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崇祯聊天群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叫天

    亏倒不至于!范永斗当即否认道:大金此次入关,各位的收获应该心中有数。如今之计,我看就依韩大人所言,各家先凑一笔钱,马上带去京师,由韩大人他们活动。

    说到这里,他扫视下其他七人的反应道:这次战事下来,倒霉得也不只是我们,次辅李标,还有那些御史言官等等,也都一样。京师马上就要论功行赏,也肯定要惩治一批官员。只要我们能趁这个机会活动好,应该能扳回一些局面的。

    听到这话,其余七人都沉默不语,显然在心中计较着得失。

    忽然,一直没有说话的梁嘉宾开口提醒道:我们派去配合大金的那些事,会不会有问题?我从京师得到的消息,好像京师那边都很恨大金,还有那些投靠大金和帮大金的人。

    对,我这边也得到这个消息了,如今京师到处都在说这事。靳良玉跟着点头附和道。

    范永斗听了,摆摆手道:他们要恨是正常的,这次大金入关,他们大都有损失不是!另外,我们派出去的都是心腹,而且已经随着大金出关了,谁能咬我们?就算有个别想诬陷,我们又不是在朝中一个人都没了。

    听到这话,其余人都点点头,其中靳良玉一拍手,恨声说道:皇上也真是,这么快把袁督师砍了干嘛?要不然,我们随便散布点消息,他就是最好的靶子了!

    没等其他人回应,范永斗也跟着拍拍手道:算了,过去的事就不说了,我们再合计下韩大人所说的事,还有马大帅那边,也得运点钱粮过去,至少要马大帅去了京师后,能显得兵强马壮一点,把其他勤王军比下去!

    感谢c0莫妮卡,缘兮o汐鸢,蓝黑战士l,青影灯雷,天行奸,策马天下dhb,南宫飞云大爷,自然不死的打赏!




183 这笔账划算
    王登云听了,眉头一皱,提出了反对意见道:要是马大帅表现太过突出,万一皇上调他前往辽东怎么办?

    一听这话,梁嘉宾等人跟着点头道:对啊,要是这样的话,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不妥,不妥!

    对于他们的反应,范永斗早有预料,他大声说道:各位,各位,请听我讲!

    等其他人静下来之后,他才继续说道:诸位难道没看到辽东乃是皇上的心病么?如今大金又入关了一次,朝廷上下比起以前必然更为重视。如此一来,马大帅如果表现得好的话,肯定比起袁崇焕更为重视。那时候,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辽东那边有马大帅看着,我们岂不是更为方便了?

    我等就怕马大帅和大金打起来啊,这种情况,你说怎么办?梁嘉宾声音略大地点醒道。

    范永斗一听,转头看向他,笑着说道:大金刚入关一趟,掠了那么多人口回去,你以为一时半会还能再打么?这个时候,必然需要我们再大量运粮食物资过去。如此一来,马大帅去辽东,我们方便,还能顺便让马大帅再立些功劳。等韩大人他们在朝堂上重新站稳之后,马大帅再回家养病,谁能说什么?

    这一次,不等其他人再提问,范永斗立刻又补充道:大家别忘了,如今大金可是皇太极话事,他也是很懂得做买卖的。我们这么做,他一定会配合,毕竟对大金也是好处多多,定然不会再有柳河之败!

    当年的柳河之败,让马世龙丢官去职,实在也是意外。原本以为大金那边就一百多战兵而已,马大帅派了七千人马过去,随便就能赢点功劳下来,结果对方并没有配合,反而导致了一场大败。努尔哈赤那人不好说话,这个哑巴亏只能自己吃了。

    经过范永斗的分析,其他人都考虑了会,最终都点头,确认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便不再有反对意见。

    范永斗见此,便又再建议道:还有一事,虽然韩大人没说,但我以为,我们还是可以做一下的,帮帮韩大人。

    什么事?王登云有点好奇地问道。

    其他人没说话,不过都看着范永斗。此时他们有了对策,心中轻松了不少,都已坐回座位上了。

    只有范永斗还站在那里,对他们继续说道:京师正在进行粮食管制,所有粮食都被朝廷征用。这种事情前所未有,也正说明了粮食是京师最为急需之物!

    你不会是想要我们运粮食去卖吧?王登云有点诧异地道,就算韩大人的身份,怕也照样会被朝廷征收的!

    不是!范永斗听了摇摇头道,是把粮食给韩大人,让他直接捐给朝廷,不用还!

    听到这话,大堂内顿时变得很安静。

    不过很快,其余七人便纷纷拍手起来道:不错,这笔买卖划算!

    好,我赞同!

    这些都是大商人,不会在乎一点小钱。他们立刻就能明白这么一来,是在给韩爌刷声望。雪中送炭之举,历来是最容易获得好感的。只要京师百姓支持,皇帝欢喜,那么韩爌就算不能官复原职,至少也能再度当个官了!

    范永斗见同伙都很支持,他也高兴,便走回去在主位重新坐了,而后才说道:我料朝廷那边的粮食管制,必然会有人捣乱。有此对比,韩大人只要在合适时候送出粮食呵呵

    其他人一听,都笑了,不用说,这送粮之举得效果会变得更好。

    范永斗跟着话锋一转道:等马大帅和韩大人重新站稳之后,我看,可以再多弄些盐引,南方那边的局面还要再大一些,只有南北的生意都扩大了,我们的票号才能赚更多!

    票号的生意,只有靠规模来盈利,而且是规模越大,生意就越好做,有关这一点,他们这些人都已尝到过甜头。

    其他人一听,便又开始议论这事。此时,大堂内便再也没有凝重的气氛。

    这范永斗还真没说错,京师的粮食管制损及了一些人的利益,这其中并不都是如同这些晋商一样,会算里面的细账,心痛怨恨之下,捣乱或者想让这粮食管制之策推行不下去的,也大有人在。

    就在京师的一处粮食兑换点,有京营军卒站岗,有厂卫定点巡视监察,户部派出的官吏正在忙着做事。

    长长的队伍排着,最前面那人拿出一张小纸片,递给桌子后面的官吏,低头陪笑道:大人,俺领三斤米。

    那官吏没理他,伸手接过那纸片,鲜红的大印下写着米三斤,确认是朝廷所发的三斤米票,便拿起笔,麻木地问道:姓名?住址

    写完之后,在这列字后面画押按手印。而后边上有厂卫上前,核实之后,便让粮仓里的人给了三斤米。

    这个点的东厂番役,就是提前加入东厂的黄道玄。原本不会这么快出来做事,实在是东厂人手不足,他这个新丁就被派到这里来了。

    他的职责,就是和对面那个锦衣校尉一样,核实粮票兑换之事,不得弄虚作假,更不得短斤缺两。每天天黑之后,会有另外一批厂卫和户部的人过来核实粮票和粮食总数,如有对不上的,他们这几个人就要被问罪了。

    黄道玄正认真核实着,忽然听到有个熟悉的声音在说话,抬头一看,不由得有点诧异,走上前去问道:你家又不缺粮,来领什么粮食?

    这领粮食的人他认识,是他家附近的一名富户,姓铁,外号叫公鸡,人称铁公鸡。

    铁公鸡认出他来,不敢得罪番役,却也没有多怕,只听他回答道:我家里粮食也没多少啊,朝廷不是说了么,只要事后出劳力就成,我这没犯法吧!

    另外那名锦衣卫校尉年纪比较大,鄙视了那铁公鸡一眼后,拍拍黄道玄的肩膀道:兄弟,别管他,这种贪心的人多了去了!又不能去他家抄粮,没法确定他家粮食多少,他来领粮食,也只能给他们领了。

    今晚要加班到深夜,具体几点未知。今晚肯定没法码字了。明早不知道可以不,如果不能的话就明晚更新了。



184 人手不足
    黄道玄一听,不由得眉头一皱。从朝廷的公告看,之所以实施这种前所未有的粮食管制,为得是能挤出点粮食去救济永平那边遭了兵灾的百姓。可要是像铁公鸡这样的人多了的话,京师这么多人口,不要说救济别地了,京师能不能够粮都成问题!

    想到这里,他拉了下那名锦衣卫校尉的袖子,示意他一起到了边上,而后谦虚地问道:大哥,您说像这样的人很多?

    是啊,一般家里有点钱的,平时都会有存量。可能有的人家支撑不到现在,可绝对有不少人家还有余粮的。这位锦衣卫校尉说到这里,转头看看铁公鸡,而后又回头继续说道,外面现在有传言说京师粮食不够,这就让这些家有余粮的也先放着家里粮食不吃,要来这里领粮食了!

    这种事上面不管么?黄道玄听了,皱着眉头问道。

    锦衣卫校尉看了他一眼,摇摇头道:怎么管?没法管啊!除了禁止传播谣言之外,你能拿这些人怎么样?

    说到这里,他微微叹气,而后低声说道:这要是天启年间,像咱们这样往他们面前一站,就会让他们胆战心惊地溜了!

    黄道玄一听,想起这些年来的见闻,不由得点点头。确实,天启年间的厂卫是最威风的。只是当今皇上登基后,厂卫的威风就一落千丈了。虽然从月初开始又好了不少,却还是不能和以前比。就如这铁公鸡,要是换了以前对上番役,他又怎么敢还嘴!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心中一动,便想试试心中的点子行不行。

    于是,他走回外面办事处,看着铁公鸡正准备要离开了,便大声说道:这人家底殷实却还来领粮,得区别对待才行,另外记一份他的资料给我们东厂!

    一听这话,铁公鸡的伸出去的脚再也跨不出去,转回头,有点愕然地看着黄道玄,脸色有点疑惑,隐约还带有一点担忧。

    他看黄道玄在催办事官吏照办,不由得走回来,挤出一丝笑容道:我这没犯法吧?朝廷允许的啊!

    黄道玄一听,转过头看向他,面无表情地道:你要是犯事,我早抓你了。放心,领着粮食走吧,我只是要下资料而已。

    后面排队的人看到这边有状况,不由得纷纷伸着脖子,不顾寒冷想看个明白。

    铁公鸡的心中有点忐忑,当然不会走了。他弯了点腰,继续陪笑道:能否问下,要这是干嘛?

    一听这话,黄道玄忽然把脸一沉喝道:我东厂做事,是你能管的么?滚!

    这一下,铁公鸡吓到了,他不敢再问,却也不敢走。左右为难了一会,忽然陪笑道:那个,这个我不想要这粮食了,能否把粮票退还给我,我去还了。

    一直默不作声的锦衣卫校尉看到这里,眼睛一亮,看了黄道玄一眼,心中已明白他的用意,不由得暗暗佩服。

    在如今这关键时刻,要是能为上面解决点麻烦,必然会受赏识。这种时候,也才是最容易升官的时候。

    当他想到这里,看到那铁公鸡领回粮票灰溜溜地走掉。同时在外面排队的队伍中,又有好几个人溜出了队伍时,他立刻有了决定,要尽快把这事向上面禀告。

    当天晚上,胡广便先后收到了锦衣卫指挥使刘兴祚和东厂提督曹化淳的报告,让他忍不住为之赞赏。

    这种方法,不好提到明面上,不过却能利用厂卫的威名,其实就是利用手中权势来威胁别人。那些以为他们有粮,而实际没粮的,为了有口吃的该领粮食还是要领粮食;而那些家中确实有粮却刚好被厂卫点名的,就要思量下会不会被厂卫以后找麻烦了。

    当然了,有些人的背景深,比如有官宦背景,皇亲国戚背景,可能就不怕。还有的大户人家,他们自己不出面,却把仆人都遣出来领粮,效果也可能不大。但这都没关系,能多节约些粮食出来都是好事,胡广这么想着,便表扬了曹化淳和刘兴祚。

    是夜入睡,胡广一如往常进入聊天群看看情况。发现初等组中那个吴二狗好像一直没说话了,也不知道是骂不过有钱富贵帮忙的豪格还是他很忙。

    不过胡广暂时管不着,也不想管。他正想睡觉时,忽然发现锦衣卫工作组中刘王氏的图标在抖动,便切换了过去听听。

    孙阁老说,关宁军明日就能出发去京师,不过带着一些去京师投亲靠友的老弱,路上可能要些时间。

    接着第二条留言马上又刷出来了:孙阁老问,要不要把俘虏中地位高的几个带去京师献俘?

    另外,老弱数量太多,就算尽量挤一挤也要很多房屋。而修建房屋的俘虏不够用,加上天寒地冻的,修建速度就更慢,人手很是不够。孙阁老提议,征集些周边民夫参与进来修建房屋,应该能加快进度,减少老弱的死亡数

    听到这里,胡广皱着眉头开口说道:献俘的事就算了,京畿之地都被建虏肆虐,没啥好献俘的,等以后抓到奴酋再说。

    刘王氏有点意外皇帝竟然马上有回复,便立刻不说,等到皇帝说完之后才应了一声。

    胡广想了会,对于孙承宗的第二个问题还是否决道:人手的事,看看是否还有另外的解决之道,此时征发民夫的害处,之前已有定论,不妥!

    是,陛下。刘王氏回应后,或者是和胡广聊得比较多的原因,她反而没有像其他官员那么拘谨,顺口叹道,要是俘虏再多些就好了,这些人害了那么多人,坏事做绝,死不足惜!

    是啊,要是多俘虏些就好了,就算累死也无所谓,死有余辜

    胡广赞同地想到这里,忽然脑中灵光一闪,顿时一个主意就冒了出来,这不就是解决人手不足的最佳方法嘛!

    这么想着,他便立刻点了刘兴祚的图标问话。

    23:40回到家,比前几次要走,总算赶出一章来了。明早定闹钟再赶下,就还是正常更新了。



185 不以赚钱为目的么
    刘卿,朕让你查的事情有眉目了么?

    刘兴祚显然没睡,而且一直在旁听,因此第一时间回答道:回陛下,目前查到是骆养性直接下令不再围捕斧头帮的。至于骆养性为何突然下令,是谁和他联系说话的,此事还在追查中

    一直没有回话,胡广就觉得进展不会很顺利,原来是和骆养性有关,这还真是不好查!

    想到这里,胡广不愿再等结果,便吩咐刘兴祚道:明日一早,前来见朕!

    而后,他又切换到东厂工作组中,对曹化淳同样做了交代。

    第二天一早,当刘兴祚和曹化淳双双赶去见皇帝时,才发现对方也奉召了。这种情况下,估计皇上肯定要干什么事情。

    果然,胡广见到他们两人之后,便简要地说了下永平等地修建房屋之事还需大量劳力,但征发民夫并不妥当。

    稍微解释了下后,胡广便交代他们两人说道:你们派人查刑部等大牢,把罪行严重的囚犯押送永平等地服役;另外

    说到这里,他脸色严肃了点道:京师不允许存在像斧头帮这样的蛇虫鼠蚁,因此朕决定,用两天时间在京师开展严打,把这些蛇虫鼠蚁全都端掉。所抓帮派份子,一律送去永平等地服劳役。明白么?

    听到这话,刘兴祚和曹化淳立刻回应道:遵旨!

    为防这些帮派份子有后台,或为他们通风报信,或为他们求情等等,这次的严打,事先一定要保密,开始时行雷霆一击,尽量不要让帮派份子漏网,特别是那些主要负责人;还有,能活捉的尽量活捉,朝廷缺少壮年劳力!

    胡广交代这些,自然也是参考了后世的经验。以前的时候,确实有一段时期的社会治安很差,后来进行了多次严打,社会环境一下便好了很多。他都还记得,在严打前,社会份子甚至还波及到了他所在的学校,严打之后,学校一下便清静了。
1...7071727374...6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