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杂家宗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胖一点

    所以,最近都察院的中低级御史日子过的很艰难。

    尤其是三品至五品这些位御史,正好有上朝的资格,那每天朝会的过程,就是被各大衙门的官员群起而攻之,每次都是景康帝或者内阁阁老看不下去喝止,众官员才意犹未尽的放过被围攻的怀疑人生的御史们。

    天可怜见,都察院的御史们虽然号称言官,但大多数的工作都是写奏折上奏弹劾,即使在朝会上有发言,也都是事先准备好,按照宣读即可。

    所以,都察院的笔杆子是远远多于言官的,让他们写文章骂仗,都察院一衙敌一朝,丝毫不虚。

    但若是论朝堂争辩,他们可不是诸衙联盟的对手,仅有几个口才不错的,也是一嘴辩不过十张口,反而哪里有反抗,哪里就有更大的压迫。

    就这,你还挑不出他们什么错处来,反正他们争论都是朝堂的政事,最多意见不同导致言行有些激烈,不过都是为朝廷分忧,你也不能死抓着不放吧。

    反正清风行动已经完了,他们之前的错处,也都该罚的罚完了,无事一身轻的他们如今最不怕的就是都察院。

    在马晋参加清苑文会之前的一场朝会中,都察院有资格上朝的御史告假近四分之一,剩下的也都是闷嘴葫芦,一言不发,任别的衙门的官员如何挑衅也不搭话,

    都察院的御史们如此窘境,马晋作为始作俑者看着,心里也颇不是滋味。

    以他之前清风行动的凶名和颜易的关系,群起攻之这件事自然轮不到他头上,但眼看着都察院的同僚被欺,马晋也不能无动于衷。

    只是,他一人力短,在朝会上也护不了几人,往往都是枉费口舌,相反这群人看着他这个清风行动的发起人,心里火更大,又不敢对着马晋发。

    于是

    此番马晋在文会,看到李瑞阳大发神威,突然突发奇想。

    要是把这位爷,拉到他们都察院,而后想法放到朝会上,不用多,小太白就发挥今天的一半功力,也够那群以多欺少的官员们喝一壶的。

    马晋是越想越心动,本来还想回去考虑一下,但路上一见李瑞阳,就直接忍不住开口相邀




第五百一十九章 住口,无耻老贼
    马晋举荐李瑞阳为官的事,并没有收到对方太大的抵制。

    虽然起先其还因为性格原因,很是别扭的表示推据,但在马晋大义凛然训斥了其一顿,说什么我这是为国举贤,非是图你什么知遇之恩的套话之后,李大诗人便也顺坡下驴的答应了。

    归根结底,李瑞阳虽然性格孤傲,却不是什么不爱功名的性子,实际上,这些苦读多年的文人,或多或少都有些一展胸中所学,匡扶天下苍生的宏伟抱负。

    俗话说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当年正版李太白因为唐明皇一纸诏书,就屁颠屁颠的跑到长安做了个翰林待诏,更何况如今这个高仿的小太白呢。

    文坛中的名号再响,也就糊弄糊弄后辈的年轻士子,如果没有得势的家世,一个实职知府说不鸟你就不鸟你。

    这不是李瑞阳妄言,而是他的真实事迹,从那一刻起,他就明白,什么诗坛双杰,都是虚的,只有实实在在的权力别人才会打心眼里敬畏你。

    从那之后,李瑞阳就有了入仕为官的心思,只是,他一个只会写诗的诗人,又一身的臭脾气,谁肯招他入仕。

    有一次,李瑞阳的一个至交好友,托了大人情,让他去河北巡抚衙门挂了六品的文职,只是不足一年,他就因为这幅傲气性格,把上官同僚下属得罪了个遍,处处遭受排挤,被迫挂印辞官。

    也因为这次为官经历,再也没有人说举荐他入仕,渐渐的,李也死了心,没想到来清苑文会撒了次野,竟引得马晋欣赏,开口推举自己入都察院为官。

    马晋是何许人也,李瑞阳很清楚,不说其他身份,单以朝堂的影响来说,其皇上的宠臣,太子的臂膀,都察院京畿道巡按御史,都察院仅次于五位大佬堂官。

    马晋掀起清风行动时,正是当初李瑞阳刚来到京城的时候,一人之力,引得京中数千位官员战栗,这让当时初来京城的李瑞阳对马晋很是好奇。

    后来对马晋深入了解之后,李瑞阳对马晋的评价有些两极分化。

    要论文才,李瑞阳不太看得上马晋,马晋写的那些小说在李瑞阳看来,除了那《三国还能看上一眼,其他的简直就是不知所谓,胡编乱造,妄为京城文豪之称。

    但要论做官,李瑞阳还挺佩服马某人的,觉得其除了有些媚上之外,还能当的一声青天御史之称。

    所以,马晋此番开口要举荐他入都察院,李瑞阳心里是有些动心的,否则以他的性格,马晋替他把借口圆的再好,他也未必能这么轻松应下。

    李瑞阳心中的百转千回,马晋一概不知,他从李处知道其以前还做过六品文职后,颇为惊喜。

    之前他还愁李瑞阳一介白身,就算有自己举荐,根据惯例也最多不过七品,如何能让其有上朝资格,此番得知李瑞阳还有这般资历,事情就好操作多了。

    三日后。

    在马晋往颜易和陈明水那边跑了两趟后,李瑞阳正式入职都察院,实职京畿道正六品侍御史,兼从五品巡按衙署副司务。

    顾名思义,李瑞阳的实际职务是六品侍御史,而后边那个兼,则是虚衔,其实就是看着好看,实际上没什么毛用。

    不过,因为这个五品虚衔,李瑞阳便有了上朝的资格。

    在这里,马晋是打了个擦边球的,大乾朝会是五品以上官员才能参加,而这些官员全部都是实职,虚衔不入此列。

    但值得一说的是,大乾朝会律例中,没有一个条文明确规定了五品虚衔不能上朝,以往虚衔不上朝,只是不成文的规矩,大家都习以为常,但若是五品虚衔上朝,也不算违反律例。

    马晋做了两年的殿中侍御史,对朝会律例倒背如流,所以才想出了这条漏洞,不留把柄的让李瑞阳有了上朝资格。

    五月十五日

    因为景康帝病愈,加上颜易掌权,便把五日一朝又改为了三日一朝,于是,睡了两天懒觉的马晋,只得熬夜爬起来,骑着墨麒麟赶往宫里上朝。

    在宫门外,马晋看到了由已经从殿中侍御史衙署升任京畿道从五品侍御史的成天乐,正带着第一次上朝的李瑞阳隐藏在几个都察院的御史后。

    马晋眼神闪过笑意,同几个相熟的官员打了招呼,静静得等待入宫上朝。

    按照朝会规矩,在过龙华桥之前,是有殿中侍御史衙署,清点上朝官员人数名单的,有请假出差或者其他原因不上朝的官员都得通通记录在册。

    不过,马晋提前打了个招呼,殿中侍御史衙署自然不会对都察院突然多了个上朝官员揪住不放。

    而且,有名单多出来的官员上朝乃是常态,光是地方官回京述职上朝面圣的,每月就有几十个,都察院多一个李瑞阳算什么。

    照例,百官列位,山呼万岁,然后嗯,还多了一项,参拜太子,山呼千岁。

    人家颜易现在的地位可不一样了,上朝时,坐着放在景康帝龙椅左下侧的盘龙椅上,神情严肃,一副东宫储君的大气魄,威严无比。

    礼数参拜完毕,就到了百官议事的环节,里里外外忙活一通,大半个时辰就没了,而就在朝会尾声时刻,一部分官员已经开始在认真思考,一会下朝之后去鼎香楼吃驴肉火烧还是早茶点心时,那群不省事的人又把矛头指向了都察院方才发言的某位御史。

    先是逐文酌字的挑毛病,而后借题发挥,抨击该御史的办差不严,有负圣恩之类的,都是虚话,定不了什么罪,但恶心恶心人够了。

    几个官员轮番出来挑衅刚才那个御史,终于把那御史惹急了,出来反驳,然后惨遭群殴,有都察院的同僚看不下去,出来帮忙,然后更多的官员出来围攻

    这个套路,马晋已经见过五六次了,要是以往,只能干看着等景康帝最后收场,但是现在嘛

    马晋轻轻转头,对着后面正跃跃欲试的李瑞阳点了点头,而后,活祢衡就霎时跳了出来,指着一个正说着正欢的老头,开口就喷道。

    住口!无耻老贼,岂不知皇上在上,太子监朝,浩浩百官位列殿中,诸君还未开口,汝安敢在此饶舌



第五百二十章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二合一)
    乾坤大殿

    殿中的君臣百官被突然跳出来,开口便骂的李瑞阳吓了一跳,而就当众人还没从李瑞阳这个生面孔回过神来,刚才那个被骂的老头已然大怒回斥。

    混账,老夫三朝元老,小儿敢辱骂于我。

    而随着老头的举动,殿中众人的眼神当即玩味起来。

    王醒,工部从三品郎中,今年七十五岁,是朝堂之上有年纪最大的老臣之一。

    其方才口称自己是三朝元老,却也没错,

    只是这个三朝元老,含金量略微不足,多是其自己喊的,真正认的没几个。

    原因很简单,他这个三朝元老,是靠活得长生生熬上来了的。

    王景确实是从景康帝爷爷那辈宁德帝就开始当差,只是这个差,就是个九品小官,一直到先皇奉文帝时,其方靠着资历慢慢熬到了工部从五品主事的位置上,而且还是个冷门差事,属于同级里最不入眼的那种。

    但官不大,架不住人家体格子硬朗,先皇驾崩后,王景又在当朝混,从景康元年熬到景康二十年,终于熬到了从三品的位置上,堪称官场励志典范。

    不过也因此,其资历虽老,但功绩和官职在那摆着呢,元老一词还远远当不得,而且其历经三朝,七十五岁才混到从三品,满朝文武,稍微有点能力的都不太能看的上这位。

    尤其是这王景因为年长,常常倚老卖老,张口闭口以三朝元老自居,对着同僚或者是年龄比他小的上司重臣的事,经常横加干涉,甚至有时连景康帝也受他的骚扰,这位王元老在朝中的人缘连如今的马晋都比不上。

    不过,因朝廷有敬老的传统,君臣百官就是再不喜这位王元老,也不好对其怎么样,每每吃了亏,只得暗生闷气,这也更助长了王景的气焰。

    之前都察院清风行动,王元老和其同样在工部任职的儿子都受了牵连,他本人罚俸一年,被吏部发文训斥,而他儿子更是连降两级,贬出京城。

    自家吃了这么大的亏,王元老岂能无动于衷,从那之后,老头就深恨都察院,朝会群臣围攻都察院御史时,这王元老就是里面的中坚骨干,每每冲锋在前,那高涨的劲头一点不像年过七旬的老人

    王景仗着资历深厚,连其他人不敢怼的马晋,他都刺了好几句,其他御史更别说了,稍微还句嘴就得被扣一顶不尊老的帽子。

    但今日李瑞阳突然跳出来,矛头直指王景,上来就是一句无耻老贼,着实让群臣百官颇为激动!

    难道说,这朝中终于出了硬杠王老杂毛的猛人?

    思念如此,连方才吵的正厉害的官员御史们都纷纷停住了战火,对视一眼,默契的退了几步,将地方让给了王李二人

    我呸,枉你为官几十载,可有方寸有利国民之功?还敢腆着脸自称三朝元老,你七十多岁的年纪活到狗肚子里去了。

    李瑞阳看到众臣的视线,相聚己身,没有一丝紧张之意,反而上前两步,怒视王景高声斥骂。

    你你好大的胆子。

    王景没想到李瑞阳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是对自己高声辱骂,气的浑身直颤。

    朝堂之上,皇上太子在上,衮衮诸公俱于身边,我有什么怕的。

    李瑞阳断喝一声,端的是正义凛然,而一旁的看好戏的群臣百官都没说话,眼神闪烁着静静的看好戏。

    李瑞阳是看重仕途,但不代表他可以被马晋随便支使,马晋让他在朝会中骂出都察院的威风来,让那些刁难都察院的官员们知道都察院的厉害。

    这个要求李瑞阳答应了,但同样,他也向马晋提出一个要求,他此番朝会开喷,目标必须由他自己选,马晋询问了一下他的想法后,点头同意了。

    李瑞阳的想法很简单,喷人可以,但柿子得挑一挑,软的硬的无所谓,关键得是烂柿子,他不在乎脏不脏手,只要让他心里舒服就行了。

    敢号称小太白的李瑞阳,骨子里是孤傲不羁的,即便有心官场,但也有自己的原则在,他不可能为了讨好马晋以求仕途向上,就放弃自己的原则,朝堂和人骂战他能接受,但骂谁马晋不能强制他。

    当然,马晋虽答应不强制李瑞阳,但也不会让他由着性子来。

    所以,此番来之前,马李二人已然做过些功课,而功课中的一大重点,就是这位三朝元老王郎中。

    前面说过,这老头可是怼过马晋的,而马某人的心胸,一向不怎么宽阔

    我有一言,请诸君静听。

    李瑞阳不等王景说话,打断了其的话头后,就自顾自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王景,汝之年纪,老迈昏篑,本应告老还乡,颐养天年,而汝却贪权恋职,揣着明白装糊涂,赖在朝中迟迟不走,皇上仁慈,念你年迈,忍汝庸碌从而留用。

    但是,汝之老贼着实可恨,不思报却圣上隆恩,尽心政事,反而在这庙堂之上,殿宇之间,伙同朋党狼狈为奸,言辞诽谤攻击忠贞之士,欲毁我大乾社稷。

    何其的狼子野心,何其的狼心狗肺,何其的畜生不如,我李瑞阳恨不得生吃你肉,活喝汝血,为我朝除一大害

    活祢衡不是白叫的,李瑞阳火力全开之下,直把王元老喷的老脸微颤,胸部不停起伏,良久,才聚起精神,趁着李瑞阳说话的空档插进句话。

    黄口小儿,满嘴的粗鄙之语,我

    我呸。

    李瑞阳骂的正起劲的,发现王景还敢还嘴,眼神一冷,把嘴一张,攻势更为猛烈。

    皓首匹夫,苍髯老贼,苟活数十载而于朝廷寸功未立,只知谄谀媚上,我要是你,立刻潜身缩首,滚出大殿。

    然后交上辞呈,回乡了此残生,也省得落得一世骂名,连累后世子孙

    王景话被说完,就被李瑞阳堵了回来,本本就憋的够呛,又被李紧接着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胸中这口气更顺不过来,忍不住右手捂胸口,另一只手指着李瑞阳,颤声骂道

    我我我

    看老头还来劲,李瑞阳嗓音提高,发出了最后的大招。

    你什么你,不报君恩,是为不忠;倚老卖老,是为不仁;欺凌同僚,是为不仁;丢人现眼辱及祖宗,是为不孝;

    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有何颜面在这大殿之上狺狺狂吠。

    咦,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1...254255256257258...3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