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领主大闹历史三千年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炎垅

    说罢窦贤和身后数十名他的部属亲兵,扎下马步,挺立兵刃,摆出殊死一搏的架势。司马德戡冷笑一声说:“你们这不是当逃兵,而是要谋反了。既然如此,本将就成全你们,反正将你们擒拿回去也是斩首问罪的。”说罢,他抬起了马槊,两翼的禁卫骑兵做出同样的动作。窦贤心里当然明白,事情到这个地步,是断然难逃一死了。

    司马德戡刚要拍马冲杀,就听后方传来一声断喝:“住手!”这声音司马德戡十分熟悉,但一时却回不过味来。他扭头一看,才知道为什么自己对这声音熟悉却想不到是谁。原因是他根本就不敢想到皇帝杨广能亲自前来。惊的司马德戡从马鞍上滚落下来,急忙跪地叩拜。

    跟随他的众骑不敢怠慢,亦是下马跪拜,而后山呼万岁。窦贤以及他的十几名部下亦是惊惧万分,他们怎么都没想到皇帝陛下能亲自从江都城中追出。

    杨广凌厉的目光向窦贤扫去,厉声喝问道:“窦贤,你当真是要反了!”窦贤浑身一抖,将手中兵刃掷于地上,跪地说道:“臣不敢。”他手下那些兵士也将兵刃乒乒乓乓的丢在地上,伏身跪倒在地。

    窦贤接着说道:“陛下,如今天下动荡,微臣和这些兄弟惦念家中父老和未成年兄妹,臣等只是想回趟老家,安顿完家事后会自行返回江都以死谢罪。臣断没有谋反之心。”

    杨广轻哼了一声,呵斥道:“你们想回老家,可以光明正大的向朕禀奏,朕自会考量。你们如此这般,私自离营出走,是乱我大隋骁果军军心,其罪当诛。但念及尔等事出有因,朕特赦免尔等,现在暂且随朕回江都。大军返京的事宜,朕这几日就会给尔等答复。”

    窦贤与其手下兵士,甚至司马德戡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之前,杨广明显有据守江南的意图,对早日返京的谏言不予理会。这才让骁果军人心惶惶起来。他们恐惧隋朝如同当年的晋朝一样,至此以后南北朝割据数百年,那就是再也无缘回到家乡了。

    窦贤,司马德戡等人山呼万岁。尤其是窦贤与其手下将士叩头如捣蒜。就这个时候,远处却传来嘈杂的马蹄声和人群的喧哗之声。

    杨广眺目望去,却看见一队人马向这边快速行来。对方大约有七八百人,看衣着装扮,明显不是江都城内的禁卫军,甚至都不是隋军。他们大多人没有战甲,穿着打着补丁的粗布衣服,手中兵器五花八门,有刀有枪还有粪叉锄头。只有一成人有坐骑,那坐骑也是五花八门,有马有驴还有骡子。这显然是一支“贼军”。

    窦贤,司马德戡等人现在都已站立起来,重新拿起了兵刃,有马的人回到马上。他们护在杨广面前,警惕的注视着来军。

    那贼军里已经有头目样的人开始




第三章 朝会上的争论
    杨广正要对他们发问,司马德戡拱手说道:“圣上,此处离江都已甚远,不太安全。我们还是将他们押回江都再仔细询问吧。”杨广点头说:“如此也好。”

    众人调转马头向江都行去,杨广路上无事,就要兵士押着几个贼兵俘虏跟随着自己的马匹,一边走一边问话。

    还没进江都城,这些被俘虏的“贼兵”就将事情交待的清清楚楚。因朝廷连年征兵徽役,导致收成一年比一年少。再加上盗贼四起,天灾连连。很快,本来相对富庶的淮南也吃不上饭了,不少淮南的民众也做了盗贼。而他们这些人大多是附近一个乡里的乡民,前几日来了一股自称瓦岗军的人马,在乡间鼓动乡民们跟随他们一起举事反隋。大多青壮就跟随了他们,不想在半路上碰到了朝廷官兵。

    又审问几个披甲的贼兵小头目后,实际情况则更让杨广意外了。他们实际统属于另一支盘踞在淮南头目名叫杜伏威的贼兵,与瓦岗军并无实际关系,之所以打着瓦岗的招牌,是瓦岗军这块招牌响亮,容易招募到乡民。

    【杜伏威】杨广念叨着这个名字。实际上他的前生并不熟悉隋唐史,今生来到江都后破罐破摔,疏于朝政,各地的军情奏报也不细细查阅,所以记忆里只是觉得杜伏威这个名字耳熟而已。

    实际上这杜伏威是南方一带数路实力最强的反王之一,已经在江都附近的**,历阳一带打下了大片根据地,拥兵近十万。

    杨广了解完这些后,默然不语。这些情况大多都在他意料之中。只是他之前却是没料到即使江都城附近,也已成了贼兵的地盘。此时,杨广的紧迫感又加重了一成。

    回到城中,已是正午时分。老太监刘文山早已焦急的在宫门门口徘徊。见到杨广安然返回,才算是松了一口气。忙吩咐小太监准备午膳,却被杨广叫住:“文山,速去安排召集群臣午膳后来大兴殿朝议。除了京官,江都县的官员也要前来,包括骁果禁卫中所有校尉以上的军官到殿议事。”

    刘文山一下愣住了,知道皇帝是有重大议题才会如此,否则也不会启用大兴殿。但是连江都县的地方官和禁军中的校尉也要召集来,这可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他不敢怠慢,应了一声后既去安排。

    杨广回到甘露殿,满满一桌膳食早已准备妥当,一个穿着华丽霓裳,酥胸微露,头顶凤钗的美艳妇人正侯在一旁。正是当今皇后萧美娘。她见到杨广,连忙招呼说:“圣上为何现在才来用膳,政务繁忙也不必如此,保重龙体还是最重要的。”她边说边伸出一只玉手触摸了一下盛装菜肴的器皿。又接着说:“菜肴已经有点凉了,我吩咐宫人再换上一桌。”

    杨广一把坐在萧皇后旁边,说道:“不必讲究了,我也饿了,而且还要赶时间,下午还有个重要朝议”说完,就端起饭碗,大口大口吃起饭来。萧皇后为他斟满的酒杯,他是动也没动。萧皇后此时内心隐隐的觉得哪里不对,或者确切的说她觉得身边这个皇帝哪里不对,似乎完全换了个人。

    这是杨广被魂穿后第二次见到皇后萧美娘。他边吃边打量着萧皇后,然后面孔上堆起一丝笑意。这举动让萧皇后心里发毛,以为自己的容妆哪里出了问题。实际上杨广再笑系统,“安排”给自己的伴侣还是容颜未改。

    &n



第四章 殿斩奸臣
    虞世基接着说道:“陛下圣明,臣正是此意。据臣所知,这萧铣是当年南梁王室后裔,自立为王也是迫于无奈。他应是迫于荆湘一带的旧梁遗臣和盗匪所逼,又因陛下困于江都,才公然自立为王,反叛陛下。陛下一但坐稳这南方半壁江山,只需一道檄文诏书既能将起招安。”

    李才看虞世基滔滔不绝,急了,又向杨广陈述了更多北归的理由。他对杨广说道:“陛下,如今北方虽然大乱,但现在即时北还,还来得及。洛阳还被拥兵十余万的兵部员外郎王世充牢牢控制着。西京尽管被李渊占据,做出另立新君遥拜圣上为太上皇这悖逆之事。但他却是不敢公然造反,依旧对大隋称臣。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不是因为他胆子小。而是在北方,包括巴蜀梁州之地的大小郡县官员依旧心属我大隋,李渊只有如此才能对这些郡县传檄而降,否则他如今只是守着西京一座孤城而已。所以只要圣驾还京,即使他李渊还有什么悖逆之心,但现在依附投靠他的那些官员照旧会重新为陛下所使。”

    许多骁果军将领,包括司马德戡在内,还有一些北方官吏也纷纷附和。虞世基也不甘示弱,继续为自己保据江东的建议辩解道:“李将军如此急于要陛下北归还京,怕不仅仅是为了我大隋为圣上着想吧。更多的是为了尔等还乡便利吧。”

    南方官员将领也附和着他的话与北方人士吵嚷起来。此时杨广又将目光向宇文智及,宇文化及二人扫去。只见二人面现一种诡异的神情,以杨广的历史知识,他知道当下,这二人中的一人应该已经开始挑拨骁果军的行动了。

    “二位宇文卿家,众人都各述己见,怎么独见你们沉默不语啊,给朕说说你们的看法吧”杨广猛然高声说道,洪亮的声音顿时让大殿之中嘈杂的争论声安静下来。

    杨广的这声断喝让宇文二兄弟始料不及,张口结舌,竟然一时说不上话来。宇文化及反应快点,开口应道:“臣认为保据江东,北归还京都可以,全凭圣上裁断。”

    旁边的李才惊讶的说道:“宇文少监,你…”他如此惊讶是因为昨日,这宇文智及还到其府上聚宴,才宴席上鼓动骁果军众将北归之意,怎么今日在这朝堂争论之中不为自己这边说话

    座上的杨广露出诡异的笑容,对宇文化智说道:“爱卿,你前日不是专门来宫里求见朕,劝说朕仿效数百年前的东晋司马睿建都丹阳,保据江南吗怎么今日朝议此事模棱两可起来了”

    他这一席话让宇文化智傻了眼,因为杨广所说的完全是子虚乌有。他“啊…”了一声就被杨广打断,目光转向李才,说道:”李卿,你刚才似乎有话要说却又咽了回去。须知,若有要情不报,实为欺君之罪。“

    那李才听了杨广的这番话,都要被宇文智及气炸了。忿忿的对杨广说道:“臣不敢,臣只是想说昨日这宇文少监还来到我府上,与我以及其他骁果军将领讲述若圣上不及时北归还京,和我们以及在关陇亲眷的利害关系。这宇文少监想必也是和臣等一样,主张早日北归还京。没想到他…他…“

    “没想到他出尔反尔,人前人后各一套!挑拨朕和骁果军将士间的关系!”



第五章 江都大总管
    南方官员见杨广心意已决,也就没再发表意见。众臣起身之后。杨广又与众臣说了自己大致的方略,就是自己亲帅骁果军战兵以及部分官员返回东都洛阳,平定北方。其余宫人,百官留守江都,由自己十二岁的儿子赵王杨杲坐镇。但大军离开江都之前,要先平定淮南之贼杜伏威,解除江都的直接威胁。

    虞世基再次禀奏道:“陛下,赵王今年方年满十二,尚且稚幼,政务军事尚不熟悉。还需由陛下指定几个文臣武将在南方辅佐于赵王殿下。”

    杨广点头说:“这是自然,鉴于当今天下大乱,朕决定恢复总管府制。这第一个设立的便是江都总管府,统管都督古扬州辖境内的诸军事。由赵王杨杲任总管,由你虞世基,还有御使大夫裴蕴分任总管府长使,司马。至于副总管,朕也已有人选,但今天不便透露。”

    恢复总管府制如同一声惊雷在群臣心中炸响。自杨广即位以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自南北朝以来,有数百年历史的总管府制。地方上只留有郡县两级行政机构,整个大晋王朝当下有一百多个郡,一千多个县。这总管府制权力相当大,总管副总管可自行设立幕府,除了朝廷在总管府内任命的高级官员外,其余幕府官员都由总管自主任免。他们在辖区之内上马管兵,下马管民。可以说,除了不能自行颁布律法税法外,总管府等同于一个独立王国。

    而杨广口中的古扬州辖境是指先秦时期九州划分之中扬州的管辖范围,包括了淮南,江表,岭南诸郡。所以这江都总管府相当于分出去了小半个大隋江山。

    在退朝之前,杨广又当众要内书侍郎拟定了两道诏书。一道是罪己诏,另一道是大赦诏。罪己诏自不必说。这大赦诏主要内容是,天下各地的反叛武装,自诏告之前的反叛之罪完全赦免。只要日后能招安于朝廷,保境安民,听调平叛者不仅免其前罪,还能受封功勋。

    内书侍郎将两道诏书拟好后,给杨广过目。罪己诏杨广没有意见,只是在大赦诏上改了几处。将谋反的原隋朝官员排除在无条件赦免范围之外。将【自诏告之前的反叛之罪】条件放宽为【自接到诏告之前】。

    在众臣的万岁山呼声中,杨广退朝而去。瑟瑟秋风中,孤身一人的杨广来到江都城东南面的长江之畔,此处南临长江,东靠大运河的一段--沟通长江与淮河的邗沟,方圆五里地都已经被隋军戒严。

    他对此处其实很熟悉,在某个平行空间,楚汉之争时,他在这里构筑坚城对峙兵仙韩信。那时,这里还叫广陵。只是沧海桑田,地形地貌已与当时完全不一样了。

    系统面板一展开,他就发现有十三万积分可用,其中三万积分是【诛杀宇文二贼】这个临时任务所获得的奖励。杨广在系统面板上操作一番,大江之畔,邗沟一侧就耸立起一座长宽各两里宽的小城。建城不仅没有花费积分,反而因为完成建城任务获得了额外的两万积分奖励。

    杨广步入小城,城中依旧有三五成群正在忙碌的各个建筑设施人群。城池的南门和东门都有延伸到江河之中的码头。还有一条宽大的沟渠将江水引入城内,消失了一个时代的船坞出现在这条沟



第六章 天兴军
    这种轻甲飞骑名符其实,虽然人马俱甲,但骑士和战马都只是一身并不厚的皮甲。人马身上的甲胄唯一金属打造的就是骑士头上那顶钢盔。这些马匹并不像王庭重骑战马那般高大威猛,但按照系统面板上的说明,这些战马耐力极佳,速度及快。而且是一人两马的配置。

    他们的主战武器也很奇特,不是他们那把两尺长的弯刀,而是一把大弓,其威力和射程也就是逊于长弓手。可将羽箭飞射近两百米后洞穿一件普通锁甲。他们的射术可以做到在高速运动中对百米内的目标十发六中。

    轻甲飞骑就是用速度,机动性和攻击距离来掩盖防御上的短板。他们虽然没有铁甲,但敌人打不到他们又能奈何更何况他们的皮甲下还掩盖着秘密,皮甲的底层是一层极具韧性的绸缎,箭矢或兵刃洞穿皮甲后,并不会刺穿绸缎,而是将绸缎一起切入皮肉之中。这个绸缎衬底战前会经过日常清洗消毒,因此它会防护伤口免受感染,同时也能减少伤口的破损程度,还能方便军医将箭矢从伤口中拔出。山地长枪兵的皮甲之下也是如此。

    但可惜的是,这些新兵种都无法通过土著兵士短期训练而得到,即使最容易成军的背嵬卫也要五年才能有成。所以他们只能百分百靠系统生成。幸运的是系统面板上标明,这个年代足足有五万的人口余额可以使用。

    杨广花费一万五千积分生成了一千名背嵬卫,两万积分生成了两千名山地枪兵。三万积分生成了两千轻甲飞骑,两万积分生成了一千名王庭重骑。一万五千积分生成了一千名长弓手。一万积分生成了五千名弩炮手,他又来到船坞旁,花费一万八千积分生成了五十艘蜈蚣战舰。

    一口气弄了这么多,整个城池顿时热闹起来。马厩内响起此起彼伏的马啸嘶鸣之声,军营里传来阵阵口令号角之声,城内的运河中,停满了一艘接着一艘的蜈蚣舰。

    一列背嵬卫跨骑着他们那清一色高大健壮的黑马,迈着整齐的碎步走向杨广。靠近时,齐齐跳下马来,为首的一员将官向杨广叩拜道:“臣夏越叩拜陛下。”

    杨广一把将他扶起,说道:“夏越,这个时代,我有一个重任要交给你去完成。”说罢,他领着夏越等人策马向几里外的江都而去。

    群臣还有骁果军几个将领早已等候在外围,见到杨广突然带了一大票人回来,莫不感到疑惑,再仔细看杨广身后的这些人马,更是惊诧无比。

    尤其是骁果军的官兵们,他们自认是这天下第一军,在大隋境内他们若是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但今天一见杨广身后这两百背嵬卫,仅从军容气势装备上,自己就矮了三四分。

    杨广已经行的近了,众臣来不及细想,齐齐伏身叩拜。杨广让他们平身之后,才对众人介绍道:“朕在为晋王时,就在这扬子江畔建了一城,名为天兴城。城内屯驻精练军旅,号天兴军。这位就是天兴军的虎贲郎将夏越。“

    说罢,杨广对身边长秋监刘文山使个眼色。刘文山打开手中一副早就准备好的圣旨,猛然提高声音八度说道:“天兴军虎贲郎将夏越听旨。“

    夏越连忙伏身跪倒在地。刘文山开始一板一眼的念起来“



第七章 淮南反王杜伏威
    历阳城的府衙中,杜伏威和几个头目正围着一张桌子,用一口大锅炖着羊肉和鲜鱼,大口口的喝着烈酒。

    大家正喝的兴高采烈时,其中一人说道:“大哥,这一年来,平日里都是见你和那些酸腐书生厮混在一起。我们兄弟难得才能聚上一聚,今日定是要喝个痛快。”说罢,举起酒碗再次向杜伏威敬酒。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杜伏威呵呵一笑说:“弟兄们是不是觉得你大哥我不似当初了和兄第们疏远了”听了这话,那几人不安的放下酒碗,互相望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刚才说话那人连忙解释说:“大哥这是哪里话我们弟兄又不是不明事理的人,如今我们杜家军已经声势浩大,有十万之众,占据这淮南三郡之地。弟兄们各有职责,各有尊卑,当然不可能像当初在乡里时那般相处。这些弟兄们心里都是明白的很。”

    “是啊,以后大哥您做了皇上,我们可都不能再叫您大哥了。那时我等见了大哥您都得山呼万岁,行君臣之礼呢。”一个红面皮微胖汉子也应承着说道。此人名叫李子通,并非当初和杜伏威一起起事的,而是在杜伏威转战淮南后才投奔而来。

    “呵呵,子通兄弟说的是啊。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是以后无论什么时候,大哥割据一方也罢,封王进爵也罢,当了皇帝也罢。大哥您最值得信任的还是我们这些老杆子弟兄。”开始说话那人喝了一大碗酒后,砸巴着嘴巴继续醉醺醺的说了下去。其余人等也各自附和着。
1...5960616263...1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