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天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训记

    巩永固带着圣驾前去自己家,他的家是一幢三进的大房子,在济南算是大房子了,但也只能住几十个人,所以皇帝一家子住进来后,护卫便只能在院子里分散了警戒。

    皇帝进了巩家后道:“两个小外甥呢,带来让舅舅看看。”

    乐安公主生的是一男一女,男孩子巩远大约四岁,女孩子巩清莲才一岁多。两个小家伙不知道皇家威严,自己的母亲说怎么叫就怎么叫,从舅舅到舅妈,到表哥表姐喊了个遍,把个巩永固看得冷汗直冒,这可不合规矩呀。

    朱由校抱起巩远问道:“现在可开始识字了吗”

    还不等乐安公主回答,巩远抢着说:“我天天跟着娘




第三百三十三章 穷得有道理
    ?

    皇帝仪仗从济南出发,一路向南过枣庄,徐州,宿州,蚌埠终于到达了凤阳。在皇陵拜祭了祖先后,大队人马便要往南京而去。凤阳皇陵是太祖的父母兄嫂之墓,太祖的墓则在南京孝陵。

    凤阳作为陪都,免去了各种赋税,但是因为此地交通不便,土地贫瘠,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不高。而朱元璋将周边的富户迁到凤阳,并没有改变这一现象。相反,由于朱元璋在此地大修皇陵,十四妃坟、龙兴寺等,使得其他的淮西出去的人也在此占地修墓,这样一来,大肆地砍伐树木,凤阳周围渐渐变成荒山秃岭,森林损坏殆尽,湖泊淤塞,淮河经常泛滥,水灾频繁之下民不聊生,人口不断流失或是死与水灾。

    所以民间有花鼓唱道:“自打出了个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这句话当然与被逼迫迁来的富户想要回乡有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凤阳的真实情况。

    朱由校决定在凤阳进行一番考察,所以在第一天拜祭皇陵后,便住了下来。在第二天用过早膳后,换了便服,带着魏忠贤和段英往西边而去。

    三人来到一个小山岗上,看到山岗下面一片村落,朱由校笑道:“便在这里看一看吧,我是进京考试的学子,你们一个是老仆,一个是娘子。”

    段英道:“这样一说别人就会觉得不对,谁现在去京城考试会带娘子,最多不过带个丫环。”

    朱由校笑道:“那就算是丫环吧,你样子看起来不过十六七岁,装丫环倒是很应景。”

    段英脸微红,她一直习武,入宫后保养得又好,如今虽然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和朱淑娥在一起,倒是象两姐妹胜过象母女。现在听到丈夫调笑,又是高兴又有一点小羞涩。

    三人进了村落,看到那一间间破落的房子,再回想起刚才在皇陵附近看到的那鳞次栉比的高屋华厦,不由得感觉这不是在一个地方,竟然会有这样大的区别。

    朱由校看到几个小孩子在玩泥巴,一个老人在旁边晒太阳,便上前道:“老丈好,小可乃来安县人氏,上京去赶考,路过此地。请问老丈,这里不是陪都吗为什么这么看不出陪都的繁华来。”

    那老人睁开眼睛打量了他们一眼道:“想看陪阳的繁华,你们应该去南京看呀,或者你们往东去,那里才算得上是陪都呢。我们这里,算不得陪都。”

    朱由校道:“整个凤阳府都是中都,这里可是凤阳府治下”

    老人叹了一口气道:“是呀,凤阳府确实是中都,可是先是搬来大量富户,而且不准许别人回原籍。然后是大量权贵占地,树都要砍完了,结果靖难了,南京变成了陪都,这里又闭塞又穷,朝廷拔的钱入了农户的口袋,却都用掉了,便变成这不死不活的样子了。”

    魏忠贤问道:“老丈,朝廷拔了钱,为什么你们不把路修一修,这样里面的特产也可以运出去,我看你们这山上的果树还是长得很不错的呀。”

    老人道:“谁愿意把进了口袋的钱拿出来,况且还是做的对大家有益的事。有几个人有这样的眼光呢”

    朱由校问道:“我听说每年都有钱发下来,怎么这里还是那么穷,是不是上面贪污了”

    老人



第三百三十四章 奇葩家长
    一行人来到了小岗学堂,看着那崭新的砖瓦房,朱由校心里稍微舒服了些,笑道:“至少这学堂还是建设得很不错的。”

    魏忠贤笑道:“按照一个小学堂五千元的标准,这次的承建商社应该是没有赚到多少钱的。”

    三人在门口与看门人说了一声,便往里面走去。这时候正是学生中间休息的时间,只听到教师的办公室里传来叫嚷声,而外面则围着许多学生。

    见到几个陌生人,学生一哄而散。朱由校站在门口,但见里面一个老师模样的人正在对一个粗莽汉子说道:“……即使你不考虑小六的成绩很好,不希望以后靠小六来享福,但是你应该知道,还有《教育法》管着呢。《教育法》规定,如果当地已经建有学堂,那么所有的适龄男童必须至少进行两年小学教育。而成绩优异的,则必须进入中级学堂继续学习,如果家长阻挠学生求学,那就会先警告,然后是鞭刑,最后是进入劳作营服役两年,陈启,你可要想明白了呀。”

    那叫陈启的男子笑道:“刘先生,你看我家中贫困,小六的娘又给他添了一个弟弟,家中六口人,全靠我一个人土里刨食,饭都吃不饱还读什么书呀。”

    刘老师怒道:“陈启,你家中六口人,每年都有按人头发下来的钱粮,又哪里来吃不饱之说再说小六这个年纪,就是不读书了,回家能够帮你做什么帮你拿牌九吗”

    陈启继续笑道:“刘先生,你看哟,我们小六还有几个月,就读完了两年的书,到时让他回去帮我,就是官府也没话说吧。”

    刘老师道:“小六人极聪明,那是完全可以进入中级学堂读书的,只要他不松劲,日后便是京师大学堂也是有可能进的。这样的孩子,按《教育法》的规定,一定要继续进入中级学堂学习的。”

    陈启阴阴一笑道:“这成绩好坏,总不能靠你们老师嘴巴说就行了的吧,如果最后考试成绩不好,自然便不用上中级学堂了。先生觉得,我想要让小六考不好,难道不是很容易的事吗”

    刘老师狠狠地盯着陈启,半晌说不出话来。陈启又道:“当然,如果学堂里肯每个月给我一些损失费,那么我让小六好好读书,他倒也会听我的。”

    刘老师无力地叹了口气道:“陈启,你真是枉为人父,竟然拿孩子的前途来筹措赌资。罢了,一个月一元,还有半年,一共六元,希望你要信守承诺,不要阻挠小六的学习和考试。”

    陈启笑着连连点头:“谢谢刘先生了,我就说刘先生是最好的先生,这话果然是没有错的。”

    刘老师叹道:“我是最好骗的先生吧,这钱你拿去后,不要再赌了,给娃娃添点衣裳,至少穿得暖和一些,上次小六的冬衣便是学堂里的先生们买的,你这个做父亲的,至少也要稍微关心一下吧。”

    陈启拿着六块银元,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手里将银元抛上抛下,听着那清脆的碰撞声,完全没有听到刘老师在说些什么,却把头连连地点着,然后得意地向着办公室外面走去。

    朱由校看着从旁边走过的陈启,摇了摇头,便径直向办公室内走去。魏忠贤拿出一个木牌道:“我家大人是督学



第三百三十五章 小岗学堂调查
    刘明理从桌案上拿出一个本子翻开道:“督学大人,本学堂共有教师共三人,学生共六十八人,分成三个班。另有杂役一人,厨师一人,厨房杂役一人。”

    “本人任学堂山长,李经明老师兼任会计,张和友老师兼任出纳,学堂受凤阳府定远县教育局的直接管辖。按照学生数量,教育局每个月每个学生会拨款一元的伙食费,杂役的薪资按照教师的三分之一定额拨款。”

    朱由校点了点头,这个数字是经过大臣们反复论证,锦衣卫和经济调查统计局多次多地调查后得出的,一元一个月的伙食费可以保证每个学生中餐的营养需要。

    “我们在学堂旁边开辟了一个蔬菜种植基地,本学堂的当令季节蔬菜可以供应,而且还养了一群鸡,这样一来,每个学生中餐便有一个鸡子吃了。”

    朱由校喜道:“你们的养鸡场可以供应自己需要的鸡蛋了吗这是一个好办法,可以在各地推广。”

    刘明理尴尬地一笑道:“自己供应是不够的,但可以供应三分之一,加上蔬菜省下来的钱,便可以购买其余的鸡蛋了。”

    朱由校笑道:“这也已经很不错了,对了,学生厌学的情况严重吗”

    刘明理惊道:“厌学督学大人,这怎么可能,学生能够有机会进学,又如何会出现厌学的情况呢也许有些家庭强迫学生科考,学生无才无识,因而厌学。在我们这样的学堂里,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您没有看见,我们的学生学习起来可真的是不要太认真哟。有些稍微愚笨些的,也都是先把东西背下来,然后再慢慢地去理解呢那些聪明的就不用说了,我们汉家这么多年来,什么时候在各地都出现了免费的公学,而且学得好便可以升学,进而入了仕途。小的可以说,便是以前的国子监的学生,也赶不上我们这里学生的学习劲头。”

    朱由校笑道:“不要和国子监比,国子监里确实有认真向学的,但更多的不过是混日子罢了。你说的我都明白了,既然如此,那我便放心了。对了,老师惩罚学生时,学生可有抵抗情绪”

    刘明理笑道:“如此懂事勤奋的学生,老师又怎么会惩罚他们呢学生偶有调皮乃是正常现象,只要不是恶意欺压同学,老师也不过是说上几声便罢。而那些心性有些问题,在家里作威作福惯了的,不过是责打几下,他们错了才会受到责罚,难道他们还敢心怀不满吗”

    朱由校问道:“难道就没有老师看学生不顺眼,从而故意惩罚学生的吗”

    刘明理道:“如果要体罚学生,必须我们三个老师一起商量,弄清楚原因后才能实施,所以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而且《教育法》中规定,老师如果无故体罚学生,只要查出,则会永远失去教师资格,每所学堂都是有开明绅士作监督员的,除非不想干教师这个职业,而且不在乎自己的名声,才会出现这种事情。何况我们在师范学堂时,每年都有心理测试这一项的,得分偏低的都转到吏员学堂或者其它学堂去了,是没有资格当教师的。”

    朱由校这才想起,师范生都要进行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这还是自己当年提出的要求,而且是自己亲自领导编写的教材,而心理测试便是要把不适合当教师的人剔除出教师队伍,看来这样做,还是很有必要的呀。

    朱由校又问道:“可有女子想要上学的”

    刘明理回道:“倒是有两个女子想要上学,但是我们学校只有三名教师,不能再开一个女子班,所以便建议她们家里送她们去



第三百三十六章 自行修路的想法
    半个时辰不到,另两名法警带着一名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进了学堂,一个法警上前小声对助理法官说了一会。助理法官拍了一下惊堂木道:“我们找来了新的证人张风庭,所以现在开庭。陈启,你刚才所说的证词可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吗”

    看到张风庭,陈启便知道坏了事,他想要修改证词,却明白修改证词后只怕会更糟。虽然助理法官的话他并不是太明白,但自己的证词不可信显然不是什么好事。他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张风庭身上,便咬牙道:“法官大人,小的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助理法官道:“张风庭,你先上前来发个誓言。”

    法警带着张风庭上前,拿出一张纸道:“跟着我,我念一句你念一句。”

    张风庭便跟着念道:“我以父祖的名誉发誓:我所说的都是事实或者事实的全部。如违誓言,愿接受法律的处罚和道德的谴责。发誓人:张风庭。”陈启听到他的誓言后,双腿发软,再也支撑不住地倒在了地上。

    助理法官看了他一眼,转头问道:“张风庭,今日你与陈启见过面了吗”

    张风庭道:“见过。”

    助理法官问道:“什么时候见面,所为何事”

    张风庭道:“就在一个时辰前,陈启找到我,给我还了上次欠我的钱,并约我明天再去赌档勾当。”

    助理法官问道:“他还给你多少钱他欠你的是什么钱”

    张风庭道:“还了三元,是这一个月来欠的赌债。他说还有三元,明天可以再赌个痛快。”

    助理法官又问道:“他可说这钱从何而来吗”

    张风庭道:“那倒是没有,小的也没有问。”

    助理法官道:“很好,你先在一边等候。陈启,你可还有什么话说吗”

    陈启道:“这钱是刘老师自己愿意给我的,因为我家小六学习成绩好,所以给我的奖励。”

    助理法官问道:“你说的刘老师,是指小岗学堂的山长刘明理先生吗”

    陈启茫然了一会反应过来道:“是的。”

    助理法官问道:“刘山长,你给陈启钱是因为要奖励其长子陈六生读书成绩好吗”

    刘明理上前道:“法官大人,是陈启用陈六生的学习情况威胁我,我才不得不给他钱的。”

    助理法官问道:“他如何用自己儿子的学习情况来威胁你呢”

    刘明理道:“陈六生成绩很好,是我们学堂最有可能升到县中级学堂的学生。陈启威胁我说,如果不给他钱,他就会让陈六生故意考得不好,使得他不能进入中级学堂里去学习。”

    助理法官又问道:“陈启,刘山长所说可是事实”

    陈启低声回道:“是的。”

    助理法官道:“陈启敲诈勒索一案,事实清楚,当事人无异议。按《大明律》的规定,本法庭判处陈启一年劳役,立即执行。而被勒索的六元钱,由张风庭先退还三元给陈启,然后由陈启一并归还,退庭。”

    张风庭立即把三个银币拿出来给了陈启,陈启依依不舍地从口袋中拿出另外三个银币,然后一起还给了刘明理。刘明理笑道:“你放心,这钱我会交给你娘子,也许在你走后,他们靠着朝廷发的钱粮,应该可以过得更舒服些吧。”

    &nb



第三百三十七章 锤子和钉子
    朱由校想了一想,两步宽便是两辆车子相向而行,也应该可以了。这时魏忠贤插话道:“有些地方确实已经在开始修筑这样的小路,但这一般都是大家族牵头,大家响应才行的。在凤阳这地方,大家都懒得要死,会愿意去修路吗”

    朱由校插话道:“有地方在自行修路吗我怎么不知道”

    魏忠贤笑道:“老仆也是听别人说的,在北直隶和河南的有些地方,有些家族协商,集合了各家族的力量,将他们的庄子和朝廷的大路联系了起来,这是些小事,所以官人没有听说也是有的。”

    刘明理笑道:“是呀,便是滁州,也有人集合了各族,从山中修一条小路出来,两步多宽,一般都是用的碎石铺路,险峻之处便是用的条石砌成。按照人头收的银钱,让开明务实的人管理,上次假期小可还特意去看过,确实很不错呢。”

    朱由校道:“竟然有这样的事,那可是一件大好事呀。朝廷专门修大路,小路便由民间自己筹款来修,这样也公平合理,谁用谁出钱。”

    刘明理道:“只是这事少了官府牵头,有时便有一些争执。如果让官府来组织的话,只怕效果会好得多。”

    朱由校摇摇头道:“不是这样,如果官府组织,则修筑所用银钱会更多,而最后所得的路质量会更差,到时又要揪出一大堆贪官来。官府最多只能提倡,直接组织的事还是算了吧。”

    刘明理不明白督学大人为什么对官府有这么大的成见,他不明白,朱由校受后世影响,深刻地明白官府插手的事,自然会提高成本,降低质量,反不如让民众自己去做,虽然有争执,那也没有什么问题,不是有法院吗法院就是解决争执的地方。
1...117118119120121...1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