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主大闹历史三千年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炎垅
江东桥和龙湾就不在一个方位上,一个在西,一个在东北方。那么在东北方设伏,却将敌人诱骗到西边一下是毫无意义的事。
另外即使后工业时代的二十一世纪,没有预先准备,一夜之间建起一座铁石结构的桥梁也不是容易的事。
实际上,当年的应天城只有江东桥附近的西城墙和龙湾两个点适合陈友谅登陆攻城。陈友谅要攻入应天府,最简便的只能是这两条线路。否则只能让兵士弃船登陆,深入陆地,迂回到钟山脚下的应天府东南城墙。但他们不可能带着笨重的攻城器械跨越众多河汊沟壑,绕行这么远。那个时间也足够明军调动,半路狙击他们。
因此,当年朱元璋让康茂才诈降反而显得画蛇添足了。
当下,刘伯温看着应天府的城防图,捋着胡须呵呵的笑了起来。如今的应天府已不比当年,已修建起可能是当今天下最长的外城郭,将偌大的钟山山岭,石灰山山岭都囊括在城中。形成了外城郭,内城,宫城三条防御线。
从长江水面攻来的汉军还是只有两条可选择的攻击路线,不同的是他们还需要先攻破外城郭。这给明军足够的应变时间。最终,汉军要么在东北面登陆突破外城,在外城郭与内城墙之间的郊野被明军伏兵一举歼灭。要么在西面,汉军舰队突入外城水门后,将在外城与内城间狭窄的湖汊河道上被伏于两岸的乱炮击沉。
刘伯温暗自想到:【这股汉军不攻应天则已,来了必叫他们有来无回。而后老夫即可提兵西进,解圣上之困。】
第三十一章 鏖战应天
“轰隆”…”咔擦..擦”。终于一发由加农重炮射出的链弹击中应天城仪凤门那铆着铁皮,厚达半尺榆木闸门。链弹巨大的冲击力将城门撕开一个脸盆大小的孔洞。
紧接着,一发又一发的实心炮弹,链弹,葡萄弹打在城门之上。孔洞越来越多,最终整个城门被撕裂。一发直径七寸,重达近百斤的实心炮弹正击中城门的门闩上,那精铁打造的门闩被生生打弯,在空中飞行了百十步,将一名从城中大街上跑的倒霉兵士拦腰斩断后才落到地上。那包裹在城门上厚达三毫的铁板破裂处,已翻卷成一朵朵铁花。
此时,战舰上的大小臼炮开始越过城墙,向城墙后随机抛射炮弹。大批汉军兵士这才沿着搭好的浮桥跳板向岸上冲来。
城头的明军火力已经完全被瓦解,汉军燧发枪手在没有丝毫抵抗的情况下,穿过碎裂的仪凤门城门,进入城中。并沿着城墙梯道向上攻去。
那些驻守在城头的明军兵士早已被猛烈的炮击弄的魂飞魄散,少数一些悍勇兵士组织起来试图拦截住顺着梯道上来的汉军。却在砰砰的枪声中,被上着刺刀的燧发枪射杀当场。片刻后汉军的旗帜就飘扬在仪凤门的城头。
……
刘伯温尽管心中笃定汉军不会真的从仪凤门攻城,但听着越来越猛烈的炮声也心慌意乱起来。他不时的吩咐人去打探,是不是因为汉军又开始炮轰其他什么地方,才让炮声越来越密集了。等来的答复是,汉军自始至终只攻击仪凤门,并无攻打其它地点。此时他才隐隐的感觉不妙起来。
就在他准备吩咐兵士准备车驾,前去亲自查看战场时。又一名总旗级别的令兵闯入刘伯温的府中,急切的高喝起来:“报!…启禀大人,汉军已经攻破仪凤门!“。此时,距离上一个令兵禀报不到片刻时间。
正在用早膳的刘伯温惊的筷子都掉落在地上。他索性连另一支筷子也顺手丢在桌上,起身就走。边走边吩咐家仆兵丁准备车驾。然后向那令兵问道:“仪凤门是怎么被攻破的那仪凤门城门用十门碗口巨铳三十步内齐轰也轰不开。用威力最大的回回炮也砸不开。城墙就更不用说了。至于攀墙而上,那城头成百上千的碗口铳炮,还有数千手持各种弓弩火器的兵士难道是摆设别说攀城了,只要上岸就会全部在炮火下化为齑粉。“
不等令兵回答,他突然顿住脚步惊道:“难道是我军出了叛将,临阵叛变倒戈,将城门献给汉军了“
“启禀大人,汉军就是用铳炮硬生生的将城门轰开的,您去了现场就知道了,卑职也不知道该如何描述。”这名刘伯温的亲兵总旗无奈的说道。
“老夫知道汉军铳炮厉害,却想不到汉军铳炮竟厉害到如此程度。不过不要紧,我们在狮子山秀团山还有应天大营中以及城头上还有足够兵力去围歼入城的汉军。”
汉军并没有如刘伯温所说立刻涌入城中,而是占领了仪凤门城楼后开始巩固城门城楼城头处的阵地。并且押解着大批从城头俘虏的明军来到城外,让他们去挪开仪凤门城外那些拒马鹿角障碍物。这些障碍物反而被用于巩固城门内侧的汉军阵地。
刘伯温到达应天城北的明军大营时。汉军已从江边到城门间开辟出一条通道。大批装备物资被马车一批批运送到城头上。其中包括有各种尺
第三十二章 马娘娘被俘
明军推着堆满沙袋的橹盾牌车,架着大小铳炮,各挺刀枪弓弩顺着城中御道大街向仪凤门杀奔而来。汉军早就在此堆砌了街垒,街垒上架放着十余门子母鹰炮。甚至在仪凤门左右两侧还各架设了一门火绳机铳。
城头臼炮发射的开花弹,子母鹰炮的轰击,燧发枪手们的排枪,单兵弩炮投射的手榴弹顿时将仪凤门前的御道变成了修罗炼狱一般。
一顿乱炮,那些橹盾牌车,被轰的连影子都没有了。明军兵士层层叠叠的倒在枪弹之下。朱元璋的十二亲军卫发起自杀式冲锋,试图依靠人潮冲垮汉军的街垒,但是他们连三十步的范围都没冲进去。瞬间就被如瀑的枪弹撕碎。
到了最后,再也没有明军敢向汉军发起攻,那些最悍勇的兵将都变成了尸体。甚至刘伯温本人连清点明军残余人数的勇气都没有了。
汉军开始沿着御街向前挺近,他们排成线性步兵阵列,齐头并进。后面跟着两辆拖着机铳的马车,马车旁簇拥着大批汉军兵士,摆动着枪口,警惕着御街两边的敌情。还有大批汉军兵士在御街两边的巷道穿行,搜索,预防明军可能埋伏其间的伏兵。
实际上,他们已毋须如此小心。应天城中的残存明军兵士大多丢掉兵器,脱下甲胄军服,悄然逃向这座巨大城的各个角落。汉军进入明军兵营之后,里面除了几千举着白旗集体投降的明军兵士,其余都已逃散。
从仪凤门到皇宫的御道上,前后有几波人举着白旗,抬酒担肉前来“迎接王师”。有应天府地方衙门,亦有明廷衙署,还有地方豪强。
皇宫后宫内,刘伯温赤着一只脚闯了进来,噗通一声跪在马娘娘面前。马娘娘一早也听说有汉军来攻城,但没多少兵力,就二十余只战船。就没放在心上,只道是汉军乘朱元璋主力西征,乘此袭扰一番。
最北边的仪凤门距最南边的皇宫距离甚远,皇宫中的人对战况之激烈并没有感触,也没有惊慌。只道那不断的枪炮声是仪凤门上的明军和来犯的汉军激烈对射。
只到现在刘伯温如此行为让马娘娘顿时惊慌了起来。
“诚意伯,你何至于此啊”马娘娘惊问道。
“哎,时间来不及了。臣来不及细说,请娘娘速速召集后宫皇室人员随老夫撤离皇宫!”刘伯温语气急促的说道。
“可是那汉军破城而入了即便如此,内宫还有五千殿前十二卫亲军,这宫城高大坚固,亦是可…”
“娘娘就不要多说了,时间真来不及了。那汉军手中有神兵火器,凡人挡不住…驻守仪凤门,狮子山,秀团山还有北城大营的…四万人啊…一个时辰不到就全灭了。别说这五千内宫,就是老夫将全城兵将集中一起也是送人头的事。”刘伯温此时已是心急如焚,语无伦次起来。
马娘娘一看他真的是急了,知道事态严重,急忙吩咐太监去召集皇室亲眷,准备转移。此时宫城外已传来密集枪炮声。
不多会,一名满脸血污的锦衣卫跑了进来,哭丧着脸叫道:“启禀娘娘,不…不好了,汉军攻入皇宫了。所有宫门也被汉军封堵住了。”
刘伯温一屁股坐在地上,喃喃自语道:“完了,全完了…”
砰砰几声火枪的枪声在他们耳边响起,两名侍卫扑倒在宫殿的地板上。几名手提长短燧发枪的汉军近卫军出现在大殿之中。
&n
第三十三章 湘江决战
“圣上,如今我们只有提前弃船上岸,绕过汉军据点后,徒步顺浏水而上,至浏阳后再东进,赶往高安了。”李善长无奈的说道。
朱元璋一皱眉说道:“若是现在能弃舟登陆,朕就不用问你们了。此时登陆,至上高还有近六百里行程。且都是泥泞山路,小路。至少要走半个月。而我们船上的粮食根本不够支撑这么长时间。”
徐达一拧眉毛对李善长说道:“丞相,我们为什么要绕着走。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不就几个营垒据点。我们还有几十万大军呢,拔掉它们就是!从洞庭湖口岳阳到渌水萍乡近四百里水路,沿途都是汉军的地盘,他们设置营垒据点拦江铁索拦截我们也不奇怪啊。一路打过去就是。”
朱元璋对徐达讲道:“汉军在水道上拦截我们当然不奇怪。但你们看,那些营垒据点绝不是数日之内就能建成的。朕最担心的是陈理既然早就做如此准备,那他定是有所预谋。我们即使上岸而行或是破关而过,还是会钻进他的圈套。”
正说话间,一令兵校尉前来禀报:“启禀圣上,船队后面的两百艘战船没有进入湘江,突然偏离航向,不知去向。”
朱元璋听了此话心里一惊,他还没说话。徐达已经急切问起来:“这两百战船是谁带的”
“启禀大将军,是豹韬卫指挥使华云龙华大人。”
“啊!”朱元璋,李善长,徐达听了皆齐齐惊呼一声。这华云龙管辖的两百战船恰恰是装载粮草的两百战船,这两百战船丢了意味着明军当下就要断粮。
“那厮定是背主投敌了!前几日臣就看他不对劲。请圣上下令,让臣率三十条快船将他追到,问罪斩杀。”徐达气呼呼的说道。
朱元璋摆摆手说:“现在哪还来得及,就算追上了。别人也与汉军会合了。你的战船能打的过汉军水师就算你万军众中把他杀了,那两百船也是回不来了。你以为就他一个人想叛,他就能带着两百船兵士一起叛了”
徐达顿时沉默了下去,朱元璋说的话他自是明白。自明军撤围武昌起,在汉军一路追击和劝降攻势中,已不知有多少明军明将脱离大队而去。只不过没有像华云龙这样一次就成编制的走这么多,还带走了辎重粮草。明军军心实际上已彻底瓦解,每个人都找着自己出路。
如今朱元璋身边实际就剩下十三万出头的兵力。还有布满了长沙城东面湘江河段的五百余艘舰船。
徐达突然指着湘江岸边的长沙城说:“不如,我们先将长沙城打下来,一可做为依托,二可以为大军补给粮草。然后再顺势拔掉湘江上拦堵我们的钉子,继续按圣上的原计划撤回赣西。”
朱元璋和李善长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这个方略是当下唯一的选择了。
三个时辰后,长沙城下已是尸横遍野。长沙城高大的城墙也被明军战船上的铳炮,投石机轰的伤痕累累。城头不时有火绳枪和子母鹰炮的爆鸣之声响起。明军一度通过大舰上的攻城飞梯登上紧靠湘江水面的城楼,但被连续喷吐着霰弹的子母鹰炮和齐射的火绳枪轰下了城头。那些飞梯亦被城头的轻型滑膛加农炮摧毁。
朱元璋的牙齿咬的咯嘣响,这驻守长沙城的汉军显然不是汉军的国防军或近卫军,他们连“快枪”(燧发枪)都没
第三十四章 橘子洲之会
朱元璋不敢与汉军一战,他心里很清楚自己的这十余万人与汉军交锋会是一触即溃。但他又不甘心自己就这样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他需要静一静,好好想一想。
于是他令全军撤到湘江中的橘子洲上。当汉军冲过来时,有五万明军来不及撤回船上,他们丢掉兵器,高举双手,齐跪倒在地上投降。这其中很多人是故意拖延步伐投降于汉军的。
时间又过去两天,汉军水师指挥使陈荣已不耐烦了,在楼船上进行的朝议中请奏陈理道:
“陛下,我们毋须再与明军耗下去,江西江东淮南各路州县还等着我大军去接收呢。只要陛下一声令下,洲上几万明军片刻间就会在炮火中化为齑粉。”
张定边也附议说:“是啊,陛下您已收了二十万明军,基本达到目的。至于剩余这几万顽固不化的明兵和那朱重八,陛下已是仁至义尽。不用再对他们客气,不要忘了,那朱重八于陛下可是有杀兄杀父之仇。按我们大汉法典,不株连他家眷也就罢了。他本人却是要问罪。”
“他犯了法典上哪条罪”陈理反问道。
“额…这,这我不在行,得回去查查,或问问刑诉官。”张定边扣着脑袋说。
陈理默然片刻,说道:“等到明日拂晓时分吧。”
此时,有令兵前来禀报说:“圣上,明军派信使来了,说愿意投降,但需要圣上与朱元璋亲自一叙。”
“叙什么叙他朱重八已是翁中的王八,有什么资格和圣上谈条件。他要么降,要么死…”张定边还是恨恨的说道。
……
湘江江面上,两条大船相互迎面靠拢。陈理端坐在其中一条船上,夏越将一把上好弹药,擦的锃亮的燧发手枪递给他,让他藏于袖中。
两船接舷后各自抛锚,船工将船用铁索锁在一起。陈理抬眼看去,二十仗外,另一船的甲板上坐着朱元璋。
二十仗,是个安全距离。即使用明军仿制于汉军火绳枪的最新型火门枪,也要一下跳出百十个铳手出来齐射才可能射到陈理。而他们跳出来,放铳这个时间足够夏越将陈理掩护到安全区域。至于弓弩手,他们的箭矢肯定射不穿站立于陈理身后几名亲卫手中的大盾。他们只要一发现有人异动,就会用大盾遮挡住陈理。
……
朱元璋最先开口说话:“朕输了,以后天下只有你一个人有资格称朕了。朕做梦也没想到会输在你这样一个娃娃手里。这也许就是天命所归吧。朕…我现在就是想知道你以后会如何待我家人。我予你可是有杀父弑兄之仇…”
“反元战乱中的恩怨,朕都会一笔勾销。待朕复国,形式大定后,会将你和你的家人都放归田园。考虑你反元的功绩,国家会奖励你一定田财。”
朱元璋能听懂这话意思,但总觉得有点怪。“复国,复什么国前宋还是八百年前的汉朝”
“华夏之国,一直没有具体的名字,有时以神州,中土这些名词代指。但到朕这,就有了。”
朱元璋咧嘴一笑说:“这个我懂,你说的就是要复汉人之国。我原来也如此想过。还要
第三十五章 无尽的行程(本卷完)
胡惟庸一时之间难于消化陈理所说。胀红了脸,脑子里飞速转着,组织语言要反击陈理。那边厢,本来无精打采的李善长来了兴趣,也嚅嗫着嘴唇打算加入论战。
但陈理不想扯的更多,耽误了今天的正事,于是用一番总结结束了这次论道:“当然,你们坚持以是否入主中原,占据九州,君主中国来做为判断是否正统王朝的标准,那元王朝当然是你们口中那个”天下“的正统王朝。但肯定不是朕大汉帝国的正统前朝。好了,朕觉得跑题跑远了,今天不是来谈受降的事吗“
陈理不认同元为汉帝国的前朝,并不单纯因为自身的民族情感。恰恰相反,他心里很清楚民族的边界终究是动态的。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中,几个民族会融合为一个民族。多个民族也会复合成一个民族国家。甚至世界最后真能大同,不分彼此也不一定。
他真正的目的是要以此凝聚那些被蒙元**裸以律法形式规制为三等人,四等人的华夏子民认同感。这是他所希望打造的民族国家根基所在。
他认为,以“家天下”为本位,阻碍民族国家形成的儒家朱程理学,再加上农耕区与游牧区紧密接壤,才是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在五百年间逐步拉开差距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