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崇祯聊天群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叫天




214 算术
    温体仁和徐光启一听,也不再劝谏,而是有点好奇地等待皇帝解答。毕竟这大明纸币和以前的大明宝钞相差很多,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玄机?

    胡广听了一笑,用手虚指了下他们手中的纸币道:这纸币是设计为百姓日常所用,因此从大小耐用性方面都有考虑。另外,这上面的图案,就是这个铜钱和铜串,相信朕就不用解释了。那个方孔里面的是大食那边的数字书写方式,很简单实用,朕决定以后在大明推广!

    徐光启一听,心中暗道陛下果然对西夷那边了解很多。而温体仁听了,却是眉头一皱,不过他也没反对,只是问道:陛下,不知这数字方便在哪里?

    胡广一听,随手拿笔刷刷地写了起来。很快就让方正化把写了字的纸转给首辅,同时说道:这种数字在计数方面,特别是数字非常大的情况下进行算数,将会很快。那是朕给卿看得几个例子,包括加减乘除,都会简单直白,且容易很多!

    温体仁就不认得0到9,且胡广给得是后世的书写习惯,有加减乘除四个例子,都是万以上的数字,把他给看迷糊了。

    边上的徐光启伸头一看,倒是看懂了点,不由得有点惊讶道:陛下,这结果准确么?

    温体仁一听,有点好奇地把那张纸转给了徐光启。而后转头看向皇帝,静等回答。

    毕自严身为户部尚书,和数字打交道也是家常便饭之事,因此对这个也有兴趣,便伸头看过去,却也如温体仁般不认得。

    胡广听到徐光启的问话,便笑着道:徐卿可以算算,要朕把那些数字念给卿听么?

    臣认得这些数字!徐光启回答一声,而后也不管皇帝是不是客气,立刻低头开始算了起来。

    其他两人见了,有点好奇地看着徐光启,就盯着他的表情,等待他的结论。

    只一会的功夫,就见徐光启略微有点脸红地抬头说道:陛下,前面这两组加减结果,臣核了没问题。但后面这乘除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而后竟然站了起来躬身一礼道:还请陛下赐臣算盘一用!

    这徐光启不愧是醉心学术的,就算在御前,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也不顾面子了,一定要当场得个准信。

    可他这么一表现,却让边上的两人都吃了一惊。徐光启要用算盘才能把那结果得出来,可皇帝刚才只是动笔刷刷刷几下而已,这结果就已经在纸上了。如果结果正确的话,这差距似乎就有点大了。

    胡广对于这个请求自然不会有意见,当即点头吩咐方正化去拿了个算盘过来。

    徐光启的算术也是很好的,算盘在手,噼里啪啦地一顿打,立刻就有了结果,再一核对后,不由得拜服道:结果正确无误,微臣以为,此法值得推广!

    这话一出,温体仁和毕自严就吃惊了。没想到大食那边的算术竟然这么厉害,只凭一支笔,都不需要算盘就能快速算出结果。

    这时候大明海纳百川的心胸,远不是后世的满清可比,对于新鲜事物,哪怕是蛮夷的东西,只要真是好东西,一样会接纳。

    比如西夷的火炮,比如倭寇的鸟铳,当时都比大明要好,大明就毫不犹豫地买来仿制。

    胡广听了微微一笑道:推广是你礼部的事情,卿自己好生计划一番。朕也会把这个相关的内容整理一份给你,包括平方开方等等算术上进一步的知识。朕之前所说,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温体仁和毕自严都听得有点莫名其妙,他们两人压根听不懂,也不知道什么事。可徐光启却记得那日在德胜门箭楼上所说的那些事,他正要表态时,却又听到皇帝问他道:朕之前让卿整理的东西,可曾整理出来了?

    臣已经整理好了,只是这些天看陛下忙于军国大事,臣便想着再修改一番。徐光启的神态略微有点激动地回答道。此时的他,已经相信皇帝是真厉害了!

    胡广听了点点头道:好了就呈上来,朕有空时便能看看。

    说完之后,他把话题扯了回来,看了一眼其他两人,而后接着介绍道:纸币背面的那副图,还有那些字,朕是考虑再三后作出的决定。你们且猜猜,这是什么?

    一听这话,首辅温体仁之前已经考虑过,当即回奏道:陛下,这背面图案是三辰图案。自古以来,三辰旗是天子的旗帜,印在这纸币上面,该是表示大明纸币乃是天子之物,任何人不得毁坏

    胡广一听无语,好吧,似乎这样解释也不错。

    只是只是这星辰光芒似乎和三辰旗的图案略有不同,还有颜色也不同。老臣愚钝,不知何意?温体仁略微有点犹豫,其实他原本是想说,这星辰光芒是不是画错了?

    胡广听了,当即摇头笑笑,直接解开谜底道:此图确实是从三辰旗演化而来,不过另有寓意。完整版的,卿可看一两以上银子纸币的背面。

    看到三名臣子都有点好奇地翻看,他便继续说道:红日黄月重叠,即是一个明字,乃我大明的国号。外围的星辰光芒改为红色,亦指太阳光芒,暗合我大明属于火德。

    听皇帝这么一说,三人一看,果然如此,一想一直以来的天子旗帜竟然和大明有关系,还真是巧了!

    十二道光芒即指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年十二个月,光芒位于青天之上,表示我大明的光辉时刻都在普照万方。

    这个说法不错!三人听了,不由得点头暗赞。

    红色光芒中四个尖锐的大角,分指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是为际天极地,罔不臣妾之意,也可表示《管子·牧民所称四维,即礼义廉耻。

    际天极地,罔不臣妾的意思是远至天边地极,没有不以臣妾这礼归顺我大明的。这个出自《天妃灵应之记碑,也就是俗称的郑和碑。这个意思,御书房内的三位臣子自然都懂,这说得是好兆头,便又是点头。

    高订又多了50,公布在群里了,因此欠更1章。



215 国旗国歌
    介绍完了这些,胡广忽然脸色一正,严肃地说道:朕欲把此图案绣在旗帜上,定为我大明帝国的国旗!

    温体仁和毕自严一听,不由得一愣,国旗?这是什么,听都没听过。

    倒是徐光启和西夷打交道比较多,一听之下倒是有概念。不过他也不是很懂,便发表看法道:陛下,臣知西夷皆有国旗,可这国旗有何用法?

    温体仁和毕自严一听,转头看他,这什么国旗从历朝历代以来都是没有的,西夷有,我们大明也不一定要有啊!不过徐光启说得也对,这国旗有何用法?如果只是因为西夷有了我们要有,似乎没有这个必要!

    胡广一听,严肃地回答道:国旗即是大明帝国的标志,只要在我大明帝国的国土上,就只能有我们大明帝国的国旗,而不能有其他国家的国旗。朕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什么地方属于大明!大明的子民时刻记得,自己是大明的一份子!

    说到这里,他提高了点声音道:朕之前说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建虏此次入侵京畿之地,昌黎小县就做得很好,他们能自发地做到这点,所有人都动员了起来,一起抗击建虏。而永平等地,却只依赖官府,官府不行,城破了遭殃的是城内所有人!

    如今这个时代,压根就没有国家民族的概念,最多认为天下是皇族的天下,改朝换代就改朝换代,如果不影响他们,大部分人不会怎么在乎。这一点,随后的历史就能证明。

    因此,胡广才有了这个想法,要制定国旗国歌,宣传国家的概念,宣传大明帝国的好处,让大明的百姓从小记得,大明帝国的概念,就如同家的概念一样,成为大明百姓自豪并为之守护的对象。

    当他举例到建虏入侵京畿之地时,温体仁等人就认真地开始看待这个国旗了。他们不得不承认,昌黎之战中,这么小一个县城之所以能守住,确实是全城百姓动员的结果。

    这时,他们听到皇帝继续在说道:这个国旗将挂在所有官府衙门,每日早上都要升旗,还有各卫所,边军驻地等等。明确无误地告诉他们,这是大明的官府,是大明的军队!以后我大明军队的旗帜,国旗必须要有,将领的姓氏旗则要逐渐地禁止。朕要让大明军队,在潜移默化中,认定自己是大明的军队,而非是某位将领的军队!

    涉及到军权,这个就严肃了。此时皇帝所说的这些,只要是文官,都是拥护的。甚至对他们来说,这面国旗只要有这个作用,都足以用了。

    然而,胡广还在继续介绍道:还有学堂,也必须要悬挂国旗,每日早上,都要举行升旗仪式,所有学生皆要参与,潜移默化他们!

    对外族的战事中,也要有大明的国旗,这是国与国的战争,而不是地方与他族的战争,从而提升战争的高度和严肃性!也能让将士们知道,他们的每次战事,都是为大明而战,而不是某个将领!

    胡广说着国旗的一个又一个用法,他所提的国家概念,第一次开始影响他人。

    等到说完之后,首辅温体仁首先点头赞同道:臣以为这国旗确实不错,臣赞同!

    一面旗帜就有这么多影响人心的举动,他没有理由拒绝。其他两人也是,在听了胡广说了那么多道理后,也都赞同之。

    胡广见他们支持,便笑了笑,而后一指他们手中的纸币道:那首词,是朕定的国歌,与国旗配套使用。是朕对大明子民的期望,也是朕对大明的期望!

    一听这话,温体仁等三人不由得郑重起来,再次去看那首词。

    一方有难兮,八方支援!

    万众一心兮,其利断金!

    南涝北旱兮,何足道哉!

    贪官污吏兮,迟早要还!

    保家卫国兮,誓要敌亡!

    各司其职兮,各尽其职!

    国富民强兮,安居乐业!

    威加海内兮,四方来贺!

    重看了一遍后,三人的第一感觉是这词倒也通俗易懂!不过他们已经有了国旗的概念,与之对应要配套这词的话,顿时好多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这是明确要求大明百姓怎么做,这是告诉大明百姓要学昌黎之战一般,万众一心,如此得话,就算天灾也不可怕了。

    这词里面,还有对官吏兵卒的要求,警告贪官污吏,以及百姓和国家对未来的期待!

    这次,又是徐光启先开口说道:臣亦闻西夷中不少国家亦有国歌,这词定为我大明的国歌,臣以为妙之!

    国旗都赞同了,国歌要与国旗配套,如今印在纸币上,皇上又没有事先通知,显然是早有决定。因此,温体仁和毕自严也没反对。

    只是温体仁犹豫了一会后,还是提问道:陛下,那这词牌?

    这首词是朕看到戚继光所作之军歌后,有了灵感才有的。胡广介绍了下来由,而后用不容置疑地语气道,那就用那首军歌的词牌,作为我大明帝国的歌曲!国歌决不能软绵绵的,一定要有气势!

    说到这里,他又介绍道:这首国歌,以后只要是我大明人,就都得会唱!升旗仪式上,必须要唱这首国歌。一些重要场合,亦要有此国歌的乐曲。

    说到这里,他看了下底下三位臣子,再次强调道:朕之所以印在纸币上,也是趁这个机会推广之。让大明的百姓,官吏,军卒都时刻谨记。

    这时候的大明,其实已经有太多毛病。就比如对他事漠不关心,你北方如何,关我南人何事?又或者南人如何,我北人管得着么?

    其实,这事也不只是大明如此,就算南宋吧,之所以北伐不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南人不支持。

    如今大明的天灾严重,只有协调全国,才能减轻南涝北旱所带来的危害。现在如此,将来亦是如此。要让他们明白,所有大明人都是一个整体。

    还有贪腐一事,也很是普遍,在国歌里警告他们迟早要还,多少能有一点吓阻作用!

    温体仁三人都了解了这纸币上的意思后,不由得暗自赞叹:皇上看来在这上面花了不少心思啊!很多都是前所未闻,真不知道皇上是怎么想出来的!

    国歌原本想改编团结就是力量,不过始终不行,最后费劲脑汁,查了很多资料凑出来的,小说而已,要不满意的大家包涵!



216 销毁还是拍卖
    胡广在白天和将领谈心,晚上又得费口舌解释纸币的事,这说到后来,声音都有点哑了。

    他转头看看殿外的夜色,稍微一估算,便不打算再加班了。转头看向温体仁交代道:这纸币能否推广开来,关系重大,影响甚至远超卿的想象。然则,这需要朝廷有足够的银两储备。温卿,我大明的财税改革必须要加快了!

    一听这话,温体仁神色一凛,当即恭敬地回答道:臣明白!

    胡广知道年前这段时间,其实温体仁也在忙战事相关的一系列事情,因此提醒了后就没有再说,转头看向户部尚书毕自严道:朕已让人印制好了六十二万两的纸币,之前让兵部已经统计了城外在册兵卒和立功将士,明日一早,朕会派锦衣卫和东厂番役共同押送纸币给卿等,由户部和兵部按名册发放纸币给他们。

    微臣遵旨!毕自严立刻回奏了句,而后还想说什么时,却听皇帝又交代道:户部所存的那六十二万银子也一起搬出城去,做好让城外将士用纸币换银两的工作,不得有任何为难。纸币的信誉,必须要从一开始就建立!

    毕自严听了稍微一愣,这要是换了以前,不用朝廷的威仪吓阻那些兵卒,不让他们换银两已经是开恩了,就更不要说专门为他们准备换银两的事情,最终这些纸币又回到朝廷手中,何必呢!

    可如今,竟然还要给他们专门去准备好兑换工作,不得有任何为难!这世道还真变了啊!

    不过毕自严也马上回过神来了,毕竟皇上说得够明白,要是实际不爽快给兑换纸币的话,再是银本位制也没用,别人不会相信。

    这么想着,毕自严心中暗叹一声,就算这些纸币最终回到朝廷手中,白忙活了一场,也还是要做的。他这么想着,便立刻答应了下来。

    胡广见他答应了,也没管他想什么,便转头看向礼部尚书徐光启道:有关国歌国旗的事情,礼部要尽快着手推进。朕的意思,越快越好!

    觉醒明朝人的国家和民族的概念,让他们明白家国一体,这事不可能立竿见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必须尽快实行,让时间来见证。

    微臣遵旨!徐光启立刻回应,他隐隐有一丝激动。

    因为这是历朝历代所没有的事情,而从今之后,哪怕后世有改朝换代,也肯定会有国歌国旗了。到时候说起国歌国旗的由来,自己这个礼部尚书必然会被提及,为后人所铭记。

    胡广交代完了,又想起一事,转头看向首辅道:温卿,这纸币的事情,随着明日发放,也一样要昭告天下,这事不能忘记了。否则万一有少量将士带了纸币回去,地方上却没收到有关纸币的旨意,那样就不好了!

    老臣遵旨,这事明日一早就办!温体仁脸色严肃,立刻点头回应道。

    吩咐完了这些事情,胡广才让三位臣子早点回去休息。可他在他们走了之后,看着御案上的那份纸币,猛然一拍脑袋:真是晕死,这纸币有瑕疵,怎么办?

    当初也不知道脑子怎么想的,竟然忘记印上大明中央银行了。这是要告诉世人,只有大明中央银行才有印制发行纸币的权力,这点很重要的。
1...8283848586...6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