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聊天群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叫天
可以这么说吧,卿可通过魏木兰与京师和山海关方面即时通讯,就如面对面说话一般。如此一来,你们两路兵马的协调将不会有任何问题,卿明白了么?
这事对于没在聊天群中的人来说,实在有些诡异难信,因此胡广不得不多浪费了一点口舌,从几个方面简明形象地做了说明。
卢象升就是再怎么想不通,可皇上已经如此说了,他自己也经历过匪夷所思的事情,因此没法不信。一想起这即时通讯的好处,他大喜过望,立刻把锦衣卫是如何做到的疑惑抛之脑后了。
222 粮食危机
卢象升的信心更足了,辞别皇帝后,在魏木兰的陪同下,几乎是雄赳赳气昂昂地回到队伍中,手一挥,往大名府而去。他带着剩下的人要回一趟大名府,而后才去登莱就任。
其余的勤王军也随后一支支开拔,但胡广没工夫送别,当即摆驾回京,大年三十的,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哪怕是在路上,他也没闲着。
锦衣卫指挥使刘兴祚就在他身边,落后一个马头,向他禀告道:陛下,京师粮食挪出一部分后,就只能支撑一个月了。
京师的粮食是有厂卫和户部共管,因此刘兴祚也知道粮食情况。在为期两天的京师打黑行动结束后,皇帝已经下旨把那些罪囚和能挤出来的粮食送去永平,交给孙承宗。
嗯!胡广知道这事,点点头而后转头看向刘兴祚,他知道刘兴祚肯定还有话说。
果然,就听刘兴祚奏道:末将刚接到禀告,说京畿之地附近的省份,粮食征集情况不容乐观
什么?胡广一听,脸色顿时严肃起来,甚至都勒住了胯下战马,声音大了点问道。
前后的护卫见此,立刻停住,不知道皇帝这边怎么了?
刘兴祚自然知道如果粮食接济不上的话,会发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因此得到消息后,等不及过年,就第一时间禀告了。
他同样脸色严肃地回奏道:似乎是从十月份开始,周边省份的粮食就开始紧张起来了。一开始还以为是战事影响所致。不过末将刚得手下禀告,说如今发现,好像是有人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在高价收购囤积。末将已经下令严查,看是什么人在囤积奇居!
胡广听得点点头,对刘兴祚说道:卿做得很好,要立刻查出来,如果人手不够,就督促地方一起查,这事非同小可!
末将遵旨!刘兴祚的人手确实不足,毕竟锦衣卫中有一半人不堪使用,不少是挂个名而已,剩下那些人手又都撒在京畿之地,特别是京师,很多事情需要厂卫一起行动,手头上的人手确实捉襟见肘。对于周边省份的事情,就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
胡广吩咐完了之后,脚尖稍微一点马腹,催动战马继续前行,同时有点感慨地对刘兴祚说道:有不少商人,其实都很聪明,很有眼光。可他们的心思却不正,想着发国难财。这种人,朕以后一定会教他们好好做人的!
陛下所言极是,不少商人有了钱,还会兴风作浪!刘兴祚立刻附和道,也因此,太祖以来,多是对他们有打压,只是如今世风日下,他们这些有钱的,又有点肆无忌惮了!
胡广点点头,和他边走边聊,进入城中后,看着城内的人气,多少有些过年的气氛,便笑着对刘兴祚说道:卿不用陪朕了,回家去吧,陪
刚说到这里,忽然想起一事,不由得顿住了。他看着刘兴祚,忽然沉声问道:你家人还在建虏那边吧?
是的,陛下。刘兴祚心中一紧,连忙回奏道,母亲大人当初让末将几个兄弟逃走,已说过绝不会拖累,建虏要想拿她们逼迫末将兄弟,便会以死明志!
他说到后来,声音有点低沉,带了点悲伤,却也没有停顿。说完之后,陷入了沉思,显然是在回忆往事。
从他们兄弟逃离的那一刻起,留在辽东的那些家属注定就不会有好结果。这份担忧一直埋在心底,一直不愿意去想。可今日是大年三十,又被皇帝提起,思绪涌起,不由得有点伤感。
胡广也沉默了片刻,忽然对刘兴祚说道:卢象升到登莱后会组建特种部队,专职千里偷袭,朕让他配合内应,务必把卿的家人救出来!
一听这话,刘兴祚立刻滚鞍下马,双膝跪地,激动地大礼参拜。
胡广再次停住马,伸手示意他起来道:朕明白当初你们兄弟逃离时的心情如何!朕亦说过,保家卫国保家卫国,国与家是一体的,卿为国做事,朕亦会为卿考虑!
不说刘兴祚如何感激,就在这个时候,离京师已不足三十里的地方,有一支军队正快马扬鞭,往京师而来。
这支骑军人数不多,七百骑都不到,却很精锐。飞驰前进的时候,还能基本保持五骑一排。当先一面旗帜迎风飘扬,一个斗大的吴字屹立风中。
忽然,在他们奔跑地官道上,就在他们的远方,也有一支军队开过来了。两军快要相遇,这支骑军不得不减慢了速度。
在那杆大旗之下,有一人凑近为首的那名年轻将领,大声说道:少爷,我们怕是来晚了。
这时候,从京师方向而来的军队,除了原本的勤王军,基本上不会是别的可能了。因此,他才有此一说。
那名年轻将领,就是十八岁的吴三桂。他同样判断出了家奴所说的这点,不由得脸上露出一丝失望:最终还是没赶上京师的论功行赏啊!
少爷放心好了,有祖老爷在,肯定会在御前提及少爷的功劳,至少一个游击是跑不了的!那人年纪已经有点了,说话间透着自信,显然很有阅历。
对,少爷年纪轻轻就是游击了,这可比老爷当年还厉害了!另外一人跟着安慰道。
吴三桂听了,还是摇摇头道:你们不懂,我是想去御前露个脸,让陛下能记住我。如此,就算没升游击,也没多大关系!
想起自己准备好的御前说词,他有把握绝对能打动年轻皇帝的心!可要是京师方面已经散了,就凭自己的级别,最多就去见个兵部尚书,这就太遗憾了!
这么想着,他有点不甘心,当即催马急行,临近那支队伍时,便大声问道:尔等可是从京师而归的勤王军?
队伍前头的一名总旗听了,大声回答:对,得蒙皇上赏赐,我等可回去过春节了。
正在赶路的其他兵卒都是一脸高兴,大步走着,一边跟着嚷嚷道:回家喽,过年了!
223 主子心里苦啊
对于他们来说,每人手中有三两八钱八文,有功劳的还能再多些。平时可没这么多,都被将领们克扣掉的。又知道了有个好皇帝,将来很可能有好日子过,岂会不开心!
他们是开心了,可吴三桂却失望了。自己连灭两族之后,紧赶慢赶,最终还是没有赶上啊!
亲信家丁赶到他身边,见他这神情,都是心中暗叹,随即上前安慰道:少爷,没事,祖老爷在御前能说上话也一样。
另外一人也开口说道:少爷,要不小人去问问,说不定祖老爷有在御前提及,封赏名单中也有少爷您呢!
说完之后,他抬头望望,正想往中军方向去。却见这支队伍的后方,有一支骑军带着尘土,滚滚而来,甚至引发了这支军队的一些骚乱。很显然,应该不是同一支军队的。
他定睛再一看,忽然心中一喜,当即指着远处向吴三桂说道:少爷,快看,是咱关宁军的旗帜!
吴三桂一听,抬头一看,果然是关宁军的骑军,这算是自己人了。他心中挂念之下,顿时驱马向前,想要问个清楚有关舅舅在京师论功行赏的情况。
双方离得近一些,吴三桂认出了为首那人,是游击曹文诏的侄子曹变蛟。原因无他,两人同样年轻,又都是官二代,本事同样出色。
离得近了点,吴三桂正待开口之时,却见曹变蛟竟然滚鞍下马,单膝跪地大声说道:见过大帅!
吴三桂愣住了,甚至都怀疑自己听错了。不过他可以肯定,刚才曹变蛟确实是喊了大帅二字!难道是身后来人了?
他不由得转头一看,却没发现任何高级将领,转回头来后脸色不由得有点难看了。难道曹变蛟因为当日争不过自己,没法领军出征,就变了法子来出息自己,开自己玩笑?
他正待说什么时,边上那亲信家丁有点愤怒地开口了:你说什么,姓曹的,你叫谁大帅呢!
曹变蛟虽然不是吴三桂的直属手下,可关宁军中的高级将领多得是吴祖两家的人,因此就算心中有什么想法,也还是首先见礼了。
此时见吴三桂没有让自己站起来,他的亲信反而一副口气不善的样子,让他心中不由得来气。说句实话,对于吴三桂,他还真是不服气的。至少在他看来,领军打仗的本事,他并不会比吴三桂差。
不过如今双方身份相差悬殊,没法之下,他只好按下性子回答道:昨日皇极殿内,陛下亲口御封吴守备为征虏将军,镇守锦州总兵官!
离他们有点距离的兵卒还在匆匆而过,可他们这些人,却全都愣住了。除了战马喷着白气,偶尔不耐烦地提起蹄子踩几脚之外,几乎都成了泥塑一般。
稍微过了一会后,吴三桂的眉毛竖了起来,厉声喝道:曹变蛟,你敢消遣我?可是仗着你有曹文诏护着?
好胆!边上的亲信也立刻跟着喝道,曹文诏才区区游击而已,我家两位老爷可都是大帅,敢消遣我家少爷,就是曹文诏来了也护不住你!
曹变蛟听得真想上去揍他一拳,一个家奴而已,也敢吼自己。然而,他虽然年轻,却也明白形势比人强。暗自深吸一口气,平缓了语气再次说道:就是借末将十个胆子,也不敢消遣大帅!
吴三桂听了稍微一愣,盯着曹变蛟的脸色细看,似乎不像作伪,眉头一皱便问道:如若你所说是真的,那我爹呢?该不会说锦州要两个总兵官吧?
哼,想骗人,也麻烦你编个好点的!边上那名亲信家丁一声嘲笑,就这水平,被我家少爷当场戳破了吧?
曹变蛟努力压抑着怒火,没有理他,只是看着吴三桂道:吴老帅调任大同总兵官!
说到这里,他自己站了起来,用手一指后面道:何大帅和祖都督都在后面,如果大帅不信的话,自己过去问问便知道了。
吴三桂一听,心底涌起一股狂喜,当即没再理曹变蛟,驾地一声,策马奔出。他的那些家丁也马上跟上,几百骑,浩浩荡荡地越过曹变蛟等人,往远处而去。
等他们走远了,曹变蛟的一名手下上前,愤愤不平地道:有什么好嚣张的,不就是家世比别人好么!
曹变蛟没有接话,只是看着吴三桂消失的地方,双目圆睁,双拳紧握。过了好一会后,他仿佛下定了决心,猛然一声喝道:走!
说完之后,立刻矫健地翻身上马,狂驰而去。
与此同时,远在辽东的沈阳城外,留守的爱新觉罗阿敏几乎领着全城的人在等候。并不时问身边的人,来了没有?到那里了?似乎非常期待迎接的那一刻。
可只有阿敏身边最亲近的几个人知道,主子在听到关内传来的消息后,是当场摔了杯子的。这一点,他们其实很能理解。
原本以为皇太极的这次入关,肯定会遭遇挫折。毕竟明国乃是庞然大物一个,绕道蒙古草原去打明国京师,必然会遭受明国反击。在没有后勤的情况下,万一有个什么意外,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没想到,皇太极竟然大胜而归,据先期传回的消息,这次攻占了明国好几个城池,掠得的金银珠宝无数,壮年劳力更是以十万计。这么大的胜仗,让大金所有留守的人都沸腾了。显而易见,皇太极的威望将如日中天,主子想要撼动他,将更是困难了!
就说眼下,主子心中估计是恨不得皇太极去死,可迫于形势,却还要表现出如此地热情。呀,主子心里苦啊!
各怀心事的人,正在东想西想的时候,忽然远处有快骑过来,还沿途大喊着:大汗到了,大汗到了
迎接的人群顿时骚动了起来,一个个伸长着脖子望着远方。
果然,远处有队伍蜿蜒而来。在最前面,则是一车车地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等物就摆在车上,敞开着口子,让沿途看到的女真人都狂呼起来。
感谢冰镇苦咖啡的打赏!
224 关键所在
一辆辆的车子,数量之多,让不少女真族人都数不清楚,也早已被晃花了眼。还有那些被押而来的汉奴,个个年轻力壮,一眼望去,似乎望不到头。
看着这么多战利品,女真族人激动地差点尿了。什么时候,有过这么多的战利品?就算是老汗在的时候,好像也没有过。
大汗威武!
他们口中的大汗皇太极,处于在中军位置。皇太极是特意把战利品摆在了前头,就是要让族人看到,震撼下他们。毕竟这次入关是他力排众议的结果,彻底劫掠了关内多座城池,这战利品之丰富,就算他自己,都有点吃惊,更不用说那些没有见过多少世面的族人了!
效果确实很好,听着前方传来的欢呼声。骑在马上的皇太极,那胖脸上原本就小的眼睛,简直眯成了一条缝。他依旧保持着不慌不急,驱马缓行,享受着此刻地荣耀。
而他身边的代善和莽古尔泰,却没有他那么享受了。特别是莽古尔泰,性子比较直,脑子里想什么,都直接表露在脸上,很明显,不怎么高兴!
这时候,不但是他,就算比他还傻的人,也都知道,皇太极的声望,因为这一次入关,到了一个无以加复的程度,没人能与之抗衡。
走着走着,再怎么慢,迎接的和被迎接的人终归是见面了。顿时,一群人都激动地上前见礼,脸上都带着欢喜,恭贺着皇太极的战功。甚至有一些人当场恭维皇太极的言语,到了让莽古尔泰有种想吐的感觉。
本汗终于在阿涅业能业前赶回来了!明日一早,分发这次的战利品,让所有族人都能过个开心地节日!
看着皇太极没有事先商议,就单方面宣布了战利品的分配,莽古尔泰那脸色更难看了。倒是代善的脸上一直保持着微笑,似乎从没变过。阿敏也差不多,只是在皇太极看不见的时候,脸色会有些变化,不过也马上会堆上笑容。
在如雷的欢呼声后,皇太极又笑着说道:本汗可以告诉你们,明国中看不中用,关内之繁华,也远非关外可比。只要我大金上下能听从号令,拧成一股绳,本汗有信心,让我大金更胜以往。这些东西,还都只是个开始而已!
又是如雷的欢呼声响起,不管男女老弱,只要是女真族人,全都进入了疯狂模式。甚至有不少人,看着皇太极,眼中满满地都是崇拜。
城外欢迎仪式持续了好久,在天黑之后,终于各归各家。不过沈阳城内的热闹,却远非其他日子可比。
但皇太极却没有了在城外时的意气风发,也没有和他所想念的妃子,或者想念他的妃子一起庆祝,而是在议事堂内,单独召见了文馆的几名汉人书房官商议事情。
只见皇太极一脸严肃地说道:这次入关,我大金收获甚丰,也远超想象。这是好事,但粮食之类物资却收获不多,这也是我大金不得已提前从关内撤回的原因。
说到这里,他的脸色甚至都有点严峻了:虽然我大金的人口一下增加好多,国力会比以前更强大。可粮食的压力也一下增大,如果没有粮食,眼前这些只怕是镜中花水中月而已。你们明白本汗的意思么?
范文程心中佩服皇太极竟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能清醒地认识到隐藏地危机,他当即恭敬地回道:主子圣明,大军回程时,晋商那边已有消息,说这次大金所需粮食物资众多,他们也努力从周边省份收购,需要一些时间。不过奴才估计,这时应该差不多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