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墨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将臣一怒
“无妨,就算墨某离开,江南医者已经尽知防治血吸虫病之法,可以将此慢慢消灭,否则江南世家也不会这么快将墨家赶走。”墨五淡淡地说道。
江南医者不由心中一愧,江南世家的确是曾经找过他,让他在墨家子走了之后,承担起继续消灭血吸虫病的重任。
“我…………”江南医者猛然抬头道。
墨五却是无所谓的摆摆手道:“不用解释了,你我都是医家之人,治病救人乃是天分,无论外界形势如何,治病救人乃是当居首位,这一点你并没有错。”
“墨五大夫医德高尚,在下佩服!”江南医者心悦诚服道。
墨五离开两湖之地,很快和墨家的大队人马汇合,和三年前墨家气势昂扬下江南不同,这一次墨家从江南归来,其队伍显得十分沉闷,毕竟同样的撤退经历,他们被五姓七望围剿的时候经历过一次,然而三年后,竟然再次重演,难道天下真的没有墨家生存之地吗?
墨家车队渡过长江,沿着砖道继续北上,等到了荥阳之时,天上突然下起了雨,然而墨家的车队丝毫没有进入荥阳避雨的打算,而是直接掉转向西而去。
荥阳城墙上,郑敞父子看着雨中默默赶路的墨家子弟,哪怕是淋在雨中,整个墨家的队伍却依旧井井有条,没有丝毫的紊乱。
“父亲果然有远见,三年前就已经预料到墨家的今日的结局。”郑敞看着撤离的墨家队伍,不禁露出了一丝幸灾乐祸。
郑氏家主感叹道:“世家才最了解世家,世人皆以为我五姓七望皆为一己之私,不顾天下,却不知道我五姓七望早已经学会了妥协和平衡,在百姓和世家之间平衡,在世家和世家之间平衡,在世家和国家之间平衡,否则天下世家何其之多,为何只有五姓七望才能传承千年。”
“父亲的意思,江南世家不足为虑。”郑敞不由讶然道。
郑氏家主冷笑道:“那是自然,正是有了墨家的相助,江南才有今天的局面,而江南世家何其的短视,为了一点点眼前的利益而自绝前途,以为父看,一旦墨家离去,所谓的江南大开发定然会成一个笑话,江南世家不过是自毁长城罢了。”
“那父亲为何还和江南世家联合,许诺给江南世家如此多的利益。”郑敞不解道。
郑氏家主看着渐渐消失在雨中的墨家车队,不由凝重道:“五姓七望的目的始终是墨家,墨家牵涉到五姓七望未来的生路,江南世家哪怕是要再多的利益,我们也会毫不犹豫的答应。这一次乃是我等折服墨家最好的一次机会,中原、江南、西域三路皆绝,墨家四面楚歌,这一次墨家子插翅难飞。”





墨唐 第一千零二十章 高昌事件
“墨家回来了!”
当墨家队伍回到长安城的时候,整个长安城传的沸沸扬扬,众人扼腕叹息者有之,心痛着有之,打抱不平者有之。
然而在朝堂之中,却无人关注,所有人都在为一件事情所吸引,那就是高昌事件。
经过三年的发展,再加上大唐派遣的使节的作用下,丝绸之路格外的繁荣,巨大的利益让整个西域都为之疯狂。
当然在这其中,获益最大的当数大唐,在墨顿设计的大唐丝绸体系下,丝绸非但可以从极西之国换来大量的金银,更是成为西域大宗货物交易的货币,可以说大唐利用丝绸牢牢控制住丝绸之路,获取最大的一份蛋糕。
当然,大唐并未忘记西域诸国,努力协调西域诸国的关系,保护丝绸之路,不再一锤子买卖截杀商队,而是细水长流的收取赋税,西域诸国获利颇丰的同时也获得难得的和平。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对大唐感恩戴德,首当其冲的就数西域强国高昌,高昌这三年的发展尤其的迅速,由于靠近大唐,非但丝绸之路获益匪浅,再加上在墨家子带动下,大唐对棉花的需求日益增多,高昌更是棉花的原产地,每年卖给大唐棉花棉种都是一大笔金钱,国力日益增强。
然而获益颇多的高昌却并未就此满足,相比于大唐的获利,高昌所得的不过是九牛一毛,再加上高昌乃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掌控者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背后更有吐蕃和西突厥撑腰,野心日益膨胀,已经有着染指丝绸之路的野心。
而且三年以前,由于吐谷浑的威胁,大唐并未控制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实际控制着乃是西域最强国高昌,然而大唐攻破吐谷浑,染指西域,虽然高昌获得利益并不比之前少,然而哪有自己当老大自在。
三年时间过去了,吐谷浑被灭的震慑已经慢慢退去,高昌的野心也慢慢膨胀了,政治上倒向西突厥,阻断丝绸之路,同时还野心勃勃,四下扩张,发兵侵扰伊吾、焉耆等国,严重威胁大唐丝绸之路的安全。
今日大朝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商议高昌之事,毕竟丝绸之路的利益过于巨大,大唐无论如何也不能轻易割舍。
“回陛下,高昌狼子野心,无故攻打伊吾、焉耆等国,如今西域诸国的使节已经到达大唐,请求陛下主持公道。”鸿胪寺主事率先出列讨伐高昌。
“天可汗,请替我们做主呀!”
两个西域使节被传唤上太极殿,声泪俱下的向李世民讨伐高昌的暴行。
李世民一脸正气道:“尔等放心,朕定然会为尔等两国讨回公道。”
这些小国也是墙头草,那边强大往哪边倒,当年截杀大唐商队的事情也没有一点手软过,如今高昌有西突厥撑腰,他们求助无门,能够救他们的只有大唐了。
“多谢天可汗!”
两国使者感激涕零的退下,整个朝堂再次义愤填膺,痛斥高昌的罪行。
“鞠文泰行不义之师,师出无名攻打他国,破坏丝路和平,实乃罪大恶极。”
“好战必亡,高昌蛮横,天要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高昌此乃咎由自取,还请陛下发兵讨伐高昌。”
一个个军方将领纷纷叫嚷道,其中就要数新任谯国公柴哲威最为激烈,谯国公柴绍去年刚刚去世,由其长子柴哲威世袭谯国公,这一次高昌阻断丝路,柴家可谓是损失惨重,高昌断其财路,犹如杀他父母一般,自然不会这么轻易的放过高昌。”
“不可,高昌愚昧不化,然而我大唐乃是礼仪之邦,又岂能随意兴兵讨伐高昌,岂不是如同高昌一般野蛮。”王珪出列劝阻道。
柴哲威不由脸色一沉,王珪乃是太原王家的代言人,这次出面阻挠定然是报复柴家之前相助墨家之事而来。
“简直是可笑,高昌冒犯我大唐天威,如果不加以严惩,西域三十六国如何看我大唐,丝绸之路何以再续。”谯国公柴哲威昂然道,他曾经作为使节出使西域,自然知道西域之中,高昌乃是西域强国,一旦折服高昌,定然可以对西域诸国形成威慑。
满朝重臣不由心中暗暗点头,丝绸之路的利益乃是朝堂无论如何也无法放弃,这一次高昌怎么也要给大唐一个说法。
李世民点了点头,看向礼部尚书令狐德棻道:“令狐大人,朕之前派遣使者前往高昌,征召鞠文泰入朝解释此事,高昌可有回复!”
令狐德棻犹豫了一下,一咬牙道:“回陛下,鞠文泰称病,不愿来朝。”
“回陛下,朝中使节可以证实,鞠文泰的确是身患重病,也曾经重金求过青龙真药,这倒也是事实。”王珪道。
柴哲威冷笑道:“如今我大唐医家大兴,身患重病前来大唐岂不是正好可以让医家医治,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而且就算他不愿长途跋涉而来,可以将太子派来也一样,以在下,鞠文泰定然是心虚所致,这才不敢前来大唐,令狐大人以为否!”
令狐德棻无奈的点头道:“鞠文泰冒犯大唐天威,定然是有所顾忌,而且鞠文泰非但拒绝来朝,反而上书要求增收过往商旅关税,方可重开丝路。”
“增收关税,高昌这是以丝路来威胁大唐!”满朝百官勃然大怒道,如果丝路经过高昌被高昌抽了一层,那是变相的损坏大唐的利益。
“高昌冥顽不灵,那就只能玩火自焚,臣请亲率大唐将士,灭掉高昌,以震西域。”侯君集猛然出列道,上一次西征吐谷浑,侯君集运气不好,并未多少斩获,这一次好不容易遇到了高昌,自然不愿轻易放过,踊跃请战。
“臣等恳请出战!扬我大唐天威。”一众军方将领纷纷喝道,一时之间,朝堂之中杀气四溢。经过连番大战,大唐连灭东突厥,吐谷浑这两个强敌,可谓是士气高昂,骤然听到了高昌胆敢挑衅大唐,一个个将领立即义愤填膺,纷纷请命,在他们看来,这简直是一件天大的功劳。
“不可鲁莽行事,高昌距离大唐七千里,其中两千里荒无人烟,更有白龙滩等天险阻隔,在其身后更有吐蕃和西突厥的支持,再加上高昌兵强马壮,城高河深,易守难攻,此战看似简单,然而乃是前所未有的凶险。”萧瑀摇头反对道。
萧瑀的一番话,犹如给整个朝堂泼了一盆冷水,正如萧瑀所言,灭高昌简单,然而所要考虑的因素却是极多,简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不留神将会前功尽弃。
而高昌之所以胆敢挑衅大唐,就是认为高昌远离大唐,再加上路途险恶,根本难以支撑大军开赴,而小股唐军,高昌根本不惧,就算大唐不远七千里发兵,
“高昌远离大唐七千里,大型攻城武器恐怕难以运过,而高昌城更是西域第一雄城,恐怕只能拿大唐将士的性命来填,更是胜负难料,风险太大。”王珪摇头反对道。
侯君集冷笑道:“有陇海砖路在,什么攻城武器运不过去。”
一旁的工部尚书张亮不由有些心虚道:“侯大人有所不知,最近几年朝廷重点扶持江南大开发,工部全力修建南北通道,而从兰州到玉门关的砖路还尚未修通。”
何止是尚未修通,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动工,兰州到玉门关近两千里地,而且大都是荒芜之地,投资巨大,而收获微乎其微,哪有中原之地兴建砖路回本快!
“尔等简直是贻误战机!”侯君集气急败坏道。
一时之间,朝中分为两派,一方主战,一方主和,双方争执不下。
侯君集看着主和的萧瑀和王珪,心中一动道:“二位大人担心不过是高昌兵多城坚以及两千里荒漠难以补给的难题,却不知有一人早已经在西征吐谷浑之时轻易解决这两项难题。”
“轻易解决,此人是谁?”满朝大臣不由眉头一皱,怀疑的看着侯君集。
“侯大人可莫要信口雌黄。”萧瑀不悦道。
侯君集露出一丝狡黠道:“萧大人有所不知,要论攻城,老夫自认为攻城略地无数,然而对一人却是心服口服,那就是墨侯。”
“当年西征吐谷浑之时,墨侯用火药连破吐谷浑三堡,而不损一兵一卒,其后,更是追击千里,深入八百里瀚海,执伏允人头而还,墨侯一战成名,坚城在墨侯一挥之下灰飞烟灭,八百里瀚海人马进入,十死一生,而墨侯却可以全身而退,想必在墨侯看来,高昌的这点依仗并不足为据。”
侯君集说完,几乎所有人都将目光集中在百官最后的墨顿身上,不错,他们所忧虑的攻打高昌的困境,墨家子都曾经克服过,如果真的可以克服这些困难,那一个小小的高昌又哪里能被大唐放在眼里。
更让百官玩味的是,王珪和萧瑀一个是五姓七望的领袖,一个江南世家的代表,都和墨家子有着极深的过节,这一次长安城盛传墨家再一次遭遇守闾者不内,就和二位有着脱不掉的干系,侯君集此举可谓是用心险恶。
萧瑀顿时脸色难堪,兰州到玉门关的砖路之所以暂停,就是因为他和五姓七望达成了的约定,五姓七望暗中相助江南世家进行江南大开发,三年后,江南世家将墨家利用殆尽之后,再给墨家致命一击,让墨家陷入绝境,要么彻底掌控墨家,为世家留一条后路,要么依此逼迫李世民谈判。
毕竟江南世家也是世家,虽然没有五姓七望上千年的传承,也至少有几百年的富贵,又岂能愿意放弃自己手中的世代相传的富贵,否则萧瑀又岂能如此短视,看不出来五姓七望舍弃墨家乃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然而为了世家一家之利,哪怕是放弃整个江南的未来他也在所不惜。
侯君集含笑看着百官最后的墨顿,朗声道:“墨祭酒,你可有攻破高昌城之法。”
“火药!”
侯君集并没有称呼墨顿为墨侯,而是称呼墨顿为祭酒,顿时让众人想起墨顿火器监祭酒的职位,三年前的火器监就可以攻破吐谷浑三堡,如今三年过去,墨家子统率的火器监要比三年前更加强大。
在百官的注视下,墨顿默然出列郑重道:“一击可破!”
“嘶!”众人不由倒吸一口凉气,要是旁人恐怕会被笑掉大牙,而此话出自于墨家子之口却让人不由自主的信服。
萧瑀冷哼道:“高昌城好破,然而西出玉门两千里的荒漠之路可不好走。”
墨顿不可置否道:“在墨家所制的指南针下,再加上这几年丝路商人的探索,这两千里路对大唐来说,并没有什么秘密。”
指南针乃是墨顿纵横八百里瀚海全身而退的秘密,墨顿更是赠送给了柴令武一个指南针,此乃是柴家在西域大胆西进的最大依仗。
“墨祭酒未免太过于自负,高昌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是吐蕃和西突厥出面干涉,…………。”王珪勃然大怒,驳斥墨顿道。
“兵者凶险也,若是因你墨祭酒信口雌黄,而让我大唐数万将士埋骨他乡,你可担得起这个责任!”萧瑀怒哼道。
如果高昌之战打了起来,朝廷的重心定然会在全力转移在高昌之上,那时候,非但江南大开发因此耽搁,反而会让墨家村因为军方的订单而起死回生。
南北两位大佬出面斥责墨顿,一时之间,南北官员纷纷斥责墨顿信口雌黄,蓄意挑起战争。
墨顿嘴角一扬,面对百官的指责,不退反进道:“墨有一技,可让大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刹那间,满朝文武戛然而止,不可思议的看着墨顿,哪怕是军神李靖在此,也不敢说让大唐战无不胜,而墨家子竟然胆敢口出如此狂言。
“此言当真?”侯君集一脸欣喜道。
百官不由盯着墨顿,他们虽然对于墨顿的话一百个不信,然而却不能不重视墨顿的前半句,墨有一技。
在朝堂之上,每当墨家子说出此话,他所抛出的墨技都是技惊四座,就连李世民也颇为期待的看着墨顿,试问哪个王朝不愿意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墨子秘著!”百官心中一动,不由想起墨家子这个隐藏最深的底牌,也是墨家墨技的源头。
在众人的注视下,墨顿露出一丝邪魅之笑,仿佛看懂众人心思道:“此技并非出自于墨子秘著,而是墨圣一个熟为人知的典故,不知诸位可曾听说过一个典故。”
“守闾者不内也!”




墨唐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沙盘
“守闾者不内也!”
刹那间,整个朝堂气氛异常的诡异,虽然如今朝堂的重心都放在高昌事件之上,并不代表众人并不知道墨家村的遭遇,以及墨顿和江南世家之间的恩怨。
萧瑀不禁脸色铁青,墨家之所以二次遭遇守闾者不内,其中罪魁祸首就是他,如今被墨家子当着满朝百官的面提起,怎能不让他难堪,这让高傲的萧瑀不禁恼羞成怒。
李世民看着诡异的众臣,不由露出一丝难以觉察的笑容道:“墨子全力相助宋国,全被宋人如此对待,不禁让人心寒。”
在墨顿和李世民一唱一和之下,一众江南官员几乎个个都脸色羞愧,在这一点上,毋庸置疑,乃是江南负了墨家。
“墨圣守闾者不内的典故如今可是天下皆知,莫非墨圣在宋闾外淋雨悟出了了不得的墨技。”侯君集补刀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正事。
墨顿摇了摇头道:“非也,此秘技还要追溯到墨圣归宋之前,和公输班在楚国朝堂那场较量。”
萧瑀和一众江南官员顿时气得一口逆血涌上心头,明明是楚国朝堂发生的事情,而墨家子偏偏估计提起墨子归宋时,守闾者不内的典故,墨家子定然是故意报复江南官员,故意让他们在朝堂百官丢丑。
萧瑀心中不悦,冷哼道:“可悲可叹,想当年墨子为了非攻理念,只身南下,以一己之力化解宋楚两国交战,让天下百姓免于战火,可惜千年之后,其后辈却将墨家非攻理念忘记的一干二净,更甚则居心叵测挑拨大唐和高昌交战,枉送我大唐将士性命,试问如今的墨家还是曾经的墨家么,不知墨子泉下有知,将会作何感想?”
墨顿用守闾者不内讽刺江南世家,而萧瑀以墨家子背弃墨家非攻理念来反击墨顿,同时为江南世家洗白,一个背弃墨家的墨家村似乎就没有那么值得让人同情了。
墨顿傲然道:“墨家的非攻并非是反对战争,而是反对不义战争,无谓的战争,然而墨子奔波一生,而始终无法阻止天下纷争,最后墨家三分,相里氏一脉继承墨子遗志,最终得出唯有天下归一,方可让天下非攻,最终入秦,助秦统一天下。至此千年,相里氏一脉坚定天下归一,致力于华夏统一,当时先父举墨家村之力,投奔陛下,所求的就是天下归一,天下非攻,这才是墨家的真正的非攻理念。”
李世民不由点了点头,相里氏一脉并非背弃了非攻理念,而是用另一种形式在践行非攻理念。
墨顿转首郑重的看着萧瑀道:“而且萧大人未免太高看墨家,当年宋楚大战之中,并非是墨子只身化解宋楚之战,而化解了一场楚国必败的战争,墨子在楚国朝堂上和公输班的攻防演练,让楚国看到了此战必败,楚国自然不会再将战争进行下去,这才主动退兵。”
满朝百官纷纷点头,墨顿此话的确中肯,并未夸大神话墨子,极为客官的讲述其中的内情。
侯君集心中一动,顿时明白墨顿所说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方法,就是如同墨子和公输班一样的攻防演练,提前得知战争的胜负,做到知己知彼,自然可以百战百胜。
“如果我等用此墨子和公输班的攻防方法,将战争模拟化,双方一遍又一遍的交锋,寻找对方的缺点,加大自己的优势,直到自己有战胜的把握,一击致命。”墨顿环视四周,傲然道。
一众军方将领顿时眼睛一亮,作为将领他们自然知道在战场上犯错是何等的严重,如果能够如同演习一般,让战事重来,弥补失误,那将会是何等让人心动的事情,这简直是军方梦寐以求的神器,简直是堪比望远镜之于道家,显微镜之于医家。
萧瑀乃是绝顶聪明之人,自然也知道了墨家子的意思,不由摇头失笑道:“简直是可笑,莫非我等也在朝堂之中,宽衣解带,用木板假模假样的演练一番,就可以打赢高昌之战。”
顿时一众文官不由哄堂大笑,在他们看来,这和纸上谈兵更加可笑。
墨顿却并没有丝毫愠怒,反而平静的看着众臣道:“墨子和公输班之所以能够有简单的物品就可以进行攻防,乃是因为他们都是智慧高绝之人,能够轻易懂得对方的意思,而时隔千年,攻防之战已经千般万化,战场也更加变幻莫测,一不留神则是全军覆没,为此,墨家经过千年改善,希望能够重现墨子和公输班当年的交手,却都功亏于溃,直到三年前,陛下封赏小女百万顷毛乌素沙漠之时,微臣这才得到灵感,将此秘术完善。”
“沙漠?莫非此墨技是用沙子做得。”王珪摇头失笑道。
百官纷纷失笑,然而令众人愕然的是墨顿竟然缓缓点头道:“不错,就是沙子所做,沙子加水可以增加黏性,聚散有形,摆放在盘中,可以轻易模拟出各种各样的山川地貌,同时还可以多次重复演练,微臣将其称之为沙盘。”
“沙盘!”一众将领不由若有所思,如果真的可以用沙子将战场上的地形模拟出来,那对一个将领来说,可以轻而易举统筹全局,对于战争所起的作用可是举足轻重。
墨顿郑重点头道:“启禀陛下,如今宫中就有沙子,不知陛下可否愿意,在太极殿中,重现墨子和公输班之举,以沙盘之术,演练高昌之战。”
早在墨顿为皇宫修建泳池的时候,就已经往宫中运送了不少沙子,如今正好碰上用场。
“准!”李世民大手一挥道。
不一会,整个太极殿的地上就已经铺满了沙子,在墨顿的巧手之下,很快,一个栩栩如生的西域地形图出现在文武百官面前。
山川、河流、道路、城市、沙漠、绿洲,西域所有的局势尽收眼前,众人俯瞰整个西域,上帝视角让众人都感觉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n.




墨唐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出征高昌
“看我突厥精骑!”
“陌刀队,顶上!”
“别忘了我还有吐蕃后手。”
“放心,老夫早就防备着你这一手。”
……………………
朝堂之上,一众武将分成两派,一派代表大唐,一派代表高昌,双方都经久经沙场的良将,每一方都骁勇善战,在沙盘之上,杀的是人仰马翻,奇招并出,可谓是精彩至极。
一开始的高昌一方占据了优势,连胜两场,然而随着大唐一方改进战略,弥补缺陷,最终一举攻破高昌,连胜五场。
“再下一城!”随着李世民畅快淋漓的大吼,沙盘上手中的镇纸代表的大唐铁骑攻进高昌城,把手中的笏板当成西突厥骑兵的侯君集救援不及,只能扼腕叹息。
“两败六胜,如今高昌已经黔驴技穷,我大唐尚有余手,此战我大唐必胜无疑。”虽然输了沙盘,然而侯君集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沮丧,反而满脸欣喜道。
有此沙盘演练,大唐众人已经将高昌等国的底牌看的一清二楚,而且制定了相对应反制战略,此战胜利的天平已经向大唐倾斜。
1...325326327328329...4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