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聊天群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叫天
有矛就有盾,军令很快传下,一个个战棚被组装起来,推到了火炮阵地上。那些火箭落下后,都被战棚挡在了上方。因为处理过防火措施,这些火箭也没法引燃战棚。
战事在继续,城外的楯车越来越近,掩护着数不清的建虏在靠近城墙。终于有火炮开始建功,击中了那些楯车。
砰地一声巨响,看似牢固无比的楯车,就犹如纸糊地一般四分五裂,一下散架了。躲在后面的建虏堆被殃及,顿时死伤一片。
不过就算这样,也没有建虏退却,就算少了掩护,也还是继续在向城墙推进。
在楯车后面跟着的建虏,有上千人举着盾牌前进。一开始的时候,这些盾牌兵是落在楯车的后面,可慢慢地,离城墙近些,进入城头一箭之地的时候,就开始超过楯车,加速往城下冲过来。
从胡广的角度看去,此时的德胜门外面,在尘土飞扬间,无数的建虏正蜂拥而来,规模之大,就觉得城外已被建虏填满了一般。
建虏的弓箭手,在楯车和盾牌的掩护下,已经快要迫近护城河了。而远处,那些云梯车也早已缓缓移动,看着行程,该是建虏弓箭手正好对城头形成压制的时候,云梯车便能到达城下。在云梯车中间,还夹杂着那几辆冲撞车。
皇太极遥望着城下战事,似乎还有点满意,对目前的伤亡也在接受范围之内。
阿玛,这明国京师防守远不如关外宁远,孩儿愿为先锋,第一个登上城头,为阿玛杨威!二十一岁的豪格看得满脸兴奋,大声求战道。
皇太极听见,看了他一眼,似乎有点不喜,冷声说道:什么时候能稳稳你的性子,好好看着先!
虽然他满意此时的伤亡,但不代表他觉得城头就这点实力。他可是一直记得那明国皇帝,只是随口几句话,不但让他无功而返,甚至还很是鼓动了城头上的士气。
此时的皇太极,心中有一点可以确定:明国皇帝不可小觑!
103 师夷长技以制夷
而此时,在城墙内侧箭楼里,礼部左侍郎徐光启在传旨宦官的带领下,一脸狐疑地上了楼顶。果然,那个靠窗站着的年轻人,就是大明皇帝。
陛下怎么会在此?此地实在危险,臣恳请陛下移驾!徐光启顾不得见礼,连忙上前劝谏道。
要知道此时不比上次,这一次可是建虏全军出动的攻击,激烈程度远不是上次可比的。
胡广回头看了他一眼,并不以为意,只是用手指着外面道:那些西夷,是卿求着他们上来开炮的?
徐光启一听,顿时被转移了注意力,他不用过去看,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当即回道:京营炮手不懂火炮,每次操炮,多有炸膛,且开炮效果不堪一睹,为京师安危计,臣才去说动他们为我大明效力!
这话说得边上站着的李凤翔那脸色又白了,可他没法反驳,因为建虏入侵京畿之后,京营到底怎么样,已经是经过事实检验的。不过幸亏他接手京营并未多久,原崇祯皇帝才没有治罪于他。
胡广听了,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看着那些西洋人在指挥着炮卒操作,缓缓地说道:卿是答应了他们什么?
一听这话,徐光启犹豫了会,最后还是据实回答道:臣答应他们会向陛下进言撤传教禁令。
此时,由于南京教案所带来的禁教令已经名存实亡,但毕竟还是存在的,让这些西洋人还有所忌惮。
胡广听了他的话后,视线从城外收回,看向徐光启,脸色严肃地问道:卿多次为他们辩护,可知他们来我大明,其目的是什么?
徐光启不是傻子,自然知道:传天主教义!
他早已看出皇帝的态度似乎有点冷,因此在说完之后连忙再奏道:陛下,西夷学识渊博,谈吐间,每有言词,振聋发聩。臣以为,欲使我大明更为强大,离他们不得!
或者是触动到了徐光启心中的痛点,他情绪有点激动起来,指着外面继续奏道:陛下,建虏野战无敌,而京营边军腐烂不堪一用。臣以为,须按西洋之法,编练新军,如此才有胜建虏,光复辽东之希望。
远的不说,就如今的火炮,西夷已领先我大明,其操炮之术,有理有据,实战效果也更为有效。陛下,师夷长技以制夷,此乃重中之重,切不可因噎废食啊!徐光启说到这里,深深一躬,言辞恳切,恨不得把一颗心掏出来给皇帝看。
胡广注视着他,明白徐光启的用心,是想让大明学西洋之法来制服建虏这些蛮夷。
他没有马上说话,转头看了下城头上的那些西洋传教士,还有城外正越逼越近的建虏攻城部队。而后转回头命令道:擂鼓助威!
咚咚咚地战鼓声顿时响了起来,远远地传了出去,在喊杀声中响彻京师上空。城头城下的明军士卒,都闻声看了眼声音来处,每个人似乎都精神了一点。
徐光启俯首站着,不见皇帝回应自己,心中有点焦虑,有点担忧自己的劝谏无用。
正在这时,就听见胡广的说话声:徐卿,朕开禁令不是不行,但他们必须和西洋切断直属关系,并改教义,仿佛道之流,适大明国情,行教化百姓之功,否则禁教驱逐只是轻的。
徐光启一听,大惊失色,连忙再次劝谏道:陛下,西夷之所以肯传那些闻所未闻之学识,皆是想传教而已。如果有改,再想学之难矣!
呵呵!胡广听了不由一笑,要是原本的崇祯皇帝,或者还真这样,可自己来自后世,还真不怕他们不教。
鼓声很响,胡广不得不提高了声音道:徐卿的心意,朕亦知之。朕只告诉卿,这些西夷传教士包藏祸心不小,而他们那点依仗,朕并不稀罕,等建虏退去,朕亲开课程,让卿知道,西洋学识,雕虫小技也!
好吧,其实是我开挂了,他说着这话时,心中默默地承认道。
看着徐光启满脸不信地抬头起来看着自己,胡广微笑着继续道:且朕有意让这些学识让大明每个人都能学到,如此,卿觉得大明国力会如何?
徐光启听得嘴巴成了o型,恐怕能塞下一个鸡蛋了。过了好一会,不顾君前失礼,喃喃地道:这不可能,这不可能
在他看来,西夷这些学识,就算是他这个进士出身的,都觉得很难,学起来比较吃力。皇帝却说要让大明每个人都学,这这要么是他听错了,要么是皇帝疯了!
徐卿愿担这教化之功么?
听到这话,徐光启两眼重新聚焦,定点落在眼前年轻皇帝的脸上,下意识地道:臣愿意!
他自从见识到了西洋学识后,身为一名进士,儒学熏陶到骨子里的人,却亦然改信天主教,只为学这西洋学识,并著书立说,传播这西学。由此可见,他对传播西学有多热衷。在中国的历史上,因此被评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此时听到皇帝问他,是否愿意把这西学传播给大明每个人,他又如何不会愿意!
只是,他马上回过神来,立刻就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哪怕此时在他的意识中,皇帝所说的每个人,其实只是指那些读书人,他也觉得不可能。
徐光启正想说什么时,胡广先开口了,只听他郑重地说道:徐卿回去准备准备,把你掌握没掌握的学识都梳理下给朕。另外,朕回宫后,便会下旨,着徐卿为礼部尚书一职,专心这教化一事!
原礼部尚书是温体仁,不过他已是大明首辅,虽然挂着礼部尚书,但这已不是本职,因此提拔徐光启为礼部尚书,与温体仁并不冲突。就如孙承宗此时的头衔之一就是兵部尚书,但其实实际的兵部尚书乃是申用懋一个道理。
徐光启有点懵懵地走了,甚至都忘记了劝谏胡广离开箭楼。
胡广的心思又转回眼前,这场大战,由满桂指挥,而他只是看客而已。就如同一场五d的古代战争片,在他眼前上演。
104 昌黎危急
此时的城外,建虏付出了十分之一左右的楯车后,终于靠近了城墙,停在了原本护城河的边上。楯车的后面,建虏弓箭手全都闪出来开始往城头射箭,企图达到压制城头的目的。
至于原本那些起到牵制作用的建虏骑军,在付出了伤亡后,终于退了下去。
城头上,明军的火炮无法对护城河这边的建虏造成伤害。事实上,此处已是红夷大炮和大将军炮的死角。不过此时大炮的目标,也不是他们,而是移动缓慢地云梯车。依旧是几门火炮照顾一辆云梯车,此起彼伏地轰轰声,每一轮差不多都能报销一辆,只是很可惜,炮击的速度实在慢了点。
城头的明军守卒,士气很高,不怕城下众多的建虏,经常探出头去先找建虏,而后瞄准射击。可这时间耽搁得太久,往往会引来很多建虏弓箭手的照顾。运气差点的,当即射中面门而仰天倒地。或者这就是训练不足,导致战斗技能掌握不够而有了血的教训。
建虏的箭雨中夹杂着火箭,嗖嗖地声音连绵不绝,有直射,也有抛射,有落在城头,也有越过城墙,射向城内的。
城内有一队队的军卒,大多配发盾牌,在忙着扑灭火箭所引发的城内着火点。偶尔不小心的时候,就会被箭射中,成了伤卒中的一员。
还有一些军卒,则就在城墙内侧,不停地往返城头,把受伤或者战死的军卒背下城头,而后有别的同袍相助,很快送往远处去救治。这一措施,在昨日还是没有的。
喊杀声,惨叫声,炮火声,火铳声,硝烟弥漫,鲜血飞溅,断肢残骸,组成了古代战场的一幅幅画面。
胡广看着这一切,没有像普通人般会不舒服,甚至有呕吐之类的,他没有。反而他感觉体内热血沸腾,恨不得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奋勇杀敌!
此时的他,站在箭楼上观阵,看着建虏的攻势,想着假如自己是满桂的话,该采取什么措施,如何进行反制等等。
御驾亲征的事儿,他不是随便开口的,在他的内心,就是想亲自去灭了建虏,收复辽东山河。
建虏的简易云梯率先靠城上攻,这些简易云梯一靠上城墙,便往后拉起,直到上端的钩子勾住城垛,而后就有建虏快速爬梯。
这种云梯如果用昌黎的方式,显然无法靠撑杆能简单推开。不过胡广能看到,在满桂家丁的指挥下,一架架的狼牙拍被迅速挂起在云梯的上头,几个军卒合力吊起狼牙拍后狠狠地拍下去。
箭楼上的胡广看不见底下,可他能看到,当狼牙拍被拉起的时候,那一根根的狼牙刺上已有血迹。
在狼牙拍的边上,也有军卒合力沿着云梯的方向,往底下扔着滚木礌石。
胡广看着这一切,心中算是真正认清了一句话:古代攻城战,就是用人命堆的,没有几倍于守军的兵力,很难围而攻之。
看着眼前这场景,胡广忽然记挂起了昌黎,不知道昌黎之战打完了没有?
如此想着,他便进入聊天群,点了刘王氏的图标问道:刘王氏,昌黎如何了?
事实上,当他看到刘王氏没有留言的时候,心中就有一丝担心了。
县尊有令,民妇也要上城头了刘王氏回了一句,便没了下文,显然是顾不上说话了。
胡广听见,先是松了口气,至少昌黎还没被攻破。而后他马上担心起来,连刘王氏这样的健妇都被派到城头上去,看来是已无青壮可用,昌黎很危险啊!
一如他所想,此时的昌黎之战,都在拼最后一口气。
昌黎久攻不下,就算有女真建虏在后督战,可依旧有不少蒙古鞑子和汉奴畏惧不前了,只是硬被阿济格派人看着往城头上逼。
原本在后方休息的女真鞑子也有一部分开始登城攻击,几乎所有建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昌黎城头。
箭楼里的李士奇,已经亲自下去杀敌了。就连护卫左应选的两名衙役,都被派出了一人,只留下刘衙役一个在保护县尊大人。
左应选的脸色很是严峻,几次回头看看堆积在后面的开花弹,最终却没有下令,依旧回头盯着城头战况。
此前的他,或者还有一丝侥幸,说不定真被刘王氏说中,会来援军救援昌黎。可此时,他脑中已不做他想,只有眼前的战况了。
当他看到城外有女真鞑子也要临近城头来攻击的时候,便知道最终决定命运的时候到了。这时候,他再没有犹豫,立刻向刘衙役下令道:准备使用开花弹!
为了拿开花弹照顾女真鞑子,他已经忍了好久了。
城外,阿济格看着苦战一番后撤下来休息的几个蒙古部族头目,冷笑着道:你们可看好了,看着我大金勇士冲上昌黎城头!
那几名蒙古鞑子的头目,连忙点头,纷纷拍马屁,可心中却是鄙夷。要不是自己这些部落拿命先耗了城头,你敢说这样的话?
阿济格对这次的攻击算是有信心的,他也算是打惯仗了的,对昌黎城头还有多少防守能力,心中大概也能估算出来。因此这次派出的女真鞑子中,就有他手中一半的巴牙喇兵。他有理由相信,凭着大金最精锐的巴牙喇兵,定能攻上城头了。
正在这时,却见西北方向有探马疾驰而来,到达近前后滚鞍落马,一个千打下去,喷着白气道:主子,山海关方向的明军夜不收很多,怀疑是有大军出动。奴才无能,前探不得!
一般来说,明军夜不收是不敢和大金探马交锋的,远远地就会跑掉。如今探马竟然说前探不得,看来也没俘虏抓获,由此可见,明军确实有异动。
如此想着,阿济格便派了一支巴牙喇兵,必须探清山海关方向的明军动向才行。毕竟大金在意的军队中,就关宁军一支而已。
刚布置下去后没一会,阿济格又见东南方向疾驰而来一名探马,主子,发现一支明国勤王军,打着大名府知府的旗号,正往这边而来!
:猜猜是谁要出场了?
105 下巴掉到了地上
什么,一名知府还带兵勤王?阿济格有点不信地重复了下,随后哈哈大笑起来,升官发财都想疯了,哼,这得看本贝勒答应不答应!
边上听懂的蒙古诸部头目一听,顿时眼睛一亮。虽然他们不知道柿子捡软的捏的谚语,可却天生知道这个道理。相比起攻城,去打一名文官带着的勤王军不要太轻松。
贝勒爷,我敖汉部正闲着,就让我敖汉部替贝勒爷去把那明国知府的脑袋取来当球踢!一名满脸胡子的蒙古鞑子拍着胸脯,自告奋勇地大声说道。
另外一名蒙古鞑子听了,当即跳起来,也同样拍着胸脯道:贝勒爷,俺巴林部也是闲着
一番争执之下,两千蒙古鞑子领命,往东南方向迎了上去。
昌黎城头,左应选看着开花弹已经分发下去,正要打发刘衙役也跟着去御敌时,忽然发现城外建虏的动静,不由得有点好奇,换了个方向,转头向建虏骑军所去方向看去。
只见在视线的远处,隐隐有一支队伍冒头,正往这边而来。他还没看清,就听到身边的刘衙役惊喜地叫了起来:明军,是明军,援军来了!
读书人的眼神不是很好,左应选到这时,得刘衙役提醒,才看出果然是明军旗帜。不过他知道得更多,还从远处的旗帜上,看出了另外一些信息。
可此时,刘衙役惊喜地叫声,已经传到箭楼下,那些民壮一听之下,接着有人也发现了,顿时,全城轰动起来,那士气就犹如火上浇油般,轰地一声提升了一大截,原本以为自己已经用尽力气的民壮,不知从哪里又生出一股力气,顿时又把攻城建虏的气势压了下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