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聊天群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叫天
而且还有一点,不管是刘王氏还是刘兴祚,他们所说这诡异之事中,竟然都和温体仁有关。如此一来,恐怕是真有其事,这普渡众生也绝对不会是虚构出来的了!
刘王氏在说完之后,见他们似乎不相信,就有点急了,连忙道:真的,民妇所说,句句属实,民妇没有骗你们
好了,我相信你。最终还是茅元仪开口说道,如此看来,这普渡众生也算是一位难得的谋士,昌黎之战,立功不小,当在奏章中据实上报!
说话的同时,他心中打定了主意,等他日去了京师,一定要和这个普渡众生好好结交一番,不说这和尚的才智,光是他身后站着的礼部尚书,就值得如此去做了。
而卢象升听了微微有点诧异,这样蹊跷的事情竟然还有人相信。他刚才也观察到了,似乎祖大寿也相信这事。这么一来,他就觉得这里面还有什么隐情是自己不知道的。
他也没追根问底,既然茅元仪提了话题,他便顺着说道:既然如此,等昌黎之战的战果统计出来后,就据实上奏,功绩成就什么的,就由陛下钦定吧!
对对对!祖大寿连忙赞同,就据实上奏,如今京师被围,此等大捷还得早日报于京师,让皇上能开心开心。
建虏入侵京畿之地以来,大明基本没有像样的大胜,一直是丢城失地,明军被灭或溃,这样的大胜报上去,朝廷震惊,皇帝惊喜是可以想象的,这奏章上的相关人等,绝对会有重赏。这样的好事,在场的人,都不会排斥。
因此,卢象升也是点点头道:刘王氏的功劳也不小,奏章中也得提点提点。本官一身是伤,没法动弹,这奏章就由左县令和茅先生来写,而后呈给孙阁老,如何?
他虽然如此说,可这奏章写完之后,自然不可能不给他先看的。因此,他这个提议,皆大欢喜。
茅元仪当即提议就在这里开写,于是,就没刘王氏什么事了,表扬了几句后便让她走了。
刘王氏出了衙门,整个人还懵懵懂懂地,等到回过神来,知道自己的名字也会上达天听时,就激动得不得了了,连忙进入聊天群去找小和尚了。
116 一个疯子
小和尚,你在么?有喜事,天大的喜事啊!
哦,什么喜事?胡广此时已回到皇宫,刚进入聊天群,就听到了刘王氏欣喜地呼叫声,便马上回应道,是昌黎之战的战果统计出来了?
呃,没有!不是这个!刘王氏稍微一愣,随即又高兴地说道,刚才知府大人他们把民妇招过去了,说民妇有功,那报功的奏章上都会写上民妇的名字,这可是皇帝能看到的,呵呵呵
胡广无语,就这,就高兴成这样了?你知不知道大明皇帝,也就是我,早和你很熟了好不好,还被你一口一个小和尚地叫,你知道不?
如花的图标抖动,只听她带着丝羡慕恭喜道:恭喜你了,真是祖上积德啊!
刘王氏连声道谢,情绪很是欢快,她没听到胡广有反应,忽然回过神来,连忙又说道:小和尚,你别担心,知府大人他们问话的时候,民妇都一五一十地说了,都是你教民妇的。老爷们都说了,你的名字也会在奏章上写着的。到时候皇上一高兴,说不定就封你个主持当当了。
胡广继续无语,我自己封自己一个主持当当,我疯了么!
刘王氏还没见他有说话,有点意外,便继续呼叫道:小和尚,小和尚
我在呢!胡广回应一句道,我知道了,等战果出来算了,估计你也很难知道战果的统计数据,那就这样了。
刘王氏听了心中有点忐忑,不知道哪里说话不对,她以为胡广又走了,便出声问道:如花姑娘,小和尚这是怎么了?好像不怎么高兴的样子?
没事,大姐不用担心。如花安慰了一句,回想起胡广的言行,有点不确定地道,或者是他瞧不上这点功劳吧,反正给奴家的感觉,小和尚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可能来头不小。
可这是能上达天听的好事啊!我都高兴成这样了,他的功劳比我大多少都不知道,怎么就感觉不到他有多高兴呢!刘王氏还是有点想不明白,喃喃自语道。
胡广听了无语,得,你自己慢慢想吧!
他瞧了下聊天群左下角,发现自己的成就值又增加了不少,已经有3756。
如今初等组的名额上限是6人,不过目前只有4个人而已,看来是时候多加几个人进来了。之前系统好像有过提示,等到聊天群中有10个人的时候,就有新的权限了。
这么想着,胡广便来了兴趣,点了加人按钮,弹出转盘又开始加人了。
这一次,他倒没有多少期待,反正就是加人进来,好坏无所谓,凑人数先。
指针由慢变快,再由快到慢,最终指向了二十弱冠和三十而立之间,并且是偏三十而立的绿色区域。也就是说,这个新加进来的人,是一个25岁以上不到30岁的男人。
胡广加完人后,往初等组中右侧的姓名上一瞧,发现多了的那个人名叫满江红。
好吧,初步判断,又是一个不正常的。胡广无奈,正想说话时,却听马富贵抢先开口了,只听他大声喝问道:来者何人,自报家门,本公子要是高兴了,有赏!
得,看来他在老人面前找不到优越感,看到有新人进来,就迫不及待地又开始显摆了。
如花似乎也很感兴趣,跟着插话道:来这聊天群,都是要先介绍自己的,这是规矩。
其他人虽然没说话,不过胡广估计都竖着耳朵在听。现在有马富贵和如花代劳问话,他也一样乐得旁听。
稍微静了一会,满江红的图标抖动,只听一个青年男子的声音响起:哈哈哈哈,规矩,规矩,规矩
他的声音一声高过一声,到了后面,似乎是吼出来的,似乎充满了不甘,让群里听到的人都不由得一愣。
喊完之后,这人竟然唱起了戏: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
如花先回过神来,有点惊讶地插话道:这是河南梆子?
此乃宋朝吴潜吴毅夫的《满江红·送李御带珙!曰从也说话了,一下便判断出了这人唱得是什么。
那人不管不顾,还是在自顾自地继续唱着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他娘的,原来是个疯子!马富贵似乎啐了口,而后有点悻悻然地骂了句。
没想到这一骂,那人立刻停住,当即喝道:大胆,尔敢辱骂于孤,难道活得不耐烦了不成?
谁?孤?马富贵听了有点不确定地反问了一句,而后又嗤笑道,还孤呢,你敢称朕么?真得是疯子一个。
对对对,你说得对,不是孤,还不是孤!满江红听了竟然是承认了,随后又用河南梆子唱了起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胡广默默地听到这里,不得不承认,恐怕自己是真得手背,竟然加了一个疯子进来。
初等组中还有一个名额可用,他正考虑是否要再加一个人进来试试时,忽然感觉有动静,意识便从聊天群中退了出来。
原来是内侍通传,说大明首辅温体仁请求觐见。
估计温体仁是休息过来了,来找自己肯定是有事。胡广便传旨召见,聊天群就先不进了,正事要紧。
见到温体仁时,胡广果然发现他的精神很好。在见过礼之后,温体仁先是恭贺了打退建虏之事,而后才双手呈上一份奏章道:陛下,臣举荐一人,可为内阁辅臣之一。其懂钱法,知兵事,亦爱民如子。圣人有云,举贤不避亲,因此他虽为臣之同乡,臣亦不避之。
说到这里,双手往上一抬道:此乃其之履历政绩,请陛下过目!
轮值太监见了,连忙上前,把那份奏章转呈御前。
胡广有点好奇,不知道温体仁到底举荐了谁。连忙拿过那奏章,快速看了起来。
:大家能猜到满江红和温体仁举荐这人是谁么?后一个可能可以百度出来,但前面这个,嘿嘿,我觉得没人猜得到,除非是在qq群中听我说过后续剧情的才有可能知道。
117 闵洪学
闵洪学,浙江乌程人,万历二十六年成进士,于天启二年三月,以右副都御史兼云南巡抚,镇压黔蜀之乱波及到的云南动乱,前后历经五年零八个月。
在温体仁的奏章中,除简略写了闵洪学的这个经历之外,还附上了闵洪学在这期间所写的奏章概要,即《抚滇奏草十二卷。
光是这些奏疏的名字,就让胡广这个后来者眼前一亮。比如说《请开粤路《请滇路粤蜀并开这两疏,就很符合后世的理念,不管是要致富还是要去平叛,都要先修路。
还有《建学事宜疏《议建州学疏《荐举教职疏等,胡广从这名字上就能看出,这是请求在云南这些偏僻地区推广教育,是推行王化的必要措施,也是值得肯定的。
另外还有《捐俸助工疏《率属助工疏《捐俸犒边疏等等,这是自己带头捐钱,垂范僚属为云南公共事业做奉献的节奏。这种事情,就是在后世都不多见。
忽然,胡广看到一条,顿时就明白了温体仁推荐闵洪学的真正原因。在奏章所列之《铸钱请敕疏《条答钱法疏《解进余钱疏等后面,温体仁用小字注明了闵洪学在云南推广钱法,结束了云南长期使用海贝当货币的落后状况,和全国其他地区统一了起来的说明。
胡广是看得眉毛飞扬,当即让轮值太监把闵洪学的奏章都找出来。他有一种迫不及待地感觉,想全部看一遍闵洪学的奏章。他隐隐有感觉,这个闵洪学很可能是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全才。
温体仁得到赐坐,在下首看着皇帝的神态后,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知道自己这个推荐该是合了皇上之意。
奏章很快便调了过来,胡广借助原崇祯皇帝的文学水平,一口气把所有奏章都看完了。而后抚卷欣慰不已,此真乃良才也!
不过有一点,胡广就比较不解,按理来说,闵洪学也算是朝廷高官,又有如此的政绩和本事,为什么后世却不闻名?
他其实不知道,原本在康熙朝末修成的《明史中是有闵洪学列传的,但在后面的殿本《明史中却删去了他的传记。满清历经三朝所修撰的《明史,不知道掩盖了多少真正的英雄豪杰。
而且闵洪学的《抚滇奏草十二卷,在后世国内也已不见踪影,还是后来在日本内阁文库中被发现,才重见天日。
这一些,从闵洪学的百度百科只有简略几句的介绍上就可以得到佐证。
胡广可谓是龙颜大悦,高兴地对温体仁说道:温卿,你举荐得好啊!只要是人才,不管亲疏远近,皆举荐给朕,哈哈!
对了,他人呢?胡广有种迫不及待地想见一见这闵洪学,亲自面试一番的冲动,刚问了一句后,便又向轮值太监道:传旨,召
温体仁见此,不得不站起来,躬身一礼道:陛下,闵太保在崇祯元年因病回籍修养了。
闵洪学调离云南后任南京右都御史,不久加封太子太保世袭锦衣指挥佥事。而后便到了崇祯元年,因病退休了。
胡广听了,不由得嘴角微微上翘,似乎这事好像不是那么简单啊!该不会是原来的那个崇祯皇帝登基后大力打击阉党,重用特用所有东林党人的事,影响到了这个闵洪学吧?
他不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在崇祯三年时,温体仁向崇祯皇帝举荐了闵洪学,最终闵洪学担任左都御史。但在崇祯四年代为吏部尚书时,因此温体仁出任首辅,连累他被东林党人攻击,最终在崇祯六年秋又称病回籍,而后再无出山之日。
虽然胡广猜出了一丝什么,不过他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分辨不清善恶是非的崇祯皇帝,只要他有本事,就不会让他受委屈了!
胡广沉吟片刻后,便对温体仁说道:温卿,建虏驻扎在德胜门,其他地方虽然只是游骑巡哨,但朕派出天使往召他怕是不方便。卿看这样可好?
由卿出面,征召曰从来京,同时由他传达旨意,召闵洪学来京,他会来么?
一听曰从两字,温体仁便知道皇上是什么意思,当即微微一笑,心知这就是聊天群的好处。他躬身一礼道:陛下英明,如此可也!
好,那朕拉你进去和他说。胡广说完,意识便进入了聊天群。
他们两人后面的对答,让边上伺候着的宦官和宫女听得莫名其妙,只能归结为自己学识不够,不由得皆暗中感慨不已。
此时,远在山海关的孙承宗,已经是坐卧不安,一点都看不出一名久经风霜老人的沉稳,也没有一点身为大明阁老的沉着,不时在刘兴祚面前来回踱步,坐了又起来。
相比来说,反而是刘兴祚比较镇定,不过后来也看不下去了,一抱拳说道:阁老,要不派人去催催?
之前已有快马来报,说是昌黎大捷,只是战报还未到来,因为未有最终定论。
孙承宗听了稍微一愣,随后醒悟过来是自己着急了。可是,他由不得不急啊!自从建虏入侵京畿之地以来,建虏势如破竹,击败击溃明军犹如玩得一样,大明军队在建虏面前,就如同纸糊的一般。
孙承宗临危受命,面对京畿之地的千疮百孔,感受到的压力,不在其位,实在难以体会得到。为此,他不得不一心保住最为精锐的关宁军,亲自坐镇在这里,对祖大寿耳提面命,就是想有一张能对付建虏的王牌。
如今昌黎可有七千建虏,却能一战而胜之,这等大胜,乃是实打实地大胜。有了这么一场胜利,当捷报传遍京畿之地时,不但是对京师的有力支援,也能大大鼓舞勤王军的士气,进而打击建虏的士气,从而使这场战事发生改变,甚至是转折。
他正急着,忽然听到外面传来动静,欢呼声中夹杂着昌黎大捷,杀虏的信使喊声,直奔衙门大堂而来。
期待已久的信使,终于是到了!
118 少有的大捷
看到喜出望外的信使脸色,孙承宗便知道这场大胜少不了了。可当他看完捷报时,却还是被震住了。
七千建虏,逃走的不过五百余人左右,其余不是被杀就是被俘,几乎可以说,建虏是全军覆没了。这样的大胜,似乎从建虏作乱以来,从未有过。
这样的大胜,咋一听之下,估计明国没人会觉得这捷报是真实的,按惯例,十之**是注水了的。
可是,以孙承宗的经验,他从捷报描述的过程来看,却能断定这捷报里面的数字该是真的。
因为光是俘虏的建虏就有将近三千人,这个可是假冒不了的,而且从战事的过程看,就算是真建虏,其战力怕也被昌黎和勤王军的意外悍勇给消耗得差不多了。这种时候,突然被关宁铁骑从身后捅一刀,不败就怪了。更何况,这里所谓的建虏,其实只有一千左右才是货真价实的女真鞑子。
另外,孙承宗敏锐地感觉到,这次的大胜,和建虏头目的指挥能力有关,也跟建虏连日大胜而轻敌有关,否则勤王军能否重创建虏都不好说。
不过,结果都已经出来了,谁还会在意这些。如今不关是明军,还是朝堂上下,全都需要这样一场大胜来鼓舞士气。
因此,孙承宗在看完这份捷报之后,立刻拍案叫好。命令捷报抄写多份,立刻传送各地,当然,也包括了立刻加急送往京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