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聊天群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叫天
这么一想,胡广顿时觉得事情严重了。虽然历史上并没有这样的事,可谁知道这个位面会怎么样,毕竟很多事情已经发生改变了!
他眉头一皱,脑子一转,便激豪格道:皇太极还敢来?我大明齐聚了二十万精锐大军,就等着抓了皇太极游街示众,再给他那身肥肉减减膘
闭嘴,二十万精锐大军?呵呵,笑话,何须我父汗出动,有本事来草原,本贝勒就算只有一千人马,也一样杀得你们片甲不留,龟缩在城里就不是好汉!
豪格似乎很生气,同时对明军的战力很不屑,最多顾忌明军躲城里不出战。
胡广听了却是心中一喜,这一番话似乎有不少的信息量。他正准备再勾引下豪格时,却见钱富贵图标抖动:贝勒爷,别说了,这个普渡众生在明国那边很有势力,很可能会把贝勒爷的话传到皇帝那里去。要是那样的话,大汗交给您的事情,就怕不好办了!
胡广一听,顿时又知道多了一点消息。综合来看,好像是皇太极让豪格办事,豪格领了一千人马去草原,又往大明这边来了。
这么一想,他马上联系起之前的猜测,顿时有了个不好的预感,该不会这豪格是来和晋商接触的吧?
胡广不敢确定这消息真假,毕竟要是豪格和钱富贵唱双簧,透露假消息,这事虽然可能性很小,但也不能不防。
这么想着,他立刻切换到锦衣卫工作组中,点了高应元的图标问道:建虏有没有大军出动?
虽然问这话似乎有点多余,因为要是建虏再大军出动的话,高应元肯定会主动说的。既然他没说,那基本就没有这事。
陛下,俺们刚回来,都在休息呢!
说完这话后,稍微过了一会,似乎是得了韩五提醒,高应元又接着道:俺们是在辽阳,不清楚沈阳那边的情况。要是有事的话,俺会禀告的。
好,朕知道了!胡广回应一声,同时心中有点遗憾,在辽东的成员还是太少了,否则从各方面联系下,便能多知道一些情况。不过从目前所掌握的消息看,皇太极杀回马枪的可能性很小,或者就干脆可以肯定没有。
这么想着,他点了刘王氏的图标道:告诉孙承宗,很可能皇太极的儿子豪格会领一千人马从草原过来,其目的很可能是接应晋商,让他告诫巡视草原的军队,要务必小心。如果能歼灭这支建虏,那是最好了!
这一次,刘王氏倒没有再说有看不懂的字,立刻答应了一声。
胡广想了想,又追加补充道:消息没有经过多方核实,不能确保百分百正确,让孙承宗自己衡量吧!
说完之后,他重新切换回初等组中,准备再看看是否还有什么有用的消息,没想这时内侍禀告说首辅请求觐见,便只好退出了聊天群。
组建新军的旨意已经拟好,请陛下御览!温体仁在见礼之后,便立刻呈上一道圣旨奏道。
之前胡广已经有过交代,他也按照皇帝的要求拟旨。只是组建新军事关重大,按陛下的意思,好像是要实行新的军制,因此写完之后,必须有皇帝过目一下才行。
胡广听了后点头,在内侍展开圣旨后看了一遍,当即又做出指示道:在圣旨中明确写明,入选的新军兵卒,不管其之前职位高低,一律作废。新军的将官,全都要凭本事选拔。
停了停,胡广又补充道:另外,旨意中要补充说明一点,九边总兵中,入选新军士卒最多的封诚意伯,而入选新军士卒最少的总兵,降一级!
温体仁听了稍微一愣,看来皇帝对这支新军非常看重啊!竟然肯舍得用封爵来赏赐那些总兵,不过这会不会太过了?
稍微一犹豫,温体仁便提醒道:陛下,封伯之事,会不会太重了?朝廷嘉奖,荫其子孙是否更妥当些?
封爵实在是件大事,就算满桂守住了京师,打赢了京师保卫战,也只是封伯而已,而选拔兵卒却也能得到一个爵位,似乎给出的容易了些。
胡广听了一笑道:不,就这么补充,朕对这支新军期望甚高,下点血本亦无所谓。
在这道旨意中已经明确有写基本条件,新军中的弓箭手必须能开上等强弓,骑卒的骑术,还有枪兵刀盾兵等等,也是同等程度的要求。
这支新军,是要挑选最精锐的明军士卒,再加以训练,用最短的时间训练出一支足以和建虏野战的强军。胡广相信,大明有这个底蕴。
233 范永斗拜年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如今朝廷实在没钱,用于组建新军的经费,还得等到查抄晋商后分拨出一部分资金。因此这支新军还是偏重于冷兵器作战,最多配属野战炮。
作为后世穿越过来的人,胡广当然希望新军是热武器军队。可热武器的军队,严重依赖于后勤。打仗,其实打得是后勤,打得是钱。这点,胡广明白,大明的土著也明白。
当年浑河血战就是一个例子,戚家军算是强军了吧,躲在车营后面抗击建虏,令建虏束手无策。可当其携带的弹药打没后立刻全军覆没,就是后勤跟不上,没有弹药补充。
因此,在胡广的计划中,就是要利用大明的人力优势,从各军中选拔最精锐的将士出来,严加训练,把有限的资源都用在他们身上,组建出一支冷兵器强军,至少要在野战中能正面抗衡建虏精锐的强军。
他还没幼稚到,把所有收入拿来组建尽可能多的新军,期望一波流去推平建虏。如果真这样的话,很可能心急之下,战线拉长,被建虏找到破绽,辛苦一场反而打了水漂,到那时,局面就会变得更糟糕。
在胡广和温体仁商量新军事项时,远在宣府城的范府门口,一伙家丁护送着一辆结实无华的马车进了大开的府门。
车辆停下,从里面下来那人,便是范府主人范永斗。他看到管家在车外候着,便一边往大堂走去,一边问道:都回来了没有?
回老爷,在宣府城内的都已回来,城外的,可能还要晚些时候才能回来。管家紧跟在他后面,躬身说道。
范永斗听了,对这答案并不意外。大年初一去拜年,宣府巡抚那边是自己去,那边是文官,就算送礼也有讲究,一番寒暄下来要花不少功夫。特别是这宣府巡抚才刚来一年,双方的关系还没到很默契的程度。
手下其他人去拜年的,则都是老关系户了,还基本都是武将,只要礼到了,人家巴不得你早点走。
范永斗想着走着,便到了大堂,脱了羊绒披风,坐到主位上,见丫鬟捧过来一杯热茶,便接了过去。感觉温度刚好,就一饮而尽,再把杯子放到桌子上后,呼出一口长长的热气,似乎同时把疲倦也都吐了出去。
他的精神似乎好了点,对躬身站在面前的管家道:宣府总兵之位一直悬而未决,我心里有点担心。不等京师的消息了,你派人去通知其他几家吧,大年初七就出关!
老爷,还有五家的粮食还没到张家口,眼下是过年的时候,大伙儿都在过年。就算重新召集伙计运粮过去,恐怕到大年初七也未必能运完。管家听了一愣,随即提醒道。
范永斗似乎有点不耐,一挥手道:无妨,大汗掠了那么多人口回去,肯定急需粮食。他是个聪明人,会做生意,必定不会亏了我们的!
停了停,他又补充道:就算在运费上面吃点亏也没事,我们和大金做生意,讲究得是长久合作,不在乎这点了。
见老爷这个态度,管家便不再多说,当即答应了。不过他刚一转身后又马上转了回来,再次请示道:老爷,那些丘八那边,还要给他们发红包年货么?
范永斗一听,知道他指得是什么,便点头回道:当然要了,新来的宣府总兵要想扩张他的家丁,必然从这些精锐里面选。我们往年都施恩于他们,没道理今年要两样。
管家一听也是,要不是老爷他们暗中不时给些好处,那些丘八们也不会在这次勤王亊中狠狠地坑了他们总兵一把。
他想到这里,心思一转,再次请示道:老爷,那城中平民区的施粥也要继续吧?
这不是废话么?范永斗听了略微有点不满地道,你都跟了我十几年了,这点小钱就不要请示我了!我们是做大生意的,上下都要打点,有舍才有得,这道理还要我再教你么?
管家听得唯唯称是,不敢再请示什么,连忙退了出去忙去了。
范永斗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背后两名貌美丫鬟握着粉拳,轻轻地给他捶着肩膀。
就在这时,大门忽然被猛地推开,管家竟然又回来了。
范永斗感受到一股寒气扑面而来,便睁开眼睛,皱着眉头盯着转身关好门的管家道:这是干什么?
老爷,不好了,京师韩大人刚来消息,说马大帅被抓下狱
管家的话还没说完,范永斗整个人忽然一下从椅子上弹起来,伸手厉声喝道:信呢?
不用他说,管家已经先一步伸手递给他信了。
因为京师戒严的缘故,这封信晚了一天送出,因此到大年初一才送到宣府。不过如此一来,韩爌在信中倒也大致描述了京师连续两天所发生的事情。
范永斗看完,紧皱着眉头,重新坐回椅子上。两名美貌丫鬟上前还想继续给老爷捶肩膀,却惹来了两个字:出去!
原本想着帮马世龙一把,给他粮草让他显得兵强马壮,以便从勤王军中脱颖而出。但没想到,那个年轻皇帝竟然不管以后用什么人马来对付大金,先行处置了马世龙。这么看来,当初的举动,反而是害了马世龙。
另外韩爌在信中要求更多的银钱,以便能上下活动营救马世龙。说如今在朝中的势力大减,必须要重建势力,能保马世龙,还是要保才行。
这个年轻皇帝还真是个愣头青,他敢下手对付马世龙而不顾后果。看来必须要给他一点压力,才能让他不至于如此肆无忌惮!
想到这里,他又想起了一事,那个吴三桂竟然出关屠了两个部族,混到了一个总兵的位置,真是赚大了。
他爹吴襄要调到大同来,看来得好好打打交道,双方能结盟的话,互利共赢是最好了。那吴襄以前也是个生意人,应该能看到合作的好处!
在脑中消化掉这些消息后,范永斗便有了对策,立刻让管家磨墨,把京师发生的这些人事变动,还有京畿之地的情况,都大概做了描述。
他相信,皇太极看到这些消息后,肯定会有相应的对策。那样一来,那位年轻皇帝感受到压力后,必然不敢再乱来了!这种迂回之策,肯定能有力地给韩大人支持。
234 曹变蛟的志向
书信一写完,范永斗就交给管家道:立刻派人送往辽东,交给本家转呈大汗!
这事不是没做过,管家当即答应一声,接过那封信立刻转身而去。
不过他还没到门口,却又听到范永斗对他交代道:眼下京畿之地很是缺粮,就连周边省份,也已被我们几家收购一空。这些粮食决不能落到朝廷手中,得让皇上长长记性,立刻通知其他几家,速来议事!
管家一听,转回身子躬身回应一声,才出门而去。
大堂内,就只剩下了范永斗一个人。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冷笑,看着京师方向,同时心中想着:只有听话的皇帝才是好皇帝,你敢乱来,我就敢给你出难题。光这次粮食一事,看你怎么解决!
哼,没了粮食,民变的地方会更多。如此一来,那皇帝必然会焦头烂耳,以后再不敢随便处置带兵将领,否则再加上兵变的话,那皇位都可能不稳了。
北方几个省份乱上一乱也好,这样大金能更壮大一些,能从大明身上多抢点东西,和大金的生意也才能更长久。
此时的范永斗,还没想过建虏能夺取天下。他更在意的是,建虏不能没钱,只有建虏抢到的钱多,他和建虏的生意才好做,也更有赚头。
他想了好长一会时间后,才起身转入后院,劳累了一天,准备休息下了。
他夫人一见他,就立刻关切地问道:老爷,奴家那侄女婿找到了么?
范永斗听得一愣,立刻想起了失踪的韩生才。之前韩爌来信提过,不过这次的信中都是军国大事,倒也没提韩生才到底回来没有?
京师的事情多着呢,一时顾不过来。范永斗有点不以为然地回答道,不过夫人这么一提醒,为夫回头写封信去京师问问。
其实,他心中惦记的是永昌票号。这个恐怕是不能开了,得换个名字,找个可靠的靠山才行,或者多找几个。
别人不知道,他却知道这里面有座金山,坐着就能赚钱的。这么一想,范永斗开始考虑哪些人是皇帝面前的红人。
天渐渐地黑了,风尘仆仆赶回山海关的孙承宗,顾不得休息,第一时间传令议事。
没多久,议事大堂内便满是人了。
孙承宗高坐主位,在他的边上,原本是茅元仪站得地方,如今站着一位锦衣卫校尉,细看之下,能发现是个女人,她便是刘王氏。
如今的刘王氏,眉目之间多了一分英气,或者自信,全然没有了在昌黎之时的拘谨,就算面对那么多军将,也显得自然了。
在主位下侧,另有一把椅子,坐着都督府都督同知祖大寿。他安顿完了家事便要去京师赴任,如今刚好在就也过来了。
左边一列军将中,站在最前面的分别是吴襄吴三桂父子和他们的手下,另外一列则站着何可纲总兵,曹文诏副将等人。
从每个人的脸上能看出来,似乎大家的心情都不错。
孙承宗一看人到齐了,便大声说道:皇上有旨意,不日便到
一听这话,所有人都瞧了刘王氏一眼,知道是她先把圣旨内容告诉了阁老。
春节就不要过了,各部选派骑军,以百人为一伍,轮流巡视草原百里之地。遇有商队,一律扣押!
听到这个消息,所有人都吃了一惊,其中有人眼珠子乱转,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另外,有一个未尽证实的消息,奴酋皇太极很可能派出他儿子豪格前来接应商队,所带兵马大概在千人左右。孙承宗说到这里,稍微犹豫了一会,最后还是说道,如若遇到,立刻撤回关内,不要与之硬拼!
如果要击败这支建虏骑军的话,大明至少要两千左右的精锐家丁骑军;如果要歼灭这支建虏骑军的话,则所需精锐更要翻番。
然而,如果只是击败这支建虏的话,并没有太大意义。除非关宁军精锐尽出,能歼灭这支骑军,抓到或者杀了豪格才有意义。可消息不确实,动用大军的话,在如今粮草紧张之际,就太不划算了。
孙承宗在停顿了一会后,又补充道:但各军做好准备,消息一旦确认,知道这支建虏军队的位置,则大军雷霆出击,务必歼灭之!
听着这个消息,除曹文诏有点兴奋之外,其他人都兴致缺缺,只是惯例抱拳回应。
另外,还有一道旨意,皇帝决定组建新军
听到这事,祖大寿不由得心中一喜。想着皇帝果然不是随便说说,还真开始做了。等听到后来,说哪个总兵的手下被选拔为新军最多,就能封爵,更是让他吃惊。下意识地,他便转头看向吴三桂。
其他人对这个消息也显然更感兴趣,纷纷小声议论了起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