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聊天群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叫天
他的话说完之后,初等组里静悄悄的,一点反应都没有。这让胡广怀疑是不是结束新手期后,连宿主可以直接对话成员的权限都没了。
就在他准备再说一次时,刘某的图标抖动,一个男中音不冷不热地反问道:你是何人,群里其他是什么人?
胡广听了一愣,他的直觉让他感觉这人疑心病很重,或者换句话说,很防备人。不先说自己,反而想先了解群里的每个人。
一有这个结论,他马上反应过来,这人取得聊天群id叫刘某,肯定是姓刘的某人,甚至搞不好连姓不姓刘都不一定。
胡广想到这里,不由得有点无语了。一直以为这古代人质朴,聊天群而已,一上来应该很老实的。没想到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高应元,这刘某比如花更不肯说实话!
他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来撬开这个刘某人的嘴巴,正在这时,如花的图标抖动,那好听悦耳的声音顿时响了起来:小和尚可是群主哦,你要得罪了群主,下场呵呵
最后的呵呵,透着一丝威胁。这让刘某沉默了一会,而后才回答道:我这有点事,你们先聊,等我忙完了再说!
胡广听得无语,此时的他,可以肯定这刘某肯定是个奸猾之人,一句实话都没有,还想看看风头再说。
不过这样的人,他还真有点伤脑子。人家不说,他一点办法都没有,踢出去?万一这是个有用的人,那就不只是浪费50成就值的事了。
想到这里,胡广决定暂缓一下,转眼看向第二个人,见他的聊天群id是日从。
晕,真是日了狗了,竟然又是一个稀奇古怪的名字,日从,这也行?
胡广感觉这个人估计也不好对付,毕竟已经有那个刘某在前,回头他有样学样,怎么办?
这么想着,他也不抱多少希望,开口问道:日从,相逢就是有缘,自我介绍下吧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见日从的图标抖动,一个带着愤怒地中年低沉男音响起:不学无术,是曰从,不是日从!曰从乃是老夫的字
谁也没想到,这个日从,哦不是,曰从的话还没说完,就见如花的图标再次抖动,清脆悦耳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惊喜说道:您您是曰从,那个《十竹斋书画谱就是您的?
嗯,正是!曰从稍微有点诧异,夹着一点高兴,还有一丝自豪,而后多了点客气问道:小娘子是?
真得是您?真是太好了!如花的话充满了惊喜,让胡广满头黑线,有必要么?奴家是京师怡红院的头牌差不多是头牌,我们姐妹都非常推崇您的《十竹斋书画谱,全都人手一册用来临摹学习!
胡广听到这里,算是有点明白了。听如花的意思,这曰从是个画家,应该画得很好。得,看来这个名额是浪费了,对自己估计用处不大!
这时候,文人对于类似怡红院这样的头牌之类并没有像后世那样鄙视,他们谓之风流,并好这口。更何况头牌肯定得多才多艺才行,有这样的人夸自己的作品,这多少都是肯定了。
曰从听了,不由得微微一笑道:那位普渡众生说得不错,相逢便是有缘。你我在如此奇特的聊天群中相遇,确实是缘分。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直接问老夫!
那真是太好了,奴家真有几个地方不明白,不知该如何落笔为佳,就说那
要是没人打断的话,估计如花会把这聊天群当作她和这曰从沟通的私人场所了。胡广觉得不能忍,忙出声打断道:好了好了,待会你们再沟通,我作为群主,必须要先弄清楚你们的资料。麻烦详细说下
奴家来说,奴家都知道!如花一听,抢着说道:胡大师姓胡名正言,字曰从,安徽休宁人,世代行医,少从李登学,精篆籀
胡广听到暗自摇头叹息,果然对自己没什么帮助。这胡正言说到底就是个会画画的医师而已。
大师,奴家说得可对?如花说完之后便求证道。不过语气中却透着自信。
曰从没想到远在京师,竟然还有自己的画迷,不由得心情很好,当即点头肯定道:不错!
听着他们的对话,胡广忽然有一丝好奇,便从聊天群中退出来,叫了外面候着的宦官,吩咐他道:朕要看看《十竹斋书画谱,你去给朕找来,要是没有,就去怡红院买一本。
吩咐完了之后,他也不等轮值宦官的回复,便再次进入聊天群中。
这一进去,好家伙,初等组中一下变得热闹了。除了如花在说话之外,另外一个陌生的id也在说话。这人应该是最后加进来的那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叫马富贵。
胡广点开他们的留言听了听,便知道了这马富贵是苏州人,似乎对如花印象不错,正在炫富,说什么他家是盐商,钱有的是,让如花去苏州,绝对会赎了她当小妾什么什么的。
得,是个在苏州的富二代,他娘的,貌似比自己这个皇帝过得还好。胡广想到这里,忽然心中一动,大明之所以灭亡,不就是因为缺钱么!这盐商这么有钱,是不是该打打主意?
他这么想着,便不想再听那富二代装逼,直接出声打断道:那个刘某,事情忙完了没有,该你自我介绍了!
一听这话,马富贵和如花等人不由得都安静了下来,他们也有点好奇,这个刘某是何来路?
49 传奇人生
只见刘某的图标抖动,一个男中音缓缓地说道:刘某姓刘,名兴祚,辽东开原人,为东江镇副将,如今在山海关孙阁老手下听令抗击建虏
他的话还没说完,胡广就已震惊了。明末他知道的人不多,这个刘兴祚在明清史上记载很少,但他却刚好听过。究其原因,就是这个刘兴祚的传奇经历。
在后世有一个时期,有一部谍战剧《潜伏非常火。就是当时讨论主角余则成的时候,有人科普到了这个刘兴祚。
他原本被辽东官员欺压而投奔努尔哈赤,可后来努尔哈赤的大屠杀之策又让良心未泯的他意图重归大明。他千方百计把建虏的情报多次送给大明,并多次企图逃归大明。然后各种惊险,最终诈死逃离,完完全全是另外一部《潜伏。
相比较起来,他的敌人更凶残,不过却被他一直戏弄,以至于奴酋恨不得吃他肉喝他血。也因此,在明末辽东历史上也算赫赫有名的他,最终在满清所修的《明史中完全没有给他立传,不得不涉及他的都是一笔带过,否则就太让满清丢脸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在之后的几天内会假扮建虏出击,杀了几百入关助纣为虐的蒙古兵而泄露了行踪。这让闻讯得知情况的皇太极立刻派出努尔哈赤的第七子爱新觉罗阿巴泰和八大贝勒之一的爱新觉罗济尔哈朗领骑兵围追堵截刘兴祚的八百步军,最终乱箭射死刘兴祚,还碎尸万段来泄恨。
胡广脑中正回忆着有关刘兴祚的事迹,忽然之前派出的那名宦官回来复命了。
他只好先从聊天群里退了出来,反正刘兴祚这人,已经不用自我介绍,他也已知道了。这时候,他心中才明白,不是人心不古,而是刘兴祚有了那样的经历,所以生性特别谨慎。没有弄清聊天群的情况之前,就又是假名又是要弄清其他成员的身份,这些也就顺理成章了。
陛下,《十竹斋书画谱在宫中就有。轮值宦官躬身呈上了一本并没有多厚的册子。
胡广本着随便看看的心态拿了过来,随手一翻。顿时,他眼睛一亮,心中不由得道:我去,好意外!
心念一动之下,他快速翻了下,很快便翻完了,心中不由得有点兴奋。
这本《十竹斋书画谱把不同的素材,如梅菊竹等加上题诗和解说等内容,图文并茂的编织在一起刻版。此外还有简单的画史介绍,技法样式论述等等。画功不用说了,被怡红院头牌(貌似)如花那么崇拜,肯定是可以的。
让胡广那么惊讶的是,这套画册使用了水印套色技术,墨与色都体现了国画色彩浓淡参差的特点,把版画套色的表现力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刚才如花介绍的时候,好像还说过那胡正言还擅长于制墨,出版。
这个意外的发现让胡广不由得静下心来,好好地开始思考为什么是这几个人加入了聊天群而不是别人。隐隐地,他感觉到这几个人对中兴大明绝对有用。关键是看自己怎么用了!
这么想着,胡广便不再局限于眼前的京师保卫战,思维延伸,开始考虑中兴大明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想着想着,他的眼睛慢慢地亮了!
与此同时,建虏骑军终于赶到了通州地界。胖胖的皇太极骑在马上,压着他那胯下战马喘得白气都比边上的要急。不过皇太极才没管这胯下战马的忍受力,只是阴沉着脸,看着张家湾所在港湾那冲天的黑烟。
这时候,绝大部分百姓已经逃进通州城,军卒也已经归营。各路总兵也没在城头,都是在城外领着自己的手下严阵以待。
离城远处,则到处是建虏骑军,东奔西窜的,浑然没在意边上的明军。这些建虏,大部分都跑去港湾,试图抢救一部分漕粮。无奈他们来得有点晚,明军放火也有点狠,根本没留后路,火势太大,不是烧没了粮食,就是把通州河上的冰都融化而无法靠近。
看着眼前这一幕,莽古尔泰一巴掌拍在马脖子上,扇得这可怜战马一声悲鸣却又无法挣脱骑术精湛的主人,唯有不停地喷着白气:去他娘的,这么多粮食竟然都烧了!该死,该死,都该死!
他骂着骂着忽然回过神来,不由得转头看向身边的皇太极,大声质问,那嘴里喷出来的白气几乎是喷到了皇太极脸上:你不是神机妙算么,不是保证不会烧粮么?你他娘的军粮怎么办?
在皇太极的另外一侧,则是建虏另外一个和硕贝勒代善,他虽然没有大骂出口,可也是一脸阴沉,摇头叹道:孙老儿为了对付我们大金,竟然不怕丟官去职,真是好大的魄力!
孙老儿,我非扒了你的皮,抽你的筋!莽古尔泰转头看向通州城,厉声大喝道。
他这话刚吼完,却见一直沉默不说话的皇太极冷着脸,恨声开口说道:这么彻底地烧粮,这绝对不是孙承宗下的令!
听他说得坚决,边上两位和硕贝勒都不由得一愣。其中莽古尔泰想也没想便出言讽刺道:老四,又来显摆你的神机妙算了啊!
这话让皇太极脸上怒色一闪而过,显然是强行压下去了。这时,另一边的代善一指通州城道:好像是,城里主帅大旗是解,孙承宗似乎不在城里!
莽古尔泰听了一愣,连忙细看了下,发现果然如此,不过他想不明白,便不解地问道:这姓解的是何等人,竟然比孙老儿还有魄力?
不,不是其他人。本汗断定,这是大明皇帝下的圣旨!
一听这话,莽古尔泰稍微一愣,随后忽然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狂笑一边指着皇太极的鼻子道:就那皇帝小儿?哈哈,我说老四,你想为你的神机妙算找理由,也找点好的理由行不行?
一边的代善听了,也是无言的摇摇头。就那毛都没长齐的大明皇帝,不要说这魄力了,连自己的臣子都分不清忠奸,下令烧粮?肯定是不可能的事!
50 要不我们还是出关吧
皇太极阴沉着脸,一指还在冒着黑烟的通州河上道:如此火势,如果不是一开始便决心全部烧毁,就绝不可能如此之大,更不可能如此迅猛。我军赶来已是够快,可还是抢不到一点粮食。
说到这里,他不看莽古尔泰,只是转头看着代善道:这么多粮食被烧,事后还得筹集这么多粮食供京师之用。如此大的量,必有御史言官会攻击。孙承宗和我们交手多年,性格求稳,绝不冒进,这种烧粮的事情,风险太大,很可能吃力不讨好,他绝对没有这个决心!更何况如今他才刚起用而已!
代善听了,露出思索之状,过会之后,便微微点头,承认皇太极说得有理。
但莽古尔泰却是不信,依旧嗤笑道:老四,你就会扯!说不定孙老儿在家里呆久了,觉得以前做事太保守,所以现在就这么果断了呢?
直到这时,皇太极才转头看了眼莽古尔泰,脸上闪过一丝蔑视,再用手一指通州城道:如此之多的勤王军集结在通州城,而不是前往京师救驾,你觉得孙承宗能调动他们,或者说放着京师不防,专门调来防守通州城?
说不定京师来了更多的勤王军呢!莽古尔泰还是不服。
一边的代善听了,眨眨眼睛,脸色变得有点阴郁。要真是这样,这关内待得越久,明军就会越多,大金怕是要危险了。
呵呵!皇太极一听,却露出鄙视一笑道,防守京师的力量岂会嫌少!可这里的勤王军这么多,只能说明是朝廷派过来,并有圣旨,保护漕粮,一旦保不住则烧粮。有这圣旨,先前探马才能看到明**民都去搬运漕粮,一发现保不住就能如此果断烧粮!
他说到这里时,便有点沉默了。如果推测不错的话,年轻的大明皇帝所表现出来的果断和大魄力就太让人意外了。如果被他压制住了朝中党争,明国上下拧成一股绳,大金以后恐怕过得就不会那么容易了!
代善和莽古尔泰显然也和皇太极想到了一起去,就算脾气暴躁的莽古尔泰,也跟着一起沉默了,心情有点沉重。
忽然,皇太极感觉好像哪里有什么不对,他抬头看着通州城外的勤王军开始发愣。
代善和莽古尔泰是了解他们这位老四的,见他这个样子,便知道他肯定是想到了什么,怕是要算计人了!不过看他这样子,好像是想要对付城下那些勤王军。可这是通州城,还是没粮的通州城,就算拼了损失灭了这些勤王军,捞不到好处有什么用?
不过他们此时没心情管这个,互相看了眼后,还是为大金以后的处境担忧。他们其实心里清楚,大金之所以所向披靡,大部分原因还是因为对手有很多猪队友。一旦那明国皇帝英明起来,没了那些猪队友,再来几次如浑河血战般的战事,大金怕是要支持不住的!
他俩正担心着,忽然见到皇太极竟然露出了兴奋之意。只见他用手指着通州城外道:你们看那些总兵,是不是就是之前在京师城下的?本汗断言,如今京师防卫绝对薄弱!
说到这里,他大喝一声道:来人!
他的亲卫马上从后面拥上来,大声回应道:奴才在!
皇太极正要下令时,却见前方有一支探马往这边疾驰而来,其中有两匹马上,还抓了两个俘虏。
看到这个情况,他便没有立刻下令,等着看情况再说。
探马头目滚鞍落马,跪在三位和硕贝勒面前,呼着白气大声禀告道:三位贝勒爷,奴才抓到明国的传令使者,获悉明国皇帝下令京畿之地所有城池不得向我大金投降,所有城池敢有投降者,有功名者诛九族,被我大金攻城而不陷者,计大功且全城百姓免税三年!
说完之后,他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信,双手呈上。
皇太极三人一听,脸色顿时都是一白。能烧漕粮已经让他们很吃惊了,没想到明国皇帝竟然还下了这样的圣旨,好狠!这样一来,大金在京畿之地怕是要困难起来了!
一名亲卫上前把书信刚拿给皇太极,就见莽古尔泰忍不住就问皇太极道:这是真的假的?该不会是吓唬人的吧?
入关以来,大金在京畿之地全靠内应或者兵威之下,能轻松拿下明国的城池获得补给。可要是明国皇帝真下了这样的圣旨,以后要再想攻陷明国城池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了!
皇太极并没有马上回答莽古尔泰的问话,他第一时间翻到最后去看上面的印章画押。看清之后,一脸阴沉地说道:没错,这是孙承宗根据圣旨转发的。
这话一出口,三个和硕贝勒不由得都沉默了,为大金以后的处境而担忧。
谁知这还没完,那名探马又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接着禀告道:明国皇帝还下令各路勤王军皆听孙承宗指挥,无需到京师卫护。其目的,是为了断绝我大金的后路,想把我大金歼灭在关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