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家宗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胖一点
再加上梅方在曲艺圈子里的超然地位,郭同几人作为同行后辈,打心眼里佩服这位貌似天仙,举止豪爽的梅老板,所以一向以师叔相称,以为尊敬。
二师兄说的不错,作品咱们不缺,本事咱们师兄弟也不差,只要能够发挥正常,书场火爆只是早晚问题。
作为几人中的主心骨,彭善给众人吃了个定心丸,而后又道。
我是这么打算的,书场开张以后,咱们师兄弟四人分单双日说长篇。
一日两场,上午一场,下午一场,单日我和老四来,我讲《说岳,老四来《杨家将,双日二师兄和老五,二师兄说《三国,老五讲《隋唐。
回去之后,大家私下里也多练练书目,以做准备。
彭善让几人说的都是其最拿手的书目,郭同几人自然没有异议,反而已经开始低头琢磨到时如何使活,倒是没被安排颜谦,开口问道。
那晚上呢,三师兄,晚上没什么安排吗,这晚上的人气可不低,有时甚至比白天还要旺上几倍呢。
这我当然知道。
彭善笑了笑,然后解释道:不过书场新开,咱们这人手不太够,再开个长篇不好安排。
所以我打算弄几个短篇书目,一晚上就能说完的那种,然后我们几个排班轮流去说,以后要是有什么好的章程,再行安排。
这个
听到彭善的话,颜谦突然双目一亮,瞟了眼郭同,有些犹豫道。
三师兄,我有个不情之请。
你也想在晚上这场上台,和二师兄演你们那个二人评不对是相声。彭善不等颜谦开口,就把他的目的说出来。
那三师兄颜谦紧张道。
当然没问题,我听过你们说的相声,效果不错,如果在书场受欢迎的话,可以列为常备节目。
彭善微笑说道,怎么说颜谦是书场大股东之一,这个面子不能不给。
三师兄,多谢,我敬你。
颜谦激动的举杯致谢,眼神带着激动,旁边一直偷听的小黑胖子,也笑眯眯的过来碰了一下。
相比于在鼎香楼之前的小打小闹,郭颜相信,书场才是相声的真正舞台
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乾风土人情地理志》
郭同他们忙活着书场的开业,马晋也在松快了两天之后,重新被颜易叫到东宫里,交给了他一个新任务。
修著大乾地理志?
马晋险些一口茶水喷到颜易的脸上,顾不得失态,马晋忍不住问道。
殿下,绘山图海,分城屯田,这不是工部的事吗,我一个都察院的御史言官,往里面瞎掺和什么?
不是大乾地理志,是《大乾风土人情地理志,里面除了记载图绘我大乾各地府县的地貌风土,还要记载当地的风土人情,百姓习俗,和历史人文,典故故事。
为我大乾天下做个汇总,修撰成册,也可传于后世,扬我天朝风采。
颜易没理会马晋的反应,反而兴致勃勃的介绍起了编撰这个《大乾风土人情地理志的想法和用意。
一看颜易这兴奋的劲头,马晋就知道这劳什子《大乾风土人情地理志就是自己这个大舅子鼓捣出来的,就算不是发起人,也是主谋之一。
整这些花里胡哨,不管吃不管喝的做啥
马晋暗暗俳腹,他是真不愿意掺和这个《地理志的编撰之中。
马晋不傻,相反来自后世的他,很清楚的明白,如果说颜易口中这个《大乾风土人情地理志真要真修成了,肯定会成为华夏历史有名的地理风土典籍之一。
甚至有可能名列榜首,超过《水经注《大唐西域记这些影响甚大的历史地理文献。
而若是能成为这部未来地理巨著的主要编著者,不说日后名垂千古,广传后世,起码也能青史留名,小有名声。
且于今朝于后世,都能产生莫大声望,其个人资历上也会添上浓厚的一笔。
如此丰厚的回报,换个人恐怕巴不得同意了,但马晋却没什么兴趣,原因很简单。
一个字——懒。
这颜易口中的《地理志编撰范围,可是涉及到天下府县,又是绘图地型,又是记载风土人情,这工作量大了去了,搞不好还得满天下的乱跑取材。
当然,以马晋的身份,他只要不愿意出去,肯定有下面的人效劳,但主持如此巨著的汇总工作也不是小活,很费功夫和时间的。
马晋本来就不是什么勤劳性子,如今他自己的那些摊子都快忙活不过来,要不是手底下有几个得力帮手,早就崩了。
自家买卖,再苦再累,马晋还有心气去操劳,可这《大乾风土人情地理志,工作量大不说耗时还长,所得的报酬——名声地位什么的他也不缺,马晋当然懒得操心劳力往里面折腾了。
有这功夫,他把四大名著写出来,费力少不说,名声也会大的多。
马晋如此想无可厚非,后世之中,吴罗施曹四个人的名字,几乎妇孺皆知,可《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又有几个人知道。
当然这是只大众认知方面,具体几人的历史地位不好分说。
郦道元的《水经注是华夏第一部河道水系的综合地理典籍,堪称地理届的重要古籍文献之一,但四大名著也不是无名之辈,它们在华夏文学届的地位不必多说,无论是影响力还是幅阔度都是顶尖的一撮。
如果马晋没有这些可以借鉴的名著,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但偏偏他就是那个幸运儿,就难免选择自己更喜欢的一条路了。
所以,马晋不愿参与地理志的编撰这事,谈不上对,但也说不上错,只不过是选择不同罢了。
而后颜易又兴奋的向马晋阐明了这《地理志的种种不凡之处,而马晋面上认真听着,心下却是兴趣缺缺,趁着颜易说累了,停下喝茶的功夫,马晋见缝插针的出言表示推拒。
殿下,那风土人情正是在礼部的管辖之内,您让礼部和工部派人搭伙一同编著就是,若是嫌他们水平不够,翰林院的堂官随便挑出一个都够压场子
停。
颜易抬手制止了马晋的话,眉头一皱,说道,:子升,眼下孤虽监朝,但父皇还在位,这朝廷的年号还是景康二字,所以那些翰林院的堂官学士虽然博学,却终究是外人,孤信不过。
你是孤的心腹和至亲妹夫,又是大乾名士,天下有名的文豪,这地理志的编著交给你主持,无论是质量还是其他,孤都放心。
颜易说的情真意切,马晋却根本不吃他那一套,看颜易这厮说的神神秘秘,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其实都是套路。
眼下这朝中上下,不说九成九,其他有一半是颜易的人或者投靠他的路上,翰林院那帮子人,虽然清贵,但也不是不食烟火的主儿。
编著《地理志这事,既能得到丰厚名望,又能和颜易这位太子爷亲近,借此甚至可能在未来新朝得到重任。
如此机缘,谁要是得着,不得往死里给颜易效力,哪里还敢有什么二心。
吃饱了撑的?
所以,马晋不理会颜易的套路,心里撇了撇嘴,自顾自的冲大舅子叫苦。
殿下,不是我推脱,我是真没空闲接这差事,您不是不知道,如今我这家里一大摊子事。
公主那边有孕,《杂志和其他生意也得我操心,收的几个徒弟也个个不是省油的灯,整天给我添乱。
这还是私事,都察院那里我更是腾不开身,您也明白,京畿道乃是都察院十三道之首,负责的差事海了去了,每日堆到我这个巡按御史的公事折子跟山似的。
我是实在抽不开身,您还是另请高明吧,翰林院那边不行,国子监也有不少能人,要不从民间选才也行,咱们大乾的乡野遗贤可不在少数。
马晋抖落抖落自己的苦衷,然后还装模作样的给颜易献计献策,
太子殿下冷眼撇了马某人一眼,也不装什么苦逼东宫了,大马金刀的坐在主坐上,向马晋露出了封建皇权独裁者的可恶嘴脸。
孤还就认定非你不可了,子升,这《大乾风土人情地理志总撰修官,你当也得当,不当也得当
第五百二十六章 文治武功的明君圣主
嘿!
我这个暴脾气,太子了不起啊,太子就能为所欲为,让我马某人服软吗?
呃还真能
从心了的马晋,耷拉着一张脸,看着面前明显已然开始耍无赖的颜易,再想起当初那个礼贤下士,向自己要钱时说话温声细语的四皇子肃王,心中微微泛苦。
大舅子你变了。
自从当了太子,你就开始膨胀了,现在都开始卸磨杀驴,威胁昔日金主了。
果然,伴君如伴虎,皇帝都是大猪蹄子,嗯未来皇帝也算。
颜易看着一脸幽怨的看着自己的马晋,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不自然轻咳两声,轻斥道。
别这么看孤,孤这是为了你好。
呵呵
马晋心里俳腹一句,面上却继续苦着脸,开口向颜易问道:殿下,您觉得臣是长寿之像吗。
颜易没弄马晋的意思,询问道:孤不懂相术,子升此言何解。
臣身子娇弱,您这般压榨臣,臣怕过不了几年公主就该守寡了,您那亲外甥也成了没爹的孩子。马晋吐槽道。
胡说八道,这话能乱说吗,忒不吉利。
颜易忍不住斥了马晋一句,而后才道:你真以为孤会让你去亲自修撰这《地理志,到时自有专门文吏属官负责取材,汇总编著也有孤从翰林院调来的学士主持,你只要负责把好总关就行了。
按照您的说法,臣只要挂个名,然后每日去那编撰馆里转转,日后待《地理志修成,臣就能领个头功。
这天底下还有这等好事,殿下,你莫不是戏耍臣吧。
马晋琢磨了一下颜易的话,忍不住迟疑道。
孤可没这闲工夫。
颜易轻哼一声,看马晋还是满脸懵逼的模样,便挥手挥退一旁伺候的宫人,冲马晋开口解释道。
子升你不是外人,孤和你实话实说,历来各朝帝皇,能被成为贤明君主的,无非是在文治武功,国泰民安八个字中有所作为,
如今咱们大乾,在父皇的治理下,国泰民安,虽还有些许小患,但总得来说都不足为虑,随着日后朝位更换,孤自会一一处置。
只是,孤想着,这天下承平已久,百姓安居乐业,日后若是孤登基,无非是轻些赋税,这论起来还是父皇留下的底子,于孤无关
说到这,颜易停了一下,看向马晋:子升,孤这么说你明白吗。
臣明白。马晋郑重点了点头。
马晋是真明白颜易方才话中的意思,大舅子话说的笼统,其中的意思却很容易理解,总的来说,就是颜易想在登基之后干出一番事业来,当个受百姓爱戴,史书记载的明君圣主。
可明君不是好当的,老丈人景康帝这个皇帝干的不赖,把该干的活都干完了,把整个大乾朝经营的是国富明强,百业兴盛。
可以说,景康帝给未来颜易留下一个富庶的好摊子,只要颜易不作大死,安安稳稳熬过一世毫无问题。
这本是个好事,可如此一来,却几乎没有颜易的发挥空间了。
这皇帝干的好了,人家说他爹景康帝留下的底子好,顶多混个守成之君的评价,若是干的不好,人家说你是个败家子,一顶无道昏君的帽子就扣过来了。
颜易压力山大
只是,虽然压力不小,但颜易也不是轻易放弃的。
国泰民安被景康帝实现了,只要他按照自家父皇的政策,萧规曹随之下可以维持如今的大乾盛世。
所以,颜易把目标打到了文治武功这四个字上,只要能维持住景康帝留下的盛世,而后再这文治武功中做出一番属于他颜易的成就,这明君一词就算他当不上,非不枉帝皇一场。
大乾周边虽有不少敌患,但终归只是皮癣之疾,只差几旅精兵就可轻易平定,不足为虑,此外,大动刀兵,受苦的还是我大乾百姓,孤实不愿矣。
所以,孤打算修文著典,以文治传天下,孤要以举国之力,修撰一部鸿篇巨著,其中包括经史子集释藏道经地理医学工技农艺等无数典藏秘籍。
上至先秦,下到我大乾,著言千万,包罗万象,集古今之大成。
说到这,颜易双目放出闪闪精光:子升,如此之巨著若现于世,孤必然借此挤入历代明君行列。
而你,作为这部巨著的总撰修官,也将同孤一样,万世流芳,你我二人也来个君臣佳话。
马晋没想法颜易心里还憋了这么个大招,一时间被这个消息砸的有点晕乎,又听得颜易要同他君臣相谊,万世流芳,脑子还没转悠过来,就先俯身施礼。
臣谢殿下知遇隆恩,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哈哈,这么说子升你同意了,哈哈,孤果然没看错你。
马晋迷迷糊糊之下的谢恩,被颜易以为他答应此事,太子殿下立时喜形于色,不等马晋开口道。
放心,这《地理志只是拿来给你们练手的,待孤登日后,孤会成立一个修著典籍的衙门,到时你就是那个衙门的主官,专门负责修撰这部孤起名为《乾坤大典的巨著。
子升,孤把话扔在这了,待《乾坤大典功成之日,就是你入阁拜相之时,嗯,子升你还有话说?
马晋:
你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我再不干,我怕走不出东宫大门
于是,马某人推金山,倒玉柱,大声的同颜易表起了忠心。
臣马晋定当赴汤蹈火,早日为殿下修成乾坤大挪呸大典,以表殿下文成圣德
次日,太子颜易上表奏请,京畿道巡按御史马晋翰林院掌院学士冷青书等等十数位朝廷文才,于宫门侧的朝阳巷,修撰《大乾风土人情地理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