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杂家宗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胖一点

    你噗

    王景看着面前的李瑞阳,双目瞪得浑圆,手指着其晃悠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而后,忍不住狂吐几口血来,倒地不起。

    马晋:〣〣

    卧槽,这老头不会被老李骂死了吧

    来不及多想,马晋快步上前,弯腰在王景鼻间试了试鼻息,方才松了口气,回首对着脸色各异的群臣道。

    王老大人还在,应该是昏了过去。

    来人,抬王大人前去太医院就医。

    颜易见人没死,便招手唤来殿中的侍卫,将王景抬出。

    看着被侍卫抬出去的王景,朝中群臣心情各异,有高兴的有愤怒的幸灾乐祸的不在少数,兔死狐悲的也有很多。

    和百官相比,某位始作俑者的态度就利落多了。

    李瑞对着看向他的马晋,面露傲色:一条断脊老狗,不堪一击。

    马晋:

    他真是服了这位爷了

    事到如今,此事真的出乎马晋的掌控了,打死他也没想到,老李会如此给力,上来一个照面,就直接放倒了一个。

    这个放倒是真放倒,一想起方才自己试王景鼻息,老头那悬若游丝的呼吸,马晋是真怕老李把这老头给骂死了。

    这可是工部三品郎中,即便王景再不遭人喜欢,景康帝也不能眼睁睁老头死在朝会上而无动于衷。

    一个搞不好,老李这身刚穿上的官服就得重新被扒下来,而且还可能有牢狱之灾。

    而且最关键的是,就在景康帝和百官因为抬出去的王景还没回过神的时候,李瑞阳这厮根据功课,逮着另外一个官员又喷起来。

    我有一言,请诸君静听

    马晋看着正吐沫星子胡乱飞的老李,恨不得一巴掌呼死自己,自己怎么就猪油蒙了心,把这位爷弄来了。

    要是再被其弄死两个,自己也得跟着吃瓜落,脚下一动,马晋就要上前制止李瑞阳,结果他刚一动,袖子就被不知何时来到自己身旁的陈明水拉住了。

    不要动,看着就好。

    陈老头面无表情,嘴唇微动,而想要拦下李瑞阳的马晋,出于对老陈的信任,闭上了嘴巴。

    陈马二人的小动作,没有丝毫影响李瑞阳,小太白越骂越起劲,愣是将那个官员骂的抬不起头来,有和其交好的官员出面助战,李瑞阳也是浑然不惧,以一敌众,舌战群臣。

    今日上朝的官员算是开了眼,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做铁齿铜牙,什么叫口舌如刀。

    十六打一啊,如此多的官员围攻李瑞阳一人,却硬生生的被人家一张嘴喷的抬不起头来,连连败退不说,其中还有一个心里素质不好的,直接被李气晕了,由侍卫抬着去陪王大元老作伴。

    到了最后,十六嗯十五位官员连李瑞阳的眼神都不敢对视,生怕被这位盯上,又是一阵连珠抛喷来。

    李瑞阳一人站在殿中,群臣退避,那场面,马晋都暗自羡慕,暗自怀疑谁才是本书主角。

    不过最让马晋想不通的,是李瑞阳今日在朝会上如此肆无忌惮,引得群臣震怒,甚至马晋都看到了不少大佬都面带不悦,但唯独以往最看重规矩的景康帝,毫无动作。

    马晋之前偷偷往龙椅的方向看了好几次,只见自家这位老丈人兴致勃勃的看着殿中的李瑞阳发挥,面上没有半分异色,着实让马晋心下不解。

    而且,景康帝的这种表现一直维持到了散朝,任凭消停下来的李瑞阳被好几位重臣出言弹劾,也不做任何表示。

    于是,在朝会上骂晕了两位大臣的李瑞阳,竟然毫发无损的回家了

    对此事百思不得其解的马晋在散朝后跑到了东宫,就此事询问了颜易,而后得到了一个操蛋的答案。

    他也不知道

    马晋:《¥

    要不是怕死,他也想学着老李那样,对这厮一顿狂喷。

    不过,虽然不知道景康帝的想法,但颜易自己倒是很欣赏李瑞阳的。

    毕竟清风行动也有他的功劳,那都察院更是一二把手都是他的人,几乎是他的自留地,王醒这群人针对都察院,颜易自然心里不爽。

    不过因为事情太小,颜易这个太子地位超然,自然不好出来偏帮,此番有老李出来狂骂了通,也算是替他出了气,太子殿下自然对李瑞阳观感不错。

    再加上马晋求情,颜易索性就许诺保下李瑞阳,只要王景不死,李瑞阳照常做他的侍御史,就是王景死了,也顶多废黜官职,性命无忧。

    有了颜易这位太子爷的保证,李瑞阳这条小命算是保住了,马晋也算是松了口气。

    毕竟李瑞阳是自己拉进这场纷争的,朝会骂人则是自己指使的,要是让其因此丧命,马晋实在于心不忍。

    回去之后,马晋就叫来老李,让其最近老实些,朝会也先别上了,告假避避风头,反正经此一役,马晋不相信还有人敢冲都察院挑事。

    马晋自己吓得不轻,李瑞阳本人不知是没看出后果还是天生心大,对此事一副浑不在意的模样。

    惹得马晋不放心,特地派连盛带了几个人做其随从,一为限制,二来也是为了保护李瑞阳。

    毕竟在朝中其可得罪了不少官员,难保有个心眼小的,派人蒙了他麻袋,暴打一顿

    而就在马晋给李瑞阳擦屁股的时候,王景和那位被骂晕了的官员都醒来了,不久后,吏部收到了王元老的辞呈。

    老头真被骂的不当官了




第五百二十一章 铁齿铜牙
    熬死了两朝皇帝,以古稀之年还死赖着朝堂上不走的王景,突然上表致仕,着实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同时,最让人震惊的是,递辞呈的不只王元老一人,当时和李瑞阳骂战的十六位官员,有十名官员在王景之后,也向吏部和内阁递上了辞官文书。

    这其中,除了两个被骂急眼了的,真心不想干了的,其余官员,包括王景在内,都是辞官是假,借此试探一下朝廷的态度才是真正目的。

    要知道,李瑞阳当时骂的话,也不全是无中生有,做过功课的他,喷人直指对方紧要处,所以,当时李瑞阳在大殿的言辞,多多少少触及了这些官员的痛点,才让这些官员哑口无言,心虚败退。

    否则要光是靠谩骂对喷,李瑞阳再是口才如双,也不可能轻而易举喷退十六名在朝会上久经骂阵的官油子。

    什么懒政无为结朋争权媚上欺下等等,这些或大或小的罪名,虽然肯定没有李瑞阳在朝上骂的这么严重,但要是朝廷追责,他们也经不起折腾。

    所以众官递辞呈,也是表明一下认错态度,比如来个臣愧对圣上隆恩,有负朝廷厚望的诚恳自责,看看能不能换取朝廷轻究。

    嗯,其实就是个套路!

    如果朝廷追责,按照以往的惯例,这些小罪,如果官员识趣自动请辞,一般朝廷也会保留其颜面,此事因为这些官员的辞官就此作罢。

    而若是朝廷无意此事,更是好办,吏部驳回他们的辞呈,大家还能做他们官老爷,虚惊一场,皆大欢喜。

    同时,十数位官员同时向朝廷请辞,作为始作俑者的李瑞阳多少要受到影响。

    能阴一把李瑞阳这个大喷子,这些挨了半天喷的官员们,没几个能忍住这个诱惑

    这些官员的想法,当然瞒不过朝中这些摸爬滚打多年的狐狸,甚至连刚入官场的李瑞阳本人,也在马晋的提点之下,很快弄明白了这些人的用意。

    不过,这些人的小想法,马李二人不怎么在意,反正颜易这位太子爷都发话了,只要不是景康帝突然发狠,非弄死李瑞阳不可,这李大诗人就掉不了半根汗毛。

    而只要李瑞阳无事,吏部那边如何处理这些官员的辞呈,马晋也不是很关注,反正他的目的是帮助都察院同僚,一解朝会之窘。

    能顺便把这些针对都察院的官员解决了,固然可喜,解决不了也无碍,反正日子还长,他们都察院有时间和他们慢慢玩。

    不出马晋所料,在颜易的干涉下,最后的结果就是和稀泥,李瑞阳屁事没有,继续当他的都察院喷子大杀器,那些官员也没被批准辞官,两不责罚。

    颜易如此处理很容易理解,毕竟他刚刚掌权,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虽然这些官员有点小错,但无伤大雅,没必要小题大做死揪着不放。

    而且,刚刚因为清风行动而人心惶惶的京城官场,眼下刚刚恢复平静不久,如若因为十数位的官员联合辞官,再次引发朝堂动荡,就有些不偿失了,这也是力求平稳的颜易最不想看到的。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十一位官员递辞呈,吏部却只驳回了十位,那位王大元老的殷切请求,被朝廷惋惜不已的同意了。

    据知情人士的透露,王老大人的辞呈一递上去,几乎让吏部以最快的速度报批内阁议定,而后内阁又以最快的速度批准了王景的辞呈。

    最后,太子颜易怀着沉痛的心情,坚定的在内阁批准王景辞官的条陈上,盖上大印。

    于是,看着一同递辞呈的官员纷纷被吏部驳回,王老大人颤颤巍巍的晃了晃手里的批准条陈,噗的一声,又吐了口血,华丽丽的晕倒了。

    没过多久,回春堂的房神医,一脸沉痛的从王景府邸里走出来,两个时辰后,附近的棺材铺来了位新客户

    呃,王老大人的悲惨事迹,没有在朝中引起什么太大的动静,虽然大家都有点想笑,但面上还是平静无波,甚至带点悲伤的样子。

    而和朝中的平静不同,在外界,却是因为这个消息炸翻了天。

    之前,朝会骂战的事情漏出来,京城可是有三分之二的小报将头版给了李瑞阳这位在朝会之上,以一敌十七,骂晕两个,骂的辞官十一位的大喷子。

    而剩余的三分之二的小报,也都对此事有所提及,本就声名不弱的李大诗人,一跃成了京城乃至京畿附近的大明星。

    谁料这还不是最后战果,其中有一个大官蹦跶了两天后,竟然被气死了。

    当然,这是民间说法,实际王老大人真正的死因,很大程度是因为那张辞官批准条陈,不过。如果没有李瑞阳骂王景这件事在前,王大元老也不会辞官,所以说是李瑞阳骂死了王老大人,倒也不算完全错。

    反正现在人死了,颜易和内阁绝对可能承担责任,所以背锅的只能是老李了。

    于是,之前还庆幸自己逃过一劫,同马晋及一帮同僚喝酒庆功的老李,在王景死的第二天,接到了内阁发下来的申斥和处置。

    连降三级留用,罚俸三年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弄死了个王景,老李的前途也废了大半,受了这么大责罚的他,起码近几年之内,无大功不得升迁。

    好在经此一役,老李虽恶了群臣,但在都察院内部却是人缘颇佳,再加上又有马晋罩着,安稳度日不在话下,以后若是有机会,也未必不能再进两步。

    不过,官场虽然失意,老李在民间和士林的名声却是大了数倍,虽然因为王景之死,这名声有些毁誉参半,但大家也公认,李大诗人口才无双,还有好事人还给他起了个铁齿铜牙李瑞阳的外号。

    自此以后,人们再提起李瑞阳,再也不说什么诗坛双杰,大才子之类的话,而是满脸忌惮的表示这厮喷人了得,大家快离他远点



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甘心的师兄弟
    口才无双的李瑞阳号称铁齿铜牙,而马晋身边,却有一个比他更甚一筹的人物——金口银舌彭善彭三爷。

    当然,李瑞阳的铁齿铜牙是形容其牙尖嘴利,能言善辩,无敌的喷人战绩,金口银舌,则是观众们赞彭善一张巧嘴,说遍古今千年大事,论尽英雄红颜缠绵的评书功力。

    不过,这位在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彭三爷,如今在马晋面前却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

    景康二十年,六月初二

    公主府,正房

    今日颜妍又被贤妃招进宫里,马晋难得有了点空闲时间,美滋滋的让后厨弄了点酒菜,小酌取乐。

    彭善来时,马晋正嫌自己一人干喝没劲呢,见三弟子来了,立刻拉着彭善陪自己喝酒。

    来来来,老三,尝尝这酒,宫里的好东西,我专门从东宫太子那讹搬来的。

    马晋捧着酒壶要给彭善倒酒,把彭善吓了一跳,说什么不敢接,马晋拗不过他,就把酒壶放下,让他自己来,彭善这才给自己倒了杯酒,举杯细细品尝。

    酒一入口,彭善就是双目一亮,对着马晋赞道:师父,不愧是宫里的御酒,入口甘醇,唇齿留香,好酒。

    哈哈,还是你小子识货,这酒可是先皇时由宫廷酒匠酿的,本就是上品佳酿,如今又经过三十年的窖藏,比之醉仙楼的百年陈酿有过之而无不及。

    之前,老二和颜谦那小子过来,我也赏了他们两杯,颜谦还好,和你一般都是懂酒的,而那小黑胖子就是纯粹糟蹋东西,喝完这酒竟然同我说这酒不如烧刀子有劲,恨的我恨不得大耳刮子抽死他。

    马晋只要和徒弟们聊天,甭管谈什么话题,必会损一波小黑胖子,这个彭善早就习惯了,贴心的给马晋的酒杯加满酒,彭善脸上有点犹豫的道。

    师父,我有个事想跟您说

    马晋刚夹起一片切好的猪头肉,这是公主府后厨洪高两位御厨,根据他琢磨出来的菜谱烧出来的扒猪头,肉酥烂而有嚼头,味肥美不油腻,是马晋最近餐餐不离的下酒菜。

    而听到彭善的话,再结合彭善脸上的异色,马晋将肉不动声色的嚼了几口咽下,眼神闪烁,带着些许试探的向彭善问道。

    莫不是你看上哪家姑娘了?

    彭善:???

    看着彭善的神情,马晋就知道自己想差了,不过这也不怨他,这段时间,男的有包宝,女的有胡香,天天摆出这么一副丧眉搭眼的表情,过来向他或者颜妍咨询情事。

    弄的马晋如今都有点魔怔了,一看到彭善这幅支支吾吾不肯明言的模样,第一反应就是又一个被爱情冲昏了头的傻瓜。

    弟子还没有中意的姑娘。

    彭善到底年纪不是不大,在马晋这个师父面前,提起情爱之事颇有点害羞。

    哦,没看中姑娘,那是看中哪个小郎君了,放心,师父是个开明人,不会歧视你们的。
1...255256257258259...3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