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训记
第一百八十七章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杨涟这话其实有些淡淡的讽刺意味,不过朱由校并不在意。他加重语气说道:“朕之所以想要改变东林,是因为朕觉得,东林发展到这个样子,已经成为大明不可忽视的一股势力,朕当然可以凭皇命将他们压制,使其永远不得翻身,但朕觉得可惜了。”
在朱由校想来,党派的出现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唐朝时的牛党李党便已经有了党派露头的端倪,虽然与现代的党派有极大的区别,但总算有了个雏形。更不用说宋朝时激烈的党派斗争,将当时的国之俊才如王安石,苏轼都卷入其中。
原来历史上东林党的形成,对于大明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个好事。因为他出现的时机,正好是大明处于内忧外患的时候,东林党想要改变皇帝独大的局面,寻求自己的声音。这必然会使得整个朝廷的内耗加剧。
东林党与皇帝斗,与别派的大臣斗,朝廷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无论是对外的兵力部署,还是对内的税收改革,都有东林党掣肘的影子。所以说,明亡于东林这句话,虽然不是全对,但也其实是有几分道理的。
在紧急状态,独裁显然是最适合于一个国家的统治方式。所以朱由校登基以后,便在很多方面撇开了文官集团,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这使得文官集团对他的制约降到了万历以来的最低点,而这几年的形势也证明了,他的想法是正确的。
但是朱由校作为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的青年,自然明白民主是大势所趋。从我党的二十四字真言第二句便是“民主”二字,便可见一斑。
至于如何慢慢地打下民主的基础,朱由校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因为在后世的学校里并没有办法接触到相关的知识。但他至少知道党派的形成在民主的架构中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东林党其实已经具有了党派的一些基本特质,如果善加利用,未必就不能在大明形成接近于后世的真正的政党。
叶向高大喜道:“陛下,东林人也许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但我们当初的出发点是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强盛,更加公平的大明。如果陛下肯稍加指导,东林一定会成为陛下统治大明的最大助力。”
朱由校心想,自己可不是想要统治大明,而是想让大明人自己统治自己。当然这样说出来,会将叶向高吓倒。文官虽然在竭力想要摆脱皇帝无孔不入的压力,想要发出自己对于朝政的声音,但他们还是没有想到要让大明人自己统治自己的,最多他们只觉得应该让文官集团有更多的权力来对这个国家的政策进行指导,也就是所谓的精英政治,还脱不出宋代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臼巢。
朱由校道:“指导是不可能指导的,朕说一点看法吧。其实所谓东林党,并不是因为大家有一个理论,一个目标而集结在一起的,而是因为要和其他学派作斗争,所以来抱团取暧。朕希望你们成为一个有理论,有政治看法,有施政纲领的组织,……“
叶向高大惊道:”陛下,我们东林人如何可以施政我们是衷心拥护陛下,为陛下拾遗尚可,其它并不是为臣子应该做的。“
朱由校没好气地说道:”如果东林人被朕任命为首辅,他准备如何
第一百八十八章 用红薯喂猪
第二天,朱由校将同样的意思告诉了方从哲,让他转告给齐党,楚党,浙党诸官员。但也明确地告诉他,要做到皇帝放权给首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少在朝廷中要形成两股或者更多不同施政思想的团体,才会有这个可能。
既然大家要党争,那就争一些有用的东西吧。我不要你们争谁是小人谁是君子了,你们可以争谁贪污了,可以争谁的施政方法不对……反正,你们要争一些实在的东西,至于虚无漂渺的君子小人之争,可以休矣。
皇帝这样做,倒是引起一些人的不满,因为君子群而不党的意识深入人心,皇帝的作法,似乎是鼓励大家结党,也表示皇帝并不认为他们是君子,而是朋党小人。虽然朱由校在之前已经和两位辅臣说明白了,并没有这层意思,而只是想大家做些实事,但不满还是没有办法完全避免的,不过朱由校也不大在意。等到文官们尝到权力的滋味时,他们的不满会消失的。
至于这样做有多大效果,朱由校倒是不大在意的。反正他又没准备立刻就进行放权行动,而且民众的接受程度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自己才二十多岁,应该有足够的时间慢慢地推进这个过程,只要先把国内民众的精气神提了上来,大家的认识提高了,不相信就搞不出一套适合大明的政治方式,说不定到时候的方式比西方的两党制还要好呢。
魏忠贤指挥着厂卫,继续在南方深挖偷税漏税事件,而廉政公署则借着厂卫交过来的一些材料,将一个个犯有贪污,以权谋私的官员请去”喝茶“,挖出了一大批驻虫。由于廉政公署只受皇帝直管,张诚以国舅之尊亲自坐镇,任何想要在这里说情讲话的都无法开口,所以效果可以说是极好的。
经济调查局也不甘示弱,在南直隶各县开始了清账大行动。他们有一句名言:”数字是不会骗人的。“当然,数字也是会骗人的,但在朱由校的指导下,研究院算术科和吏员学堂会计科的学生研究了大量的真实账本,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以一为首位数字的数出现的机率,要远远大于理论上的九分之一,而且数字越大,越难出现在首位数字。
这个规律成了经济调查局的不传之秘,用来验证是否造假实在是百发百中。而只要知道你造了假,那认真地查询之下,再完美的假账也是经不起清查的。
而且朝廷两年前便发布命令,所有的公用账本必须采用复式记帐法。这主要是为了给吏员学堂会计班的人提供职位所发布的政令,而这种记账法使得造假帐更加不容易,查帐更容易发现破绽。
厂卫主要负责查实民情,安全事宜,廉政公署主要对付官员的贪污**,经济调查局则是对所有国家机构都有查帐之权。三司各司其职却又能互通有无,使得各司的效率都大为提高。而三司又有互相监督之权,这样也可以使得这三支队伍更容易保持其本身的纯洁性。
官员们倒下了,留下来的空便成了诱人的果实,使得很多官员开始想要采摘。朱由校
第一百八十九章 螺旋浆
只是陕西现在饭倒是有吃的了,但因为交通问题,在陕西栽种的红薯和马铃薯不能都运出来,所以才会有杨涟所说的农民用红薯喂猪的事。不过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陕西至少饱腹的粮食已经没有问题了。
杨涟道:”陛下,臣准备在全国各地开展培高造田,这需要户部和兵器局及农业合作社的协助,户部臣倒是可以与毕尚书沟通,只是这兵器局和农业合作社,倒是有些麻烦。“
兵器局和农业合作社并不是朝廷管辖的机构,前者属于皇家所有,后者是一家股份制的大商行。所以杨涟没有办法直接命令他们如何做,必须要通过皇帝下命令才行。
朱由校道:”兵器局下属的大明民用机械及工具合作社现在是魏忠贤所管,朕会吩咐厂臣与杨卿紧密合作的,而农业合作社也是他管的,一事不烦二主,杨卿找他就行了。“
杨涟不情愿地答应下来,他与魏忠贤有宿怨,当年整魏忠贤太厉害,有些担心这时候魏忠贤使绊子,但在皇帝面前又不大好说。
不想第二天魏忠贤便来到农业部求见,态度谦恭地询问要求自己配合的地方,对于杨涟所提的要求满口答应,倒是让杨涟唏嘘不已。从农业部出来后,便有魏忠贤的心腹手下问道:”老祖宗,当年杨涟对老祖宗可不大友好,现在我们又不怕他,为何对他如此客气呀“
魏忠贤没好气地说道:”当年是当年,今日是今日。杨涟当年所做之事,并非与我有私怨,乃是出于公心,那便不能全然怪他。我心中当然难免会有气,但如今大家是为公事,便不可因私而废公,阻碍了圣上的大业。“
这话不知道怎么传了出去,杨涟听到后道:”胸襟气度,涟竟然不如一个内监,惭愧惭愧。“
有了魏忠贤的全力支持,杨涟很容易通过农业合作社赊欠到了大量的工具,这些由大明民用机械及工具合作社制造的工具轻巧灵便,最重要的是耐用,使得农业部的培高田地计划进行得很是顺利。不过朱由校强调,只能根据具体情况,符合培高条件的才进行,不要为了培高而培高。
而南方官员的大换血,使得朝廷的命令在南方受到的抵制太为减少,新上任的心向朝廷的官吏们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在保证本地农业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抽调组织了大量的精壮农民,组成了农民务工队,参加农业部的田地改造计划,这可是能大大增加当地经济总量的好事情,谁都知道管辖的府县有钱了,如治安,普及识字方面会有多大的好处。
看到这个态势,这时候杨涟才知道,这天下还有多少人力资源被浪费掉了。根据下面报上来的农民务工人数,他估计在一年之内,全国至少可以将一千万亩低产的田地改造成培高田地,而全国总耕地不过是九亿多亩,其中还有很多是不适合改造的高产的平原田地。
朱由校事情都交待给别人后,便来到了兵器局。兵器局已经将大明民用机械及工具合作社单独划出来,形成了一个民用商社。而研究制造蒸汽火车的部门则归铁路部直管,印刷机械的研究制造归报社直管,现在兵器局专心研究制造兵器。
朱由校设立了一个水力运输局,方以智和朱之瑜的蒸汽轮船则被划归到这个
第一百九十章 拔苗助长的科学研究
这时孙元化道:”陛下,前次研究院器械科在这里订制了一批铜线,听说他们正在研究一种叫做电的东西,想把陛下讲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不知陛下可有兴趣去看一看“
朱由校诧异道:”有这回事他们怎么没有和朕说朕讲的是一些纯理论的东西,如何变为现实,朕自己也还没有摸索出来呀。“
这话其实是很有水分的,朱由校在研究生院开了一门新课——电学。这课根本不好讲,因为没有实物呀。所以朱由校就用填鸭式的方法将切割磁力线产生电,电可以点亮电灯,电又能使电动机转动的原理给他们说了一通。他觉得凭现在的水平应该很难造出电来,所以从来没有想过将电用物品研究出来,当时讲课只是想着先讲着一些原理,以后慢慢再看有没有指导意义。
就这样的一点点知识竟然可以让他们造出用电设备来朱由校根本不敢想象。他兴冲冲地和孙元化几个人赶到研究院器械科,想来看看他们造出的东西。
有几个学生正在作试验,一个学生转动着把手,使一个磁铁绕着中间的一个线圈旋转。线圈连接着两条线,连接到另一个线圈中,这个线圈外面的磁铁是固定的,里面的线圈跟着旋转了起来。
见到皇帝进来,学生们作揖行礼,一起口称陛下。朱由校挥挥手,仔细看着这个装置。学生转动的把手上面镶着磁铁,而中间的线圈是固定不动的。而另一边的线圈是用两个瓦片一样的结构和铜线相连,正在转个不停。
朱由校道:“这是谁负责的”
一个二十来岁的学生上前道:“陛下,是学生陈道永。陛下所说金属线切割磁力线,便可以产生如闪电一般的电,学生们便想试试,结果果然造出了能将人麻痹的电。学生们深受鼓舞,便想到陛下所说电可以让金属在磁场中转动,于是便做了这个装置,结果真的转动起来了,陛下真乃神人也。”
朱由校看了看旁边,果然有一个只有一半的结构,便问道:”这是你们研究出来的放电器“
陈道永道:”陛下,正是此物,转得越快,便麻得愈厉害。“
朱由校心里想,发现电击似乎是一百多年后的事了,而电的真正应用就是两百后多年的事了,现在如果开始研究电,会不会太早了一点,因为科学并不能在某一个方面有大的突飞猛进,它需要其它方面的科学技术来支持。但如果电能够真正的运用,那对于大明来说,可就是领先了世界两百多年了,到那时,谁还会认为现在科学出现在西方呢
他看着陈道永说道:”你在研究院里召集对电有兴趣的同学,组成大明电学研究所,你是所长。朕会给你更详细的资料,充足的资金和人力,所有与电有关的现象都可以研究,朕相信你们一定会给朕一个惊喜。“
陈道永惊呆了,他才二十四岁,竟然被陛下委以如此重任,这简直不可想象。不过他毫不犹豫地回道:”学生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的。“
 
第一百九十一章 教育改革
从天启二年开始建立师范学堂后,前期是一年就毕业,朱由校想等到教师基本上满足后再实行两年的学制。但一直到天启八年,依然是一年学制,因为根本就没有教师满足的时候。
天启四年,在南直隶开办了南京师范学堂,在四川开办了成都师范学堂。天启五年,在陕西开办了西安师范学堂,在湖广开办了长沙师范学堂。天启六年,在广东开办了广州师范学堂,在福建开办了泉州师范学堂,在山东开办了临清师范学堂。天启七年,山西开办了太原师范学堂,河南开办了洛阳师范学堂。
天启三年毕业的那一届学生,在分配到各处学堂后,很多人都在天启四年被朝廷重新召回,然后再派到了各地的师范学堂担任教师。在师范教育中,对民族的认同感教育是第一位的,第二位就是官话的学习了。所有的师范生必须说得一口流利的官话,当然是北京官话而不是凤阳官话。而且要求在任教时必须用官话教学,使学生至少要能听懂官话。
天启七年九月,朝廷将教育这一块从礼部划拉出来,正式成立了教育部,部长便是原京师大学堂师范学堂的副校长杨鹤。这人打仗不大行,但是抓教育确实是一把好手。各地师范学堂的建设和人员配置基本上是他负责的,事后无论是厂卫还是廉政公署,都称赞其“账目清楚明白,无一毫错处。任用均以才德论,无有一例徇私。”
朱由校已经命令翰林院在听取各方意见后制定了《教育法》,《教育法》规定,每年的教育经费,均由户部按一年的税收总额按比例拨款。天启八年到二十年为每年税收总额的一成,然后再根据情况来决定是增加还是减少。
这个拨款数额已经算是非常非常高的了,因为全国的小学堂本来就不多,中学堂更是只有十来所,所以大量的钱便被用来兴修学堂。朱由校对杨鹤的要求是五年之内,各个布政司至少要有一所师范学堂,北京和南京要有两所。每个乡必须保证要有一所小学堂,每个县要保证有一所中学堂。
《教育法》规定,所有年龄六岁到十五岁的大明男子或女子,均可以免费在国立小学堂学习两年,如成绩优异,则可以继续免费在国立中学堂学习两年。而其中成绩优异者,则可推荐入京师大学堂或各省师范学堂学习。
这个成绩优异,只能是按考试成绩。所有弄虚作假的学生将永远被免除进入大明学堂的机会,并且追缴前面免费学习阶段学费的十倍,而参与作假的教师则永远开除教师资格并入狱十年。
《教育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非常严格,里面有繁多的教师师德规范,象不得收受学生及家长礼物,象不得击打学生臀部及手掌以外的部位或导致其受伤,象不得对学生收取任何费用或者利用教师身份获得任何好处……教师只要有违反师德规范的行为都会被永远取消教师资格,并且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追究其刑事责任。
每个学堂都会邀请地方的开明士绅及有威望的人士组成
第一百九十二章 他们只是孩子呀
朱由校想到前世,自己读书的学校不是重点学校,有些普通班上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考上大学的希望,每天都在看小说,玩手机,谈恋爱中度过漫长的高中生活。当时倒没有细想,现在仔细一想也是呀,一个清洁工真的需要大学学历吗对于一些不喜欢学习的人来说,让他学习其实是一种惩罚。
他想了想说道:“可是,他们只是孩子呀。他们知道什么,为什么不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
徐光启笑道:“陛下,孩子也是知道对错的。他们犯错,便是一步步地试探自己要做到哪一步,大人才会干涉追究。只要惩戒了一个孩子,这所学堂里至少十年之内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件。这对于提高我大明人的素质,是极为有效的。”
朱由校道:“可是这个受到惩戒的学生这一生不就这样毁了吗”
徐光启答道:“开除或者劳动改造,并不会毁掉一个人。退一步说,在老师三令五申之下还要犯错的人,毁掉又有什么关系如果放纵了他,很快大家都会跟着他来学,这样一来,毁掉的可就不是一个人了。”
朱由校悚然而惊,作揖道:“谨受先生教诲。”这便是中国与西方最大的区别了。西方强调自由,而中国人却强调纪律之下的自由。朱由校一直认为,自由当然是好的,但是过度的自由,却会损害国家和民众。象美国人有烧国旗的自由,但他绝对不会允许大明人干出这种事情。
徐光启连称不敢:“陛下宅心仁厚,是天下之福。但法律太过宽厚,便失去其引导万民的本意。另外老臣与内阁诸人都看过法学院的《逻辑》课本,都觉得这样的书不能只让法学院学生独享。大明人人都看过这本书的话,这纷争自然会少得多,行事自然会更加适宜和理性。如果陛下允许的话,臣等觉得可以将简本放入中学堂的教材中,正本可以当成各大学堂教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