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墨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将臣一怒
一众朝臣眼神一闪,他们看着墨刊上的报道,不禁一阵唏嘘,如此年轻俊杰竟然突然遭此怪病,实在是天妒英才。
李世民不由眼神一闪,顿时记起四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和墨刊上的这个坐在轮椅上的消瘦之人重合,不禁微微一叹。
“李云可曾上奏请辞!”李世民忽然问道。
张亮不由一愣道:“回陛下,李云并未请辞,不过据说李云已经不良于行,需要乘坐轮椅方可行动,恐怕已经不适宜总领修建渭水大桥之事。”
张亮说完,众臣纷纷颔首,一个建桥大师无法亲临桥面,那岂不是如同隔靴挠痒,隔岸观火,要是万一出现了差错,让渭水大桥功亏一篑,那对大唐来说可是损失惨重,毕竟渭水大桥的重要性可是众所周知的。
“渭水大桥乃是长安城的北方咽喉,需小心谨慎,臣以为另选贤能为好。”工部主事穷图匕现道。
“陛下,阵前换将可是大忌呀!李总工虽然病重,但是却并未停止修建渭水大桥,更别说李总工之所以得此怪病,也是因为修桥所致,如果此刻将其替换,能不能找到合适的人选还犹未可知,更会让功臣心寒呀!”也有大臣指着墨刊反驳道,毕竟李云这四年间做的不错,让渭水大桥顺利完成进度,更是因此身患怪病,依旧坚持造桥,这让不少大臣心生同情。
李世民不由一阵头疼,渭水大桥乃是新式桥梁,前人从未尝试过,设计图、修建方法都是采用相夫氏一脉的修桥墨技,如果贸然换人,恐怕还真的没有合适的人选,而且他也看到李云为渭水大桥的牺牲,可以说将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渭水大桥上,如果贸然替换,对于李云来说,的确是一件残忍的事情。
“渭水大桥牵涉重大,岂能因掺杂个人私情,相信李匠作也能理解,至于替换人选问题,那更为简单,自从渭水大桥修建,我工部都是时刻关注,新的督造总工工部定然可以选出合适的人选。”工部主事朗声道。
“以我看,阁下是看到渭水大桥即将完工,想要出来摘桃子吧!”忽然一个声音出现在朝堂之中。
众人不由一愣,纷纷转头,却发现出声的正是沉寂三年的墨顿。这三年来,墨顿虽然也屡次上朝,但是并未多发一言,朝堂早已经习以为常了。
工部主事早就知道墨顿会出来阻止,当下应对自如道:“墨侯莫要血口喷人,在下此举一心为公,相信李总工定然会理解,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心血白费。”
墨顿点了点头道:“李总工将全部的心血都倾注渭水大桥,自然不愿意将心血付之流水。”
工部主事不由露出得意的笑容,墨家子乃是渭水大桥的构想者,连他都如此说,那岂不是已经舍弃了李云,而一旁的工部尚书张亮却眉头一皱,以他对墨家子的理解,可知道如此轻易放弃可不是墨家子的风格。
果然,只听墨顿继续道:“所以,李总工决定继续修建渭水大桥,直到完工为止。”
“继续修建!”众臣不由一片哗然,要知道李云已经瘫痪了,连走都走不了,他们虽然敬佩李云的付出,然而却知道让李云继续修建渭水大桥已经不合适了。
“墨侯此言未免太过于狂傲,是在欺我大唐无人么?难道除了李云就已经无人可以修建渭水大桥了。”工部主事勃然大怒道。
墨顿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道:“的确如此,整个大唐除了李云恐怕无人能修渭水大桥,就连墨某亲自去修,恐怕也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方可将渭水大桥了如指掌,至于其他人,不是墨某说大话,就是渭水大桥的图纸放在工部大匠作的面前,他们也看不懂。”
刹那间,工部众人顿时脸色一黑,墨顿此话可以说将他们贬低的一无是处,然而他们却无话可说,毕竟墨顿所说的乃是事实。
张亮不得不出列替工部说话道:“我等自然知道李总工乃是最佳人选,然而李总工身患残疾,不良于行,有无药可医,连桥都无法登上,如何主持修桥。”
墨顿微微一笑道:“这并不难,在渭水大桥的东南方,有一座三层高的楼房,乃是修建渭水大桥的总部,墨家村将会紧急将其改造成五层,让李总工居住于最顶楼,再配上墨家专门准备的观星台一般无二的望远镜,足以将整个渭水大桥尽收眼底,一览无遗,李总工哪怕是足不出户,亦可对渭水大桥了如指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众臣心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出墨顿的这首诗篇,却没有想到墨家子竟然在此将这首诗运用的淋漓尽致,观星台的望远镜可是可以观察月亮的神器,用来观看渭水大桥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
张亮不由冷哼道:“简直是可笑,修桥又岂是登高,李总工就是看得再清,又岂能远在桥上的工人又岂能听到,如何监督建桥进度。”
一众大臣纷纷颔首,张亮所言甚是,哪怕李云站在五层楼上看的再清楚,恐怕也是鞭长莫及,无论传达还是督建总会迟了一步,很容易出现差错。
墨顿早就想到此策,点头道:“所以说,这就需要有一个人来充当李云的左膀右臂,代替李云督造大桥,而恰好,在李云身边正好有这么一个人,从渭水大桥修建开始,他就一直参与,而且居功至伟,除了李云,对渭水大桥最熟悉的恐怕就非他莫属了。”
“他就是算学一脉的祖名君!”墨顿掷地有声道。
“祖名君!”
众人纷纷颔首,在墨刊的报道中,李云修建渭水大桥,精通抛物线的李云可是说是居功至伟,二人都是博学多才,各有所长,成为莫及之交,引为知己。
墨顿昂然道:“李云负责设计和规划,再由祖名君负责传达和督造,二人相互配合,互补长短,定然可以将渭水大桥如期完工,这何尝不是一段伯牙子期的佳话,定然永为后世流传。”
“伯牙子期!”满朝大臣心中一动,他们都是熟读诗书之人,自然对伯牙子期的故事极为熟悉。
相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子期互为知音让多少人为之向往,如今他们却恍然发现,李云和祖名君之事岂不是正是大唐当代的伯牙子期。
二人齐心协力共建渭水大桥,在桥即将建成之时,李云身患残疾,坚持用望远镜督造大桥,而祖名君成为了李云的口舌和手臂,替李云亲身上桥,督造修建,这样的知音岂不是让人甚是羡慕。
李世民不由怦然心动,渭水大桥关系到长安城的北方通道,自然不容有失,越早建成,好处越多,如今李云和祖名君相互配合,既可以发挥二人的才学,又可以让渭水大桥如期完工,岂不是两全其美。
“更重要的是,渭水大桥虽然是超越大唐所有大桥的超级工程,但是对于新式桥梁来说却仅仅是一个新的尝试,未来更加宏伟的黄河大桥,长江大桥更是需要李总工的建桥学问,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如果连李总工连小小的渭水大桥都没有完成,设计动工黄河长江大桥更是无从谈起。”墨顿郑重道。
张亮所说的南北砖路畅通只是虚言而已,在太原到岭南的砖路上,至少还有两个拦路虎,那就是长江和黄河,无论是江南还是北方的货物,一旦到了长江和黄河,都只有采用水运,用船渡运货,可是耽误不少功夫,更是平添了修建黄河和长江大桥的迫切。
刹那间,满朝寂静,墨顿所说的不错,渭水大桥虽然目前来说,乃是大唐第一大桥,然而比渭水更宽,更加复杂的河道多的去,从未来着想,如今看起来宏伟的渭水大桥还真是一个小工程,甚至积累造桥经验的成分多些。
李世民缓缓点头道:“渭水大桥乃是大唐桥梁的新的尝试,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既然李云已经过去一大半了,临阵换将的确是大忌,希望他莫要辜负朕的信任,和祖名君一起为朕谱一首真正的高山流水。”
“多谢陛下信任!”墨顿郑重拱手道。
众人用复杂的目光看着墨顿,顿时明白曾经锋芒毕露的墨家子又回来了,今日一出手,其思路可谓是天马行空,却让人不禁信服。何等困难的局面在他的手中竟然迎刃而解。
“这才是真正墨家子,三年不鸣,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众臣感叹道。
如果墨顿知道众人的心思,定然晒然一笑道:“不!是墨某的女儿已经入学了,终于腾出手了。”
:。:





墨唐 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不受待见的长乐
下了朝堂,墨顿身边明显热络起来,不少大臣看向墨顿的眼神多了几分莫名的意味,相夫氏一脉和墨家村素来不和,而墨顿沉寂三年,竟然为李云破例出手,这让众人不禁记起心目中那个叱咤风云的墨家子。
如今三年时光已过,然而墨家子的风格却没有变,一出手众臣就感觉到曾经的墨家子又回来了。
“墨侯,长公主有请!”墨顿刚刚下朝,庞德就一脸笑眯眯的来到墨顿的身旁。
“诸位告辞了,长乐今日入宫,墨某这就去接她。”墨顿向众臣打着招呼道。
“长公主相请,岂能怠慢,墨侯快去便是。”众臣纷纷道。
墨顿和长乐公主可谓是长安城的夫妻典范,一个是温柔贤惠,更有长安第一美女之称,一个才高八斗,执掌一脉绝学的百家领袖,更让人羡慕的二人情投意合,可谓是珠联璧合。
在庞德的带领下,墨顿来到了立政殿,见到了长乐公主,然而当他看到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脸色不善的样子候,顿时知道他是被长乐公主拉出来顶雷的。
“你们就这么将墨莎一个人丢进了学校,自己倒是落得轻松了。”长孙皇后不悦的看着墨顿和长乐公主。
对于聪明可爱的金沙郡主墨莎,可是深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喜爱,每一次见到墨莎都是十分疼爱,这一次,墨顿和长乐公主入宫,却没有见到外孙女的身影,二人顿时有些不招待见了。
长乐公主顿时心中一虚,不由的私下用手碰碰墨顿,墨顿不由苦笑解释道:“皇后有所不知,幼儿教育在墨家村已经十分成功,但凡上过幼儿园的学童皆受益匪浅,要比六岁直接入学者有颇多优势。”
李世民冷哼道:“最大的好处恐怕就是可以让父母腾出来手来吧!墨莎才刚入学一天,你就出来瞎折腾!”
李世民恨恨的瞪了墨顿一眼,他好不容易清净了三年,从现在起,恐怕这样的清闲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知怎么回事,李世民口上责怪,心中却不禁有小小的期待,今日墨顿的提议虽然天马行空,却完美的解决了渭水大桥的问题。
墨顿顿时脸色谄谄道:“陛下明鉴,墨家村中男女皆做工,开展幼儿教育,既可以让父母解放,用心做工,又可以让孩童早慧,的确是两全其美之法。”
李世民皱眉道:“别人家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古诗,七岁熟读四书五经,你们倒好,听说墨莎去幼儿园全是吃喝玩,连都没有。”
墨顿解释道:“幼儿园所教设定的课程,乃是符合稚童的成长阶段,让墨莎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要比培养将墨莎培养成神童,更为重要。”
李世民还想再说,长孙皇后却摆摆手道:“算了,墨莎已经背负太多,也算是给她一点补偿吧!”
要知道墨莎的封地可是百万顷地的沙漠,要让着百万顷沙漠变成绿地,这可是她一生的任务,虽然前期有墨顿的扶持,但是可以预料墨莎的未来的一生定然会和百万顷沙漠纠缠到一起。
“毛乌素沙漠治理的进程如何?”李世民错开话题道。
“回陛下,治理沙漠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好在墨家的治沙之法,颇有成效,草方格既可以降低风速,保护方格内的树苗,又可以牢牢的保持水分,这两年毛乌素普降大雪,草方格功不可没截留了不少雪水,树苗成功率颇高。”墨顿介绍道。
李世民缓缓点头,墨顿的治理沙漠之法,他也曾经研究过,知道草方格乃是重中之重,既可以防风,又可以截留水分。
“那梭梭树和肉苁蓉呢?”长孙皇后好奇道,众人皆知,治理毛乌素沙漠的关键就在神奇的梭梭树和其寄生的珍贵药材肉苁蓉,有了这份收益,才能吸引更多的牧民在沙漠中种树。
“有了草方格保护,梭梭树成活率极高,如今三年时间已过,第一批培育的肉苁蓉已经快要收割,有了肉苁蓉的收入,相信毛乌素的情况越来越好转。”墨顿松了口气道。
这三年的时间内,一直都是墨家持续的投入,根本没有任何收益,如果第一批肉苁蓉收割,可以让墨家大大减轻压力,更可以让治理毛乌素沙漠走上良性循环。
“沧海变桑田!谁能想到竟然可以人力所致。”李世民感叹道。
“荀子曰,人定胜天,微臣认为此话颇为在理,更让人惊喜的是,墨家子弟曾在毛乌素沙漠发现了地下水,可惜现有的打井技术尚不能将将沙漠之井开凿成功,不过墨家正在加紧研究这方面的技术,一旦可以在毛乌素沙漠打井,本身就有不少的降水,再加上丰富的地下水,有朝一日,毛乌素沙漠重新恢复成绿洲并非虚妄。”墨顿肯定道。
“这是朕听到了最好的消息!”李世民不由感叹道,治理毛乌素沙漠既可以减少黄河泥沙,又可以护卫长城,更重要的非但沙漠不再扩张,更是凭空添了百万顷的草场,这可是何等的功绩。
“不过这份功绩可是要归功于朕的外孙女身上。”李世民看着墨顿不由心中冷哼道。
虽然没有带着墨莎前来,二人还是厚着脸皮在宫中蹭了一顿饭,长乐公主早上还对墨莎依依不舍,现在回到皇宫之中,没有孩子的牵绊玩的十分尽兴,简直是回到了少女时代在皇宫的快乐时光,简直是大型真香现场。
“快走吧!再晚恐怕就赶不上接墨莎了,今日可是她第一次上学,你可是答应她要第一个来接她的。”要不是墨顿的提醒,长乐公主恐怕还乐不思蜀。
幼儿园外。
刚刚放学的墨莎看到第一排站着的长乐公主,连忙扑倒在母亲的怀里。
“墨莎乖不乖呀!”长乐公主柔声问道。
“墨莎很听话的,一点都没有哭,不信你问问紫衣阿姨。”墨莎一脸傲娇道。
紫衣一脸温柔道:“小小姐的确表现很好,第一天就得到了小红花。”
紫衣夸着墨莎,而眼神却四下张望,没有看到少爷的身影,不由有些失望。
长乐公主拉着墨莎,看着紫衣不由叹息道:“想墨府就回到墨府,你的房间还保留着,你若能回去,相信媚娘一定很高兴。”
“媚娘!”紫衣不由心中一动,在墨府她可是和武媚娘最为交好,而武媚娘最近几年却越来越忙碌,也只有过年的时候回一趟墨家村,她也很久没有见到过武媚娘了。




墨唐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四有工人
“大师姐!”
“大师姐!”
长安城墨家店铺外,一个个墨家子弟恭敬的向一个十五岁的黑衣劲装的干练女子行礼。
“此女是谁?不过是黄毛丫头而已,竟然能够让如此众人向其行礼。”一个刚刚从外地客商进入长安城的看到这一幕,不禁讶然道。
“嘘!你可莫要胡言,莫要看她的年纪小,而她可是墨家的大师姐,武媚娘。”一个长安百姓低声道。
“墨家大师姐!可是她不过十五岁左右,如何能够成为大师姐。”外地客商不信道。
“那时因为她乃是墨家子的首徒,在墨家子消失的这三年中,媚娘可是代替墨家子在长安城行走,其虽然是女子,但是行事极为大气,可谓是巾帼胜须眉,被墨家子弟心悦诚服称之为大师姐。”长安百姓感叹道。
“世间竟然有如此奇女子,想当年墨家子也不过十五岁才出墨家村,而武媚娘恐怕十三岁就已经替墨家子在长安城行走了。”外地客商惊讶道。
“那是自然,这三年墨家大师姐,在长安城可是风云人物。”
察觉到旁人投来的诧异探视的目光,武媚娘恍然未觉,这三年的时间,她受到过太多的质疑,有人质疑她女子的身份,没有人相信墨家子真心实意培养一个女子作为接班人,而最后所有人都大跌眼镜,墨家子竟然完完全全的放权给武媚娘,真真正正的把她当成接班人来培养。
随后有人质疑她的能力,有人质疑她的年龄,最后武媚娘都一一证实了自己,她要向世人证明,自己被武府赶出家门,乃是武府自己的损失,她要向世人证明,自己并非是冷血无情的子钱家之后,而是堂堂正正有情有义的墨家大师姐。
武媚娘朗声道:“好好干,墨家亏待不了你们!”
“多谢大师姐提点!”一众墨家子弟眼神狂热道。
武媚娘微微颔首,看向众人,众人不由一凛,无人胆敢直视这个能够看透人心的清澈眼睛。
“好大的气场!”
直到武媚娘走后,众人这才重重的松了一口气,谁能想到他们竟然被一个十五岁的小女孩所震慑。
“驾!”
随着四轮马车在墨府前停了下来,换了一身墨服的武媚娘,款款下车,“媚娘回来了!”福伯看到武媚娘回来,朗声道。
“福伯好!”武媚娘爽朗的打着招呼。
“媚娘,来试试许婶设计的新式墨服!”许婶一脸热情,拉着媚娘的手道。很快,在外界英姿飒爽的墨家大师姐,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墨家女子。
“多谢许婶!”
对于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大家闺秀的许婶,武媚娘自然心领她的好意。
“好,好!你要是穿这身出去,定然会迷倒一片长安城的才子,哪里像现在一样,无人敢进你身边三尺。”许婶看着极为得体的武媚娘,不禁满意的点了点头,她可是看着武媚娘的长大的,简直是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一般看待。
“不过是一群酒囊饭袋而已,根本没有能够入本小姐眼的。”武媚娘傲然道,墨家男女之防并未严苛,再加上墨顿更是坚定的自由恋爱的支持者,再加上武媚娘年纪还小,并未有过多干涉,虽然有很多提亲的,然而墨顿都一一挡了回去。
许婶不由叹息了一声,女子太优秀也并非是好事,再加上墨家女子一夫一妻的婚配条件,更是平添了不少困难。
“师傅,小师妹!”告辞了许婶,武媚娘来到墨顿的书房中,看到其乐融融的父女俩,不由露出一丝幸福的笑容,这样的温馨的环境让她的记忆中从来没有,哪怕是她父亲武士彟在世的时候,也只是宠爱武元庆和武元爽,从未给了武媚娘多少父爱。
墨顿看着武媚娘回来,点了点头,对着墨莎道:“你先去门口玩吧,我和你大师姐还有事情。”
墨莎点了点头,和武媚娘打了声招呼,懂事的自己在一边玩。
“师父,事情已经查清楚了,其他的账目都没有问题,唯有江南的账目一直在拖延。”武媚娘脸色严肃道。
“江南!”墨顿不由眉头一皱,江南如今乃是墨家最大的收入来源,更是墨学发扬光大之地,如今他已经隐隐约约感受到江南之地已经渐渐有些失控了。
这其中就是表现在利益之争以及理念之争,墨家率先布局江南,加上手中拥有的先进墨技,拉动长江南北的交流,获取了不菲的利益,如今南方水果蔬菜的运输全部需要仰仗墨家的冷藏马车。
然而在南方极为廉价的蔬菜水果,经过墨家马车的运输到北方,摇身一变身价倍增,这自然让江南世家有些不满,认为这些利益本应属于他们江南之地,如今却被墨家所夺,在江南世家的撩拨下,就连菜农果农也多对墨家不满,要么联合起来趁机提价,要么以次充好,让墨家村白白蒙受不少损失。
武媚娘愤愤不平道:“这些江南百姓还真是白眼狼,当初江南困顿,可是墨家一力扶持江南,提供种子,技术,开阔市场,南北运输,这才有江南的今天,而江南百姓刚刚过两天好日子,就想过河拆桥了。”
墨顿摇头叹息道:“天下万民,大体不过是士农工商,仕途多为世家把持,以手中的权势谋一己之利,而商为金钱所驱使,为利奔走,见利忘义之辈颇多,而农民多目不识丁,一无本钱,二无资金,三无眼光,极为容易受世家的鼓动,为商家小利所引诱,这就是农民的局限性。”
武媚娘点头道:“师父一言中之,墨家在江南的收购价格已经是极为公道了,而且是童叟无欺,从未拖欠过一个农民的钱财,江南百姓的收入远超三年之前,然而这些人却依旧人心不足。”
“这就是为师在墨家村推广教育的目的,工人有组织,有纪律,如果再有文化,有墨技,才能一步步成为天下的中流砥柱,这就是墨家的未来之路。”墨顿点头道。
“师父所言甚是!”武媚娘不由心潮澎湃,仿佛看到了未来墨家崛起的盛况,不禁心生自豪。
墨顿点了点头道:“这四有工人乃是墨家未来强盛基础,你这个大师姐可要做好榜样!”
“师父放心!”被墨顿一阵忽悠之后,武媚娘顿时如打了鸡血一般,连连保证要坐四有工人的标杆。




墨唐 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江南变故
随着墨家村的紧急施工,渭水大桥旁的的三层楼,在最短的时间内增高了两层,随着一个巨大的望远镜安装完毕,渭水大桥的新指挥部正式成立。
曾经推着轮椅坚持修桥的身影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五楼中那个长长的望远镜,以及代为督工的祖名君。
“高山流水!”
“伯牙子期!”
“人生难得一知己呀!”
1...323324325326327...4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