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主大闹历史三千年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炎垅
朱元璋早就这么打算,等胡惟庸说完,他却带着忧郁的面容说道:“此计好是好,就是毒了点。”
胡惟庸连忙说:“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主上要着眼于天下黎民百姓早归太平,而不能只顾及湖湘一隅百姓。”朱元璋这才捋着胡子说道:“如此,孤也只能承受后世骂名了。”
……
大汉陈朝三年秋,正是收获的季节。湖广一带的乡民正用官府推广的一种畜力收割机收割粮食,这种收割机总会漏掉一些边角,需要人工去收割,但还是节省了大量劳力。
各县各乡的仓库都逐渐被稻米填满,百姓家中的存粮也丰富起来
第二十一章 破袭战
这一支吴军劫掠队的把总姓郑名源。他在黄瓦村的村口驻下马来,眯眼向村内张望。这个村庄似乎人烟稀少,站在村口望进去竟然见不到一个人影,只能听见狗吠之声。但是分明看见家家户户的烟囱中冒出还有缕缕余烟。
心里想到【这些村民定是听闻汉军的告警之声躲藏了起来。】。
“去一伍的人,先入村打探一番!“那名被称呼为老二的总旗吩咐说道。
否决他的话说道:“不,我们直接杀进去。刚才汉军已经发出信号,按日常的操练来,只怕时间来不及了。”
说罢,他将手中的佩刀往村中一指,对着身后五十名吴军兵士说道:“我等先进去劫掠一翻,首先是抢夺干粮食物,其次是金银钱财。而后将见到人无论男女老少,统统杀光。出来时再把村子一把火烧干净。”
兵士们轰然称诺,齐喊一声杀,就向村中冲去。他们冲过村口时,突然半空中传来“嗖”的一声箭矢破空之音,一支箭矢不偏不倚射入一名兵士的眼窝之中,深入颅内。那兵士甚至都没来及发声惨叫,就扑到在地。
“有汉军埋伏!”带着兵士冲在前方的老二高声呼叫起来。众人听了都是一惊,齐齐顿住脚步,有盾的以盾护体,没盾的躲在刀盾手后面。队伍中的十名弓弩手也持弓搭箭,左右张望。也跳下马来,从后面冲了上来,他四处观望,并没有发现射出箭矢的人。
他冷哼一声,将那中箭兵士的尸身翻看,仔细查看箭矢的射击角度的射入深度。高喝一声:“在树上…”。他的话还未说完,一支箭矢又破空而至,正中一名吴军弓手的胸膛。后者闷哼一声,摔倒在地。
吴军兵士总算发现了敌人,一名藏在大树上的持着猎弓的老头,他是黄瓦村唯一的一名老猎户。九名弓手将箭矢向大树上攒射而去,老头见已被发现,也疾射还击。九名弓手先手射出两轮十八箭,才射中老头。但他们其中又有一人被老猎户的箭矢射穿小腿。抱着腿在地上翻滚哀嚎。
那名被称做老三的总旗对着摔落在地的老头连斩几刀,将他的尸体剁成几块以泄愤。剩余的兵士继续往村中挺近,开始逐屋逐户的查验起来。
两名兵士框的踢开一间看上去是富裕人家房屋的房门,闯了进去,不想这门后的房屋空间却是非常狭窄,还遮挡着一道麻布制做的布幔,布幔之后突然刺出几支长矛和鱼叉,两名吴军兵士猝不及防,身上被刺了五六个窟窿。
听到惨呼之声,跟在后面的五名吴军兵士连忙冲入屋内,用手中长矛胡乱向布幔后面捅去,而后将布幔挑开,冲了进去,这才发现后面竟然不是屋室,而是一片竹林。
此时他们又听到嗤嗤之声,这才发现地上摆着一个大陶罐,硝烟正从陶罐中冒出。轰隆一声巨响,五名兵士皆被藏于陶罐中的数枚手榴弹崩伤,倒于血泊中嘶声裂肺的哀嚎起来。其中一名,脖子大动脉上嵌着一片陶片,鲜血不断的汩汩涌出,眼珠子翻白,已经断气。
七名兵士小心翼翼的沿着土路向村中心那座有大宅的大院摸去,最前面的一
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
**清点了一下总人数,包括自己在内,现在只剩下十八人。连老三都未能跑回来。
“老…老大,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撤…撤吧,对方有汉军的火器。“老二上下牙齿打架,结结巴巴的说道。
“撤我们这样,回到上高,怎么向上面交代”**赤红着双目说道:“不用搜索劫掠了,都把火给点起来,将这村子先烧为平地再说。”
吴军兵士们七手八脚的取出引火之物陆续点燃火把,此时村中涌出一大股人来,有五六十名之多,各持刀叉枪矛,其中几人还各拿着一杆火绳枪。
**冷笑一声,喝道:“一些老弱山野村夫,不足为惧。给我杀了他们”说着两手一抄,抽出腰后的两把三尺长刀率先向村民们杀去。另外十七人见此,士气大涨,也齐声喊杀,紧跟着他向前冲去。
“砰砰砰”一连串枪声响起。近距离之内,已有八名兵士被火绳枪射穿身体。
听到这枪声,看这身边的同袍一下就倒毙在地,其中还包括老二。剩余九名吴军兵卒中的七人士气顿消。撒腿就向外跑去。只有**和另外两名亲兵在前冲杀,那两名亲兵很快被乱枪乱刀杀死。**左冲右突,先后斩杀三人,他越杀越兴奋,却没注意到一支八棱的青铜制的棍状物伸到面前,砰的一声,**的尸体直挺挺的栽到在地。
那七名逃跑的兵士也未能逃出,在河湾出口处遇到二十余名村民的拦住。其中三人拿着让他们心寒的火绳枪。失魂落魄的七个人急忙跪地投降。
……
因为防御陈理的原因,高安县与上高县被朱元璋单独划出,改为高安卫所。此时,高安卫的府衙内,沐英还有众将例行会议。
沐英将厚厚的一叠军情禀报往身前的案几上一摊说道:“我们派出的第一批破袭队,合计五十余队。三千余人。行动一个月后,幸存的人只有千余人,有三十多队全军覆没。十余队损失惨重,剩余的没有丝毫建树…”
他正说着,已有亲兵前来禀报,正在万载作战的蓝玉回来了。
等蓝玉进了厅堂坐定。沐英方才问道:“蓝兄,万载战况如何。”
蓝玉一摇头说:“别提了,万载城上配备大量汉军新式铳炮,威力极大,还射速极快。一发打出,我方兵士就倒一片,根本就不可能攻克。”
原来沐英蓝玉这二人见吴军的渗透破袭战难以成功,就分析原因,寻找破解之法。最后他二人认为,拔掉万载这颗汉军探出前沿的钉子,就能减少此为基地的汉军前沿斥候频繁出入。这样就可延迟破袭队被提前发现的时间和减少被发现的几率,从而提高他们的成功率。
沐英面色沉重的点了点头说:“看蓝兄面色表情,就已知一二。”说罢他又向蓝玉知会了最近吴军破袭战的大致状况。
蓝玉皱眉对沐英说道:“兄弟我认为这不是我们的战术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就不应该有这个方略。这样做不仅达不到目标,还损害我吴军的名声。是得不偿失啊。还望沐兄向主上早日言明实情,加以谏言。”
沐英面无表情的说道:“这是自然,我即日就会亲自回应天一趟,向父王禀明此间状况。此前,我们这破袭战暂时先停停吧。”
……
&nb
第二十三章 广济之战
镇守广济重镇的汉军将领是陈才,一名早年就跟随陈友谅的老将。最近他却是郁闷不已。
本来他听说朱元璋发大军溯江而上,水陆并进来攻袭汉境,心里欣喜不已。这广济城经过这两年营建,可谓是如若金汤。对于他而言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时机。
但是圣上陈理突然一纸诏书前来,令他三不准。一不准广济城对面将军山炮台上的重炮发一炮一弹,只有明军攻山时才许用小炮和燧发枪进行还击。二不准出动广济城水寨中水师的主力战船去拦截江面中的任何明军船只。三不准出城接战,无论明军如何叫骂约战,都只能固守城池,不得擅自出战。
陈才心中不快也得按诏令行事。随着诏令,陈理调集了大量粮草弹药屯入广济城和将军山上的要塞炮台。并在各村各乡广张告示,劝说广济管辖境内的百姓入城以避兵祸。城里不能装入这么多百姓,但汉军早在广济城周边一些乡镇险要之处广设坞堡,就将无法安置的百姓转移到那里。
蒙蒙春雨中,明军的庞大船队溯江而来。船头朱元璋站立在华盖之下,欣赏着两岸风景,他突然感叹道:“江山如画,哪个英雄不想将其收入囊中,然而这样的人只有一个,其余有这个想法的只能死。”
身旁胡惟庸恭维着说:“当今天下,有资格将这如画江山收入囊中的只有陛下一人。”
朱元璋哈哈大笑起来,而后将话锋一转对身边几名隋军出征的谋臣问道:“你们可知朕为何要在这春夏之交的梅雨季节出征。”
旁边的李善长捋着长须说:“想必陛下是要以这潮湿的美育天气克制汉军的火器之利。臣知道,这般潮湿天气,对火药燃爆最是不利。普通铳炮甚至都已无法点燃药捻。只是…”
朱元璋哈哈笑着说:“善长见解果然与朕略同。”而后他听到李善长后面还有话,就问道:“善长后面可还有话说,只是什么,但说无妨。”
李善长做了一礼貌,接着说:“只是这种潮湿雨季,对弓弩也不利。弓弦受潮之后,张力大减,射程和威力都大打折扣。”
朱元璋嗯了一声说:“可我军的长板也不是弓弩之利。这一仗最终还是得真刀真枪的凭勇气肉搏制胜。”
他们说话间,已有锦衣侍卫来报:“启禀皇上,前方五里处就是广济城。依据此前侦骑探查,广济共有敌驻军一万五千余人。分布在城池中和城外三个据点营寨内。”
朱元璋点点头,吩咐身边的太监内侍道:“去,将朕的千里镜取来。”此时,离望远镜的发明还有两百多年时间。他的千里镜是沐英在湘东做战时缴获的数只千里镜中的一支,除此一同献上的还有数十支火绳枪,被他装备到锦衣卫亲军身上。
等他的千里镜被太监取来,船队离广济更近了。朱元璋用千里镜仔细观察广济城,发现城墙被加固的坚固无比,厚而不高。用回回炮是不可能摧毁的。他又用千里镜向广济城对面的将军山望去,立即问道:“这是何山”
一名颇通地理的谋臣说道:“启禀陛下,此山唤作将军山,乃幕阜山脉的余脉。横卧大江之中,扼守长江水道…”
朱元璋打断他的话问道:“那个紧靠江面的山头是否有汉军驻扎”
锦衣侍卫说道:“禀圣上,那三个城外的汉军营寨据点,其中之一
第二十四章 顿兵龟山
一艘艘明军战船离开江岸,向江面中心驶去。北岸的明军陆上步骑也相继撤围,绕过广济。一边小心翼翼的提防着汉军从广济城或据点营垒中突然出兵突袭,一边沿着大别山与长江水道间的狭窄通道向西北方继续进发。广济城外,只留下少万余明军对广济加以监视。
朱元璋端坐在布置的如同宫殿一样的船舱中。他双目微闭,脑子里还想着刚两个时辰前,也是在这个船舱中和群臣的争论……
“陛下,我军断不可能绕过广济直接去进攻汉境腹地啊。”李善长听说朱元璋要撤围绕开广济直攻武昌,连忙劝说道。
朱元璋不以为然的说:“那你说怎么办。你也看到了,这广济不是十天半个月能攻下来的。除非我们像打张士诚的平江城一样,围他一年半载的,才有可能拿下。但这么长时间,都够武昌城里的那个小娃娃长大成人了,他能坐视不理”
顿了一下朱元璋又说道:“别忘了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除了攻略汉地外,更重要的是拿下却月城,夺取他那些能生产犀利火器的工匠设备。若是时间拖长了,他将这些转移了怎么办”
李善长叹口气说:“那陛下可否想过。万一我们在进攻武昌城却月城时遇挫,又被驻扎广济的汉军用营垒堵塞通道,用火炮封锁江面,断我归路,如何是好”
一旁的徐达不以为然的一笑说道:“善长先生过虑了,这几日吾专门观察了汉军的火炮射程。发现他们火炮比我们碗口铳要远的多,但也不过四百步,即使架设到将军山那样的山头,也最多增加射程到一里地。而此处长江江面虽然狭窄,但也宽达三里多,我们只要让船队靠江心行驶,他们就封锁不了江面。”
朱元璋接过话说:“徐达说的不错。另外,陆地上朕留守万余兵士设置营垒,监视广济城中汉军动向。汉军不出城则罢免,一但出城必遭我城外兵士狙击。”
一向沉默寡言的的常遇春此时却少见的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陛下,虽然如此,但都是假设的没有汉军援兵的情况下。一但我大军穿过广济,就是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没有关隘可以把守。此时汉军就可以绕过我军增援广济。臣以为,在广济留守万余兵士还是少了,而是应该在广济城的西北城门处,大别山脉与长江水道间布置五万大军。以保证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朱元璋摇头说:“不行,我们不能分兵过多,必须集中兵力一举拿下武昌和却月二城,朕势在必得。当然,朕也做了最坏的打算,不会像陈友谅那样孤注一掷。万一我们在武昌和却月城受挫,而广济又被汉军封死,那朕也有撤兵之法。真到那个时候,我们千舟驰入洞庭湖,溯湘江渌水而上,,在赣西弃船登陆,那里蓝玉会接应我们。”
……
武昌西城墙内的蛇山山头,黄鹤楼上,一名身着甲胄的少年居高临下,以千里镜向大江东北面张望。在千里镜的镜头中,层层叠叠的桅杆帆影从大江江面的东北水平线上升了出来。
“虎狼终于入笼了。”少年陈理脸上露出一丝快意,自言自语小声说了一句。
明军战船进入武昌,汉阳之间的江面后并没有向武昌靠拢,而是直奔却月城而去。明军第一时间就向却月城汉水对面的汉军水寨和龟山上的汉军营垒发起进攻。大小千余战船沿着长江水道和汉水水道陆续靠岸抛锚。大批明军兵
第二十五章 为何纠扯
八百明军火枪手则叼着点燃的火棍,端着已经填好弹药的明军新式火枪和其余手持大刀长矛的兵卒混杂一起继续向山顶上冲去。
明军的所谓新式火枪其实还是火门枪,只是射程和威力比原有名为手铳的小型盏口铳要强多了,而且重量也比后者轻多了。
这火门枪的枪管是朱元璋集中工匠参照剖解缴获的火绳枪后仿制出来的。他们终于知道要用双层卷筒锻打之法来造如此“纤细”的枪管。
但火绳和枪机还是个难点,枪机若是依靠个别技艺精良的工匠,耗时耐心打磨,还是能造出来,只是不能批量造出。至于火绳,完全无解,工匠中的那些鞭炮匠人们也弄不清楚这燃烧如此缓慢的东西成份是何构成,要何工艺才能造出。
最后,他们试图用艾蒿搓成用于防蚊的草绳代替,但后者燃烧速度太快,一会就烧掉一大截。兵士们每几十息时间就需要调整一下绳头,也就是上一发弹药就要调整一次火绳。这还是次要的,后者还容易走火,就是绳头火星不受控的掉落到药室,意料外击发。
掩护步卒攻击的弓弩和碗口铳似乎没什么作用,汉军的枪声越来越密集,壕沟内腾起一团团白烟。继续向山头冲去的明军步卒一个个倒下。
明军火枪手们齐齐将叼在口中的火棍取在手中,一手紧握平端铳管后的木柄,将铳口对准汉军阵地的方向,并用上臂夹紧木柄后端,一手将火棍向铳筒上的火门捅去。
“砰…砰..砰砰”明军火铳此起彼伏连续炸响,阵地上腾起一溜的白色浓密硝烟。八百发铅弹分为几波密集向汉军射去。如此密集火枪齐射,确实将汉军的火力压制住一时。
其余的明军兵士乘这个当口,向汉军阵地发起猛冲。然而当他们从四面蜂拥而至,聚集在山顶,距离汉军阵地前沿沟壕脚不到二十步时。布置在汉军阵地中的三十余门子母鹰炮突然疾速齐射,这是龟山阵地第一次使用它们。还有无数冒着白烟的手榴弹也从壕沟中抛出,投掷到密集的明军人群之中。在间续不断的轰…轰…声中,聚集在汉军阵地周围的明军被炸的七晕八懵。
不要说这些火力直接造成的杀伤杀伤,就凭那连串震耳欲聋的爆鸣之声就足以摄人心魄。大多数明军兵士连汉兵的影都没见到,就成片成片的倒在血泊之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