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领主大闹历史三千年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炎垅

    唐军对隋军的攻击就这样被轻易瓦解掉了,李世民一个战略目标都没达到,甚至连个隋朝粮仓都未能攻克下来。他只得沿着黄河匆忙做了防御部署,而后唐军主力分两路返回晋州和大名。

    返回晋阳的李世民清点兵力后更是郁闷不已,此次南征不仅无功而返,还损失了近四万唐军将士。不过,让他感到庆幸的是,唐军中最精锐的五万玄甲军和长林军却是没有丝毫损失。他自信这玄甲军中的俱装铁骑,陌刀兵,还有长林军中的刀盾手,强弩兵乃天下第一强兵,这也是他向隋军发起主动进攻的底气所在。

    杨广并没有给李世民喘息的机会,仅仅几个月之后,大业十六年的初秋。杨广亲率三万天兴军,两万骁果禁卫北渡黄河讨伐李唐。

    同时为了保障后方以及侧翼安全和稳定,牵制住唐军东西两翼兵力。杨广令段达与王世充各自领兵两万隋军精锐分别从东边的濮阳与西边的郃阳渡过黄河,深入唐军腹地袭扰。因为是袭扰做战,所以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后勤负担。作战形式通常是,每个兵士一次带够十日的特制压缩干粮,然后向唐军腹地进击五日行程,大约五六百里的路程,待所带给养消耗一半时再折返到黄河岸边,在那里可以得到隋军黄河水师提供的补给。

    杨广与众将率五万大军渡过黄河后,几乎没遇到像样的抵抗,仅在大军刚刚渡河完毕时与迅速集结起来的三万唐军在河内郡爆发了一次大战,这次战斗仅持续了半个时辰,唐军就被全面击溃。除了近一万被斩杀外,其余唐军皆伏地而降。

    此战之后,河内郡各县城池望风而降,甚至有远在魏郡的县城官长前来主动献降。




第五十五章 前哨战
    清晨,一个唐军营垒中,兵士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挑水的挑水,生火的生火,操练的操练。缕缕炊烟从一个个挖在营帐旁的灶坑上升起。

    一百多仗外的山丘上,一名隋军骁果卫侦骑斥候头目正通过千里镜将这些场景看的清清楚楚。他身旁还有四五名担任警戒的斥候。类似这样的斥候小队,隋军有上百组。他们的任务主要是摸清唐军各营兵力在上党的部署。

    此时,那头目发现一些唐军兵卒正外出砍柴。据他连续三天的观察,这些唐军一直在砍柴伐木,似乎不是为了现用而是在囤积柴薪。

    唐军营地附近的灌木几乎都被砍伐殆尽,因此伐木的地点越来越远。而今天,这些唐军辅兵要在远离营地外百余仗的地方砍柴,这正是个抓舌头的好机会。

    “走,我们去抓个舌头,这样才能摸清唐军大营内部情况。”骁果斥候头目放下千里镜,冷声说道。

    ……

    砍柴的唐军兵卒分成几人一组,挥汗如雨的在灌木林中砍伐着在去年冬季枯死的灌木和树枝条,全然不知危险已经降临。

    一名老卒将砍好的柴木一捆捆的用麻绳绑好。偷空取出别在腰间的葫芦,准备喝上一口水解渴。就在这个时候,随着一声轻微破空的鸣响,一支箭矢正中葫芦上,箭尾的白羽还在微微发颤。

    在箭矢的推力下,老卒顿时被水呛到,剧烈的咳嗽起来。这老卒应该庆幸,若不是他临时口渴,端起葫芦喝起水,这一箭会射穿他的咽喉。老卒强忍着难受,止住咳嗽,狂喊起来:“敌..敌袭,咳咳…敌袭。”他周围的兵士也发现异常,陆续高喊起来。但他们都只来得及喊一声,紧接着又是四五支箭矢袭来。除了那老卒,这些没有披甲甚至赤膊上身的唐军兵卒皆被箭矢射透了身体,顿时瘫软到地上。

    紧接着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之声,数骑突然从稍远处的林地中冒出,向这边疾驰而来。老卒见势不妙,拔腿便跑。他边跑还边喊,但未跑出两步,就听到身后的马蹄声越来越急促,越来越大,最后感觉头上被重物一击。两眼一黑就昏死过去。

    骁果斥候们七手八脚的就将昏死的老卒绑在马背之上,众骑策马就要远去。但是他们行进不到百仗距离,前后左右就出现了大股唐军骑兵。

    “不好,我们中埋伏了!”骁果军斥候头目已经意识到砍柴的唐军兵卒是个引诱他们现身的诱饵,周边实际上早已埋伏了大量唐军骑卒。

    他咬咬牙,喝道:“弟兄们准备突围!”说罢,他就将后面还昏死的唐军老卒掀到了地上,策马一蹄踏碎了老卒的脑袋。做完这些后,取出连弩与其余几名斥候策马向一个方向奔驰而去。

    这些骁果斥候首先遇到的是十余名唐军骑卒的拦截。骁果们在错马前一刻,近距连射出两轮箭矢。几乎无一箭虚发,先后有九名唐兵滚落马下。而后这些骁果斥候将手中连弩换成横刀,唐军剩余的七名骑卒已是胆寒,硬着头皮去迎战。错马之时的一个回合,就有六颗人头滚落在地,六名唐兵骑卒已然被斩杀于马下。另外两人怯战,不敢再近身一战,只是远远的地方拨转马头后跟了上来。

    &nb



第五十六章 圈套中的陷阱
    北伐隋军的中军大帐内,杨广从宫廷带来的随军侍卫将厚厚的一沓原始的军情禀报呈递到杨广面前。除了整理归纳好的情报,杨广还要求将一线斥候的禀报原始记录给他亲自过目,他生怕统计分析情报的官员疏忽了什么地方。

    杨广翻阅着一本本书册样的军情禀报,将上面记载的原始信息和之前归纳好的情报一一进行着比较。他心里清楚,这些珍贵的情报是付出了隋军近两百条精英斥候的命换来的,近一个月来,仅在上党郡内,隋唐之间的斥候前哨战就爆发了几十次之多。

    这些情报让杨广逐步摸清了唐军的大致部署。苦思良久后,他决心采用一个大胆的破敌之策。于是他立刻吩咐侍卫去召集营中各部高级将校前来商议军情。

    ……

    上党郡的治所壶关府邸内,李世民把玩着一个物件,正是那仿制的隋军斥候所用的千里镜。李唐当然没有那个技术水平去生产光学透镜,所以这个千里镜上的两个透镜都是从阵亡的隋军斥候身上缴获的。

    隋军的斥候也不是人人都可以配置这千里镜,只有骁果军和天兴军的精英斥候才会配置这东西。而且这些斥候都有军令---是在自身危险时,要及时销毁千里镜上的两个透镜。所以自隋唐在上党交锋以来,唐军虽然斩杀了不少隋军斥候,但缴获的且完好的千里镜却是一个没有。到最后,唐军也只获得了两个透镜,其中一个凹透镜镜片上还产生了明显的裂痕。

    经过长期接触,唐军也能大概猜测到这千里镜的用途,因为他们经常发现隋军斥候或高级将领用这东西窥视唐军的军营或军阵。所以缴获这几副残缺的千里镜后,唐军如获至宝,令工部找来能工巧匠试图仿制这东西。结果,经过反复模仿试验,还真叫他们仿制出来了。他们终于发现,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配合起来才能有效果,而且眼睛必须是对着凹透镜,然后用竹筒调节两片镜片的距离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就能将某个远处的物体放大几倍甚至十几倍。

    不过唐军也只能制造出这一副千里镜,除非他们能得到更多的镜片。李世民在负责此事的侯君集帮助下,终于学会了使用望远镜,当远处景物突然在镜中被拉到他面前时,把他吓了一大跳。然后他就兴奋了起来,像是发现了一个新世界。从此,这个东西就一直随身带着,没事时就拿出来把玩。

    实际上不仅是他,这个时代,除了杨广,所有人第一次接触到千里镜都是这种状态。

    现在,李世民千里镜镜头里突然一黑,什么都看不见了。他连忙将千里镜放下,这才发现,原来是一个令兵进帐禀报,挡住了千里镜的视线。

    “报!启禀圣上,隋军主力开始向上党移动了!”那令兵一边大声禀报着军情概要一边将详细的军情奏报呈递给李世民。

    “哦”李世民脸色一变,肃穆的接过这份军情奏报,仔细的阅览起来。等看完了,他一拍大腿说太好了,但片刻后情绪又低沉下去,自言自语说:“杨广有那么傻吗若这事放在三年前我信。可这三年杨广的表现显然不是一个昏聩之人,他能做出这种以身犯险的事莫非是个圈套”

    &



第五十七章 狮子堡
    杨广以飘忽不定的路线向上党西南方撤去。李世民在焦虑的情绪中亲率本部四万玄甲军紧紧的咬在后面,此时他最怕的是功亏一篑,让杨广成功撤离到长平。所以他一边紧咬着杨广不放,一边不停的派出快马令兵催促其他唐军各部加快速度。

    ……

    杨广策马行进在晋西盆地的原野上,他身后是蜿蜒长达两里的队列。不多时,一个预先构置好的营寨隐约浮现在地平线上,寨子两边却各有一个孤零零的山岗。杨广用千里镜向这个营寨望去。这个营寨以一个现成的坞堡为中心构建,外围筑了两层壕沟壁垒,防线和坞堡外壁之间又是拒马鹿角遍布,望楼林立。除此坞堡的外壁也堆砌夯实了厚达三仗的夯土层以增加外壁承受投石机的轰击。这个坞堡还有个名字唤作狮子堡,只因原先坞堡大门处有两座硕大的石狮。

    “沈光果然不负朕望,这么快就完成了任务。”嘴角撇出一丝笑意的杨广自言自语的说道。这个营垒正是沈光的前锋营按照杨广的诏令所建,前后二十余天时间都做这个。整个上党乃至河东各郡的唐军注意力都被杨广吸引过去,谁也没去关心这支一个多月前就闯入上党的万余人的隋军前锋。

    很快杨广的人马就进入了此座营垒之中,而之前在营垒中驻守的沈光带着本部五千骁果军迅速向南方五里外的首阳山撤去。这首阳山脉是横卧在上党盆地与长平之间的一条支系山脉,其当然没有东边的太行,西边的吕梁两条大山一样巍峨雄伟,但亦是天险一座。

    沈光的五千人马停留在首阳山脉的一个关隘处驻守,这里是东西两百余里的范围内,唯一可通往南边长平的要塞。

    杨广在营垒之中四处巡视,设在坞堡内的粮仓堆满了粮草,足够近万人的兵马近三月之需。除此还有大量长弓手用的箭矢。营垒中还留了三十俱弩炮,以及两千余发霹雳弹和火爆弹。这些都是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从隋军控制的长平陆续拉来囤积的。坞堡内还有储水层丰富的水井两口,足够隋军的日常用水。显然,杨广打算固守这个营寨了。

    半日后,李世民的大军也开到狮子堡附近。在狮子堡东北面扎起临时营帐,并与众将抵至前沿,仔细观察起对方防御起来。

    这狮子堡位于坦原之上的两座独体山梁之间,除了南边五里外的首阳山和东西这两座山梁,附近都是一望无际的盆地平原。而这两座山梁是那种典型的吕梁山区的山形,如同华山一般,山体三面都是裸露着赭色岩石,没有任何植被的悬崖峭壁,如同天然而生的高墙,常人根本无法徒手向上攀登。这两座山梁向东西方向各延展十余里。

    现在,以狮子堡为中心构筑的这座营寨刚好卡在两道山梁之间,而这两道山梁唯一人可攀爬的缓坡是通向狮子堡的。因此李世民的这支本部唐军需要绕几十里的路,绕到狮子堡营寨南面才能将杨广围住。

    对于唐军来说将整个营寨团团围住并不需要多少兵力。但要防止隋军从山梁的悬崖上绳降下来就需要更多的兵力警戒监视。若还要防止其余隋军前来援救,就需要在包括两道山梁在内的包围圈周边部署打援的兵力,那样唐军至少需要二十万兵力。

    &nbs



第五十八章 反向壕沟
    经过三天时间部署,李世民确定自己已经将杨广变成了瓮中之鳖。狮子堡被二十万唐军团团围住。同时,他每天都能在千里镜中观察到杨广会坞堡中走出,在营寨中散步。

    在刚开始合围的第一天,杨广还做了个试图向南突围的动作,但很快就被严阵以待的侯君集部击退。这一切都让李世民不再怀疑自己的谋划正在成功顺利的实施着。

    现在他唯一忧虑的是这二十万兵力还不够,还需要调集更多的兵力前来。但他又不想将决战的时间拖的太久。此时,房玄龄却为李世民出了个主意。他将李世民拉到沙盘前,指着沙盘上一个点说:“陛下请看,此处是首阳山中段的一个关隘,名唤首阳关,现在被隋军沈光部占据。若我军能占据此关,一是能断绝北援隋军的来路。二是我军就没有必要在狮子堡与首阳山之间部署如此多的兵力,这些兵力就抽调出来增强其它几面防御或进攻。”

    李世民思虑再三,沉吟道:“可以一试,但是不能投入太多兵力,现在我们无论做什么,首先要保证的是死死的困住杨广。”

    ……

    首阳关并不高大,城墙仅有三四仗高。而且首阳关没有护城河与壕沟。但就在这低矮的城墙下,如今却是横七竖八的躺着上千具唐军兵卒尸体。关门的城楼之上依旧飘着隋军的旗帜。首阳关并没有房玄龄所想的那样好打,虽然只有五千守军,却是隋朝除天兴军外最为精锐的骁果禁卫,而且早就做了长期防御准备。唐军对首阳关的攻击以失败告终,不仅未达到目的,还前后损兵折将两千多人。李世民断然放弃了首先攻占首阳关的计划,集中兵力围攻杨广和设伏来援的隋军。

    而后,李世民从狮子堡北面发动了第一次试探性的进攻。参与这次攻营的唐军仅有两万余人,但这依旧是驻守狮子堡的隋军两倍兵力。

    两万人的唐军黑压压的一片向隋军的防线扑来。在他们冲至离防线只有三十仗时候,伏在壁垒后的两百多背嵬卫和千余名骁果军连弩手突然起身开弓射弩,冲在最前面的几排唐军一层层倒在箭雨之下。几轮箭矢之后,伤亡的唐军就已多达两三千人。但是唐军兵卒依旧如同潮涌般前仆后继的向壕沟内压来。

    这些唐军兵卒跃上高仅不到半仗壁垒时,才发现这低矮的壁垒后居然是壕沟,隋军竟然将壕沟挖在壁垒内侧!而且这壕沟深近一仗,那些开弓射弩的隋军兵卒都是蹬着矮梯进行射击。现在这些隋军兵卒早已退到壕沟另一边岸上,而且把梯子抽走了。

    催促冲锋的唐军战鼓声仍旧隆隆做响,这些唐军兵卒虽然蒙圈,还是得硬着头皮向前冲击。所幸这壕沟虽深,但也不至于到跳下去会造成伤亡的地步,于是唐兵们收刀立枪,如同下饺子一样纷纷跳入这一仗半宽的沟底。

    当最先跳入沟底的唐军开始向壕沟对岸攀爬时,隋军突然又从壕沟的边沿上冒出头来。近两千骁果禁卫们用手中近四米长枪密集的向沟中唐军扎去,挤满壕沟的唐兵如何能躲在噗嗤噗嗤的骨肉碎裂声中,沟中唐军被一个个捅穿头颅和身体,惨叫哀嚎声回响在战场之上。

    然而因为视线被壁垒所阻,后面的唐军并不知晓前方的战况,



第五十九章 十万火急
    “我们还需要抽调更多的兵力前来助战!速给各郡县都尉发布军令,让他们再凑齐五万兵力过来。”李世民对帐内诸将说道。他即不想长时间等待,也不想冒着包围圈被瓦解的危险对杨广发起全力一击,所以他需要增加更多的兵力来攻打杨广的狮子堡大营。

    “陛下!我们在河东晋州晋阳等地的兵力不多了。各郡县现有兵力也就刚刚够驻守城防,维持治安之用的。河北的兵力稍微多一点,但是要调到上党来,那没有半个月也要十天时间。”身兼唐国兵部尚书的长孙无忌为难的提醒李世民。

    房玄龄也补充说:“现有二十万兵力的粮草补给运输对于后方郡县已是不堪重压,若再抽调后方人力增援前方,怕更是难以为继了。更何况,在河北以及太岳山的西边都各有一大股隋军在活动,若我们后方兵力空虚,怕是他们要趁虚而入。”

    他们所说的都是实情,李世民顿了一下,无奈的说道:“以今日情况看,这狮子堡营寨若是强攻会造成过大伤亡,弄不好就功亏一篑,甚至反胜为败。我们只有耐心围困杨广了。”

    房玄龄知道李世民怕夜长梦多,安慰他说道:“陛下,据臣观察,杨广这支隋军轻装便行,没带多少辎重。狮子堡内原来也只驻扎过隋军前锋沈光部,也不大可能存储很多的粮草给养。只要我们耐心围困他们月余时间,杨广定将弹尽粮绝,不战自败。”

    李世民点点头说:“也只好如此,你们一定要在周边做好兵力部署,随时伏击拦截来援的隋军。另外,我们也不用干等着,还可以动动脑筋,这狮子堡虽然强攻不能,但不代表不能智取。”

    ……

    天蒙蒙亮时,一小股黑衣黑甲全副武装的甲士俏然来到狮子堡东边山梁的悬崖下。其中十余个人取出各种特制的登山器具,沿着裸露着赭色岩石的陡峭悬崖向上攀爬着。

    这些人正是李世民从玄甲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先登死士,其中一些人是太行山区或太岳山区中的老山民,十分擅长登山攀岩。李世民的计划自然是让这小股精英部队登上山梁的山脊后,再顺着那唯一的缓坡下到狮子堡营寨中,对隋军展开偷袭。

    经过一个时辰的努力,这十余名轻装简行的“登山者”成功的攀上山脊。十余条绳索软梯被降了下来,率领这支部队的校尉看大功告成一半,大喜,忙令众兵士们沿着绳索软梯向上攀去。
1...6970717273...1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