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领主大闹历史三千年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炎垅




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击
    杨广回到东都一周后,一支庞大的军队从东都城开出,沿着洛水而下,向段达,沈光部增援。这支军队由杨广带回的所有天兴军构成,除此还有从洛阳城中精打细算抽调出来的一万隋军,合计近两万人马。

    自上次在东都丰都市剿灭来犯的瓦岗贼,王伯当或其他部的瓦岗军再未对东都进犯过。即使如此,杨广抽调东都的一万守军后,仍旧担心这会给东都防御带来影响,担心类似之前的瓦岗贼军偷袭。

    于是他下达诏令,动员起洛阳全城百姓,抽选了上万男丁,分为几班轮流上城墙值守警戒。东都洛阳中的大多青壮早就入伍从军,因此这些被抽选的男丁大都是老弱。但杨广只需要他们起到警戒作用即可,真正抵抗贼兵攻城的由沿着城墙新布置的十几个大营中的正规隋军负责。

    对面大营的罗士信立刻得到隋军获得大量增援的消息后,心里就发了虚,他打算将自己的十万大军撤到洛口城下,与正在围攻洛口的李密会合后再做打算。

    过了两日,罗士信部的隋军陆续拔营,向洛口方向缓缓而退。罗士信毕竟是曾经做过隋军武将,退的有章有法。陆续拔营而退,就是为了让某营遭受隋军尾随而击时,附近其它大营的瓦岗军可以随时从大营中冲出从后面狙击这些隋军。

    一大队约两万人马的瓦岗军正列着队伍行进在大路上,他们并没有过于担心隋军从后方追击上来,因为他们后方十余里处还有一个瓦岗军大营正按兵不动。

    接近正午时分,离洛口已经不是很远了,将官们正要下令原地休整时。西北方的天际线边腾起一阵烟尘,接着传来如同奔雷般的轰鸣之声。这声音对于久经沙场的将兵们来说再熟悉不过,这是大股骑兵的声音。

    来的正是杨广从江都带回来的所有天兴军铁骑,包括两千王庭重骑和三千轻甲飞骑。他们乘坐维京船从洛水上直接迂回到罗士信大军的后方上岸,拦截先行撤退的几股瓦岗军。

    瓦岗军带队的将官大惊失色,这支几乎全部是步卒构成的队伍对于隋军骑兵完全处于劣势。他们没有骑兵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罗士信的撤退计划特意这样安排。

    罗士信将骑兵调到那些最后才撤离的大营之中,而先行撤退的几乎都是步卒。这个做法很好理解,先跑的“走的慢”,断后的“跑的快”,既方便后撤的瓦岗军掩护先行撤退的瓦岗军,也有利于最后撤退的瓦岗军能顺利摆脱对方的追击。

    此时,瓦岗军的将官,头目们慌忙各自号令起来,让步卒们布置起防御骑兵的阵型。鼓号喝令声中,瓦岗军兵卒排着队列交互穿插,快速布置出阵型。

    枪兵构成方阵的正面,一支支闪着寒光的枪矛密集的在阵前形成矛刃之林。刀盾兵用虎头圆盾构成盾墙遮挡住四边长枪方阵的侧翼。阵后则是大量的瓦岗军弓弩手,正弯弓搭箭,准备攒射。

    瓦岗军刚刚摆好阵型,隋军的三千飞骑转眼即到,开始加速冲击。两军还有三十余仗的距离,这些飞骑就放出了紧拉着弓弦的手指。三千发箭矢被马速加持着,以比徒步射击更强的威力向瓦岗军阵飞去。几息之



第四十五章 千人一脑的长枪阵
    这些战场纪律严明的重装骑兵们如同镰刀割草一般将已经混乱不堪的瓦岗军的枪兵和刀盾兵们一层层推倒。依旧有悍勇异常的老兵还在继续顽抗,其中两名枪兵将手中长枪向从自己身旁掠过的一骑铁骑扎去。

    枪矛扎在高速运动的马甲上,未能刺穿马身上的铁制鳞甲,反倒是让枪尖被折弯了。此时他们前方的一骑冲来,全身具甲的高头大马首先将其中一人撞翻,而后他被滚滚而来的马蹄踏碎了身体,另一人则是被马背上骑手的骑枪捅了个血窟窿。

    此时,那些正在阵后屠戮瓦岗军弓弩手的飞骑在号令声中反而脱离战斗,这是为了不妨碍那些重装骑兵凿阵而过。随即,这些重装骑兵们又从一群瓦岗军弓弩手中穿过,成片的瓦岗军弓弩手尸体倒在他们的身后刚刚经过的地方。

    重骑凿穿敌军军阵后,马上与飞骑合在一起,再次向瓦岗军们冲来,已经伤亡大半的瓦岗军早已崩溃,兵士们撒开双腿四处奔逃。众骑追杀一两里路后就放弃追赶,那些侥幸逃脱的幸存者已剩不了多少,很难在纠集起来。

    领兵的瓦岗军将校头目们本以为付出一定伤亡代价,以密集防御队形还能抵挡对方铁骑一段时间,等来后营骑兵的支援,没想到这么快居然全军溃败,近乎覆灭的境地。现在他们中的人大多阵亡,少数人被俘,极少数的人逃出生天。

    天兴军铁骑们稍做休整,再得到侦骑的敌情禀报后又策马而去,向另一股正在后撤的瓦岗军奔去。

    此时,东南方不到七里处,得到消息的另一个瓦岗军营,正集中所有骑兵近万骑由罗士信亲率,正全力赶来。但是他们出营不久,就遭到早已等候在营门口的隋军拦截。

    这次两军的兵力结构恰恰与前一战相反。这次是瓦岗军清一色的是骑兵,隋军倒是除了少量侦骑斥候外,其余均是步卒。但这些步卒里却有三千特殊的弓弩手—天兴军长弓兵。另外还有两千天兴军山地长枪兵。

    无数如同小号标枪的重箭射向瓦岗骑兵,他们如同秋风中的落叶般纷纷飘落在地。罗士信看到这般状况,兜着马在原地转了两圈,他是在盘算去击溃这股隋军好,还是继续去追击那拦截前营的隋军骑兵更合适。

    最终,他迅速的做出了决定,高声喝令道:“传我军令,全军不要理会这些隋军的纠缠,加快马速,迅速脱离他们的射程,前去增援前方我受阻部队!”

    他做这决定的理由也很简单,对方既然能早早等候在此处拦截自己,必然是做了充分准备,布置了军阵专等自己去攻。所以自己索性不如对方的意,加紧去救援前营的是个更合理的选择。

    罗士信的号令立刻被的层层传递下去,全军的骑手们快马扬鞭,冒着箭雨,飞快的向西北方向奔去。在付出一定伤亡后,终于脱离了那些长弓手们恶梦般的长射。

    但就在罗士信以为大功告成时,从前方三十多仗远的树林之中突然冒出排着整齐队列的长枪兵,迅速排列成几个方阵。他们手中的长枪长达五米,竖起时,密密麻麻如同一片密不透风的树林。

    罗士信定睛望去,发现这些个长枪兵方阵没有甲胄,而且居然没有其它兵种护住两翼,哈哈大笑起来。他自言自语道:“这隋军不知道是哪个废物在指挥,居然用纯粹的无甲长枪兵来挡我军铁骑,而且还不是排成



第四十六章 洛口决战
    正在罗士信为军阵出神入化的天兴军长枪兵而惊惧发呆时。那些长弓手在刀盾手的掩护下追了上来,隔着半里地的距离就用他们那有着夸张长度的长弓开始精准瞄射。

    与长枪兵缠斗甚久的瓦岗骑兵早已丧失了最初的速度。这让那些长弓所发射出的重箭有更高的命中率。这种形式下,罗士信所率领的这些瓦岗骑兵溃败已是早晚的事情。

    罗士信当然看的明白,他马正准备下令骑兵回撤到大营时,只见后方又有一大股溃兵拥来,他们的后方尘土飞扬。溃军中,一个满脸血污,头盔歪斜的瓦岗将校看见了罗士信,连忙策马狂奔了上来。

    他离罗士信还甚远,就开口说道:“启禀大将军,在您带兵出营后,大批隋军突然袭营,有数万人之多,我军寡不敌众,营寨失守了!”

    “啊,也就是隋军全面出击了!”罗士信大惊色道。形势确实如他所料。当下,段达,沈光所率的五万大军以及从东都新增援的万余人的隋军分兵几路开始全面反攻。

    “撤!”罗士信不甘的大吼一声,拨马便走。那瓦岗将校一时还没明白他的意思,诺诺的自言自语说:“往哪儿撤”接着他看到罗士信飞驰而去的方向,马上明白过来。这罗士信正向洛口李密大营方向奔逃,他立刻打马与罗士信的亲骑一起追上罗士信,一路向北狂奔而去。

    罗士信一跑,那些已所剩无己,还在坚持缠斗的瓦岗军骑兵也纷纷策马向北溃逃。但天兴军的长枪兵们几乎不给他们机会。此时他们的坐骑已经乏力,速度起不来。但是长枪兵们却能健步如飞,继续保持着整个方阵的高速运动。瓦岗众骑陆续被乱枪捅成蜂窝。

    其余几路瓦岗军后撤的大营和留守的大营都遭受到类似的命运。仅天兴军铁骑就独自击溃了三股先行撤离的瓦岗军,段达与沈光各攻陷留守的瓦岗军大营一个。

    罗士信残军撤到洛口仓城下与李密会合时,清点人数发现十万大军仅剩余三万不到,与李密会合起来也就十五万人马。也就是大半年来,不算其余地方的战场,仅洛口一带瓦岗军就被隋军击灭了十万余人。

    第二日,尾随而至的段达,沈光还有增援他们的司马德勘部,李才部合计近七万大军在洛口以南五里处扎下营寨,固守待变。

    李密连忙召集众将商议对策。在前有坚城,后有大营固垒,而且自身粮草供应不上的情况下,众人都觉得不能再在洛口城下长久待下去,认为应该尽快撤到虎牢关以东,回到瓦岗军的老地盘上拒守一方再做打算。李密也正有此意,于是撤退的军令立刻下达到各营各部。

    十五万瓦岗大军如同一道洪流缓缓向东撤去,尽管此次撤退,李密,罗士信等人吸取了足够教训,严密部署,细致计划。但在撤退过程中仍旧被具备超强侦查能力和情报搜集能力的隋军抓住空子,以天兴军为主攻连续打了几次伏击突袭战,杀伤大量瓦岗军兵士。洛口城内的来护儿也乘机出动天兴军精兵,对瓦岗军尾部展开攻袭。



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
    李密已得知南方隋军北上的消息,而且也明白那名义上属于自己的庞大地盘一夜之间已不受自己控制了。他窝在荥阳的府邸之中,一连数天不出门,即使各类紧急军情禀报,他也不接不阅。

    堂中,李密仰脖又咽下去一盅酒,摇摇头叹气说:“呼啦啦一声,楼就倒了。昔日手握百万雄师,如今只能困于一城…”

    此时一名侍卫亲兵入得堂来,小心翼翼禀报说:“启禀主上,左长使魏征求见。”李密想也没想,闷哼一声道:“不见。”说罢又喝起自己的闷酒。

    过了一会,门口传来一阵嘈杂之声,李密大喝道:“谁人敢在堂前喧哗……”。他话音未落,魏征已经自行闯入堂中,见到杯盘狼藉的一桌酒菜和醉醺醺的李密,就已然明白怎么回事。

    他眉头一皱,上前说道:“主上,都什么时候了,隋军马上要合围荥阳了,这你还在这喝闷酒,你可不能自暴自弃啊。”

    李密先是沉默片刻,突然将酒盅一摔,吼道:“那孤能怎么办还有能怎么办!杜伏威已经取了青徐,江南隋军大举进兵黄淮。即使他们还未攻占之地,也都和咱瓦岗军不是一条心了。孤再往后退,能退到哪去,哪个地方还能让孤放心所以孤决心就带着这五万瓦岗将士在这荥阳城中与隋军拼个鱼死网破。也能在青史上留下一笔。”

    魏征连忙说道:“主上万万不可做此打算。就算您有这般决心。那五万兵将又有多少愿意凭白将性命丢在这荥阳城中,还落个叛贼之名”

    李密眼睛一撇魏征说道:“听长使此言,可是有什么好的谋划了。”

    此时,魏征才正色说道:“属下正是为此事而来,昨晚为属下瓦岗前途思虑一宿,想到唯一一个能解我瓦岗之危的法子。所以今日赶早就来觐见主上了。”

    “那快说予孤听听。”李密眼中露出一缕希望之色。

    “如今唐王李渊已在晋冀一带发展壮大,兵强马壮,河北英雄皆归心于他。我们可以先行北投李渊,求得喘息之机,再做其它打算。”

    李密听魏征说完,脸上顿时浮现出失望而又揶揄的表情,连连摇头说道:“我还当长使想出了什么好法子。你说的这个,孤也曾有过考量。但长使应该知道,这李渊至少名义上已经重新归顺了隋朝朝廷,他敢收留我们吗这是其一,其二是我投到李渊麾下,岂不是成了他的臣属,孤好歹是十几路反王之首,至少曾经是的。说句实话,我投李渊还不如投降杨广算了。后者好歹还是个正统的天子皇帝。”

    魏征呵呵一笑说:“主上这两点都差矣。这李渊敢不敢收留我等,属下不敢保证。但属下可以肯定的是他儿子李世民会接受我们。属下和这李世民曾有过结交,此人胸怀大志,乐于网罗天下豪杰,急于扩张自己势力。且这一年多来他在唐军之中屡建奇功,独当一面。肯定可以自行做主收留我等。

    其二是,我们投靠唐军当然比投靠隋军要好的多,因为前者为了对抗隋军,急需扩充实力,他们需要我们,而后者不一定能看中我们。而且杨广生性多疑,难保他不会对主上下黑手。最重要的是,我们投奔唐军,日后还有机会重新自立。”

    李密沉吟片刻说:“如长使所言



第四十八章 算计
    李渊眨巴着眼好半天,才说道:“谁都想坐到那个位置,但想是一回事,敢不敢是另一回事,能不能更是另一码事。虽然说我唐军这一年来,在黄河以北转战东西。连续攻灭诸路枭雄,无论是兵力,粮饷还是地盘都得到极大的充实。

    但东都朝廷也没闲着,除了将我们吐出的地盘消化稳定外。在南方相继收降萧铣,剿灭林士弘,已然平定大江以南的地区。又在河洛之间连续大败瓦岗军众部,诛杀瓦岗军的单雄信,裴仁基,裴元庆,罗士信等多员大将,听说最近又迫使龟缩在金墉城里的瓦岗军发动哗变,杀了王伯当,将他的人头献降给隋军。弄的当年如日中天的李密也要来投靠我们。你们说,现在孤还有问鼎那个位置的机会和可能吗”

    众人听了他这一席话,半天没人吭声。最后裴寂脸带一丝诡异的笑意说:“主上,考虑这个问题不能仅仅考虑我们能不能做成的问题。还需考虑主上若不去取这天下,日后会如何那隋帝杨广当真就会放过我们吗据臣所知,以前隋廷官员起事反隋的,他似乎都没给予赦免,而是全部治罪斩杀了……”

    李渊听到这,身体不易察觉的抖动了一下。此时,坐在一旁,一直插不上话,欲言又止的李建成总算找到机会,开口说道:

    “儿臣倒有个两全齐美之法,既能保我唐国周全,又不用立时和隋朝翻脸,还能将这些主动来投的瓦岗军收入囊中。”

    “哦说来听听。”李渊有点不相信的看了李建成一眼说。

    “大略上还是按儿臣在长安时说过的话。我们不主动与隋帝杨广翻脸。只要他不做出威胁我们的举动,不试图削弱我们的实力,我们就承认他这个皇帝。我们李家长久保据这河北千里沃土,没有帝王之名也有帝王之实。

    反之,无论杨广采取什么形式策略来削弱我们。温水煮蛙也好,突然下诏也好,我们都绝不能听之任之,都将其视为要对父王动手的信号。那时我们索性就放开手博一把也不迟。到时,这天下落到谁手中还未为可知。

    既然当下这李密来主动来投靠,我们当然要接纳,实力就是保我们唐国周全的唯一依靠。但我们接纳的是他的五六万瓦岗军,而这李密本人,嘿嘿…”

    李建成怪异的笑了两声,接着说了下去:“他的人头,我们当然是要当成贡品上缴给东都的皇帝陛下。”

    此时,在场的人,有的默默点头表示赞成,有的默然不语。李渊开口说:“吾儿建成,你前面说的颇合为父的意思,只是杀了这李密,岂不是丢了信义。以后天下豪杰谁还敢再投我李家唐国。”

    李建成哈哈一笑说:“父王是隋廷承认的一方藩王,那李密是隋廷公开要清缴通缉的反贼。官兵杀强盗岂不是天经地义之事,又哪里违背了道义呢另外,这天下群雄已被杨广和父王灭的七七八八了。这李密一玩完,也就剩下个突厥庇护的梁师都,还有一个凉州的李轨。那么是怎么都不会投靠父王的。”

    李建成这些话都很直白,却都是事实。李密听后也觉得此计甚好,没什么可犹豫的了,说道:“就照建成的意思办,我这就手书给世民,令他如此照做。”



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
    李世民听李建成如此说,心中隐隐总觉得这事有些奇怪。但这毕竟是李渊的直接指令,他也不好再说什么。尽管李世民有过李建成是否矫造李渊敕令的念头,但是又一想,李建成虽然独断专行,但对父王李渊却是恭恭敬敬,从不敢欺上瞒下,也不至于做出假冒李渊敕令之事来。

    于是李世民吩咐军校将李密,魏征等人唤来。当着李建成的面将李渊的意思告诉给二人,并接着说道“抱歉二位,父王这样安排也是为了瓦岗军的处境着想,毕竟我们唐国名义上还是隋廷的藩属。若将你们安排在距离隋境较近处,怕唐国突然对你等用兵,那样的话我们唐国就很难做了。”

    李密连忙说:“国公客气了,我等归附之人哪有那么多好说的。我等归附了唐王,当然以唐王敕令为尊,唐王调我等到哪,我等就去哪。未拆散我等瓦岗众兄弟,已是感恩不尽了。”
1...6768697071...1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