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训记
本来朱由校是想废除这条规定的,但方从哲和徐光启强烈反对,因为这样下面的人就会乱来,在任官场所购买田宅,会进一步助长官员的贪腐问题。几个人商量后,改用了这种温和的方法,这样没有改变规定,却达到了实际买的效果。而且只在王恭厂有效,下面也不敢效仿。
剩下的就是大家就一些细节方面进行一些小的修补了,比如孙承宗认为学生学习三个月后应该进行考试,然后根据成绩分等,分别给予不同的待遇(经济上)。方从哲认为应该在全国各地招收教师,只要有专长,经过考试后可以聘用为学校教师。叶向高则认为应该加强学生的管理,最好是设立专门的风纪教师……
商量好后,就按照大家的意见写了一封圣旨,名曰求贤诏,在全国各地招收教师和学生,学生学习各种经世致用之学,学习合格后即可分派于各地任职为吏。学生要求是生员以上,如非生员而确实有才学者,亦可前来报名。所有报名者均需要经过入学考试,考试内容分为蒙学,算学,器械,农事,医药,天文,地理。除蒙学都必考外,其它六科可选考。
写好后,由王承恩带人抄录后发于周报之上,并在编者按中加以说明,只要是有用于国,有利于民的技艺,即使不在上述内容之中,亦可前来参与考试。所有考中的学生各项费用均由朝廷提供,未考中的学生朝廷将按道路远近提供旅费。这样一来,即使有些人只是为了京城一游,也会来碰一下运气,说不定其中就有精于某一方面的人才。
这份圣旨一发,可谓天下震动,因为朱由校命令在每一乡村都将考试说明印刷张贴,所以这是第一次皇帝的旨意深入到乡村之中。有些老学究痛心疾首,觉得考试竟然只考蒙学,那是稍微读了两年书的都可以轻松考过的,而其它的科目则与圣人之道根本无关。而另一些书生都是欣喜若狂,他们对经学没有什么感觉,自己知道考进士不用说,就是考上举人也是难于上青天,却对各种杂学大有兴趣,他们看到可以考杂学,而且包路费,自然是漫卷诗书喜欲狂,辞别家中父母妻儿,收拾行李向京师行去。
大学城在七月时已经基本修建完成,朱由校接到魏朝的报告后,传旨让徐光启陪他一起去验收。
王恭厂已经大变样了,一幢幢的三层楼房美轮美奂,楼房的式样中西结合,有中式的飞檐盖顶,也有西式的玻璃窗和壁炉。每
第二十九迁安铁矿
永平府迁安县朱家沟,这里正在进行热火朝天的建设。一群大汉光着膀子,抬着大筐向计量处走去,在微寒的风中却满身大汗,领头的汉子叫道:“大家再加把劲,今天我们组一定可以拿第一,十块钱奖金是我们的了。”众人齐声称诺。
这时另一群大汉也抬着筐从他们旁边跑了过去,留下一阵笑声:“刘四海,今天的奖金是我们的了,你们等下次吧,哈哈哈。”
刘四海大怒叫道:“王五,你拿到了再说,现在还只到下午三点,急什么。”然后对同伴说道:“不要管他们,他们跑着走不能持久的,我们不要跑,老人有话,不怕慢,就怕站,我们均匀用力,可以赢过他们的。”
大家将大筐放在磅秤上,管事叫道:“去皮一百八十斤,去皮一百七十斤……十筐总计一千七百五十五斤,计在甲六组名下,你们现在居于第二名,加把劲就可能到第一哟。”
刘四海问道:“丙三组比我们多多少”
管事看了一下本子回道:“多了一千九百五十斤,一趟的量,他们也比你们多跑了两趟。”
刘四海回头看了看远处高塔上的时钟,正好是下午三点一刻,距离下工还有两个钟头又三刻,应该可以赶上王五他们,他挥挥手道:“看着吧,我们一定可以赢丙三组的,迁安铁矿最快采矿班组那可不是靠吹牛皮来的,今天的十块钱奖金又是我们的了。”
迁安铁矿现在是大明最大的铁矿,朱由校前世正好听说过这个铁矿,之所以把辽民安置在迁安,也是想给铁矿提供足够的劳力。所以他找来工部尚书姚思仁,要他组织人去迁安进行勘探。
姚思仁却道:“陛下,臣不知迁安有铁,不知陛下从何处知迁安有铁事,臣想请来询问查证。”
看着这白发苍苍的老臣,朱由校只能叹息:“姚卿,有没有铁,你派人去勘探一下不就知道了吗何必管它是谁说的呢”
“陛下,工部行事,皆应有章可循,如无确实证据,请恕臣不敢派人前去勘探,以免浪费人力和钱财。”
朱由校气得七窍生烟,却又不能把这老头子如何,只好转身去找魏忠贤。魏忠贤一听有铁两眼放光,急不可待地说道:”圣上,不用找工部,我们内廷有专门采矿的人才。“
朱由校道:”哪个监是会采矿的“
魏忠贤回道:”圣上,银作局虽然是打造金银器饰的,但里面有人知道如何开采银矿呀,银矿都会开采,难道铁矿不会开吗“
朱由校怒笑道:”这两个是一样的吗你会栽玉米,难道你就一定会栽萝卜等等,这个真的差不多呢,你去问下,看有没有懂开铁矿的,我们不是有很多太监没事干吗你上次还说要在宫内开内操的,现在好了,给我派到铁矿里去干活吧。“
魏忠贤大惊,如果真的此事成行,大家知道是自己出的主意,那在内廷自己就不用做人了,大家都要恨死自己了,于是急忙道:”圣上,内官您让他去采矿只怕有些难度,一来不熟悉,二来内官身体一般都偏弱,采得几天矿只怕命都要丢掉,请圣上开恩呀。“
朱由校想了想,内官们确实大多数身体不大好,不知道是不是内分泌的问题,于是改口道:”不要他们去采矿,但是监督记账什么的总可以吧,你先去问,有采矿人才了就好办事了。“
魏忠贤连忙跑去银作局,掌印太监将他接了进去,魏忠贤将他敬上的茶推开道:”你们这里有没有会采矿的人呀。“
掌印太监笑道:”厂公,当然有呀,银作局自己在京西有一座小银矿,都是我们
第三十章开平煤矿
魏忠贤兴冲冲地去向朱由校报喜,朱由校道:”厂臣不错呀,那好,你先让陈修带人去迁安找到铁矿的地点,然后给我组建一个铁矿厂,我会给你一个章程,就按这个章程来,名字吗,就叫皇家铁矿厂,交由魏朝他们的建筑队完成。“
陈修带着几个人来到迁安,首先拜会了毕自肃,毕自肃依旧是老原则,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提供方便但是不管具体的事。其实这就是最好的情况,陈修很快就在朱家沟找到了一处铁矿,朱家沟铁矿埋藏浅,挖土五尺就能看到矿石,而陈修把矿石用简单的方法进行了冶炼,发现品质竟然很好,不由大喜过望,立即向京师报喜。朱由校指示魏忠贤,扩大勘探范围,然后迅速在当地建设好矿厂,开始采矿。
他记得后世有个开滦煤矿,应该就在滦州一带,而滦州和迁安是挨着的,于是找来魏忠贤,命令陈修勘探完迁安铁矿后,立即去滦州去勘探煤矿,先找一个名字中有开字的地方,在那里找一下试试。
陈修在迁安勘探,又找到了几个铁矿。然后带人转战滦州,而这时魏朝已经带着建筑队开始修建铁矿厂了。
陈修来了滦州,按照皇帝所说的找名字有开字的地方,结果找到一个叫开平镇的地方,这地方人口众多,被誉为京东四大名镇之首。陈修等人心里打鼓,这样繁华的地方如果有煤矿不早就会知道吗,皇上可不能错呀。
结果几个人在镇子里转了一圈,才知道早在永乐年间就有人开始在这里采煤了。在当地人的带领下,几个人先来到了开平煤厂,仔细观察后来到东主的家。
东主叫李正兵,他热情地将几人迎接进去,在客房坐下后,陈修开门见山道:“李东家,我们之所以来,是想把开来煤厂买下来。”
李正兵眼睛闪了一下道:“不知贵东家准备出多少银子买煤矿呀。”
陈修道:“我在煤矿那里看了一下,问了一下贵矿一年出煤的数目,按时价来说,贵矿一年可以赚六百块钱,所以我们想出十年价格把煤矿买下。”
六千块就是三千两银子,这已经是一个很公道的价格了,李正兵却摇了摇头道:“一万五,少于这个价格不卖。对了,是银子哟,如果是新币就是三万块。”
陈修傻眼了,这个数字相当于要白得煤矿五十年产出,这也太高了。自己开过矿场的,出的本来是公道价,看来这李正兵是不想卖了。
陈修想做最后的努力,于是说道:“李东家可不可以重新出个有诚意的价格,让我好给东家回话。”
李正兵笑了笑道:“不二价,好走不送。”
陈修无奈告辞而出,立即将消息传回京内。魏忠贤接到报告大怒,他么的小矿主都欺负到头上来了,他立即派人去永平府查开平煤矿的交税记录,然后说他少交了税,封了他的矿,看他还怎么得瑟。
东厂的一个掌班带人来到滦洲税务司,直接找到了东厂派驻的监督员,结果一查税务司的收税记录,发现根本没有开平煤矿的名字。
掌班大喜,还准备说他少交税,想不到他根本没有交,那这下连伪造证据都不用了,直接带着税务司的官员来到开平煤矿,封了矿,将李正兵抓了起来。
李正兵本来在这里开个
第三十一章东林再驱方从哲
东江已经基本搞定,而辽民进入近卫军后,近卫军人数大涨,卢象升看过辽兵们的训练后,觉得如果辽兵再训练两三个月,就可以和老兵们一起前往辽南了。因为基本的训练已经完成,而辽兵的素质很好,两个月里,所有的人都拿到了一级刺杀勋章,有半成的辽兵已经拿到了二级刺杀勋章。这比京营原来的士兵成绩好多了。
朱由校准备等西南近卫军回京后,将近卫军重新组编,然后就派遣近卫军前往辽南,与辽西和东江配合,先收复金复盖海四州,在辽东钉下一枚硬钉子。
一方面可以接应南逃的辽民,另一方面以辽南为战场,进行练兵,他还有很多事要做,但之前先要打造出一支百战强军来才行。
这时候毕自严来报,今年的商业税收缴情况不容乐观。从天启元年十月开始收商业税,到二年六月,八个月里收税总额是二百二十万块钱,合一百一十万两银。这个情况看起来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因为就算是收税最多的万历三十一年,解入京师的矿监和税监总收也不过是一百零九万两白银。
但是账不是这样算的,万历时确实只有那么多银两入库,但太监们绝对不可能只收到这么银两呀,按毕自严和徐光启的估计,太监们最多只会上缴一到两成,所以现在收的商税数目是远远不够的。而据毕自严所说,最主要的问题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矿业税的问题,一个是高官显贵们的免税和逃税问题。
矿税是万历年间最被人诟病的政策,光宗登基时就已经废除了,所以现在没有专门的矿税,是按照行商的规则来收的,但是矿主采矿以后,一般都不运往其它地方,而是就地炼化,然后再将炼化后的产品运往他处,这样其实只收到行商税,矿业税根本就是没有收。
而明朝高官显贵们坐着车船过钞关时是不收税的,后来发展到只要是有他们的旗子挂着的车船,也不能收税,这样大量的商家就把自己的车船挂靠在他们名下,交一些钱换来一面旗子,这样就可以免税了。
其实上次魏忠贤去调查李三才的财富来源时,就已经向朱由校做了汇报,李三才敛财的途径之一就是别的商家的挂靠。他任河运总督时,大量收拢商家,他的船走在前面,商家的船走在后面,都说是李家的船,这样大量的税额就这样流失掉了,而李三才则按钞关应交税额的四成到五成收取保护费,所以才能赚得盆满钵满,积下偌大的财富。
朱由校查抄晋商赚了一大笔,而卖镜子赚了一小笔,虽然大学城的建造花了一些钱,但很快就可以通过卖房子赚回来,所以内帑还是很充足的。而户部八个月可以收二百多万块钱,一年就是三百多万块,这与原来相比已经是大大增加,如果这两个问题解决的话,那商业税应该会大幅增长,那朱由校减少农业税,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起义问题的设想就能实现了。
所以第二天的小朝会上,朱由校决定把户部收商业税遇到的问题摆在各位大臣的面前,让大家讨论应该如何解决。
然而朝会开始大家见礼以后,朱由校还没让毕自严出列,孙慎行却先出列上书要求严惩“红丸案“首恶李可灼、方从哲罪,认为李可灼当斩,方从哲应该革职,而刑部尚书王纪与侍郎杨东明也建议逮捕李可灼、崔文升,并削方从哲官,令其还
第三十二章朱由校的思想转变
姚思仁则不作声,其实这也表明了他的态度。朱由校看了一下情况,十个人中,五人想要罢方从哲,看起来是个平局,其实不然,因为叶向高和孙承宗之所以会出声反对罢方从哲,其实不过是照顾他的情绪罢了,真的算下来,还是七比三的结果。
难道又要象上次一样来个以情动人用皇帝的地位来迫使臣子不敢担负离间君臣的罪责这种手段使用过一次以后,只怕会有些问题,因为既然东林人敢于在朝中公然发难,那就表示他们其实已经有了相应的对策。
朱由校自登基以来,虽然群臣好象不大听话,但每次想要做成什么事倒都是能够顺利做成,就象收商业税,虽然有小波折,但结果倒都让他满意。而这次只怕是登基后遇到的第一件麻烦事了。
他突然感到心力交瘁,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自己想挽救明朝,想多做些实事,为什么总是有这么多人要和自己捣乱呢特别是捣乱的人还是一些素来有良好名声的所谓正人君子三案早已成为过去,自己的父亲当了皇帝,自己又当了皇帝,福王并没有当皇帝,李选侍也没有当成皇后,这不就行了吗?大家安安静静地为国家,为民众做一些实事不好吗为什么总是要争这些没用的事打击政敌就这么重要吗比大明朝的存亡都要重要吗
他想,要不要做个昏君算了,象自己的爷爷一样,我惹不起还躲不起了吗把国家大事交给你们,反正明朝灭亡还有二十多年,到时自己搞一艘大船,带着老婆孩子跑到天涯海角,过自己的日子算了。
可是不行呀,就算能带着视自己如亲子的客氏,就算能带着忠心耿耿的魏忠贤,还有那么多太监宫女呢还有长得象朱啸天的卢象升呢还有屠夫二人组的孙传庭和洪承畴呢还有要钱不要官的满桂呢还有可敬可亲的徐先生呢就算这些人都能带走,就算他们都愿意跟着一起走,那还有供养了朱家王朝两百多年的百姓呢这如何带走
还有延续了几千年的华夏传统呢难道让满清鞑子上台来吹嘘他们的骑射无双,吹嘘他们的得国如此之正吹嘘他们的同时向十一国宣战吹嘘他们的宁与友邦不与家奴吹嘘他们圆明园三日成焦土
难道要让我们的后代还要穿越回去和康麻子的数字军团儿子去谈恋爱还要一口一个奴才地叫着,或者不叫着也在心里把自己当成奴才难道要让明朝已经大规模使用的火铳弃置府库,重新用弓箭和西方人的大炮火枪来战斗,失我硫球,失我外兴安岭,失我台湾,失我安南,失我朝鲜,被一个弹丸小国打得狼狈不堪,而且在此时还有大量的人积极地与侵略者勾结,成为可耻的汉奸!
不行,这绝对不行,我回来不仅是要挽救明朝,我还要挽救后来已经失去的华夏传统,我不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要中华民族永不衰败。我要真正地让华夏文化传扬全球,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文化并不比西方文化差,我们不用,我要让全世界尽可能地华夏化,中国化。无论是谁阻拦我实行这个目标,我就要把他撕碎,不管是组织还是个人。
殿中突然响起响亮的一声“啪”,众臣大惊,才发现皇帝已经站起来了,刚才的声音就是手拍在龙椅上发出来的。
朱由校一字一句地说道:“朕是天子,是大明皇朝的主宰,朕即国家!”
在些之前,朱由校一直表现得比较温和,对于反对他的人,他首先想到
第三十四章再议收税
第二天,星,王纪,孙慎行集体提出辞职的要求,说是年纪老迈,恐有负圣恩什么的,朱由校也假意挽留了一下,看东林三人辞职的意愿很强烈,就勉为其难地同意了,给三人一个一个荣衔,并派锦衣卫送回家,这样两方的面子都顾到了,一幅君臣和谐的样子。
朱由校送别了三位老臣后,命大臣们推行接任的尚书名单,因为先已经和方从哲及徐光启商量过了,所以呈上来的名单比较切合朱由校的要求,由何宗彦任户部尚书,朱延禧为礼部尚书,盛以弘为刑部尚书,而原户部尚书徐光启任吏部尚书。
这是为徐光启入阁做准备,本来徐光启现在入阁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朱由校不想要他现在入阁,因为他想让徐光启接下方从哲的班,所以先让他在各部经历一下,且吏部尚书一直号称天官,隐隐是尚书中的第一人,由吏部尚书入阁会给徐光启带来很大的威信加成,而明年的京察他准备要有大动作,徐光启又没有党派,所以将徐光启先放在吏部最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