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的梦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莞简妤
明代是花丝镶嵌工艺水平的巅峰时期,首饰题材主要继承了宋元时期的世俗化风格,造型花样多是龙凤、花鸟、昆虫、宗教等。皇宫内的首饰受宫廷文化的影响,则主要选取龙、凤、如意、寿桃等代表吉祥尊贵的造型。
那时编织和堆垒的技法已经发展到了超高水准,而且还常用到点翠工艺,不过此点翠不是点缀翡翠,而是把翠鸟的绿中闪蓝的羽毛,贴在花丝的空白点上。
点翠使用的翠鸟羽毛,左右翅膀上各十根,行话称“大条”,尾部羽毛八根,行话称“尾条”,故一只翠鸟身上一般只采用大约28根羽毛。古时候皇后的凤冠、发饰以及服装配饰等,就采用翠鸟的羽毛作为装饰。
现在很多文物市场上摆出来的老首饰,上面的翠蓝色经历漫长岁月仍然鲜艳亮丽,用手触摸还能感受到翠羽的细腻和纹理,甚至会掉下丝来。不过,这种点翠方式后因保护鸟类及制作工艺过于残忍而被摒弃,最终由清末民初出现的烧蓝所取代。
总的来说,花丝镶嵌的整个工艺过程非常繁复,从制胎、造型、拉丝,再加以烧焊,酸洗后烧蓝或镀金银以提亮,任何“镶宝”、“点翠”,全部手工制作,专人操作,匠师把关,颇耗时间和精力。即便技术发展至今,一个小小的花丝镶嵌手镯也至少需要七天时间才能完成。
只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兼具的工艺品,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花丝镶嵌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纵观之下,花丝镶嵌在每朝每代的用途可分
第八十章 花丝镶嵌(3)
掐丝烧画珐琅是“卡克图”工艺品的一大特征,画珐琅更是卡克图的点睛之笔,画珐琅其实就是西方的绘画画到器物上,可以像工笔画一样有层次。
接到订单,工匠们会全力完成。但有时候也会出现拖单情况,那没办法,只能做了多少就交多少件了。
不过,我们会把剩下的活儿做完,因为花丝镶嵌工艺是艺术品,做出来后,即使错过了客户交单时间,但它依然有价值。
更重要的是,一件作品从设计到最终产品,付出了我们工匠的心血,我希望保留一件,为以后做个模子。很多作品,我们都是做两件,给自己留一件。这也是我们花丝镶嵌制作工艺的传统吧。
蓝桉看今天喝茶的杯子,每个都配了一个银制杯托,仔细观察的话,它们的杯柄颜色是不同的,这样续茶时,一眼就可看出来,不至于搞混。
这个灵感来自于我前些年接待一位外宾,他来看作品,中间喝茶,盛满热茶的玻璃杯很烫,更糟糕的是,客人随手一放,再取时,忘记了这是谁的杯子。有了杯托,就可以避免这种尴尬了。
有句话说,几乎每一种金属被第一次发现时,它的最早功能就是装饰人体。花丝镶嵌制作工艺要服务我们的生活。除了你们看到的这种银制杯托外,我们还开发了一系列胸针饰品,都是一些小东西,但很精致,很贴近生活。
花丝镶嵌,基于金属和宝石,但是它的价格却比金银珠宝的价格昂贵得多,因为它不光凝聚了匠人的心血,还对加工过程中的工艺要求十分严格,所以才制作出非常精致气派,值得传承的掐丝作品。
下面咱们说说掐丝工艺“以金为线,巧手编绘”。想要制成一件花丝成品,还得掌握如镀金、熔金、铸金、等工艺。将金银拉成0.15mm,甚至0.05mm的细丝,再用扭、填、攒、焊、堆、垒、织、编、穿等行话叫掐丝、弓丝、瓦丝、编小辫儿、填娟头儿,通过层层工艺,才能制作成首饰或摆件。
工具涵盖剪子、锤子、镊子、锉刀等,因为这是一门细节至上的手艺,只有静下来才能做到完美。与工业化流水生产方式不同,是货真价实的高级定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技艺的关注热情越来越高。花丝镶嵌不再是独属皇家、“土豪”的奢侈品。
如上图戒指,用花丝做指环,让淡青的绿松石貔貅不再单调,增了一分贵气,缓了一分突兀。
铜作为一种硬度低、韧性好的金属,成为民间花丝镶嵌爱好者的青睐对象,棕熊牙配上铜质花丝,有着宗教的神秘感,仿佛自然与工业文明相互交融,也有禁锢、征服之感。
成品内容也不再局限于宫廷头饰、指甲套、手镯、器具,发展到各色配饰,所衬主体也扩大到红宝石、黄宝石、水晶等各色文玩。可以说,深入到寻常百姓家,每一个文玩爱好者,都能拿到一件花丝镶嵌的“高定”。以上成品均来自民间网友制作,古朴而有格调。
不光在中国国内备受瞩目,在国际时装周中,也能找到花丝镶嵌的元素。如着名女设计师郭培在2016秋冬巴黎高级定制发布会上发布的作
这款修身礼服,从头饰到垫肩、从上身牵线到裙摆边沿,出去大部分的蕾丝,还有花丝镶嵌点缀其中,金属感强,模特的整体气质高贵甚至孤傲。
神奇之丝1958年,北京定陵出土了万历皇帝的金冠。金冠重826克,由518根直径0.2毫米的金丝编织而成,孔眼匀称,外表光亮,没有任何接头痕迹。
冠上镶嵌二龙戏珠,姿态生动,龙身细鳞也是金丝掐成。制造这个金冠的工艺叫作花丝镶嵌,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由于所用材料都是金银珠宝等珍奇之物,所以历来为皇家所专享。
花丝镶嵌的花丝由于级别不同,所使用的丝也有银丝、金丝之分。基本的准备工作从将条状的金银拉制成细丝开始。手工拉丝是几百年延续下来的传统,也叫拔丝。
专用的拉丝工具叫拉丝板,上面由粗到细排列着40~50个不同直径的眼孔,最小的细过发丝。在将粗丝拉细的过程中,粗丝必须由大到小依次通过每个眼孔,不能跳过。
有时,要想拉制成所需要的细丝,必须经过十几次拉制过程。拉丝靠的是手上的力气,所以几乎全部由男性完成。
从拉丝板中拉出来的单根丝还仅仅是“素丝”。素丝表面光滑,必须经过一定的加工,搓制成为各种带花纹的丝才可以使用,“花丝”之名由此而来。
最常见、最简单也最基本的花丝,是由2―3根素丝搓成的样式,更复杂的还有拱线、竹节丝、螺丝、码丝、麦穗丝、凤眼丝、麻花丝、小辫丝等林林总总近20种,分别应用于各类产品的创作中。
花丝镶嵌由于用料珍奇,价值昂贵,历史上一向是皇家御用之物,纯金丝制成的首饰、陈设以及一些实用器物在宫廷都很常见,只是到了近代,花丝镶嵌才从宫廷进入民间。今天,作为一种宫廷工艺的延续,纯金花丝的作品已不多见,更多的是银丝制品。
千姿百态的作品都源于一根根细小的金银丝。没有人统计过一件作品究竟需要多少根花丝,或许也根本无法算得明白。其实,花丝制作的工具就是一些常见的锤子、钳子、剪子、镊子等。然而,这些寻常之物经过设计者的心思和艺人们的双手,最终幻化为精美的花丝镶嵌作品。
那光华璀璨、富丽气派的花丝镶嵌作品都是由一根根金银细丝手工制成的。一件作品的完成,要依靠堆、垒、编、织、掐、填、攒、焊八大工艺,而每种工艺细分起来又是千变万化。单以工序的繁琐程度而论,花丝镶嵌在宫廷工艺“燕京八绝”中位居前列。
花丝镶嵌是怎样经由艺人们的巧手而诞生的呢以观音像的底座掐丝花为例,这种最初级的平面花丝产品,也需要用到掐、填两项工艺。掐丝花的外廓是用一整根花丝掐成的。
“掐”是行话,也就是隈的意思。每个花瓣外框要大小相等,造型生动自然。而“填”的要点在于如何使花瓣与外框大小正好合适,显然,大了进不去,小了又嵌不住。
花丝镶嵌工艺可分为两大类:花丝工艺和镶嵌工艺。花丝是在方寸饰片上,用金银丝掐制出各种不同的图案,镶嵌则是把珠宝翠钻、精石美玉镶在金银饰品上。
如果说花丝镶嵌的精髓在花丝,那么镶嵌则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镶嵌的要求很高,既要镶好,也要镶平,同时还得镶俏,同是一块宝石、翡翠,安放的角度不同,就会直接影响外观俏丽与否。这个龙身上留下的碗状物,行话称为“石碗”,是为镶嵌预留的位置。
最
第八十章 花丝镶嵌(4)
最常见的镶嵌方式是包边儿镶,也叫包口镶。石碗的制作,行话叫“圈石碗”是重头戏。先要将铜片压制成合适的厚度,而这个度全由师傅们凭着经验掌握。
把压好的铜片剪成条状,用来隈成碗边儿。每块石料的形状都不一样,所以与之对应的石碗形状也各不相同。碗沿儿和碗底儿是焊在一起的,然后再焊到作品上。
嵌石料倒不是很难。把石料放进石碗里,然后用力将石碗的边缘向中间按压,固定住石料就可以了。行话叫“扣边儿”。这时候就看出石碗的重要了,大了进不去,小了嵌不牢。
有经验的工人制成的石碗,会恰到好处地把石料包住。包边儿镶通常用于普通石料,象钻石、红宝石等小巧珍贵的石料如果装进石碗会损失原有的魅力,这时就需要传统的铲钉儿镶了。
铲钉儿镶是将石料直接嵌在作品上,所以需要打眼儿。先要根据宝石的大小挑选钻头。不过,毕竟没有和石料大小完全一致的钻头。
所以,在打眼后还要用铣刀进行最后的修补。花丝为骨,镶嵌作饰。花丝与镶嵌相得益彰,共同演绎着“燕京八绝”的精妙之处。
花丝镶嵌的基础是花丝。花丝拉制前,要将银条放在轧条机上反复压制,直到成为粗细合适的方条状后,才能开始正式的拉丝。手工拉丝是几百年延续下来的传统,也叫拔丝。
拉丝板是专用的拉丝工具,上面由粗到细排列着四五十个不同直径的眼孔。眼孔一般用合金和钻石制成,最小的细过发丝。在将粗丝拉细的过程中,必须有大到小依次通过每个眼孔,不能跳过。
有时需要经过十几次拉制才能得到所需的细丝。最初拉制的银丝表面粗糙,要费很大力气,经过几次拉制后才逐渐变得光滑。
拉丝是花丝镶嵌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同型号的花丝都是师傅从拉丝板中一条条拉制出来的。拉丝板的眼孔通常是用合金和钻石制成,最小的眼孔比头发丝还要细,最大的直径4毫米,最小的直径只有0.2毫米。
从拉丝板中拉出来的单根丝在行内被称为“素丝”,需要两股或两股以上的丝通过搓制成为各种带花纹的丝才可以使用这也就是“花丝”之名的由来。
最常见的花丝是由两三根素丝搓成的,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样式。更复杂的花丝还有拱线、竹节丝、螺丝、码丝、麦穗丝、凤眼丝、麻花丝、小辫丝等林林总总近20种。
掐丝手艺就是纯手工制作,就是用镊子或钳子将花丝掐成各种纹样的工艺,粘焊在器物上,掐丝工艺是花丝镶嵌工艺中的基本功也是最难掌握的技术。
填丝也叫平填,俗称填花丝,是将制成的花丝图案平填在规定的图案里,填丝是花丝工艺中最单调也是花丝镶嵌手工艺里最费时的工序。
焊接是将制成的纹样拼在一起,通过焊接组成完整首饰的工艺过程。
堆垒是用堆炭灰的方法将码丝在炭灰形上绕匀,再垒出各种形状,并用小筛将药粉筛匀、焊好的工序过程。
织编和草编、竹编是一样的,只不过金、银编织难度大些,这要有经验的艺人手劲均匀才能编织好。
花丝镶嵌工艺可分为两大类、即花丝工艺和镶嵌工艺。花丝是在方寸饰片上,用银丝掐制出各种不同的图案,花丝工艺晶是用不同型号的金银或铜丝,经过加工制成的。
镶嵌则是把珠宝翠钻、精石美玉镶在金银饰品上,再把金银、水晶、白玉和彩琉璃等组合在一起,镶嵌到带钩、壶、樽、灯、车轴等器物上。
镶嵌的活要求镶好、镶平、镶俏,同是一块宝石、翡翠,安放的角度不同,就会直接影响外观俏丽与否,就能够导致在价格上的悬殊。早年多为“抱镶”。
饰品底胎采用“开金”配方,取其质地坚硬,做成把爪将石面抱住。以后钻石砾兴,抱镶不能胜任,则改为采用白金凿挤镶固,名为“挤镶”。到了明代银作局制作的金冠、凤冠和各种首饰,都达到了很高艺术水平。
早在商代就有了金属首饰,如1997年北京平谷刘家河商墓的金笄、金耳铛、金臂钏。春秋战国时期,金银错工艺也逐渐运用到首饰中,主要是在带钩上大量运用。
宫廷里盛行把花丝镶嵌工艺用在一些装饰品、礼器上边。河北定州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两件累金丝辟邪,昂首仰天、姿态雄武,躯体用金片做成,金丝布成羽翅和斑纹,周身用绿松石、红宝石装饰,角与尾用粗细金丝缠绕,制做精巧、形象生动,还有掐丝金羊群、掐丝金龙等。
金银细工到六朝时代有很大发展,西晋盛行花丝首饰,“金狮子”、“金簪”、“金叶”,用金银细丝盘绕成各种花形纹样,细致精巧,标志着西晋花丝工艺的成就。
唐宋以来,花丝技艺被更广泛地运用到了妇女的发髻样式和首饰。西安出土的一件金花饰外层由8朵小花组成菱形,中间突起的一组花中站立一小鸟,花间用极细的金丝绕结,镶翠玉小片,小巧玲珑,是唐代花丝首饰的优秀之作。
南京幕山北宋墓台出土的一批金银器制品,其中的一件鸡心形金饰品以镂空、錾刻、掐丝等手法制成,充分展示了宋代工艺的高超技巧。
1988年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曲寺村出土的元代金饰中,双飞蝴蝶簪、缠枝唐草纹耳坠、金花步摇等几件金饰品的制作,都充分运用了传统的细花丝工艺中的掐、攒、填、焊、堆、垒、织、编等手法,技艺娴熟,工艺精湛,看出花丝工艺至此已相当成熟。
到了明代,北京银作局制作的金冠、凤冠和各种首饰,都达到了很高艺术水平。明代用金银珠宝制做装饰品和生活用具,数量大得惊人,工艺技巧高超,制做精细入微,集传统花丝、镂雕、錾刻、镶嵌技术之大成。
豪华精美品种繁多,如金丝织成金冠、凤冠,嵌玉金花仅定陵出土就有数百个。江西南城出土“益庄王金丝冠”,“金丝楼阁编花头饰”。明代首饰题材主要继承承宋元时期的世俗化风格,龙凤、花鸟、昆虫、宗教等为主要题材。
不同的是所有的造型都由宝石作为主体组合而成,采用花丝镶嵌宝石工艺制作。
明代艺人用极细的金丝编织成的万历皇帝金丝翼善冠,高24厘米,冠身薄如轻纱,空隙均匀,金冠上端有龙戏珠图案,造型讲究,堪称一代杰作。
金翼善冠由前屋、后山和翅三部分构成,分别运用518根、334根、70余根直径0.2mm的金丝编织而成。金冠整体轻盈通透,金丝编织的均匀得体,无明显结头,两条金龙由金花丝堆垒而成,附着于后山上,生动威武,焊接处无不牢处和迷药处,体现出了当时制作者高深的焊接技术。其复制品如今陈列在北京定陵的展览室里。
明定陵出土的孝端、孝靖二位皇后的凤冠,不仅是花丝镶嵌少见的珍品,也是花丝镶嵌的大件器物了。两个后妃所戴金簪,其簪顶所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包括花卉、蝴蝶、飞鸟、龙凤、几何图案、吉祥图案、文字等。
定陵共出土五百余件首饰及金银制品,品种有簪、冠、带饰、扣饰、各种器物等。其制作工艺大致有∶花丝工艺〔用金丝组成花纹焊在饰物上〕、錾花工艺〔用錾线在器上雕出花纹〕、镶嵌和“制胎“等工艺。
这些器物很少单用一种工艺制作,往往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工艺,其中的一种或用作陪衬,或用作点缀,以达到较完美的艺术效果。从手法上说,这些首饰很少采用某一单独工艺制作,往往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工艺,其中某一种工艺或陪衬。
&n
第八十章 花丝镶嵌(5)
2006年摄制的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周润发、周杰伦穿戴的黄金甲和巩俐的头饰,系赵春明以花丝镶嵌工艺制作。
2005年,被誉为现代九品技工的高级工艺美术师朱玉光、冯国生等人成功复制了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其工艺之精,得到了时任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的曹静楼的肯定,并决定将其陈列在故宫博物院。
同年9月,当美术师们制作的“金瓯永固”杯在北京故宫漱芳斋内,呈现在人们面前时,立即吸引住了众人的目光,人们无一不在赞叹它的精美绝伦,以及从当中流露出来的精湛工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