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聊天群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叫天
193 黔驴技穷
夕阳西下,只有余晖嗮在京师的某些地方,眼看着就要落山了。在某处阴暗角落,有一名穿着厚实的矮个子躲在避风处,不时伸头张望下,显然是在等人,好像还有点焦急的样子。
等了好一会后,终于来了个同样穿着厚实,从外表看不出有什么显著特征的人。但等候的那人一见,立刻蹿了出去,低声说道:这事太提心吊胆了,我要加钱!
你怕什么?厂卫抓得都是帮派江湖人士,你一个地痞谁管你!来人左右张望一下,躲进角落里而后低声回答道。
矮个子跟进角落里,争辩道:可你让我说得可是皇上的坏话,还涉及到首辅和东厂提督他们,搞不好我有可能会被厂卫抓去。不提高价钱,我不干了!
那人听他说话坚决,明白他还是怕了。老爷认为京师内传得这些话还差点,看来只能答应他的要求了,这么想着,他立刻抛出一小块碎银道:法不责众懂不?算了,涉及温逆曹逆那些暂时就算了,另外那话要多传下,风险小,明白么?
矮个子接过银子时,心中已是一喜,又听到这话,顿时变得大喜,连忙带着谄媚笑意道:您放心,这个没事,小人一定多去说说。俺早就发现了,说其他的,那些人都不会信。倒是皇上有可能喜欢泥瓦匠活的事儿,还真有不少人相信!
来人听了,便直接走人,似乎就不愿意多呆,不愿和矮个子多说话,免得掉价。
他七拐八拐,又拐去好远的一个阴暗角落,那里也有人等着他,同样一番交谈后终于消失在黑夜中。
某高墙大院内的书房,这人躬身向一名老者禀告了情况。
做得不错!老者不带感情地夸了一句,而后吩咐道,那些人今后就不要管了,你等年后就离开京师回李家庄吧!
是,老爷!
看着他退了出去后,那老者转头看向皇城方向,喃喃自语道:正面不能抗,要不背后用点手段,就不能让你想起我们这些老臣!
与此同时,在紫禁城内,东厂提督曹化淳刚好也向皇帝禀告了京师的舆论动态。说到最后,他便说了自己的想法:陛下,奴婢觉得,这些言论绝非百姓自发所为,似乎是有人刻意为之!
嗯?胡广嗯了一声,脑中也在想着这事。
他对于这种情况其实已有预估,在明末这个时候,猪队友实在太多了,正面攻击不能得逞,就往往会暗地里下绊子,拖后腿,也就是政治斗争已到了无所不用,再没一丝大局观念的地步了。
曹化淳自然能看出皇帝也在想这事,便继续禀告道:不过京师百姓似乎并不怎么信,有不少人在听到之后便加以驳斥。只是对一事一事
说到这里,他有点犹豫,毕竟是说皇上不好的话。
胡广一听,眉头微皱道:有事说事,不要吞吞吐吐的,朕又不会搞因言获罪的事儿!
是,陛下!曹化淳听了连忙回奏道,说皇上您和先皇一样,有可能沉迷泥瓦匠!
呵呵一听这话,胡广便笑了,他用手指着曹化淳道,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朕那几天都在干嘛么?
曹化淳一听,陪着一起笑了。
胡广当即挥挥手道:这事就让他们说吧,现在忠烈堂日夜开工,明日下午就能把部分地基挖好,那时候,就是打破这流言的时候。
陛下圣明,这流言不攻自破,所有人必定还大为感激陛下!曹化淳听了,立刻献上一个马屁。
胡广听了笑笑,挥手让曹化淳退下,不过想起一事,还是吩咐道:大伴查下看看,到底这流言背后是否有人指使,要真有人的话,就把他揪出来。
这种事情,其实不是很好查。除非是谁说抓谁,然后弄进诏狱去好好伺候。可如今外面有不少人在说,严刑之下,胡乱攀咬也都是有可能的,很可能会牵连很广。
要是换成以前,曹化淳也不会在意。可他了解自己伺候的这位皇帝,是不允许自己这样做的。毕竟皇上都说了,宁肯放过一个贪官,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
这事有点难办,曹化淳心中想着便退下了。
胡广看着他退下,其实心中也没多在意这个事情。甚至,他反而感到有点高兴,说明自己最近的一连串举措,打得那些人措手不及,恩威并施之下,没人敢当面来忽悠自己,就只能用这些下作手段了。
这种事情,随他们怎么搞,最多声誉受点损,还能咬自己?胡广这么想着,便把这事抛到了脑后,想起了正事。
昌黎的勤王军已经到京师了,很快其他各地的勤王军都会到达京师。根据消息,那个马世龙也来了。呵呵,就等着你自投罗网,朕把你抓了,等白杆军一到,就是完成系统交给第二步任务的时候了!
如今户部库房只有五十一万银两,这是本金,不能动。抄家曹于汴那边,估计这两天也能出结果了。不过剩下的现银应该不会太多,都是固定资产之类的东西而已。
想着这些,胡广把心思集中在勤王军到达京师之后的事情上面。毕竟这是接下来的大事,必须要处理好了,新军的筹建也要提上议程。而这一切,都需要钱啊!
明末所有问题,归根结底还都是钱!胡广这么想着,便从御案上拿起几个小纸片看了起来。这就是胡正言用最快速度赶工印制出来的新粮票。
画面就是一束稻穗,而后用多少稻穗来表示数目,用不同颜色来分重量单位。当然了,边上自然也有汉字再加以说明的。
胡正言说,因为赶工的原因,还没加上更多细节,否则更难伪造。就凭这个,他敢保证,就这油墨的亮色,就无人能做出来了。
再次看了一遍,胡广便不再担心,当即下旨用这些全面代替以前那种简单的粮票。而后,他又拿出了自己藏着的七八张草图,是时候让胡正言按此印制了。
194 水泥出世
一夜之后,似乎泥瓦匠皇帝的称号,越来越多地被京师上下所认可。为此,有的人担心,有的人暗自窃喜,有的人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等不一而足。
午后,在一间茶馆,一些人在喝茶聊天。按理来说,这个冬天,京师发生了这么多事情,能谈得事情不要太多。
可就有一名矮个子,看看茶馆里面换了一拨人,就会扯到泥瓦匠的话题上,他一脸很惋惜的样子,似乎崇祯皇帝已经是沉迷在泥瓦匠的活计中不能自拔了一样。让别人也跟着讨论这个话题,都被他带去了沟里,无不担心皇帝这事。
要我说啊,那三个泥瓦匠真是该死,竟然敢勾引皇帝沉迷于此。我知道,其中有一人叫做
这人的话还没说完,忽然从外面冲进来一个人。压根不理小二的问候,一脸惊喜地大声说道:不要在这聊了,快去,快去**广场看看
矮个子认得这人是走了没多久的一名茶客,被自己说了后很是感慨皇帝之事的一人。他有点好奇,当即打断问道:去看什么,有什么好看的,那边还正在搞地基吧!
那人见他打断了自己说话,也不恼,脸上那惊喜地表情不变,就是多了点什么,好像恨不得让在场所有人都能明白他此时的心情:我们都误会皇上了,快去看看吧,皇上为了大明忠烈堂的修建,专门花了几天时间,是发明了一种叫做水泥的东西。哇,那东西真是不错!你们快去
什么?皇上是为了大明忠烈堂的修建,才去召集泥瓦匠发明东西?有人惊讶了,那水泥是什么东西?
没多久,一大伙人都拥出了茶馆,那矮个子也在其中,趁机跑了,连茶钱都省了。
街道上,不时看到有人往**广场那边赶过去,就犹如溪流在往江河里汇聚。没多少时间,广场上就聚集了很多人。他们一个个都惊讶地看着眼前的一切,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一根根的铁条插在地基上,工匠们往里面倾倒着砂石混合起来的混凝土。似乎那里面还有什么东西,不是普通的那种混合。不需要其他东西,就往地基上浇灌着。
有一段地方已经露出了地面,就看着一堵墙,由砂石堆积起来的,里面还插有铁条。按理来说,这东西堆不起来,该散了才对,可看着却一点不像。
早之前就来的人,或者是显示自己的博学,或者是想从别人那获得成就感,纷纷向身边的人介绍着那边建筑工地的情况。
你们瞧,那就是水泥,他们用来粘合砂石的那种,对,那边砖块的粘合也是水泥。我告诉你们,这种东西堪比三合土,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很多好处的。
你们知道这是怎么来的么?要不是我一个亲戚是在里头做事,刚好知道,你们绝对猜不出来!
什么,你觉得这水泥差?好,那我好好和你唠叨唠叨这水泥的好处!
你们应该知道皇上对这大明忠烈堂是非常重视的,这点没有疑问吧?然后皇上考虑到这忠烈堂可是让我大明百姓都能来上香瞻仰的,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防火!对,就是要小心走水!
皇上担心用木头不可靠,琢磨了几天,就有了这水泥。你们想想,这整个忠烈堂都是砂石所修建,能不防火么?皇上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这种激动地宣传出现在忠烈堂修建工地的四周,一传十,十传百,而后来**广场的百姓都知道了这个情况。
一开始,不少人对水泥这个新生事物有点担心,怕不好,一修高后便会垮塌。可看着看着,他们发现,用了这个水泥,不但更为牢固,而且修建速度简直可以用飞速来形容。
这一下,这些围观的人就爆了,这水泥竟然真得这么好!一直到天黑,围观的人才因为要宵禁而不得不散去。随着他们的离去,有一种神奇的建筑材料叫做水泥的事儿,也随之扩散开去。
这一次,要是有人再敢说当今皇上可能会和先皇一样,立刻就有人会上去怼了。毕竟这和先皇是完全不一样的。
先皇是自己喜欢做木工,为了他一个人喜欢的事情而置国事于不顾。可当今皇上是为了大明忠烈堂而去研究泥瓦匠的活,特意发明了一种非常好用的水泥出来,这中间差别大了去。
可以预见,这种水泥将会给大明带来很大的改变。或者归根结底地说,皇上所做的事情,不是为他自己而做。这做出来的东西,不是只藏于皇宫大内,而是会惠及天下人的。
第二天一早,那些闻讯赶去一观究竟的人,更是被惊到了。他们那见过有这么快的修建速度,只是一个晚上,这大明忠烈堂前殿部分的雏形已经竖起来了。
这些围观人群中的商人,更是看得眼睛发亮,他们明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商机。开始打听这种水泥是怎么做的,成本大概是多少等等。
然而,他们很快就失望了,因为一无所获。也正是因为这样,让这水泥变得更为神秘,连带着发明这种水泥的皇帝,也在京师百姓心中多了一份敬仰。
不过在中午时分,又有勤王军陆续到达。多少吸引了京师百姓的注意。
这些勤王军都是之前奉旨已到山海关那边,听从孙承宗调遣的那些。基本上在这次京畿之战中没多大贡献,只是表了个忠心而已。因此,他们的到来,并没有像卢象升这支勤王军般引起轰动。
这时候,到达京师的勤王军人数已经快两万了。如果不是驻守通州的勤王军全军覆没,可能到京师的军队就更多了。
接下来几天,预计勤王军将云集京师,这让京师那些闲得蛋疼得一些人开始评头论足,点评起那些勤王军,焦点最终集中到了三支勤王军身上。
195 重点
一支毫无疑问是先期到达,让首辅领着文武百官去迎接的大名府勤王军。这支军队人数最少,到达京师的就只有三百多人,可谈资最多,也最让人佩服。
另外一支则是一向有大明精锐边军之称的关宁军,对于这支军队,京师百姓说好说坏的都有。如果不是其参与了昌黎之战的话,估计会被骂死。
最后一支则是总理马世龙所领的勤王军,虽然这次的战事中好像没什么战绩,但不少人在说这支勤王军兵强马壮,就算比起关宁军,那也不须多让。说只要用好这支军队,大明就不会遭受如此之痛。
在快到傍晚时分,几名锦衣卫骑士忽然闯入五城兵马司衙门,就一会的功夫后,就见五城兵马司的人马开始集结,然后分成三三两两地马上往京师城内散去。
啪啪啪地敲门声不时在京师各处响起,把房内主人敲出来后便立刻通知道:明日早上辰时三刻左右,去京师德胜门外接人。
接谁啊?
你家姑奶奶还有两个外孙,由关宁军从永平护送过来了!
一知道这情况,得到消息的这家子立刻就沸腾了。官府前来通知,还有确认的具体时间,这肯定假不了。
原本以为人很可能没了,没想却还活着,还有关宁军护送过来,这惊喜真是太突然了!当然了,也有个别人家则是心中暗恼,家里又多了几张光吃饭不能干活的嘴,负担更重了。
还有大约十分之一的地址不对,人家不承认在永平等地有什么亲戚,根本没什么七姑八大姨之类的。
于是,这些情况又马上汇总到坐镇五城兵马司衙门的那几个锦衣卫手中,一一记录在案。
等到第二天一早,得到消息的往往一大家子都出动,包括闻风而去的其他无关人等,顿时,这人数之多,直追当初卢象升领军到达时的了。
欢迎人数的多寡,多少能反映出哪支勤王军更厉害,这次的论功行赏自然就有更多的期待。城外的勤王军兵卒在各自的军营内,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心中自然也有各种想法,猜测着会是那支勤王军到来。
在万众期待之中,远处一群骑军开路,其后还有无数的步军,所带起的尘土遮天蔽日,这人数之多,声势之大,颇为有点壮观。
京师这边等候的人群顿时骚动起来,如果不是有五城兵马司的人马在前面排队站着岗,城头上京营兵卒林立,还真是难以让他们重新安静下来。
离得近了,就能看到一面面的旗帜,竟然都是各地总兵的旗帜。而这些总兵旗帜的簇拥下,还有一杆更为突出的旗帜,上书御赐尚方宝剑,总理勤王诸军的马字大旗。
从这支队伍中脱离而出的骑卒,快马驰近京师城下通报的,也说明了这支勤王军,就是统帅西北诸路勤王军的马世龙所部,他们比关宁军早到了一步。
在锦旗之下,看着如此之多迎接的京师百姓,马世龙保持着风度一脸微笑。而他身边的将领,则一个个笑颜如花,马脸笑成了猴脸。这么多百姓迎接他们,说明民心可用。到时候朝廷论功行赏起来,多少总要考虑下民心吧?
他们知道这大概都是马世龙的功劳,如果不是他的人脉关系,肯定不会有如此之多的京师百姓来造势。如果不是那些粮食,他们不可能有那么多手下,那么有精神,都能撑起场面。
有着这个想法,想着马世龙的手段通天,便都一个个拍起马屁来,更为巴结起马世龙来。
也确实,这支军队的兵卒看起来都不错,至少走路有走路的样子,骑马有骑马的模样。而且人数之多,都赶上已在城外驻扎的军队人数了。
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快到京师城下的时候,一队锦衣校尉在一名千户的带领下,迎上他们,找上总理马世龙传话道:速往东边扎营,等候朝廷旨意!
这一下,包括马世龙他们都懵了,京师百姓不都在欢迎么,你锦衣卫这是什么意思?跑东边去扎营,那离城门很偏好不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