和墨家村所有的男子全部都变成清一色的平头。

    有了墨家子弟和医家子弟的带头,不少原本犹豫不决的人终于下定了决心。

    宋家!

    宋世超乃是墨顿的铁杆支持者,自从错失活鱼秘技的重奖之后,又蒙对了梅雪之争,获得十斤雪盐的奖励之后,更是对墨顿崇拜的十分五体投地,哪怕是家境不好,但是每一期的墨刊却一期不拉。

    今日的宋世超捧着墨刊特刊,仔细读这孙思邈的文章,摸着自己油光光的大辫子,心中犹豫不决。

    头虱之疾乃是宋世超心中的难言之痛,奇痒难耐不说,还传染给了宋氏,以宋氏彪悍的性格,自然对其没有好脸色,给足了他冷脸。

    “天杀的,老娘好不容易才将头虱除尽,你要是胆敢在传染给我,你就别进这个家门!”宋氏蔑视的看了一眼宋世超,冷着脸走出家门。

    宋世超顿时心中一阵苦涩,看了看墨刊上所绘的墨顿平头发型,顿时心中一横,拿起两文钱,走出家门,来到平时专门为人修剪胡须的匠人面前。

    “给我按墨家子的发型剪!”宋世超将墨刊拍在匠人面前,狠声道。

    匠人闻言心中一喜,对于墨顿剪发引起的风波,他自然有所耳闻,这件事情对于旁人来说,乃是艰难的选择,而对他来说却是一个天大的好事。
1...164165166167168...4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