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地中海霸主之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

    年轻的亚历山大奥布廉诺维奇没有多少耐心,也没有多少威望,看着下面吵个不停,脸色很是难堪。

    突然厉声呵斥:“够了!保加利亚针对的目标是谁,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你们就是吵破天,也是白搭!我们现在需要确定的是,塞尔维亚接下来该怎么办”

    历史上亚历山大奥布廉诺维奇1893年就亲政了,虽然年轻,但是

    政治头脑还是很精明的!

    财政大臣和战争大臣争吵,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当然塞尔维亚财政不好,才是关键的问题。要是不阻止,很快就会变成战争大臣舌战群雄。

    塞尔维亚的财政问题,可以追溯到独立战争。但是1885年对保加利亚战争失败,经济上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财政危机加剧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缓过来。

    塞尔维亚每年的财政预算,争夺都很激烈,现在如果跟着保加利亚扩军,必将大大挤压其它部门的预算。

    财政大臣最担心,塞尔维亚现在还欠了一屁股债,包括1885年对保加利亚用兵的军费都是贷款,现在都没有还清。

    这个问题还可以追究到米兰奥布雷诺维奇四世,塞尔维亚独立时期,为了获得奥匈的支持,双方缔结了政治经济条约,塞尔维亚被迫出卖了很多政治经济主权。

    一直到现在,塞尔维亚国内都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民族资本面对奥匈资本的竞争溃不成军,逐渐到向了亲俄派,这也是一战前塞尔维亚到向协约国的原因之一。

    由不得财政大臣不反对,主要是政府没钱,迫不得已只能跳出来。而且他也不看好塞尔维亚军队的战斗力,上次战争优势那么明显都败得那么惨,现在没有优势了,还用考虑么反正都打不过,干脆就别浪费了。

    亚历山大奥布廉诺维奇也知道政府的情况,但是年少气盛的国王,是不能容忍这种情况发生的!

    “诸位大臣,都是塞尔维亚的精英,想必都很清楚。虽然我们现在可以依靠奥匈,但是保加利亚后面也有俄罗斯,如果在两个大国相互牵制下,战争爆发了,我们能依靠谁”亚历山大奥布廉诺维奇语重心长的反问

    “可是国王陛下,现在政府没有钱!我们拿什么扩军而是要扩军多少才能应对保加利亚的威胁军方才能够保证取得胜利”财政大臣冷笑的问

    “保加利亚扩充了六万人,我们要保持优势的




七十七章、扩军——刺杀案
    保加利亚一宣布扩军,征兵处就挤满了人,连街道上都排着整齐报名的队伍,民众们纷纷踊跃参军。

    好吧,以上都是保加利亚官方宣传的内容。征兵处确实都挤满了人,队伍也确实排到大街上。至于民众是不是踊跃参军,这个就很难说了。因为保加利亚采用的是义务兵役制,每次征兵都要来这么一遭。

    保加利亚的财政也没有那么富裕,尽管较之前已经增长了很多,1891年财政收入高达一亿三千万列弗,但是有“二五计划”这个吞金兽在,还是没有余财。

    所以这次虽然征兵了六万,但是武器装备上的预算并不多。斐迪南打算等军事改革后,就大规模换装,淘汰后的武器正好给新兵用。

    自从斯塔姆内阁倒台后,为了维持稳定,斐迪南一直没有对军队进行大动干戈。

    仅仅是利用近卫军培养亲信,默默的储备人才,最多利用士兵之间的交流潜移默化的影响军队。

    由于陆军一次性几乎扩充了一倍,大规模的人事调动当然是合情合理了。

    然后保加利亚陆军中很多人都升官了,原来的小团体,一下子被拆的七零八落。

    就算有人想要反对,可总不能阻止手下升官吧!原来部队的位置就那么多,升官自然只能外掉了,斐迪南培养多时的亲信也趁机安插了进去。

    这还仅仅是个开始,熟知“枪杆子”重要性的斐迪南,在完成中下层军官调整后,又来了一次釜底抽薪,组建了保加利亚军事委员会负责军队建设、对外战争,把高层军官来了一次集体升官。

    斐迪南一通组合拳下来,原来军队的高官一下子脱离了一线,名义上提高了大家的地位,只需要向国王负责,和内阁成了平行机构。

    萨瓦-穆特库罗夫最近心情很不好,当初面对斐迪南的拉拢时心存犹豫,没有第一时间站队。虽然最后还是选择了支持斐迪南,但谁知道斯塔姆政府完得那么快,他的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

    新政府成立后,为了稳定萨瓦-穆特库罗夫还是被重用了,最后被提拔成了战争大臣,可谓是春风得意。

    不过萨瓦-穆特库罗夫政治思维不是那么灵敏,在前不久就干出了一件蠢事,“反对军事改革”!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斐迪南组建的军事委员会和战争大臣的职权有很多重叠。更关键是萨瓦-穆特库罗夫现在只是军事委员会普通的一员,并没有担任会长。

    在后知后觉,萨瓦-穆特库罗夫也知道自己被架空了,军事委员会的成员都是保加利亚军方的大佬,现在大家职权一样,谁会听他的

    这次改革,像萨瓦-穆特库罗夫这样失意的人不少,可是除了自己发泄一下什么也干不了!

    至于政变,他们在军中的影响力,已经削弱到了最低点。这次人事调动,连级以上军官几乎全部对调了。再说斐迪南又没斩尽杀绝,大家不是都“升官”了么

    有人失意就有人得意,斯特凡-托舍夫现在就很得意。由于斐迪南扩充近卫军的蝴蝶效应,然后加入了进去,凭着过人的能力,一年前被提拔成了团长,现在又赶上了好时候,一部登天成为了保加利亚新编陆军第八师师长。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斐迪南军制改革后,除了正职外,还配备了两名副职作为储备军官。又赶上了大扩军,军官需求是原来的好几倍,这种背景下要是还不能升官,那确实就有问题了。

    当然斐迪南现在没有精力去关注这些小事,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爆发了——尼古拉皇储在日本遇刺!

    原本以为尼古拉在保加利亚耽搁了一短时间,访日行程也被顺延了,刺杀就不会发生,斐迪南也就没有关注。

    没曾想到,尼古拉二世比历史上晚了一个多月前往日本,但是这个倒霉的孩子,还是没有逃脱这一刀。

    只能说小日本的做死能力真的是杠杠的,刺杀俄罗斯皇储,这还好没有成功,要不然马上就和俄罗斯开战



七十八章、临时经济政策
    未来的尼古拉二世和日本人烂事,斐迪南是管不着了,点了一把火就抛之脑后了。

    由于斐迪南提前预警了经济危机,保加利亚政府专门派人监控金融市场,现在已经有经济学家觉察到了危机。

    斐迪南没有想到经济危机会这么快波及到保加利亚,按照经济学家们的预料,这场危机蔓延到巴尔干地区应该是1892年年底了。

    之前所做的应对方案,都是按照今年年底爆发经济危机所准备的,这由不得斐迪南不重视。

    作为金融小白,斐迪南只能选择听专家的。至于其他穿越者靠经济危机大发横财,斐迪南表示:没有主角光环,不敢作死。

    19世纪末,是垄断主义的天堂,全欧洲的经济都被大大小小的财团所控制。想要在股市上大搞风云,人家可以分分钟修改规则,叫你赔个底朝天。

    当然大动作没有,小动作还是不少,斐迪南怎么也是规则制定者其中的员,从中分一杯羹还是可以的。

    最忠诚的卡尔管家,这次就担当重任,去了危机最先爆发的德国。搞金融斐迪南不擅长,但是抄底这个简单啊,用白菜价收购破产企业,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还是可以做的!

    收获怎么样,斐迪南还没有精力去关心,现在还要应对保加利亚的经济危机。

    索非亚王宫,现在保加利亚政府齐聚一堂,一个个都是凑眉不展,“经济危机”多么可怕的词。

    尤其是契科夫,刚刚作为外交代表从国外回来,他可是见过德国经济危机中的惨状,上万家工厂破产,近千万失业人员,每天都有人间惨剧在发生。

    斐迪南算是最淡定的一个,他知道这次经济危机,英法有广袤的殖民地受损并不严重;俄罗斯工业落后本身并没有爆发经济危机。

    这意味着,此次经济危机并不是全球化的,那么巴尔干地区的危机,就主要是受德国的影响了。

    “先生们打起精神来,经济危机的问题,我们还是先听雷恩专家的意见吧!”斐迪南胸有成竹的说

    雷嗯-霍尔曼奥地利人,奥匈帝国知名的经济学家之一,是斐迪南花大代价挖过来的,这次就是他断言经济危机已经波及到了保加利亚。

    斐迪南刚说完,雷恩-霍尔曼没有客气,直接开口说:“这次经济危机,最初是由德国引起的,主要是资本家们盲目投资铁路,许多地区铁路重复建设,超过了市场需求,1890年德国铁路泡沫爆炸了。

    然后引起股市暴跌,此后股价联续下跌至今,大量的企业破产,又恰好遇上了粮食欠收,加剧了危机。

    经济危机爆发后,德国企业为了生存,急迫的需要向外寻找市场,目前有迹象表明他们盯上了保加利亚!

    但是这个问题有些奇怪,正常情况下,像巴尔干地区这种经济落后、市场有限的地区,应该是最后的选择!”

    说完,雷恩-霍尔曼还是一副纳闷的表情,对德国资本家们的表现感到了诧异。

    不过契科夫现在的脸色铁青,合着这次危机还和他的出访有关。当时德国正在经济危机中,很多工业品都是挥泪大甩卖,代表团当然就买买买,很明显代表团的大采购引起了德国资本家们的注意。

    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后悔也来不及了。斐迪南见众人表情有些诡异,苦笑的说:“好了,事情已经发生了,而且我们的战略目的也达到了,现在还是想办法应对接下来的危机吧!”

    “雷恩先生,我想知道如果经济危机全面爆发,最坏的结果会怎么样”

    雷恩-霍尔曼想了想说:“大公阁下,德国是工业大国,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国内的加工制造业将面临残酷的竞争。而且金融市场相互影响,这场危机肯定也会波及到其他国家,我们最坏的可能是面临大国的倾销。”

    &nb



七十九章、经济危机爆发
    经济危机已经迫在眉睫,斐迪南知道巴尔干各国都差不多,面对列强的倾销都是那么的无力。

    至于说关税壁垒,这个东西对资源丰富、市场庞大的国家来说,确实一副良药。

    但是对于19世纪巴尔干小国来说,这完全是一剂砒霜。以保加利亚为例,有很大一部分工业原材料需要进口,对大外汇收入还是农产品出口,严重依赖国际市场。

    保加利亚还算好的,起码在斐迪南的努力下,打下了一些工业基础。最大的资本家还是斐迪南自己,其次是保加利亚政府,好歹有一战之力,不会动摇根基。

    之前的食品安全法,现在反到成了稳定市场的利器。至少现在国际上销售的食品,基本上无法上市销售,国内食品行业稳住了。

    像希腊、塞尔维亚就惨了,债台高筑,国家主权早就抵押的差不多了,国内的民族资产阶级,还没有发展起来,面对经济危机无能为力。

    结合历史,斐迪南不由恶意的猜想:“德国在巴尔干地区的盟友,在一战时几乎都跳反了,怕是这次经济危机中被剥削惨了!”

    早有准备斐迪南,最先干的就是去库存,凡是旗下的企业,都开始清理存货。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这些货物都换了商标,分别打上了事先准备好英法德俄奥各国企业的马甲,然后向巴尔干各国出货。

    斐迪南现在也顾不上利润了,总之先变现要紧,在经济危机中一直是现金为王。

    趁着经济危机前夕,斐迪南分别向奥斯曼、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希腊等国市场上投放了大量的货物。

    国际资本家们现在已经开始向巴尔干地区倾销了,斐迪南这突然的一击,很显然已经超出市场的容量了,然后1892年5月,巴尔干地区经济危机爆发了。

    保加利亚由于斐迪南早有准备,再加上自己就是最大零售商,外来商品再便宜,也要优先用自家的啊!政府就更不用说了,采购基本上都被斐迪南旗下产业垄断了,为了保护民族工业,也得继续用啊!

    关键是保加利亚的大企业,都不是上市公司,连带着保加利亚的股市,因为太过萧条关停了。这家伙想剪羊毛,也下不去手啊!

    舆论上,以保加利亚日报为首的媒体,都在不要钱的鼓吹使用国货。

    还直接把就业和使用国货联系在了一起,向大家灌输:如果都使用外国货,国内企业就会破产,大家就要失业。

    激进点的都喊出了:不使用国货,就是卖国贼的口号。

    再加上最近几年,政府出台了劳动法,在斐迪南旗下企业的带头下,保加利亚资本家们素质被迫提高了,大家的日子过得还不错。

    所以以德国为首的外来商品,虽然物美价廉,但是销量并不大。民众不买,这总不能强迫吧!

    被逼无奈,只能资本家们只能转移目光,投向其它地方。索性保加利亚市场也就那么大,放弃了也损失不大。

    然后,奥斯曼帝国就成为最大的受害者。没办法谁叫他块头最大,一个国家的市场比巴尔干众小国加起来都大,当然是第一目标了。

    先是金融市场,遭到了袭击,股市一片哀嚎。接下来又冲击到了实体行业,还好奥斯曼帝国工业落后,不然这次没准就玩玩了。

    接着是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等小国,直接被国际资本耕耘了一边,留下一片狼藉。

    国际资本撤离了,你以为这就完了,恰恰相反这才刚刚开始。

    巴尔干各国萌芽状态的工业,直接毁于一旦,大量



八十章、终身大事
    开一家银行很难么毫无疑问,确实很难,除了资金之外,改需要大量的金融人才。

    不过对斐迪南来说,这一切都很简单,经济危机中破产的银行可不少,想挖人还不简单,又或者收购一家小银行进行改组,都不是问题。

    成立一家银行,即可以方便自己使用,还可以解决保加利亚的财政危机,以后大不了在幕后操纵贷款给政府好了,顺便还大赚一笔。

    斐迪南越想越美好,不过很快爱丽丝就打断他的好心情。一个他不想面对,又不得不面对的大人物来了。

    他的母亲——克莱芒蒂娜公主已经从维也纳“杀”过来了。

    自从斐迪南成为保加利亚大公后,克莱芒蒂娜公主主要还是居住在维也纳,相互之间的接触就少了很多。

    每年也就能见上几次面,但并不意味斐迪南就可以无视克莱芒蒂娜公主了。
1...1819202122...2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