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聊天群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叫天
什么?德川家光一听,顿时吃了一大惊,感觉有点不妙,便厉声喝道,到底怎么回事?
那些家臣一听这个消息,同样吃了一大惊,瞪大了眼睛,盯着跪在地上的那人,静等进一步消息。
那人不敢抬头,双手捧上东西道:梅川尚艺大人没能完成出使任务,没脸见将军大人,这是他的遗书,还有明国的国书!
德川家光听了,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要知道,他这次的贡品可是精心准备了的,按以往的经验,明国皇帝肯定会高兴,应该会答应出兵的啊!
他这么想着,眉头紧皱,也不要侍从去转呈,自己快步走了过去,一把抄过了国书和遗书。
德川家光没管遗书,先展开国书看了起来。
这个时候,倭国的上层,都是懂汉字的,无需翻译,德川家光都能看懂国书上的内容。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之下,顿时有点傻眼了。
就见国书上写着,基于倭国以往的恶行,看在大明太祖当年有旨的份上,大明皇帝决定倭国做出赔偿,赔礼道歉之后才视倭国危大明藩属国。赔礼道歉没有问题,关键是赔偿,他娘的竟然要一千多万两,这怎么可能拿得出来?
要是倭国没有乱的时候,那这一千多万两,说不定凑凑还是能凑出来的。但关键问题是,如果倭国没有乱,凭啥要给明国一千多万两?现在打了这么久的仗,花钱如流水,那可能还凑得出来一千多万两?
德川家光看到这里,非常地生气,明国显然是存心的,竟然要一千多万两的赔偿!这梅川尚艺到底是干什么吃的,这样的条件竟然也能答应?脑子有屎么?
这么想着,他又去看梅川尚艺的遗书。
在这份遗书中,梅川尚艺把他登陆天津港之后的所见所闻,说明国百姓武人文官因为当年的事情,特别是朝鲜战事,特别仇恨倭国,明国皇帝为了给他的子民一个交代,就要求赔偿,金额是明国一年国库收入的一半。但是梅川尚艺觉得也就一百多万两银子,要是能让明国出兵,他认为是值得的,因此就答应了下来。但是,他万万没想到,明国的国库收入,竟然已经达到了两千多万两之多。
后面还有一些话,主要是梅川尚艺如何悔恨什么之类的,德川家光压根就不想看了,一把撕了梅川尚艺的遗书,同时红了眼睛,大声吼道:该死,该死,该死!还想一死谢罪,做梦!去,把他给本将军碎尸万段!
倭国人之所以切腹,就是怕死后尸首不全,不被天照大神待见。
大堂内的人听到德川家光的咆哮声,他们便明白,梅川尚艺绝对是干了非常蠢的蠢事,否则将军大人不至于如此生气!
不过他们有点好奇,梅川尚艺到底干了什么蠢事,让将军大人如此生气?
他们此时不清楚,德川家光却是明白的很。因为梅川尚艺这蠢货,明国那边就没有转圜的余地了。明国不来打建虏和叛逆就已经算不错了,搞不好回头明国百姓再闹起来,明国皇帝很可能会怪罪自己这边又背信弃义,戏耍明国,到时候,很可能还会出兵对付自己。
这不但是没有求到援军,甚至还能引来明国的报复啊!
梅川尚艺,八格,混蛋
一阵子闹腾之后,还得面对混乱的战事,德川家光想了一阵,便吩咐道:传宫本武藏来见本将军!
和德川家光的闹心不同,崇祯皇帝却是开心地很。这不,交通部尚书刘懋刚有奏报,说京师到通州的铁轨铺设完毕,可以通车了。
这可是大明的第一列火车通车,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列火车通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崇祯皇帝当即下旨,他将和皇后一起,领文武百官去现场庆贺火车通车。
另外,为表彰大明匠人所做出的贡献,崇祯皇帝下旨,废除匠人世袭的制度,此后,匠人身份如同农民,全凭自愿。
之前的时候,军户世袭的制度,接着卫所制度革新而有变动,有一部分军户,摆脱了军户制,成为地方衙役之类的,但是,并不完全。
而这一次,崇祯皇帝是明确下旨,从开国以来的匠人世袭制度,要被废除。理由是匠人的贡献很大,代表之一就是这火车。
这么一来,崇祯皇帝的这道旨意,顿时引起了全天下的轰动。不管是火车也好,还是匠人户籍的变动也好,全都成了最火的话题。
你们听说了么?那个什么火车要通车了,皇上和皇后亲自领着文武百官去看通车。真是不得了了,这火车肯定好厉害!
可不是,这火车可是吃铁的啊,你们看到没,那么多铁都铺在地上的,据说力大如牛,能拉很多东西呢!
皇帝和皇后都亲自去了,那可一定要亲眼去看看这火车通车才行!
京师的百姓,都是好凑热闹的。反正京师这几年来的大事,都能调动他们的积极心。如今又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不参与参与就怪了。
相对京师的百姓来说,其他地方因为看不到火车,他们就把话题更多的放在了匠籍制度的废除上。
你们听说了么?以后匠人不是匠人了,皇上仁慈啊,匠人算是熬出头了!
什么匠人不是匠人?什么意思?
就是没有匠籍了啊,那些匠人再也不用被官府征召轮班了!
不会吧,不是开国以来就是这样的么,怎么匠籍就会废除呢?
你真是孤陋寡闻,皇上下旨,说是匠人对大明贡献巨大。嗯,好像起因是京师那里的火车要通车了。什么火车?就是喷火的车啦
围绕着这个话题,大明范围内的百姓都开始讨论匠人所做的贡献,从蒸汽机开始算起,都在衡量到底匠人有多大的贡献,才让皇上下了这么破天荒地一道旨意。
于是,争论就出来了。
因为有的人认为,蒸汽机是皇上发明的,不能归于匠人身上。包括水泥,热气球等等。可也有的人认为,这个离不开匠人的努力,确实是有功劳的。
大致来说,商人一般都支持这道旨意,光是蒸汽机所带来的改变,带给商人的利润,特别是南洋那么多藩国都急需产品的情况下,他们就觉得匠人贡献很大。
其他贱籍则是强烈支持这道旨意,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匠籍废除了,那他们是不是在将来也有会机会呢?
大致来说,倒是士人阶层,对于这道旨意并不感冒,觉得皇帝这么做,对匠人太好,有违祖制。不过基于崇祯皇帝的声望如日中天,朝中大佬都是皇帝的狗腿子,倒也没有多少人敢明着反对。
要是以前的话,他们就敢凭着祖制两字来反对。这个法宝一祭出,很少有皇帝会顶着干的。可是现在,之前那些喊着祖制来要挟皇帝的官员,都已经不知道去哪了。
不过有一点,比较奇葩地是,民间在传说,先皇爱好做木工活,当今皇上更是喜欢各种匠人的活,爱屋及乌之下,当今皇上就有心废除匠籍制度了。
崇祯皇帝听到厂卫的密报,不由得摇头好笑,连这样的理由都能牵扯上,也是服了。
不过没关系,有这样的误解也无所谓,崇祯皇帝心中想着,反正工匠精神,以后还是要继续提倡鼓舞的。民间这么认为,也有利于提高匠人的地位。
这么想着,他的心思就又回到火车通车上面了。
这一日,是钦定的火车通车时间,又到了收割一波成就值的时候了!
崇祯皇帝预估到了自己和皇后领文武百官去的话,到时候场面肯定很热闹。但他没想到,京师百姓的热情,还要超出他的现象。
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沿着铁路线,密密麻麻地站满了人。从京师一直到通州,铁路沿线全是人,都准备看看让皇上如此重视的火车,到底是什么玩意!
崇祯八年八月十五,崇祯皇帝和皇后领着文武百官见证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列火车通车。这原本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不过崇祯皇帝没想到,还是出了一点意外,让他有点揪心。
1251 吏部尚书一职
京师北门城外的火车站,崇祯皇帝和周皇后仪仗刚一出现,早已等候在这里的文武百官,以及所有百姓就立刻恭迎。顿时,在这火车站附近,立刻响起了山呼海啸般地万岁声音。
崇祯皇帝和周皇后联袂从御驾中出来,笑着示意所有人平身。
这么盛大的场景,约翰等西班牙人也被安排出来长见识。这种场景,对他们来说,当然是第一次见。当然,得忽略掉他们被观看的那次。
这些西班牙人学了两个来月的汉语,只能听懂一部分日常用语而已。可这盛况,却不会因为语言的障碍而妨碍他们的震惊。
哇,大明皇帝好威风啊!这么多人,一起跪迎,实在是太壮观了!
别乱说话,是我们的皇帝,懂么?
对对对,我们皇帝真是威风,我就感觉,我们以前的那些,给我们现在的皇帝陛下提鞋都不配!
那是肯定了,这里可是天堂!以前那个,真是乡下的乡下,根本就不能比!
约翰等人一边低声议论着,一边关注着皇帝的动静。
就见皇帝和皇后来到蒙着红布的火车头这边,听到皇帝开始讲话,他们连忙都闭嘴,恭敬地听讲。然而,语言地限制,让他们听得半懂不懂地。不过至少有一点,他们是知道的。崇祯皇帝在介绍火车,说这火车会改变世界什么的。反正一个意思,这个火车非常伟大。
听着这些话,约翰等人就不由得对红布盖着的火车头非常地好奇,因为他们看火车长度,似乎很长,一节一节的,就像蜈蚣一样,但是没脚。他们不用介绍也大概能猜出来,这些都会由火车头拉动起来。
看着这些,约翰等人都和普通大明百姓一样,心中都有些不敢相信,要是这么多车厢都能拉起来的,那这力气要多大才行啊?
崇祯皇帝面带微笑地在讲着开场白,忽然之间,看到文武百官的前列,有一名大红绯袍的官员摇摇欲坠。他定睛一看,认得是吏部尚书徐光启。顿时心中一紧,连忙快步走了过去。
所有人随着皇帝的动作,都沿着那个方向看过去,也都发现一名大官似乎身体有恙,被人扶着在那里。于是,人群就有了窃窃私语声,纷纷在打听那是谁?
崇祯皇帝快步过去,看着已被同僚扶住的徐光启,关心地问道:徐爱卿,身体哪里不舒服?
徐光启的脸色有点白,不过他听到皇帝关切地问候声,连忙自己站好了身子道:陛下,老臣没事。今天是大喜的日子,乃是科学技术知识的一个伟大应用。老臣是高兴,激动了。
崇祯皇帝听了有点不相信,就对徐光启道:徐爱卿还是回去休息吧,朕派御医给你检查下身体。
陛下,真不用了!徐光启连忙摇头奏道,老臣真得没事,这火车开通的盛事,老臣期盼已久,亲眼见证这一刻,已经等了好久了!
听到他坚持,而且看着好像徐光启的脸色好看了一点,崇祯皇帝便不再坚持,想着等仪式结束之后一定要御医给他检查下才行。
这么想着,他就点点头,关心地说道:徐爱卿要是有什么事情,可要说出来。爱卿是朕的股肱之臣,朕可少卿不得!
陛下隆恩,老臣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徐光启一听,面露感激之色,连忙回奏表态道。
不知道为什么,崇祯皇帝总感觉有点不安,或者是这话不吉利?
不过此时是火车开通的盛大典礼,所有人都看着的,他也不好耽搁多久。因此崇祯皇帝就决定加快仪式进程,大步返回火车头边上,下旨揭开红布。而后又和皇后一起拿红色毛笔在火车头上点睛,就类似后世给狮子点睛一般,意思是赐予眼睛,让其活过来。
围观的百姓,就刚才这一会,一传十,十传百地,差不多都知道是吏部尚书身体好像有恙。顿时,大部分百姓都有点担心,甚至其中不少人在心中暗中祈祷,希望徐光启没事。毕竟徐光启在大明百姓心中的威望,可不是其他官员能比的。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科技推广有利于普通百姓,而徐光启则是科技推广的主要支持者;不过最重要的是,徐光启在这些年来努力推广高产作物,编写《农政全书等内容,活了不知道多少人。大明官员中,在这方面,没有其他官员能超过他。
不过当他们看到崇祯皇帝过去后,似乎徐光启又没事了,就都放心下来。他们目光,很快又随着皇帝的身影而移动。他们的注意力,重新回到了火车这个第一次出现的事物上。
不过,还有一小部分人,主要是一些读书人低级官吏什么的,还时不时地看下徐光启那边,似乎对他们来说,徐光启显然比火车更让他们关心。只是他们的脸上,却没有多少担忧之色。
随着火车上的红布被揭掉,惊讶地低声议论声,就又多了起来。
咦,你们看到没有,这个火车头也没有脚啊!能拉动这么多装满货物的箱子么?
依我看,这火车头大概得有九牛二虎之力才行吧?真看不出来,就这么小小地一台蒸汽机而已,竟然能拉动这么多东西!
你们这个都是废话,不要瞎怀疑了!万岁爷都来点睛了,肯定是可以的。不过这火车头的力气,还真是太大了!
围观者都在讨论着,一脸地期盼之色。不管男女,不管种族,不管年龄,不管职位,全都期待着火车开动起来,期待着见证历史的那一刻。
在他们的盼望之下,火车头上的司机开始生火,加动力。
当然了,此时,皇帝皇后都已经退到一边了。其中崇祯皇帝在看着火车头的时候,心中记挂着刚才的事情,时不时地转头去看一眼自己的吏部尚书。
要知道,徐光启是大明官员中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先驱,更是不参杂其他目的,一心想要推广科学技术知识的大臣之一;而且他位居吏部尚书一职,又是非常关键的一个职位,对于推动大明官员重视科学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崇祯皇帝来说,是真希望徐光启能长命百岁,一直支持下去。
然而,徐光启的年龄,其实已经是七十三岁的高龄。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是在崇祯六年就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一岁。
不过在这个位面上,因为崇祯皇帝的英明神武,少了很多狗屁倒灶的事情,大明中兴,徐光启有皇帝的知遇之恩,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因此身体比原本历史上要好不少。
正在这时,就听到一声泣地声音,大量白气喷出,火车哐当一声动了起来。
哇
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所有围观的人,全都发出了长长地哇声。
就见火车缓慢地开始动了起来,慢慢地驶出了车站,一点点地变快,最后消失在火车站这边人群的视野中。
这次火车开通仪式的安排,是通州和京师这边同时有火车开出。按照原本的计划,崇祯皇帝还要等到通州的火车抵达,见证火车的进出站和通行时间。
但是,崇祯皇帝担心徐光启的身体,怕时间耗久了影响包括徐光启在内的那些老臣的身体。因此,他在火车开出之后,便没有再等下去,下旨摆驾回宫,除交通部相关的官员之外,其他文武官员也各自归衙。同时,他还暗自下旨,传御医去给徐光启检查身体。
至于京师的百姓,在恭送皇帝皇后之后,都还留在铁路沿线看稀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