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盛世隐殇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若水云渊
&nbs
第167章 再见先生(一)
老妇人听完我的话,刚才的愁眉苦脸才略微舒展开来,笑道:“先生是他的学生”
我拱手道:“正是。”
她指了指村中的一条小路道:“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前,尽头的那间茅屋就是了。不过这个时候啊,一般不在家,在后山的小学堂里教娃娃们早课呢。”
我拱手道:“那请问……”
老妇人都没听我说话便道:“从这里往前走,第一个路口左拐,有一条通向后山的路,你要找方先生,这个时辰最好去那儿。”
我道了声多谢,沿着她指给我的方向朝后山而去。
所谓后山,不过是个高些的小土丘,我转过村舍,朝上走了走,果然在树木掩映间微微露出屋子的一角。
再走了走,便听见有书童稀稀落落的读书声传来。
我轻轻地走近了,立在学堂外,就看见十七年未见的方先生早已满头白发,穿着一件灰布长衫,这件长衫,仿佛穿了十数年。
他正在监督学童背诵《论语》。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是《为政篇》的第一句。
我不由得想起在存墨堂的岁月——在我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的时候,是方先生教会了我生存的基本法则,《论语》《诗经》,都是一句“思无邪”。
从那以后,我按照方先生的教导一天天地规范着自己的人生,也渐渐感到了在唐国公府所承担的责任,我不再放肆胡来,不是因为不敢或不能,而是因为不想。
是他最初的启蒙教我立身处世,尽管他对我失望,可在他辞府后的每一天,我都尽力去弥补。
如今我已成人,方先生已经老了。
我不知道他是否了解现在的我,也不确定多年以后他是不是真如崔少卿所言,不再安于教一本《论语》,却又萌生了复国之念。
等了很久,早课结束了,学堂里的七八个孩子一起冲出门,绕过我往山下跑去。
方先生慢慢地收起书卷,一步步慢慢朝学堂外走,抬头便见到了立在门外的我。
他上下打量着我,我见了他,眼中一热,没有多想便跪在了他面前。
他愣了片刻,不明所以,并不走近,只站在学堂门前的台阶上,缓缓道:“先生这是何意如此大礼,老朽承受不起。”
说着便要移步。
他没有认出我来。
我恭声道:“方先生……是我,我是建成啊。”
方先生浑身一颤,想要走近,却犹豫了片刻,朝后退了两步道:“原来是公子,老朽眼拙,竟没能认出来。”
在他心目中,我不过是被逐出师门的陌生人罢了。
我道:“先生,建成知错了。”
方先生冷冷地看着我,却没有理会,绕过我径直走了。
我听着他远去的脚步声,思绪又回到了多年以前,我跪在方先生的房间里,苦苦恳求也没能留住他。
过了很久,身后又有脚步声传来,原来是刚刚下早课的学童去而复返,那几个学童围着我打量了一会儿,方先生也转了回来。
他们见了方先生便一溜烟跑进了学堂,规规矩矩地坐到了桌案前。
方先生慢慢走近了,仿佛是轻轻叹了一声,还是没有搭理我,进了学堂。
我在外面等了很久,有一个年纪也已经大了的老者走到我身边道:“方先生这两日便要离开此处,可是你们这些人来扰的”
我扭头看向他,摇了摇头道:“不是。”
可能是到了休息的时候,方先生见了我身边的老者,走过来道:“这些孩子,就托付给俞老弟了。”
被称为俞老弟的人点了点头,接过方先生手中的书卷走开了。
方先生才躬身搭住
第168章 再见先生(二)
方先生对我的评价,实在令我受宠若惊。
而他话中弑兄逼父之人,虽然明知他说的是杨广,我还是不由自主地将这句话放在了李世民身上。
犹豫了一会儿,我试探着问道:“方才那位俞先生言道先生要走,不知是要去何处”
方先生笑道:“天涯海角,先生还不知道。”
他的回答在我的意料之外,我愣了片刻才道:“先生为何又要走”
他看着我,非常有深意地笑了笑道:“建成,你也是心重之人。”
我知道刚才的话十分不妥,即便过去这么多年,我还是对方先生的离开耿耿于怀。
而方先生的一笑告诉我,他并不介意,只是有些担心。
但是担心什么,我不知道。
我道:“先生勿恼,时至今日,建成并未有负先生教诲。”
方先生道:“先生已经知道了。”
我突然想起一个地方,道:“先生无处可去,建成想到一个地方,只要先生不弃,建成可以送先生去。”
方先生听了摇摇头道:“建成,方今大争之世,正好全你建功立业之雄心壮志,先生却志不在此,就不必你多费心了。”
我知道他误会了我的意思,解释道:“建成知道先生归隐之心,因此想带先生到一个归隐的去处,请先生不必多虑。”
方先生这才答应。
洛阳城外,北邙山阴,子闵已经将子异老人的木屋收拾干净,我们进去的时候,隔着老远也能闻到茶室中淡淡的茶香。
方先生一见之下就非常高兴,看得出来他也很喜欢这里。
我带着方先生到茶室坐定,子闵捧上茶来,我又有了一种时光错乱的感觉,好像子异老人和王珪也在,而子闵还如当年一样只是个小姑娘。
方先生见我出神,笑道:“此地甚好。”
我回过神来,见案上的茶,对子闵道:“方先生江东名士,酷爱饮酒,这茶恐怕怠慢了先生。”
子闵有点尴尬地朝方先生施了一礼道:“此处无酒,请先生勿怪。”
方先生摆手笑道:“无妨,无妨。”
这时屋外传来车轮和马蹄的声音,我朝子闵使了个眼色,她出去了半天,才走进来笑道:“方先生,您请。”
说着将方先生案前的茶撤了,换了一个玉杯。
霎时间酒香四溢。
方先生还没有喝便道:“卿不归舞坊的酒,从不货与他人,竟被你们买来了”
我笑道:“坊主与建成有旧,因此送了一些。”
方先生的脸色略微凝重,饮过一杯酒才道:“建成,先生以为你会问卿不归的事,为何不问”
我拱手道:“先生已经回答了建成,又何必再问”
方先生又喝了一杯酒,道:&039;“建成,你打算如何做”
我笑了笑道:“先生放心,建成绝不会叫先生失望。”
我没有多问,方先生却自己对我讲起了江东如今的情况,一如当年他说起仇不度一样,只是这次他没有喝得大醉。
和我设想的一样,江东的确有一股势力想要复辟陈国,他们找到了当年陈后主的一个遗腹子,而想要复辟的人,则以颜不济和仇不度为首。
而方先生自己出入卿不归,却只为贪卿不归的几杯酒而已。
我心下恍然,颜不济算计于我,既不是为了王世充,也不是为了李世民,却是为了他自己
讲到最后,方先生道:“建成,也许当年错的人并非是你,而是先生。”
即便如此,我不能杀李世民,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不辜负在乎的人。
想到要回河东,我就一阵
第169章 除夕守岁(一)
子闵的担心并非是多余,这一点我比她更清楚。
我低头看着她,想了很久,笑道:“子闵,我要回大兴,你陪我去吧。”
子闵突然松开了手,摇了摇头道:“大哥,我还是不去了。”
我道:“你不是说,我去哪儿你都要跟着我,怎么如今却自己先说话不算数了”
子闵“嗯”了一声,并不答话。
张文苏在身后哈哈大笑道:“少夫人是被上次的毒酒吓坏了,公子既不能护少夫人周全,少夫人自然不愿意去了!”
子闵闻言比我反应更大,慌忙推开我退到了一边,我偏头便见张文苏和杜杀并肩而立,站在回廊一侧,正在那里笑盈盈地看着我们这边。
杜杀的目光落在子闵身上,我心中有些慌,却见她少有地含着微微笑意。
这多少让我定了定神。
我走到子闵身后,伸手扶住子闵的肩膀道:“放心,不会再出事的。”
她猛地转身,却不看我,只低着头道:“不是为了这个……不是。张先生胡说惯了,大哥不必当真。”
说话之间张文苏和杜杀也已经走上前来,张文苏从袖中抽出一封信道:“方才有人送信到府上,是写给公子的。”
他瞥了一眼杜杀,又道:“文苏有事,想单独与公子谈一谈。”
我朝子闵示意了一下,便和张文苏离开了。
张文苏找我其实没什么大事,只是提醒我说以后不管去哪里,都要小心防备。
这件事我早就知道了,心中虽然奇怪,也没有多问,只接过他递给我的信看了看。
信发自洛阳,竟是方先生写来的,这令我始料未及。
大意是说王世充与颜不济等人对天下大势的谋划,王世充欲取中原,而江东那些人只想划江而治,偏安一隅,他们找到了陈国皇室的后人,以便到时候拥立为帝。
这与我的关系并不大,他们的谋划在动荡的时势中往往不堪一击。
与我相关的,只有王世充和李世民都想要我死,而仇不度的七不杀山庄正好能帮他们这个忙。
我笑了笑,将信收好,除非是仇不度亲自出手,否则谁来我都不怕。
等我和张文苏再转出院中,子闵和杜杀还站在原地。
隐约间气氛有些诡异,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子闵走上前道:“大哥,我跟你去。”
我一愣,看了看张文苏,他含笑点头,我又转向杜杀,她则一脸漠然地看着远方。
杜杀一定对子闵说了什么。
每到冬天,大兴城都会被雪覆上厚厚的一层。
三娘知道我要回来,府中是早就打扫过的。
我和子闵回到久无人住的唐国公府,连雅舍的风声都比从前要萧瑟得多。
存墨堂无人踏足,我推门而入,子闵却站在门口看着我,并没有跟着走进来。
我转身看她,突然记起最初我很反感她进存墨堂,总觉得她的存在是对若修的侮辱。
可环顾四周,再也找不到若修的影子。
我低头一笑,走到子闵身前牵起她的手道:“怎么了”
她半推半就地跟在我身后,被我一步步拖到书架边,我随手抽出一卷书,落满了灰。
不知怎的,只觉得悲从中来,心中一痛,差点竟没能站稳。
其实从前若修虽然日日勤拂拭,在我读书的时候她很少来打扰我。
我看向窗边高立的几案,空无一物,冬天到了,那里本应插着一梅花。
子闵微凉的手将我从回忆中拉了回来,她却走开了,也去书架上东看看西看看。
我跟在她身后,见她的手一滞,从书架的一角抽出两卷书,赫然却是《伤寒论》与《难经》。
她盯着罗曼灰尘的书卷,看了很久,才轻轻将折起的一角展平了,打算放回书架。
这是若修在某次离别时送我的,一晃近十年,我却从未翻过。
我迟疑了片刻,
第170章 除夕守岁(二)
穿过一条小径,便出了东院,我心念一动,突然觉得自己太不应该,是我让子闵陪我回来,是我希望她陪我一起,是我说不要扔下她一个人。
我猛地回身朝房间跑过去,踩着积雪差点滑倒了也没有在乎。
走到房门口,子闵仍站着看向我离开的方向,见我去而复返,慌忙背过身去。
我缓缓地走上台阶,走到她身后,道:“我想……你陪我去,可以吗”
子闵肩膀动了动,回身笑道:“大哥怎么回来了”
她显然没有认真听我说话。
我又说了一遍,看着她微红的眼睛,等她的回答。
她终于忍不住点了点头。
奇怪得很,母上大人和若修坟前的茅屋有被风吹坏的痕迹,我们到那儿的时候却被修好了,我和子闵对视一眼,没有多想,我先进了屋子,一切摆设和从前一样,丝毫不乱。
子闵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她第一次来,并不知道,我却很清楚地感觉到就在我们来之前不久一定有人来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