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聊天群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叫天
后世历史上有一种说法,萨尔浒之战时,朝鲜虽然派出了一万军队,但其将领却得到光海君的密旨,不可与大金力战,且暗中把消息告诉了大金。因此大金对明军的动向掌握的极其精准,而朝鲜军队大部分未做抵抗便投降了。
和这个光海君不一样的是,如今掌权的仁祖是朝鲜西人党发动政变拥立的,一直心向大明,排斥有蛮夷之实的大金。
在原本的历史上,因为东江已废,对大金没有一点威胁,因此虽然朝鲜阳奉阴违,皇太极也容忍了,先行对付林丹汗和大明。直到崇祯九年,也就是1636年时才发动对朝鲜的战事。
可在这个位面上,牛人卢象升调任登莱巡抚,亲自领兵对大金的作战。其在朝鲜人的帮助下,甚至连续两次歼灭了大金两个千人军队,这是皇太极所恐慌的。大金本来就没多少人口,要是这么损失下去,大金是承受不起的。也因此,他虽然明知辽东此时的粮食有限,还是发动了大军,有了这次的征伐。
阿敏听了皇太极的要求后,点点头答应下来。不过皇太极似乎还不满意,见他没动,就补充说道:二贝勒,朝鲜的局面,唯有把光海君抓到我们大金手中,才能彻底平定。也如此,才不会出现朝鲜为明国所用,导致我大金损兵折将,这其中关键,甚是重要。趁着朝鲜不知我大军前来,还需早些动作才行。明白么?
话语中,稍微揭了下阿敏的伤疤,这让阿敏很是恼怒,但他却能明白皇太极的意思,如果能掌握光海君,彻底平定朝鲜,那么之前损兵折将的事情就算了,否则很可能会旧账重提,要和他清算一番了。
阿敏不是傻子,他早已看出来,代善自从入关一战后,已经没有了争权夺利之心,对皇太极掌权已经认命了。大金的其他重要将领,也对皇太极很是崇敬,如今的他,不是自己能抗衡了。或者联合莽古尔泰可以,但那厮性格莽撞,并不是很靠谱。如今之计,还是当隐忍才行。
这么想着,阿敏便强行露出笑容道:本贝勒连夜赶往铁山,好好地伺候那边还在等着的朝鲜使节。
看着阿敏离去,皇太极脸色阴冷了一下,不过当他转头看向代善时,却又露出了笑容道:得辛苦大哥了,沈阳那边,应该不会有多少事情,因此本汗给大哥留了些步卒。骑军就尽量用在朝鲜,希望能早日结束朝鲜战事。
明天还欠更,下周有推荐,估计会有更多欠更,不敢拖。
349
如今这样的灾荒之年,谁家的粮食都不多,都没法发起大的战事,还能持久的。如果打赢了还好,从对手那补充回来,打输了的话,就是雪上加霜了。
代善自然理解这点,他倒不担心大金打不打得赢的问题。皱着眉头想了会,又看看皇太极的身后,陆续不久的骑军和步卒开进义州城,而后问皇太极道:扶光海君上位,他能彻底为我大金所用么?
皇太极听了一笑道:此事无需担心,如若真能救出他,那是最佳了。他的位置被夺,肯定是不甘心的,朝中的清洗再所难免。不过要让他听话的最重要一点,我们必须有驻军在他身边,不需要很多,能直接控制他,不为他人有可趁之机,如此朝鲜便能为大金所用了!
说到这里,他没等代善说话,便看向南方,似乎要看穿山脉的阻隔道:而后集合大金和朝鲜之力,把东江明军全部清除掉,如此才能让大金集中精力对付明国,而不至于两面受敌!
有大汗在统筹,我是放心地很!代善由衷地叹了一句。这时的他,已彻底被皇太极所折服,再没有为当初拥皇太极登大汗位而后悔了!
他们想不到的是,正在他们聊天的这个时候,登莱巡抚卢象升已经回到了皮岛,不顾天色将近黄昏,第一时间击鼓聚将。
在中军帐中,卢象升早已坐在主位,挺直着上身,脸色很是严肃。在他的身后侧,站着几名锦衣卫,其中为首的那人,长得很秀气,不过因为黑色飞鱼服的衬托,倒显得英姿飒爽,很有巾帼英豪的气质。
闻讯赶来的各级将领一进入中军帐,看到这个情况,不由得都有点吃惊。一般来说,都是他们这些手下聚齐后,主将才会从后帐出来的,没想以登莱巡抚的身份,却已经在等着他们了。
肯定是有重大的事情!他们这么想着,不敢怠慢,一进中军帐便见礼,而后站在各自的位置,昂首挺胸不敢有丝毫懈怠之色!
以前陈继盛为主将时,他击鼓完毕,中军帐内也不见得有几个将领到了。可如今登莱巡抚在位,三通鼓未完,所有将领便已齐聚一堂。
等鼓声一落,卢象升便带着威严喝道:陈继盛可在?
末将在!陈继盛听到自己的名字,心中一紧,立刻出列抱拳大声应道。
卢象升看着他,从面前的案几上拿出一封信道:你立刻亲自去见朝鲜国王,把本官的信交给他,务必征调其水军为我大明所用,带来皮岛。如有难处,能调集多少便算多少!兵卒可以无所谓,但船只要尽量多要些!
说到这里,他停了停,看到陈继盛眼中有一丝疑惑,便又说道:建虏已从朝鲜增兵,提醒朝鲜国王,务必小心应付。我大明皇帝已传旨,必出兵牵制建虏!
陈继盛听到这里,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建虏从辽东增兵了。他不敢怠慢,立刻回应道:末将遵命!
在他说话间,一名锦衣卫拿了那封信,递给了他。
陈继盛二话没说,接信之后,再次抱拳向卢象升一礼,后退几步后才转身大步而去。
卢象升之所以派陈继盛亲自去,是因为陈继盛在毛文龙死后,至少名义上是统领东江明军的。这么高级别的人去,说明这个消息很重要,能让朝鲜国王重视起来。
等陈继盛消失在中军帐门口之后,卢象升便又带着威严喝道:徐敷奏何在?
末将在!徐敷奏立刻出列,抱拳大声应道。
卢象升盯着他,正色命令道:皮岛由你全权负责,派出夜不收,侦知建虏动向,严查奸细,增强皮岛海防,以防建虏攻打皮岛!
徐敷奏没想到卢象升这么看重他,不由得心中一喜,大声回道:末将遵命!
卢象升继续发号施令,大声喝道:毛承祚,刘兴治何在?
毛承祚和刘兴治听到徐敷奏掌权皮岛,心中正有点郁闷着,听到中丞点将,却也不敢怠慢,立刻出列,双双抱拳回应道:末将在!
徐敷奏则心中高兴,退回自己的队列中去了。
卢象升看着毛承祚和刘兴治两人,严肃着脸吩咐道:你们两人,今晚收拾行李,明日随本官离岛!
末将遵命!两人当即大声回应。不过刘兴治的胆子大一点,便追问了一句道,不知末将要带多少人马?
毛承祚一听,心中点点头,看着卢象升,等待答复。在他们两人看来,中丞应该是像上次一样,要带着他们两人去朝鲜伏击建虏。
对于这事,他们倒是心甘情愿的。中丞这么厉害,上次都能运筹帷幄,歼灭了那么多建虏。这种打胜仗的事儿,有抵触就怪了!
只是他们没想到,卢象升对他们说道:无需带人马,你们两人各带亲卫随行便是!
毛承祚和刘兴治一听,不由得脸露惊讶之色,他们两人互相看了一眼,不知道中丞这是要干什么?不过中丞没说,他们不敢再问,只得遵命退下。
卢象升扫视了他们一眼,而后吩咐道:毛承祚留下!
刘兴治和徐敷奏两人听了,当即出列抱拳见礼,而后退出帐去。毛承祚还留着,只是不知道中丞大人留他一人是什么意思,不知为何,心中有点忐忑,再没面对陈继盛时那种底气。
卢象升看着毛承祚,声音和缓了一点问道:你手下那些女真人可靠么?
一听这话,毛承祚稍微有点奇怪,不过马上抱拳回应道:回中丞大人,他们属海西女真,分别为叶赫部和辉发部,与建州女真有血海深仇,一直在我义父和我帐下听令杀建虏,绝对可靠!
皮岛上大概有六百左右的女真人,他们以前就听毛文龙的,后来毛文龙死后,就在毛承祚的手下。之前卢象升有看到,不过也没多在意。但此次的事情非同小可,因此问上一问。
他听毛承祚这么一说,还有点不放心,便又让毛承祚再详细说了下。基本上是当初和建州女真打仗时,妻儿老小都被建州女真所杀,因此和建州女真势不两立,投靠了毛文龙继续和建州女真干架。
感谢涂成伟,书友20170623224646471,青影灯雷的打赏。:在前面的章节中,有把朝鲜国王称呼为仁宗,这是不对的,应该是仁祖。不过vip章节修改很麻烦,需要向责编申请解锁章节才可以改。我看大家似乎没疑问,先将就吧,回头要还有其他发现错误的地方,再一起向责编申请。
350 到达汉城
于是,第二天早上,卢象升离开的时候,还带走了选出来的十多个海西女真。
按理来说,登莱巡抚不驻扎皮岛才是正常的事儿。因此,对于中丞大人带着标营离开皮岛一事,道上的军民并没有感到奇怪。他们原本要干嘛还干嘛,也不会因为岛上加强防备而紧张。毕竟这样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家常便饭。最关键的是,他们不相信建虏还真能攻上岛来。
看着皮岛马上越来越远,魏木兰在聊天群中私聊崇祯皇帝,把卢象升命令的事情都做了禀告。她有点担心,女真人是否真得可靠?
对于这事,崇祯皇帝倒是相信卢象升的判断。打个不正确的比方,就像汉族中有汉奸一样,女真人中照样也有。不过于汉奸不同的是,汉奸为了自己的利益能出卖同胞;而这些女真人是为了报仇而与同族开战。这种事儿,对于大明来说,也是常见。就比如说满桂,他就是蒙古族的,但他一直在为大明效力,照样打蒙古人。就算是后世,在抗日战争时期,也照样有日本人打日本鬼子。
因此,崇祯皇帝让魏木兰不用担心,反倒是他对魏木兰有点担心:卢象升准备奇袭辽东腹地,你一个女孩子,以前并没有经历过,能扛得住这种艰苦的事儿么?而且,这事还很危险的!要是不行的话,你还是别去了!
想想也是,魏木兰以前只是怡红院的头牌,年龄也才十多岁而已。平时陪同在卢象升身边,倒也没有什么。可即将到来的奇袭,就不是一般人能扛得住了。崇祯皇帝有点担心,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魏木兰一听,心中不由得一热,她没想到皇帝竟然如此为她考虑,便连忙回答道:陛下放心,属下可以的!
回答了之后,她想了下,又马上补充道:卢中丞这边去到辽东腹地,不能没有属下的。
崇祯皇帝看到她的回答,倒是松了口气。如果魏木兰可以,那就太好了。消息能随时送到卢象升那里,对于他这个队伍的机动就有非常大的好处。
他正这么想着,忽然,又一条私聊过来了,是在陕西的吕瑞鹏发过来的:陛下,洪中丞领军杀进了山西保德州,流贼有所防备,闻风而逃。如今洪中丞已收复保德州城,但但保德州城已成鬼城,没有什么人了。
看来那王嘉胤还是谨慎,派有探马警惕着。这些贼人就是这点不好,一有风吹草动,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马上就跑了。最糟心的是,这些贼人每到一地,就会把当地给糟蹋了。
崇祯皇帝想了下,便给吕瑞鹏吩咐道:让洪承畴领军追击,不要给流贼有时间再去攻打城池。另外,朕亦会让宣大总督派兵参与堵截。
说完之后,他马上联系张凤仪道:你和马祥麟领本部人马前往宣大总督处,令他就近派军拦截围剿蹿入山西的流贼!
末将遵命!张凤仪马上回应,而后便去找辅臣薛国观,由薛国观开出证明后,便和马祥麟开拔了。
原本白杆军在抄家晋商后,是准备回四川了的。可流贼又起,晋地边军多有溃散,因此不得不继续坐镇宣府,就只有秦良玉一个人先回四川了。
崇祯皇帝从聊天群退了出来,便向内阁发出旨意,让他们补发圣旨给各处。聊天群虽然快捷,可毕竟是空口白话,圣旨还是要补发的。像这种通过聊天群发号施令的事情,特别是像调动军队的事情,还是要少做,并尽快补发圣旨,否则万一以后有人居心叵测,假冒圣意传话,就会有麻烦的。
做完了这些事情,崇祯皇帝便吩咐身边轮值的高时月叫来他选定的那十来个宦官宫女。看着他们都集中精神在听了,便说道:朕得那些手稿,你们都看过了吧?
他指得是《射雕英雄传的前面十多章,这些章节写出来后,便让宦官宫女中有些文采的人先看了。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他便说道:那朕就口述以后的章节,你们速记,而后整理成册,发给兵部给事中刘懋即可!
用毛笔速记,如果只是一两句话的速记还好,但连续不断地说话,速记的速度就跟不上了。不过如今人多,他们自会分工,倒也不用刻意降低语速了。用了这种方法来写作,对于崇祯皇帝来说,倒是能轻松不少。
再说东江副将陈继盛坐船日夜赶路,终于赶在建虏到达汉城之前先行赶到了。
此时的汉城,还能到处看到以前倭寇入侵时留下的痕迹。当初的战事,汉城被朝鲜自己人和倭寇反复糟蹋,不要说宫殿了,基本上烧了个遍。在光海君时期也只是将宗庙和主要宫殿进行了修复。仁祖时期,也还没有全部修复完毕。
听说大明副将陈继盛领登莱巡抚的军令前来,仁祖不敢怠慢,连忙领文武百官迎出城来。汉城的百姓也纷纷出来观看,一时成了盛事。
如果换了之前的话,可能还不会有如此的盛况。但建虏肆虐朝鲜北部时,登莱巡抚亲自领军,连续两次伏击,把建虏的两千护粮军几乎全歼,迫使建虏停止了劫掠,就停留在了北方毫无动静。这消息终于传回了汉城,让朝鲜君臣及百姓大为振奋,连声称快。
也因此,朝鲜君臣对于现任登莱巡抚更为钦佩,甚至还带有一丝惧意。要知道,大明的登莱巡抚,一直是有管辖朝鲜藩属国之责的。如今这个登莱巡抚竟然还有如此本事,朝鲜的事儿见更为仰仗他,自然就不敢怠慢了。哪怕此时名义上已经和大明脱离了藩属国关系,和建虏结为兄弟之邦,也一样隆重迎接了。
等双方到了殿内讨论正事时,陈继盛便拿出了卢象升的信件,转给了仁祖。
仁祖不敢怠慢,甚至是净手之后才接过信件,展开细看了起来。底下一起陪同的吴达济等掌权的三学士,则是盯着仁祖,心中猜测着登莱巡抚的意思。
上一章的章节名忘记写了,发了后就没法改,汗一把。下一章要在中午前后发。
351 左应选的奏章(第三更)
只见仁祖看到后来,先是皱眉,而后脸色有点难看了。这让吴达济等人心中更是想知道内容。
王上,不知上国中丞大人有何事吩咐?吴达济终于忍不住问道。
仁祖放下信,看着他回答道:说是建虏又增兵了,恐怕会有大动作。
吴达济等人一听,脸色都变了变。不过他们还没有反应,就见陈继盛有点不耐地催促道:中丞大人有交代,要你们提供船只的事,怎么样?
朝鲜是有水师的,不过到此时,国事糜烂,那水师也早就烂了。仁祖听了后,犹豫了下问道:不知上国要战船是有什么用处?
陈继盛一听,他也不知道中丞大人要船的意思,具体是要干什么,眉头一皱,正琢磨着怎么回答时,吴达济却是面色一喜,插嘴道:可是用来运更多的明军偷袭建虏?
陈继盛一听,连忙点了下头,不过回答却是:应该吧,具体的事情,本将也不知道。
仁祖一听大喜,连忙对他的臣子命令道:如此,可也!诸卿且看着办,尽量多拨些战船过去。
陈继盛一听心喜,没想到中丞大人交代下来的事情,竟然如此容易就完成了。不过他记起卢象升的交代,便开口提醒道:建虏此次增兵,显然志在朝鲜。我大明皇帝已经下旨出兵牵制,贵国务必小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