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春闺密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秦兮

    她说,眼里闪着亮光:“承恩伯方正荣在京郊买宅子不成,杀了人,杀的还不是白身,是个举人,这件事,请三少您从严处置。”

    她不管方家到底是谁伸出来的手,可是方家终归是伸脚绊人了,他们似乎总是没有如何当好一个盟友的自觉。

    而就算是陈御史靠得住,也经不住这些人在背后扯后腿。

    她的耐心已经到了极限,既然利害关系不能让他们乖乖的,那就让他们付出点代价吧。

    
人总是要痛了,才会知道教训的。

    林三少嗯了一声,片刻后才答应了。

    他回去便真的按照卫安说的,让人造了份匿名信,而后便直奔承恩伯府,把承恩伯方正荣给领进了北镇抚司。

    这可就捅了马蜂窝了。

    方家上上下下都知道自家这位承恩伯不靠谱,可是再不靠谱,承恩伯终归是承恩伯,是方皇后的堂兄弟,方皇后又是隆庆帝的心尖子。

    从来没吃过这种苦头的方正荣竟被臭名昭著的锦衣卫给捉走了,这实在是

    方家乱了套。

    方老太太更是哭的差点儿透不过气,到了后半夜,竟就晕过去了。

    这事儿闹的实在太大了,到了第二天竟然惊动了宫里方皇后,方皇后连忙让太医去方家给老太太看病,一面又马不停蹄的令人去召林淑妃。

    等林淑妃来了,她忍着气,板着脸说了锦衣卫捉了方正荣的事。

    林淑妃早有准备,并不被她的怒气所摄,轻轻咳了一声告诉她:“娘娘这事儿,臣妾实在不好多说”

    她有些为难,半天才咬着唇道:“我弟弟他今天偷偷递了消息进来,说是没法子,是收到了上头的意思,这件事不得不办了不然,不然借他天大的胆子,他也不敢呀!”

    幸好方皇后理智尚存,顿了顿才问:“什么叫做不得不办怎么就是上头的意思了”

    林淑妃抿着唇叹了口气:“不知道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消息,说是承恩伯打死了人,那人偏偏还是个举人”

    这事儿方皇后是知道的,她眼神闪了闪。

    林淑妃便紧跟着又道:“听说这事儿有一阵子了,之前那举人的家眷一直求告无门,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就不知投上了谁的门路”

    林淑妃的话说的半遮半掩,语焉不详。

    可是方皇后却瞬间明白了她的意思。

    是有人刻意把这件事闹出来的,事情既然闹出来了,锦衣卫总不能不做样子。

    而知道方正荣的事,还拿这个事出来威胁过的

    方皇后眯了眯眼睛。

    方皇后生了气,后果向来是严重的。

    不过几天的时间,陈御史就收到了消息,说是沈亮不知道怎么的,竟然喝醉了以后去当差,把差事给弄砸了。

    他是负责巡查京营的,可是却跟那些兵痞们一道喝酒,竟然让京营失火,




五十六·家事
    岑丽莹先回了如今正住的屋子,因为来的匆忙,又是回京城,邱楚英谨慎的不能再谨慎,身边伺候的人一个都没让带,她身边便没有什么可使唤的人,唯一配的两个小丫头,也什么都不懂,虽然不投机取巧,却也呆呆蒙蒙的。看书阁免费连载小说阅

    她不由又是一通皱眉,想起之前的争吵,叹了口气,便让小丫头先去厨房,将菜单拿去,晚上便吃她菜单上的菜。

    小丫头连忙答应去了,她呆坐了片刻,等听说少爷回来了,才又重整起笑脸,在镜子跟前重新匀妆抿发。

    只是她盼了这么久的人显然心情也跟他父亲似地不大好,一进门便没个好脸色,四处打量了一眼,面上的表情简直阴沉的要滴下水来。

    她有些局促的喊了一声大少爷,又让人都退下去,这才问:“这是怎么了好端端的回来,怎么板着脸是不是又被你父亲说了”

    少年眉目俊秀,没半点油腻之气,就算是生气也不如邱楚英那样显得面目可憎,他皱着眉头咳嗽一声:“不是因为这些,是”

    他欲言又止,好不容易才吞下了已经到嘴边的那个称呼,勉强咽了回去,喊了一声:“姨娘,是姨娘您,未免也太委屈了,您怎么住这样的地方这两边的耳房都是下人住的!”

    岑丽莹便忍不住满心苦涩。

    可是在这样美好的少年面前,就又好像什么委屈都能受了,她爱怜的摸了摸他的头,轻轻笑了笑:“没什么,这是在京城么,都是为了你爹跟你们阿列,你今天出去拜师,还顺利么”

    邱列脸上难得的露出微笑来,这微笑里还带着一点儿腼腆:“嗯,顺利。父亲的同僚季世叔领着我去的,师傅待我很是客气,已经答应收下我了。”

    岑丽莹也忍不住跟着喜形于色:“当真么”她又笑起来:“我们少爷这样出色,便是没有季大人,国子监的李博士也一样会收下你的,听说他手底下如今也有几个弟子在读,里头还有荣昌侯和定北侯府的那位郡主娘娘的儿子”

    她又觉得很是苦涩:“你也不差,你是秦大人的外孙呢”

    邱列握着她的手,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他的确靠着这个身份得到了许多许多的好处,这一点没法辩驳。

    屋里气氛不大愉快,一直乏人问津的这房间里一时却竟热闹起来,不断有人来敲门问事,探消息。

    恍惚好像回了当初在老宅和云南的时候,岑丽莹坐在桌前喝了口茶,漫不经心的笑了笑。

    邱列不大明白:“怎么忽而又热闹起来好像回了咱们老家一样。”

    “还不是看在你面子上。”岑丽莹笑了一声,轻蔑的看着外头忙着搬东西扫院子的下人,努了努嘴:“这几天你在你季世叔府上住着,我又是没名分的,他们当然是能敷衍便敷衍我,现在你这位大少爷一回来便来了我这里,她们看在你的面子上,也得多来献殷勤了。”

    从前在云南的时候,不是这样的。

    邱列心里有些难受,问她:“父亲都不管么”

    没理由啊,只要邱楚英露出些什么态度来,底下的人也知道看风向的。

    可是为什么为什么姨娘还是过的这样艰难

    “他他哪里有心思”岑丽莹想了想,正要再说,又自己住了嘴。

    大人吵架是大人的事,孩子却不必受到波及,她又摇了摇头,见外头一个小丫头探头探脑的,便冷声问:“什么事”

    &nbs



九十二·雷霆
    可是已经迟了!

    平西侯夫人冯氏的倒霉不过是个开端,紧跟着三司那边便初步的有了结果,将当年富源县的知县押回京城后,连夜提审,动了大刑,终于叫知县松了口。

    说是曾经收了人家六千两银子,便出卖了口风,将卫大老爷一行人何时出的富源县透漏了出去。

    六千两银子,不是一笔小数目。

    更重要的是,凭这个便能肯定,山贼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有人别有用心。

    陈御史得了鼓励似地,跟钱士云更加积极,一路顺着这条线索追查下去,终于在四五天后又有了新的进展,找到了富源县知县口中当年给他银子的那个山贼首领。

    那批山贼早已经不当山贼了,他们有的被朝廷给一网打尽,杀头的杀头,送去边境的送去边境,流放的流放,可唯有那个曾给知县送过钱的,陈御史动用了锦衣卫才探查到,竟是换了个名字,杀了蜀地一个去赴任的知县,竟当上了官。

    不仅当了官,还霸占了人家妻女。、

    更可笑的,这个家伙竟还官运亨通,如今已是一地知府了。

    简直荒唐至极,百年难得一遇,若是拿去说书,恐怕天桥上都挤不下了!

    一众大人目瞪口呆,实在不意竟还能出这等事,不过也顾不得了,一股脑儿的把人扣了来,才审问出来,竟是因为他背后有人撑腰,有人指点,有人鲍比,所以才能无所顾忌横行霸道。

    而这包庇的人,想也不用想,便是邱楚英了。

    有了这个山贼的事,陈御史便重重的松了口气,又不由感叹卫安的料事如神-----也真是神了,卫安竟然连这等密事都能挖得出来!

    她究竟脑子是怎么长得,都是一个鼻子两个眼睛,怎么她竟就能聪明成那样这简直已经不是聪明二字能说的过去的了

    可如今不是想这些的时候,他把心底的震惊和疑惑都压回心里,认认真真的重新理了一遍案情,而后才正式开堂提审邱楚英。

    因为监审的是首辅大人,大理寺的人就算是不配合也不至于敢做什么小动作,而刑部跟都察院的人,俱是积极发挥作用的,审案的过程也终于顺利起来。

    几乎不必再说什么,有了那个山贼一露面,邱楚英就瘫了。

    多年前的案子终于重见天日,陈御史将那些厚厚的卷宗都清理出来,把明家的罪名一条一条暂且罗列下来。

    却先不提这些,而是问邱楚英,为何要指使山贼追杀明家。

    明家几百口人和卫大老爷领去的那批人无一生还,要说明家这个案子里头没猫腻,到了这个地步,谁也不信了。

    清查明家旧案一事,终于从人人不当回事变成了一道惊雷,响彻在了京城上空。

    没人料到,隆庆帝会打自己的嘴巴。

    当年明家的事,分明是他金口玉言下的结论,按照常理来说,哪怕是隆庆帝自己死了呢,他儿子也不敢翻出这种谋逆大案来,改了结论的。

    可隆庆帝就是这么做了,这实在令朝野哗然。

    可更令人惊恐的,还是三司呈上的进展-----明家几百余人竟非真的遭遇山贼,而是被邱楚英指使,令人去山贼里应外合所致!

    而有了这一节,明家到底冤枉不冤枉

    各人心中自有一杆秤了。

    隆庆帝大怒,着三司加紧严审,务必要给出个结果来。

    陈御史便一路再接再厉,跟钱士云配合默契,连明家覆灭后,那些从明家祖宅书房里搜出的那些所谓与叛乱的土司来往的密信,也一并查出来,认定是邱楚英造假的。

    &nb



一百零三·折腾
    卫老太太便明了了,笑一笑,既不生气,竟也不冷待人,让三夫人好好的款待了二老太太和三老太太,连前头的三老爷也叮嘱了,让他尽量顺着两位老太爷的话说便是。

    三老爷是卫老太太一手带大一手教养的,很知道母亲心意,言谈之中似乎什么都答应了,又似乎什么都没答应,哄的二老太爷和三老太爷眉开眼笑。

    两房人家这一回二回都得了好脸色,自以为卫家真的无人,因为卫家男丁少的缘故,还去佛前多烧了好几炷香。

    分了家以后日子就越来越难过,上一辈老侯爷还在,还有几分情分,可以拉扯。可是等老侯爷一去,卫家眼看着就有一把刀悬着了,两房不约而同的就远了这门亲。

    明明跟老侯爷是亲兄弟,这些年却并没往来,连清明祭祖,也分了先后,反正不跟卫老太太她们打商量,自己做自己的,挂纸也只自己挂自己的。

    等到发现族里给的东西都用完了,子孙们都不大出息以后,竟发现卫家竟否极泰来又发迹起来,她们这才动了心思。

    要真是能给个男丁,不管是过继给卫家大房当嗣子,还是过继给郑王,那都是天大的好事------血脉相连,说是说过继了,可谁能真的拦住以后儿子对他们孝顺不成

    一来二去的,她们往侯府去的便更勤快了。

    更勤快了以后便能看见更多东西-----今天圣人正式令礼部送了文书来,隔日皇后便让太监来赏了一大堆绫罗绸缎,看的人眼花。

    二夫人始终不开腔,她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家婆母看着不管事,可是心里自有一杆秤,是个再厉害不过的角色,要是打定了主意,谁说都没用。

    三夫人却有些忍耐不住了,悄悄去问卫老太太:“母亲,现在二叔和三叔见天儿的来咱们家原本就藏不住事”

    卫老太太知道三夫人的意思,将茶递给一边的翡翠,笑着摇了摇头:“就是要他们这样才好,好好接待着吧,她们越是这么闹,越是有我们的好处。”

    三夫人还是不大明白,趁着回娘家的功夫跟父亲母亲提起自己的担忧来,孔院判却劝她:“你婆母既这么说,你什么也不必问,照着她的意思办就是了。总归,这过继的事,你愿意去做”

    三夫人自然是不愿意的。

    卫安的身世,别人不知道,可是她却是知道的清清楚楚的。

    老太太分明是在给卫安铺路,怎么肯让别人抢先占了好处

    何况三夫人自己也从没想过要占这种便宜-----她儿子也才两个,拼死拼活生出来的,读书如今亦很不错,为人处事都是好的,哪怕是过继给大房呢,她也不愿意,何况是要过继给郑王了。

    郑王再好,以后还是要娶妻的,难不成真的就生不出儿子来了

    生出儿子来,又是多少是非

    何必做这种无趣的事。

    孔院判见她明白,便轻轻点头:“你婆母自有你婆母的打算,这爵位圣上既然已经金口玉言定了,说是先让五老爷袭了,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你们也不必再去争,靠着这一回的事,日后自然有你们的好处。”

    三夫人知道自己丈夫心里是有不平的,叹口气,回去照着父亲的话劝他。

    三老爷自己心里也明白,靠在炕上半天才翻了个身往里睡着:“我不是不知轻重的人,像母亲说的,家里能给我和二哥的,都会给我。”

    话说的没头没尾的,三夫人不知道他到底是想通了还是没想通,睡在他旁边,半响才闭上了眼睛。

    &nb



一百二十五·嫉妒
    八月十五日,宫里往外头赐下了月饼之类的赏赐。

    这东西也不是家家都有,往年都是有定数的那几家得的,今年里头却多了一家定北侯府,减了一家长缨长公主府。

1...244245246247248...3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