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密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秦兮
她看着沈琛,片刻后才说:“你这边就算是动了刘必平手底下的人,也不能拿他自己怎么样,他是一地总督,多的是人前赴后继的涌上来替他担罪名。何况现在四大家除了许家,其他三家刘家是绝对站在刘必平那边的,其他两家......也是墙头草,不可能会彻底倒向谁。你这边只能跟刘必平慢慢耗,让谭喜那边加快速度,浙江那边现在打仗正是厉害的时候,群山虽
然未曾参战,可是看浙江总督的劲头,是非得把这些海寇一网打尽不可,他不会坐以待毙的,他要参与进来是迟早的事。只要他伸手......只要他敢伸这个手,那他便完了。”
而他完了不要紧,要紧的是现在还在他手底下正往上爬的罗源。
罗源本就是朝廷钦犯,一旦被查明身份,这个人就必定会被押上京城严审。
到时候再带出刘必平来。
刘必平就怎么都不可能置身事外了。
卫安平常算得上是一个很冷淡
一百零四·要人
不过这些他都甘之如饴。
他将卫安看的比他自己都重要些,因此尊重她的一切,她既然害怕,那他便尽量将进度放的轻缓一些。
总有那么一天,卫安对他的态度,会如同对待卫老太太那样,自然而然的亲近的。
他笑了笑,知道卫安开始有些不自在了,便轻声应和:“你说的是,我之后会写信给浙江总督,让他加紧攻势。听说台州大捷,倭寇的大部分势力都已经在这一战被收服了,之后的仗,又有朝廷的支持,应当会好打许多。”
这个时候,海寇们自然就更不可能占什么优势了。
之前那些倭寇们的兵器和军火就都是这些海盗们走私给他们的,说起来,这些海盗甚至比倭寇还要更加可恶和面目可憎一些。
朝廷不会放过这些害群之马。
到时候为了防止被朝廷一锅端,这些海寇们自然而然的也会抱团。
群山虽然占山为王,自己有自己的势力,可是他说到底也是海寇,看朝廷对他们恨不得赶尽杀绝,他穷途末路,肯定要狗急跳墙。
而他们要的也就是这个效果。
送罗源过去,本来就只不过是让罗源有个投奔海寇的罪名而已。
通倭,沾上这个罪名,不管是谁都要掉几层皮。
何况罗源到时候会确确实实的被朝廷俘虏,人赃并获------卫安也不担心他会死在乱军之中,毕竟他是锦衣卫头目,这些年在战场里拼杀过来的经历也不是假的,他这样的人,除非他自己想死,否则凭着他的那一口气,是死不了的。
她叹了口气,想起这些就揉了揉自己的眉心。
外头汉帛已经敲门进来了,一进来先看了卫安一眼,面上露出笑容,而后才看向沈琛:“已经妥了,许大善人问出来了,许员外亲口承认的,是总督府的胡先生给他出的主意,让他对付您的。”
他颇为有些高兴:“有了这个口供,咱们就可以抓人了!”
沈琛却笑着摇了摇头:“恐怕还不够。”
“怎么还不够”汉帛想不通:“这不是已经有许员外的供词了吗”
卫安便替沈琛解释:“虽然许员外指证是胡先生唆使他所为,可是谁能证明许员外空口白牙说什么便是什么吗总督府凭着他的几句话,怎么能心甘情愿的交人”
汉帛就很是泄气:“既然如此,问许员外这些又有什么用!”
“当然有用。”沈琛手里的栗子啪嗒一声砸在汉帛头上,看着他抬手揉头,才道:“换个说法便是了,你去总督府,不要说是胡先生有罪。你只说,是为了洗脱胡先生的嫌疑,因此请胡先生过来一趟,问几句话便是。”
说话的方式不同,意思也就大有不同。
如果这么说胡先生都不来的话,那怎么说得过去
他们可是在替他洗脱嫌疑,可是他自己却不配合,这不是太奇怪
了吗
汉帛想着便笑起来,立即便答应了一声:“是!”
“等等!”卫安出声叫住他,又叮嘱道:“多领一些人去,之前那些拿了银子,掉进过海里的船工,还有那些看热闹的百姓,都可以带些过去,让他们也都看一看总督府的态度。”
这就是用百姓们的舆论来压人了。
刘必平别的不说,对福建的百姓明面上还是爱民
一百零五·冲突
书办可不敢给他行这个方便。
胡先生怎么说也是总督手底下的红人,最近在总督府还是很有几分地位的,再说哪怕没有地位呢,总督府出去的人,那意义是不同的。
现在这汉帛嚷嚷的这么大声,大家都知道胡先生是被许员外指证说是幕后指使了,要是真的让汉帛这么把人带走,总督府不同样没了颜面且被人诟病
他看着油盐不进的汉帛,只觉得头发都快愁掉了,都是难伺候的主儿啊。
他这里犹豫不定,又说服不了汉帛,那边的百姓们已经开始纷纷起哄了。
在他们眼里,总督府要是心里没鬼,就该让胡先生去钦差大人那里说清楚。沈琛来了这么几天,每天都在做实事。
那些受了伤或是遭了难的人家,沈琛一一都去亲自探望过了,有些船工家里实在困难,沈琛也从不嫌弃地方简陋,嘘寒问暖,又温和可亲,一点儿架子都没有,大家都对这个少年钦差的观感不错。
何况这回钦差查清楚事实也真是为了百姓们着想。
刘必平固然对百姓们不错,也帮百姓们替朝廷申请减免赋税等等,做了许多事。可是说到底,他还是世族出身,不懂得民间疾苦,对百姓也少了一份同理心。
百姓们自来都更喜欢那些跟他们站在一起的人。
这个少年钦差显然就是那种更容易让人亲近的,他们不知不觉的就站在沈琛这边想起问题来,起哄要总督府交人。
汉帛抱着双臂得意的笑了笑,冲那个已经面色惨白的书办挑了挑眉:“大人,行个方便吧我们奉命而来,不完成这个差事,回去难交差啊。”
可是让他们进来的话,自己就交不了差了!书办急的几乎要哭出声来,好在正好在这时,里头又奔出一个书吏来,看了他们一眼,站住了脚扬声道:“部堂大人问,这外头在吵闹什么”他顿了顿,看了外头看热闹起哄的百姓一眼,便提高了音量:“部堂大人昨夜连夜接待浙江过来的大人,为了倭患的事一晚上没睡,才刚送走了浙江的大人,好容易能闭一会儿眼睛,便听见外头吵嚷的厉害,让我来问一问,出了什么事了”
说的刘必平兢兢业业,这样一来,倒好像显得汉帛他们是无理取闹了。
汉帛冷笑了一声:“部堂大人辛苦,我们钦差大人昨天也为了百姓们受伤的事情一夜没睡,昨天阳明路那边有个船工最后还是没救回来,他们家孤儿寡母的,不知如何收拾,我们大人亲自去料理安顿好了,回来许员外便招供了,说是这件事跟胡先生有关,我们不信胡先生会如此胆大妄为,视百姓性命如无物,因此特意来请胡先生回去问一问此事。大家同属朝廷,自然该尽量配合,我们不敢打扰部堂大人休息,不如大人行个方便,将人交给我们,我们立即便走,如何”
书吏说部堂为了抗倭辛苦,汉帛就紧跟着说沈琛为了这回受伤的百姓也辛苦。<
br />
而且这件事毕竟是在场百姓们亲历过的,更能感同身受,不少船工便都嚷了起来:“交人不就得了!人家都说了,只是问一问,若是没事,必然还是会放回来的!这有什么不敢交人的”
是啊,有什么不敢交人的,要是不敢交人,那就是心虚!
书吏
一百零六·记恨
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是榕城,不是任由他们撒泼的京城!这帮纨绔子弟来了这里,就得好好守这里的规矩。
还说什么查案。
真是笑话,说让他们查,那是给他们脸面。
可是他们竟也真的不知天高地厚查到总督府头上来了。
书吏吞了口口水:“看他们那样子,的确是咱们不交人,他们就要硬闯了!”
亲卫长只觉得可笑,忍不住便恼怒起来:“真是可笑至极!他们敢闯那就让他们试试!”
惊扰二品封疆大吏办公,这是何等罪名!
哪怕钦差有监察之责,他也没那个本事和权力,敢对一省最高长官如何。
书吏觉得亲卫长可能还是没大明白,便急忙解释:“大人唉!人家说的很清楚了,就只是要胡先生而已,无意冒犯咱们部堂。还说什么,他们是为了我们总督府的名声着想,若是真不是胡先生,也算是给总督府洗脱了嫌疑......”
他怕这个暴脾气的亲卫长再说出什么来打断自己的话,便一口气不停歇的解释:“还有,外头来了不知多少看热闹的人,将总督府围的水泄不通。咱们若是不把胡先生交出去,恐怕还要犯了众怒......到时候百姓们还不知道如何想咱们呢。”
真是岂有此理!
亲卫长咳嗽了一声:“我出去瞧瞧。”
他正要转身,廊檐下却有了动静,门吱呀一声开了,刘必平身边伺候的人出来,冲他们道:“不必闹,让他们带走就是了。”
亲卫长便忍不住喊了一声:“部堂!”
出来的人朝他摆了摆手,只是冷笑:“没有确切的证据,沈琛是不会来抓人的,让他抓。”
可是这样一来的话,总督府的面子往哪儿搁
亲卫长满心的不解跟愤怒,可是最后还是忍住了,挥了挥手跟书吏交代:“那便请钦差的呃人进来吧,将胡先生请出来。”
他等书吏转身去办事了,便忍不住,进了门朝刘必平施了礼:“部堂,您明知道沈琛是冲着您来的.....怎么还答应让他带走胡先生他这么一带走,到时候胡先生......”
刘必平伸手从丫头手里接过浸湿了的帕子覆在脸上,叹息了一声才将帕子扯下来扔进水盆里,随意的看了亲卫长一眼:“人家既然要查,又是天使,你不让人家查,怎么说得过去”
说到底,现在浙江战事已经快到尾声了,朝廷的进攻一帆风顺。
加上九江那边,临江王也已经缓了过来,开始进一步对晋王赶尽杀绝,朝中局势一片大好。
现在这时候,根本不能跟沈琛硬着来----他在朝中可已经跟从前不同了,没有大树能替他遮风挡雨了。
亲卫长还是很不能理解:“可是这样一来,到时候咱们总督府的面子往哪里放......”
“跟总督府有什么关系”刘必平冷淡着脸看了他一眼,面上仍旧一如既往的镇定自若:“沈琛查也就是查到胡先生那里为止了,还想再查到本官身上吗”
&
nbsp;那也要他沈琛有那个本事,能让胡先生开这个口。
亲卫长闷闷的应了一声。
另一头的胡先生却并不止是闷闷的而已了,他只觉得胸口钝痛,差点儿要站立不稳-----说到底,他只不过是想要球个平步青云罢了,大好前程才是他所向往和追求的。
可是现在许员外供出了他,那还谈什么大好前程
他心里清楚的很,一旦去了沈琛那里,他就只有死路一条了-----不能供出刘必平...
一百零七·打算
刘必平没心思再纵容沈琛这么闹下去了。
他原本以为还有时间,能让沈琛名声尽毁以后,再找个由头把他收拾掉,尽量能不露出什么痕迹来是最好的法子。
可是这几番下来,他已经看出来沈琛这个人,是个极为难对付的角色。
他有身份,可是偏偏不在乎身份,有能耐,却又懂的隐藏能耐,这样的本事不是人人都有,沈琛却练的如火纯清,精明的根本不像是一个王府养出来的孩子。
跟这样的人斗,太废心力。
尤其是沈琛带了三千护卫,这人手加起来,可是很可观的了,毕竟他一个总督府的驻军也不过就五千而已。
有人在手,沈琛什么时候觉得差不多了,能找个由头把他给杀了,岂不是随时都能动手这风险太大了,他绝不会去冒。
沈琛想要他死,他就让沈琛早一步超脱。
书吏说完了那句撺掇的话,就老实的站在一边等候吩咐,他知道自家部堂的性子是个说一不二的,他既然说要给沈琛一个教训,那就是真的教训。
他们这些底下伺候的人,只要等着吩咐就是了。
亲卫长也站在一边等着刘必平下命令。
刘必平的精神越来越不好了,亲卫长看着,心里有些难受-----倭寇那边打的越差,这边的刘必平压力就越发的大。
他们当初做的就是倭寇和那些海盗们的生意,那些人哪里有什么义气,一旦被抓,到时候拔出萝卜带出泥,刘必平这边便会很是被动。
最近刘必平因为朝廷和浙江的战事两面夹击,已经很多天没有睡过一个整觉了,每天都只是靠参汤勉强提神。
再这么下去,他自己的身体就会撑不住的。
也因为这个原因,亲卫长便越发的痛恨这个时候还不停的找麻烦的沈琛他们,恨不得他们能立即便死了,减少麻烦。
刘必平静静的坐着想了一会儿,忽然仰头看着亲卫长问他:“那边.....卫家那边那些人......”
卫家大夫人领着儿女都在泉州,离榕城加起来也不过就是一日的路程,虽然泉州知府不怎么听话,可是这些人却一直都在刘必平的眼皮子底下被不错眼的盯着。
亲卫长立即便明白了他的意思,急忙应话:“您放心,一直都看着呢,就呆在泉州没动弹过。”
“那就让他们动弹动弹嘛。”刘必平端了参汤喝了一口,伸手揉了揉发痛的眼睛,冷淡的道:“沈琛是太没事情做了,以至于到处找人麻烦。他不是喜欢围着寿宁郡主转吗那就给寿宁郡主找些事,让寿宁郡主忙起来了,他自然也就跟着忙起来了。”
书吏在旁边小心的点头哈腰:“部堂您的意思是......”
他琢磨了一会儿,才道:“动动那边的人,引寿宁郡主过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