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崇祯聊天群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叫天
    这一次的系统提示声连绵不绝,比起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多,过了好一会后,提示声没了后,胡广赶紧看了眼聊天群左下角:成就值387。

    不错,一下就多了一百多点成就值,是最多的一次了。胡广心中暗自想着,不过有点奇怪,当事人之一的曹化淳怎么没贡献成就值,难道自己演讲得还不够精彩?还是曹化淳已经麻木了?

    系统,曹化淳怎么没有贡献值,不会是bug吧?胡广把这个问题随口丢给了系统。




38 意料之外
    系统提示,每个人的贡献值都有限额,其中曹化淳便已到了限额。宿主可以这样理解,曹化淳对宿主表现的认知已经到了一个顶峰,一切优秀行为都已见怪不怪。

    胡广没想到还真有答案,不由得轮到他懵逼了:系统,这也行?

    行的,宿主!系统一丝不苟地执行对话程序,有问必答。

    那也就是说,迟早有一天,这京师不能待了,除非把这京师的人换一遍。胡广想了想,如果真这样的话,还是把自己换了比较简单点。

    不过这事还早,胡广也没心思去深究,目前最重要的是,完成系统发布的第一个主线任务。有了自己刚才的震慑,相信曹化淳的任务会轻松了。如今事关自己小命,先亲自去巡防一遍城防,顺带着见见满桂,安排鳌拜的事情。

    这么想着,胡广便登陆聊天群,准备问问高应元他们到哪里了。

    谁知他还没开口,就听到高应元在那乱叫了,听声音还很急的样子:陛下万岁皇上

    胡广一听,便开口问道:怎么了?

    皇上,你终于来了,俺都急死了高应元一听,终于松了口气道,俺偷偷找了个机会告诉俺二哥和五哥,他们两人不信,把俺训了顿,还怀疑俺脑子有病,这这怎么办?

    胡广听了,不由得哑然。好像正常情况确实会如此,谁让高应元没离开过他那两哥,然后张口就说大明皇帝答应给官职,让做啥事,人家能相信才有鬼了!

    他想了下便问园峤道:温卿有何建议?

    作为宿主的好处,在这聊天群里简直太逆天了,想找谁就直接找,不怕他不在线。

    不过温体仁显然早在边上听着了,因此马上便回禀道:陛下,臣以为可在城门处做一记号,这样高百户他们未进城时便能知道事情真假,从而配合行动!

    这个办法好!胡广听了很是赞赏,稍微一沉吟便再说道,这样,在每个城门的城头上,朕都让满桂竖三根不同的旗帜并排在一起。而后等你们被关押后,朕再安排你们不着痕迹地觐见一次!

    毕竟人家以后做得是卧底的工作,是冒着生命危险,亲自见他们一见,特别是对于那精明的二哥五哥,会是很好的激励。这样他们也能很好地相信高应元,并通过他和自己联系。

    高应元一听还能面圣,并且是带二哥五哥一起,不由得又惊又喜,连忙在群里大喊着:谢谢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温体仁在边上听得默默摇头,这高百户不知礼仪,也亏了皇上宽厚仁慈,有宽阔的胸襟,没有和他有计较的意思。

    胡广没想着自己又被人敬佩了一把,他查看了下初等组这边,发现自己离线后,如花和刘王氏都没再说话,显然一个去忙,一个老实,都没有和一个陌生男人聊天的时间或意愿。

    经过周奎这事,胡广更倾向于把如花留在群里,万一以后遇到事情的话,自己说不定还能帮她们一把。

    他看看成就值,目前是389。正考虑下要不要再加个人,忽然前面又有动静,把他的注意力吸引了。

    与此同时,建虏大营中军帐,一名探马喷着白气禀告完之后,上首坐着的三位和硕贝勒震惊地一下都站了起来。

    什么,漕粮被烧了?

    什么,勤王军云集通州,不是京师么?

    绝不可能,明国君臣沽名钓誉已久,岂有如此魄力?

    说完之后,三名和硕贝勒互相看了一眼,那脸上的震惊之色还未消退。他们心中明白,探马不可能谎报,也就是说,刚才禀告之事怕是真的了!

    莽古尔泰瞪一双牛眼,看着皇太极厉声喝道:老四,你不是说漕粮不可能被烧么?

    老四,你太自信了!代善也跟着摇头。

    皇太极的胖脸上脸色极其难看,不过他并没有理会莽古尔泰和代善,向探马再次确认道:明国三千左右骑军屏蔽通州,只是没有战意,尔等到达通州时,看见军民皆在搬取漕粮,而后明国骑军反扑驱赶你们?

    是的,大汗!

    确认了这话,皇太极怀着一丝侥幸,当即下令道:本汗料定烧漕粮乃是那孙承宗的意思,明国皇帝必然不会下此等圣旨,他们如此驱赶我军探马,说不定回头就会灭火再运漕粮,否则必定丢官去职。传令,大军立刻拔营前往通州,一探究竟!

    孙承宗镇守通州的事情,他们早已知道。对于这个老对手,他们也了解颇多。如果说明国还有一人敢烧漕粮,那也只可能是这位。不过按照他们的判断,其实应该是连孙承宗都不敢烧漕粮的。只是事情已经发生,有点出乎他们的意料。

    不过实际上,孙承宗已在山海关,开始统筹安排夺取长城沿线城池的事情。但这些建虏并不知道,也就把这事按到了他头上。

    莽古尔泰和代善互相看了一眼,心中便开始衡量起来。

    不管如何,那边的漕粮早已被他们视为大金军粮。虽然入关的军队,连同蒙古军算在一起也没有号称的十万,可人数已达五万左右,还有那么多战马牲口同样要吃,没有那些漕粮,大军就无法在京畿之地久待。

    这次入关比预想得要好,已经夺取了明国的一些城池。可获得的资源除去消耗之后,并没有剩下多少。如果有了那些漕粮,大军可以多待很久,再打下更多的城池,获取更多的资源,给明国造成更大的破坏。

    因此不管如何,都应该去看一看。只要还有漕粮,如今通州河上结冰已久,肯定可以抢夺漕粮了。

    想到这些,不管是代善还是莽古尔泰,都放弃打击皇太极的机会,纷纷点头同意出兵通州。

    一声令下后,这建虏的效率比起明军,确实要高很多。军令才下去,一队队的骑卒便已冲出大营扬鞭而去。而其步卒则有条不絮地在收尾,最后结队离去,并没有什么慌乱。

    在敌国都城附近,建虏步骑分离,似乎也没人为此担忧什么,全都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39 难民
    京师某处,在胡广前往满桂指挥营地的一处分岔路上,他看到左侧街道的远处,一大群五城兵马司的军卒正在厉声喝斥着什么。在他们的前面,虽然被挡着,可多少能看到那边似乎有非常多的人。

    他这种巡视有一个好处,就是事先没人知道他要来,因此他看到得都是未经过粉饰的。那边动静这么大,明显是有事情。

    胡广眉头一皱,一牵缰绳,便欲转马前行。

    高时月早已顺着皇帝的目光看到那边情况了,此时见皇帝想过去,连忙拦住劝谏道:陛下,那边不知情况如何,等奴婢派人去查看安排下再行摆驾吧?

    胡广一听,随手一摆道:这是在京师城内,朕有你们护着,能有什么事情?无须担心,走!

    皇帝不听劝,高时月也没办法,只好拿眼色示意方正化,让他千万护好皇上。

    这两百多匹马一跑起来,这马蹄声就有点响了。还没有靠近,那边的人便闻声转头看过来。

    高时月一摆手,边上便有两名内侍驱马加速,先一步跑过去,同时喊道:皇上驾到,全体跪迎!

    这两人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去督促那边的士卒全都放下兵刃武器,以防万一。

    看到黄罗伞,听着宦官尖细嗓音,在这京师城内,就算事先不知道,可也明白不会有人冒充,肯定是大明皇帝到了。

    那边的人在经过最初的愣神,在两名宦官的喝斥下,纷纷放下兵刃,全都跪地迎接。

    看着前面的人跪下去,胡广又在高头大马上,顿时就看清五城兵马司军卒的那边,是无数穿着普通服饰的百姓。

    离得近了,胡广看得一愣。这些百姓一看就不正常,身上穿着五花八门地衣裳御寒,可就算这样,也有很多人的身上不足以抵御这严冬的寒气,整个人跪在那里瑟瑟发抖。

    还有,这些百姓蓬头垢面,就算一些身上衣裳比较得体的,也一样如此,很显然是很多天没有处理了。每个人的脸色,全都没有一个是正常的。看到这个,能很自然地想到一个词:难民!

    胡广到了之后,勒马停住,方正化等内侍则连忙上前,不超过他却尽量靠近,精神紧绷,眼睛注视着面前,犹如鹰眼扫视着可能的猎物。

    这边是一个广场,不过都已挤满了人。在广场外侧的几处街道口,都是难民和五城兵马司的军卒在对峙。当然了,如今全都跪在地上。

    胡广目光扫过,忽然眼中瞳孔一缩。他看见在自己这边对峙的难民一侧,有不少人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男女老少都有,以老弱居多,显然已死去多时了。

    他正想说什么时,寂静地街道上,忽然响起了一个小孩清脆惶恐地喊声:娘,娘,你怎么了,你醒醒,娘

    在场的大部分人听到这个声音,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或者麻木了,或者因为皇帝驾临,都跪着没敢动。就算是那小孩的身边人,也没人敢动。

    胡广闻声看去,只见一个被各种布料裹着的小孩身边,一名衣裳单薄的女子歪在了一侧,躺在地上,显然是没知觉了。

    他看到没人有动,当即怒吼道:还愣着干嘛?还不快救人!

    胡广最后吼着的时候,是冲着身边的内侍。顿时,一名内侍立刻翻身下马,快步越过略微有点骚动的人群,到达那名小孩身边,扶起那名倒在地上妇女查看了片刻后大声禀告道:陛下,她是饥寒所致,须尽快取暖就食。

    或者是胡广刚才的表现让难民们多了点勇气,因此当这名内侍话音落了之后,人群中顿时响起了第一声:陛下,救救我等草民吧!

    当这第一声响起的时候,第二第三,随后是无数声音都响了起来:陛下,救救我们吧!

    难民们说完之后,有不少人再也忍不住,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就在这说话间,很多原本就快不行的人,原本还能挤着暖和点的,如今因为皇帝到来而分开跪地,没了那丝抱团取暖的暖气,被这严寒北风一吹,也都倒栽在地,昏过去了。

    这些人中,身边有亲人的还好,因为有事先的例子,倒也能去扶下,免得躺在冰冷的地上。而那些已经没有亲人或者亲人不在身边的,就那样躺在冰冷地上。

    胡广看着这一幕幕,忽然想起了原崇祯皇帝记忆中的一件事,即马懋才的《备陈大饥疏。这奏疏上所写,简直是人间地狱。

    眼下所见虽然没有那么惨,可如今亲眼见到一条条生命转瞬就能在眼前消失,这还是天子脚下,京师城内。那远在陕西的那边,恐怕奏疏上所写,还远不及实际情况。

    如果自己魂穿到了陕西普通百姓身上,想着父母兄弟姐妹一个个将会遇到的悲惨结局,胡广就忍不住打了个冷颤,根本不敢往下想下去。

    他看着眼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人群,心中不由得有点酸,还有点疼。人心都是肉长的,何况胡广还是来自后世的灵魂。

    此时此景,所思所想,使得他心中不由得暗自发誓,就算没有系统抹杀的压力,也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改变明末这人间地狱的历史。

    叮,系统检测到宿主中兴大明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标准,特此提示:崇祯三年开始,大明北方干旱更为严重,并波及北方诸省。请宿主提前有所准备!

    胡广听了无语,崇祯三年也就是十多天后的事情了。可建虏还在京师肆虐呢,按历史上的进度,等到建虏出关,京畿之地恢复平静,崇祯三年都过了一半了。这提示有和没有其实也差不了太多。

    得,这事先不管了,先解决眼前的事再说。胡广这么想着,忽然大声喊道:还愣着干嘛,全都救人。

    在广场的中间位置,是有几个火堆可以取暖的。可位置有限,且都被一些身强力壮的难民所霸占。只不过如今皇帝发话,那些救治的人抱过去后,便轻易靠近了火堆。

    胡广视线收了回来,看着跪在最前面的几个官员,目光有点冷:说,怎么回事?



40 任重道远
    负责的官员一文一武,武的是五城兵马司的千户,有文官在,就没什么发言权。

    文官是顺天府的通判,大约四五十岁的样子,脸上带着惶恐禀告道:回禀陛下,有刁民不顾朝廷戒严令,企图冲出去沿街乞讨,因此发生冲突!

    胡广一听,稍微一愣,如果这么说得话,五城兵马司是在履行职责,并无过错。不过眼前看到的那些死人,还有即将死去的那些人立刻从他脑海中闪过。

    他抬头看了眼,便又盯向这名通判问道:可有救助?

    回陛下,一天一粥,炭火五百斤。

    胡广一听,不由得大怒道:这么多人,这么冷的天气,就这么点救济?顺天府户部都是干什么吃的?

    通判的脸上带着无奈,磕头禀告道:陛下,朝廷调集物资都为勤王大军准备,实在是拿不出更多了!

    就近的那些军卒听着对话,都一个个默然。而那些之前冲在第一线和军卒冲突的难民,则低下了头,似乎脸上多了一丝无奈。他们心里很清楚,相比勤王大军的供应,自己这些难民就显得无足轻重了。呵呵,皇帝在这里又如何,搞不好说句体面话就转身走了。

    胡广这边听得眉头一皱,他并不是不讲理的人。想起建虏十月份入侵京畿之地,京师开始戒严,这都过去两个多月了,这么多百姓,确实要消耗不少物资。

    相对来说,朝廷自然是军事优先,这边对难民的救济减少到最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原本的崇祯皇帝,说不定都不会知道京师的难民,光是勤王大军的军需后勤,都已经头疼死了。说到底,还是一句话,朝廷没粮。

    幸亏自己穿越过来,还下令调离了勤王军,减少了京师供应的压力。想到这里,胡广便转头向高时月吩咐道:朕之前让京师富户捐钱捐粮,这部分算是额外之物,去把名册取来,朕要知道已经捐了多少钱粮。

    遵命,陛下。高时月答应一声,立刻吩咐身边一骑快马驰出。

    胡广转头看了下广场上,寒风呼啸,大部分人都冻得发抖,便又转头吩咐道:从京营调拨军用帐篷,给他们遮风避寒,保证无人冻在外面。

    京营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李凤翔提督,目前正在城头协助满桂城防。不过有皇上的口谕,这也就足够了,当即又一名近侍快马驰出。

    近些的难民听到胡广下发两道旨意,不由得异常惊喜。他们没想到皇上竟然毫不犹豫地开始给他们解决问题,这下好了,应该能活下来了吧!

    他们有一种绝境逢生的感觉,激动之下,当即有人带头大喊起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后面那些难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对于皇权的畏惧,让他们也跟着一起喊了起来,只不过气势显然没有最前面这些人足。
1...1415161718...6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