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聊天群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叫天
其实,他心中巴不得莽古尔泰那莽撞的脾气又发作,这样自己就有十足的理由治他。
隐隐间带有居高临下的训斥,让莽古尔泰感觉很不舒服,他看着皇太极,睁着牛眼,不过没发作,只是哼了一声,转身就走。
皇太极看着他大步出去,心中却是鄙夷一笑,这就是他想要的。就让不满在莽古尔泰心中多积累一些,到时候再激他一激,肯定能让他做出不理智的事情,自己就可以趁机夺了他的权。
这么想着,他又转头看向另外一边。
代善看到皇太极看过来,就有点疑惑地问道:为何还要去后方调集火炮火箭?看城头上的明军,不但士气不高,训练不足,军械也多有炸膛,我们准备多时,该能一举攻下吧?
刚才皇太极发号施令,代善知道轻重,没有问出这个问题,直到此时,他才提了出来。
多准备点总是好的。皇太极其实认可代善的说法,不过以他谨慎的性格,还是这么做了。
代善听了,皱着眉头问道:那后方怎么办?明国皇帝不是要断我们退路么?
90 死无对证
那些城池就算丢了也没事,本汗已经下令,如若守不住就带走能带走的。给明国留个烂摊子,由着那明国皇帝头疼去!皇太极显然早有考虑,我们的重点,就是拿下京师。就算最后没打下来,只要我们想走,哪支明军够胆来拦我们?
看到代善在点头,皇太极脸上又露出一丝笑容道:别忘了,明国皇帝还用了谁总理勤王军的?
一听这话,代善笑了,然后放心告辞回自己大营去了。
从京师城头上看去,城外建虏大营连绵不绝,似乎一眼望不到头。不时有一支支的建虏骑队飞驰出营门,尘土飞扬间,绕着京师呼啸而去,浑然没有把京师明军放在眼里。
城头上的明军看见,一个个都严阵以待,神情甚是紧张。
如果换了以前的话,他们或者还会胆战心惊。但自从皇帝去看望伤卒的事情传出来后,他们一个个激动地不行,就算死了又如何,哪怕没有子孙,都能永享香火。
这一点,对于后世人,或者对于西方人来说难以想象。可对大部分明国人来说,却是非常在意的。军卒中除了是家里顶梁柱,不能或缺的之外,其他人都已少了后顾之忧。
另外,还有一个已经确认的消息,就是这次打仗英勇的话,就有可能被挑选去当东厂番役。
平时的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干些劳役杂活,任凭那些当官的呼来喝去。可要是当了东厂番役,以后这些当官的谁还敢再欺负人?不说待遇,光是想想,就已经让人很是向往了!
此时的他们,甚至在心中还有一丝期待,让建虏快来攻城,这样就能立些功勋,否则鲤鱼跃龙门,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没有了!
满桂在箭楼上眺望远处建虏动向,又看看城头上守军的精神面貌,听着手下说些见到的情况,很满意地点点头。
皇上就是皇上,真是太厉害了,之前的士气和如今真是不能比,如今总算是可以放心一些了。
说实话,在满桂一开始接到圣旨,让他守城时,压力非常大。
就如城外的皇太极他们能看出城头守军的实力不如关外明军,满桂身在其中,自然就更清楚两者的差距。
他在这几天里,几乎就没怎么休息过,为千疮百孔的城防可谓操碎了心。可是,效果甚微。因为这京师城防,完全就已经烂到了骨子里。
有几次,他甚至都气得想上本向皇帝告状,最好把李凤翔这个京营提督给斩首了。不过,他终归还有一丝理智,没有走出这一步。
让满桂没想到的是,皇帝从几日之前开始就似变了个人,一改以前作风,训斥了李凤翔,使得这个死太监至少在表面上尊重自己,开始配合自己搞好城防了。
更没想到的是,皇上几道旨意下来,不但预备了足够的人手,还大大提高了守军的士气,真是如同雪中送炭一般。
满桂心中其实明白,如果是要野战的话,哪怕是这样也没什么用。可如今是可以凭借高大的京师城墙防守,那就算他们训练不足,也已经能将就了。更何况,皇上竟然还想出了适合普通人守城的利器,还有那土制盔甲。
呵呵,想到这里,满桂看着远处的建虏笑了。
他身边的家丁们见了,都稍微有点诧异,要知道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老爷笑了,哪怕是受尚方宝剑,领旨守城,大权在握的时候,也没见老爷笑过的。
正在这时,却见满桂转头,看着他们喝道:传令,除瞭望哨之外,其他军卒一律休息。建虏攻城,自有号令响起。
再派人督促工部,檑义夜和狼牙拍这两样一有打造完成,立刻运送城头布防。京师城头已标注重点区域外,其他未及布置地段,加派人手严防建虏晚上偷城!
一条条命令连续发布下去,满桂身为久经沙场之将,针对如今的城防,再次根据实际情况查漏补缺。如果换了人的话,绝对不会有他这样面面俱到,能知道防守重心,做到有的放矢。
不过,满桂也还是有点担心,毕竟京师比起关外城池,要大太多,更关键的是,防守器械不足。这要是到了晚上,建虏如果用飞钩悄悄偷城,凭着建虏的武勇,怕是有点难挡。
想到这里,满桂实在放心不下,便从箭楼上下来,带着家丁再次开始巡城,检查各处的城防情况。
在中国的历史上,飞钩一直是生命力顽强的一种器械。按历史发展的话,在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二破武汉之时正是陈玉成亲率敢死队用飞钩夜间偷袭得手。即便到了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我军也多次利用飞钩建立功勋。
满桂自然知道这点,巡查起来时也是严查这点。
而此时在紫禁城的胡广,也没有闲着,他招来曹化淳这个大忙人问道:永昌票号的那掌柜招了没有?
奴婢无能!匆匆而来的曹化淳一听,低头禀告道:他只一口咬定那是他家的远房亲戚,也没有承认有通虏之事!
胡广听了微微有点失望,不过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毕竟能做到京师票号的掌柜,肯定是晋商的心腹,也是有头脑的人。要是承认放走那人是建虏,承认晋商有通虏之事,肯定不会有命。反正人已放走,算是死无对证,一口咬死,才可能有活命的机会。
不过,他再怎么想也肯定想不到,放走的那四个人里面,有三个是锦衣卫试百户。
胡广想了会,便吩咐曹化淳道:继续审问,能问出来最好,问不出来也留着他的命,等以后高百户他们三人有机会回来的话,再当面对质。
陛下英明!曹化淳一听,当即拍马屁道。
英明有个屁用,你小子又不贡献成就值。胡广心中诽谤,当即挥手让他退下。不过想起他似乎就没好好休息过,便又对他说道:你不要累坏了身子,要注意休息。有什么事情可以交代给王承恩去办!
曹化淳听了一愣,他没想到皇上好像对自己那义子印象不错,有重用的意思。
91 高应元的情报
这是好事,曹化淳连忙谢恩,心中想着,自己该重点培养下这小子了。
胡广看着曹化淳退下之后,又开始为钱发愁起来。城头上的军卒都在拼命,虽然自己通过许诺的方式提高了士气,可没钱也不行,必须得有足够的抚恤金才行,否则人家拿命在拼,还没有抚恤金,就太对不起他们了。
但是,户部那边的库房长年累月都能饿死老鼠,就算内库也没多少银两,之前建虏入侵京畿之地后,原崇祯皇帝已经拿出过内帑了,如今所剩无几,总不能让宫内饿肚子吧?
对了,自己之前下旨,把通州那边的漕粮一把火烧了。等建虏退走之后,也还得再想办法才行。
从城中各府搜刮出来的钱粮也只能解决城内难民和守城民壮的基本用度,虽然可能全部搜刮完之后,会再多一些,可也多不到那里去。
此时的胡广,正如韩爌所想的那样,穷疯了,满脑子都在想着怎么来钱?
作为后世穿越过来的人,都知道有一块肥肉可以吃,那就是晋商,吃起来也是心安理得。可这块肥肉也不是说吃就能吃的,也得讲究合理合规。
刘兴祚那边倒在写晋商通敌的材料,不过要想让别人没话说,抄家抄得心安理得,义正言辞,还需要更多的晋商通虏证据才行。
胡广想到这里,索性站起来在殿内来回踱步,一边继续想着。
那永昌票号勾结建虏倒是实情,可那掌柜不肯承认,光靠换下来的衣物物证还不行,最好还得有人证。早知道这样,就找个理由留一个人下来作证就好了。如今他们在建虏军中,能回来作证的可能性其实很低了。
如果那永昌票号只是范永斗一家晋商开的,那根据刘兴祚提供的罪证,还有那掌柜放跑鳌拜的事,抄了也没多大事。但以目前已知的情报看,这永昌票号后面还站着韩爌这个前首辅,还有没有其他人,东厂还在查证,估计是还有的。
如果那掌柜能认罪就好了,哪怕票号后台还有其他官员,也一样可以抄家,甚至可以追责到其他官员,再多捞一笔。这样一来,估计能在钱的事情上缓上一缓了。
胡广想到这里,意识进入聊天群,想了解下外面的情况。
谁知他刚进入工作组时,就刚好听到了高应元的焦急声音:陛下没反应,温大人,你在么?
朕在了,何事?胡广一听,连忙问道。
高应元一听胡广有回应,当即大喜,连忙说道:陛下,俺和五哥要随那鳌拜离开大营去后方了。但俺二哥被留下来,正在掘土,搞不好要被派去攻城了。
掘土?胡广一听,有点疑惑地反问道。
这时,刘兴祚的图标抖动,就听到他开口说道:陛下,建虏这是要填护城河,一般都会在晚上进行,把护城河填平,就会开始攻城。
他当过建虏的总兵,打仗出身,自然一听就知道建虏要干什么了。
胡广一听,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正当他要说话时,高应元又急着说道:陛下,要是俺二哥被派去攻城,这可怎么办?俺随时要出发,陛下有什么办法,救救俺二哥?
这事其实一直是隐忧,高应元三人在建虏军中,也只是小卒而已,被派去和明军打仗,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如果是野战的话,倒还可以见机行事。但这派去攻城的话,那就别无选择,明刀明枪地对着干,城头城下都在死拼,滚木礌石箭雨皆无自动识别敌我之能力,搞不好就得死在城下了。
胡广听得眉头一皱,陈二在建虏军中,就是想临阵脱逃都不大可能,这怎么办?
就在这时,刘兴祚的图标再次抖动,只听他说话道:陛下可令陈百户攻城之际,城下死角诈死,等战事结束,再吊上城头。
不愧是敌后经验丰富,刘兴祚马上想到了办法,不错!胡广一听很是高兴,当即带着一丝兴奋赞道:不错,就依刘卿所言,高百户尽快传达给陈百户知晓。
好,好的,俺马上!高应元的声音也带了一丝兴奋,连声回应道。
这个计策虽然风险很高,但至少能有活下来的希望,而且对于这种环境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解决办法,高应元没理由不高兴。
胡广也不是那种对手下打工仔能用就用,不能用就不管的人,能解决陈二的问题,他自然也是高兴。
忽然,他心中一动,马上联想起刚才自己还在遗憾高应元他们短时间内回不来。这不,要是陈二不死,岂不是回来了,可以和掌柜去对质?有刑部大牢中的案犯,当初守城门的案犯佐证,也不怕那掌柜抵赖!
这事前后一联系起来,胡广顿时就更兴奋了。要是能这么顺利就最好了,如今就看陈二是否命大了!
他正想着,就又听到了高应元的说话声:陛下,俺出发了。刚才俺见二哥的时候,他说他看到步卒押来了十来架云梯车,还有好几箱子飞钩,要俺提醒陛下,让城头小心防守。
之前的莽古尔泰部攻城的时候,用的是简易云梯,方便携带。而这云梯车,就是个庞然大物了。顾名思义,就是把云梯装在车上。
这种云梯一般分两段折叠,用绳子固定着,只要解开绳子,云梯上半部分就会自动靠向城头,且云梯顶端有倒勾,可以勾住城墙,组成一架大约四十五度左右的云梯,因为底盘是大车的原因,也不易倾倒,很方便攻城。
胡广根据原崇祯皇帝的记忆,倒也知道这云梯车,当即点点头道:好,朕知道了。
估计是建虏军中工匠不多,否则肯定会造出更多的云梯车来攻城。胡广想着,便让人去给满桂传旨,提醒满桂注意建虏使用云梯车和那飞钩。
完了之后,胡广切换到初等组中,点开了刘王氏的留言听。
普渡众生,建虏派了一个叫李应芳的举人过来劝降,被县尊假意答应,吊入城中后杀了。听孩子他爹说,县尊推测建虏下一次攻城,将会非常厉害!
92 升迁神速
县尊还说了,要是没有开花弹和土制盔甲的话,昌黎可能会很危险,能不能撑过去都不一定。
刘王氏说这些话的时候,似乎还有一丝担心,这一点,在她的下一句留言中就体现出来了:普渡众生,还有什么法子么?民妇反正已经和县尊说过话了,要有什么好法子,民妇如今已不怕去找县尊了!
胡广听得无语,这刘王氏,还真当自己是诸葛亮了。他想了想道:建虏主力已在京师城外,因此应该不会再增兵昌黎。你让左应选守住昌黎,坚持就是胜利。还有,这两日内,应该还有明军会去援救昌黎的。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孙承宗那边还没派兵出去。而且孙承宗在山海关,那些勤王的军队也归他指挥,势必也路过昌黎,就算打不过建虏,也能让建虏不能安心攻城,也算是一种支援了。
说完之后,胡广又点开了一大堆如花和马富贵的留言,随机听了几个,发现如花果然开始在向马富贵套话了。
他便没再多关注,毕竟一个个点开听也很累人,有结果的话,如花那边自然会禀告给温体仁,自己也就知道了。
这么想着,他又切换到了工作组中,点了刘兴祚的图标后问道:刘卿,山海关那边可有往昌黎派出援军?
回陛下,孙阁老在等夜不收的消息。刘兴祚听见,连忙回答道。
这也是谨慎,胡广倒也不好说孙承宗,便又说道:你把昌黎和京师的战况和孙卿那边通报下,大概是这样的
时间不知不觉间,已快要到傍晚。山海关内,刘兴祚再次求见孙承宗,而后把昌黎和京师的战况说了一遍,最后说道:阁老,京师之战已经开始,如果昌黎被建虏切断,万一京师有事,怕是救援不及。末将以为,昌黎还需及早救援为好。
一如之前,孙承宗敷衍着把刘兴祚打发走了,而后皱着眉头走到墙上挂着的京畿地图边。
茅元仪就在他身边,狐疑地说道:这刘副将,说得也太玄了吧?足不出户,就能知道今日发生的昌黎和京师之事?
是真是假,回头便知。孙承宗回了一句,而后伸手指着昌黎,用力点了几下道:此处确实是山海关通往京师的要道,建虏要是卡住这里,卡住这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