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地中海霸主之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事实上斐迪南还是很尊敬克莱芒蒂娜公主的,基本上不会和她对着干。但是有一件事情例外,就是终身大事。

    之前在维也纳也认识了不少贵族小姐,可是斐迪南都没有多少兴趣,当然那会儿他年龄也不大,欧洲贵族也习惯晚婚,他的压力并不大。

    后来成为保加利亚国王后,他的婚姻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这还涉及到了政治影响。

    然后就耽搁了下来,克莱芒蒂娜公主没少为这件事情发愁,给斐迪南结束了几个,都被他以政治上不适合给推了。

    这次克莱芒蒂娜公主过来,斐迪南已经心虚了,暗想:要不干脆妥协算了,随便找一个应付得了。省得这样折腾,反正在这个位置上已经注定摆脱不了政治婚姻,也别指望找到什么爱情。

    沉思了片刻,见费兰茨还在,斐迪南整理了一下思绪,现在也没心情处理公务,开口说:“费兰茨先生,银行的事就交给你去办了,无论是收购还是新建一家都可以,最好能够在年内完成!”

    “好的,大公阁下,我会尽快搞定的!”费兰茨淡然的说

    斐迪南点了点头,费兰茨的能力不用怀疑,跟着他经过这几年磨练后,潜力已经激发了,在这个年代绝对是最顶尖的人才。

    忠诚度也可以保证,已经通过了斐迪南的考验,而且一家老小都跟着哈科利家族讨生活,背叛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斐迪南很庆幸,自己出生一个大家族,无论是人脉关系,还是人才储备,都有足够的底蕴。真要是白手起家,估计现在还要为生计发愁。

    时光匆匆而过,克莱芒蒂娜公主已经进入保加利亚,不过并没有急着去寻斐迪南的晦气。

    保加利亚不愧是上帝的后花园,现在正是玫瑰花盛开的季节,繁花似锦,姹紫嫣红。

    克莱芒蒂娜公主一路走一路欣赏风景,看得出她的心情很不错,似乎一点儿也不着急,完全没有电报上的急切。

    原本进入了保加利亚,乘坐火车不到一天的路程就可以到达索非亚,克莱芒蒂娜公主硬生生的拖了五天。

    看到克莱芒蒂娜公主的表现,斐迪南知道麻烦了,这次多半是躲不过去了。现在只希望这次的贵族小姐,不要太恐怖。

    事实上,自从斐迪南继任保加利亚大公后,克莱芒蒂娜公主几乎就不在过问他的事了,出了他的婚事。

    可怜天下父母心,似乎克莱芒蒂娜公主每次过来,都是为了这件事。基本上她越满意,走得就越悠闲,前前后后已经经历了七八糟了,还是乐不疲此




八十一章、奥凶银行
    这场突如其来的联姻,即在人们的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欧洲贵族联姻,讲究门当户对,十分看重血统。这么一来,可供选择的范围已经很小了,如果在考虑政治因素,选择面将变得更窄。

    历史上原主斐迪南也不会拖到1893年,与帕尔马公爵罗伯托一世和波旁-两西西里的玛丽亚皮亚公主的女儿,波旁-帕尔马的玛丽亚路易莎公主结婚。

    而谢尼亚女大公更是在1894年,为了贵族血统不被破坏,匆匆嫁给了自己的堂叔亚历山大大公。(还有一个不太靠谱的推测是说:亚历山大三世当时已经病了快要死了,才急忙把女儿嫁了!)

    这个世界也不例外,斐迪南的终身大事还是拖了下来,尽管之前克莱芒蒂娜公主也张罗了不少,但是最后都放弃了,萨克森-科堡-哥达-科哈利家族的面子不能丢。

    斐迪南的婚事也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还牵扯到家族的荣誉,没有合适的人选就等,很多欧洲大贵族都是这么过来的。

    不是他们不想早点儿成婚,问题是选择范围太小,在这方面血统的因素还大过政治。

    谢尼亚女大公的情况也差不多,历史上由于当时保加利亚和俄罗斯糟糕的外交关系,两人自然不在考虑之中。

    斐迪南穿越后,蝴蝶效应之下两国关系已经改善,相互就进入了视线中。

    欧洲贵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各大贵族之间几乎都有联姻。比如斐迪南的堂兄爱德华七世的妻子,和亚历山大三世的王后——玛丽亚费奥多萝芙娜就是亲姐妹。

    还不止这些,反正欧洲贵族之间的联姻都是一团乱麻。斐迪南还知道他的母亲克莱芒蒂娜公主,这位法国公主和玛丽亚费奥多萝芙娜王后也是表亲,相互之间关系还过得去,然后顺理成章的勾搭上了。

    (辈分啥的很抱歉作者君不知道该怎么计算,三四种不同答案算少的了,多推几代搞十几种答案也行。)

    双方门当户对,政治上现在又是盟友,正常情况下,只待斐迪南圣彼得堡一行,就可以敲定了。

    好吧,这些都还不急,斐迪南要去也得现解决国内的问题。现在保加利亚的麻烦还有一大堆,经济危机被提前引爆了,政府处理措施到位,破坏力虽然有所削弱,但是善后工作还是少不了的。

    对比巴尔干各国的情况,斐迪南还是庆幸不已。

    1886年前保加利亚一直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当时俄国资本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之后斯塔姆政府时期,俄保关系破裂,甚至断绝了外交关系,就开始引进了大规模英国奥匈德国资本,疯狂打压俄国资本,到斐迪南时期已经是群雄逐鹿了。

    这个用在保加利亚实在是太夸张了,小小的保加利亚还引不起资本大鳄们的窥视,也就是几家银行办事处加上一帮买办。

    买办早就被斐迪南借刀杀人给干掉了。哦,还有漏网之鱼在忙着翻案呢!

    可惜现在保加利亚是法制化社会,除非可以提供证据表明是被冤枉的,不然是无法翻案的。

    从斐迪南宣布平反以来,死光了的例外,其余真正被平反凤毛麟角,至于退还资产,拿证据来吧!

    当时抄家的账目,早就毁于意外之中了。目前为止,除了发还了几套房产外,其余资产去找斯塔姆政府证明吧!

    没有钱还想东山再起真当被斐迪南鞭挞的后起之秀资本家们是吃素的,连几个杂鱼都搞不定

    &n



八十二、造谣
    这笔贷款就算亏了,也在奥匈银行承受范围之内,再说塞尔维亚也是给了抵押的,亏本的可能性很低。

    之前也有报纸报道过,还引起了维也纳市民感叹,银行真他妈有钱,至于奥匈银行团和奥匈银行的细微差别,就没有几个人注意了。

    这一次弗胡春秋笔法运用的很成功,模糊了一下概念。再加上经济危机爆发后,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真要是都信了,天都要塌下来。

    好吧,这只是一个开始,光这一条不确定的消息,还动摇不了大家对奥匈银行的信心。

    又过了几天,维也纳又一家小报刊登了一条消息:希腊政府经济爆发后损失惨重,政府即将面临破产危机,奥匈银行又一笔贷款可能收不回来了。

    这次贷款的金额没有那么大,零零总总的加起来,也只有两千多万克朗。不过这次的问题,明显要严重很多,希腊政府确实濒临破产。(历史上希腊政府就差点儿破产,不过被列强出手拉了一把,拖到1898年实在没法才宣布破产。)

    奥匈银行高层现在正在开会讨论,到底要不要救希腊政府,其实这个问题不用讨论。

    出于政治、经济上的考虑也必须要救,现在的希腊政府和德奥关系还是很紧密的。而且就算奥匈不参加,其它列强也会干预。

    19世纪末,国际上的大额金融贷款,都是和政治挂钩的,奥匈银行也不例外。

    奥匈银行现在主要讨论的是接下来又要获得什么又怎么样帮希腊政府度过一劫要知道希腊政府能抵押的基本上都抵押的差不多了,1898年之所以财政破产就是因为没有抵押品了。

    这次,奥匈银行反应要明显的多,维多斯总裁立刻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辟谣,宣布了列强一致原则。欧洲五大流氓会出手干预,大家可以放心,不要听信谣言。希腊政府不会破产,最关键的是奥匈银行的贷款不会打水漂。

    这个消息确实振奋人心,自经济危机爆发后,就一直下跌的奥匈银行股票出现了一波反弹。

    维多斯现在的心情很不错,老实说奥匈银行在他掌舵下发展的很不错,但是经济危机爆发了,所有的行业都受到冲击。

    奥匈银行也不例外,股价开始一直下跌,他的压力也很大。现在终于反弹了,这是不是意味着这场危机要过去了

    不过弗胡没有让他的好心情持续多久,维也纳日报刊登了又一则坏消息:奥斯曼帝国又出事了!

    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进入19世纪末期,奥斯曼帝国有几天是太平的,区区一个农民起义算啥这次就算参与的人多了一点,还不是会很快被镇压下去!再说了哈登堡家族和奥斯曼也是几百年的老对手了,对奥匈的影响真的不大。

    好吧,奥匈银行这次又受到冲击,混乱之中有几个职员被误伤了,顺带损失了一些财物,区区几万克朗不值一提。

    但是谣言的威力是巨大的,弗胡很爽快的把金额放大了几百倍,刊登在一家街头小报上。

    不过出于对奥斯曼帝国的关心,这则谣言很快就传播开了。然后维也纳的报纸纷纷跟进,情报人员果断的带了一次节奏,大家开始猜测奥匈银行这次的损失到底有多少!

    从几百万到几千万,都有猜测,众说纷纭。更有报纸为了博人眼球,干脆大胆猜测奥匈银行损失了几个亿。

    好吧,这种几个亿的猜测,估计只有白痴才会相信。维克斯总裁立刻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损失企图安抚人心。公开承认奥匈银行在奥斯曼确实遇到了麻烦,但是损失只有区区八万克郎。

    这次显然弄巧成拙了,维也纳市民纷纷表示:我要信了就是傻子!

    谁叫奥匈银行为了展示实力,给人财大气粗的感觉。按普通



八十三章、挤兑
    挤兑一发生,就轰动了维也纳,并且开始向四面扩散。股市就立刻做出了反应,奥匈银行的股价开始狂跌不止。

    这时候维克斯急了,没有哪家银行不怕挤兑,尤其是在经济危机中。当机立断召开了股东大会,向幕后的大股东求助。

    维克斯的决策是正确的,奥匈银行幕后的股东都是奥匈帝国的权贵。这帮大人物一行动,奥匈政府就出面辟谣,为奥匈银行做保,维克斯又从其它同行那里拆借了一笔资金应急。

    同时又动用关系,说动交好的媒体,开始舆论攻势,企图扭转不利影响。

    如果没有人从中作梗,奥匈银行现在已经度过了危机。不过弗胡肯定不会罢手,斐迪南的目的是让奥匈银行元气大伤,最好是直接破产。

    奥匈银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信用”,只要让民众继续散播奥匈银行的坏消息,众口砾金之下,谁也挽救不了。

    19世纪末,政府对舆论的监管微乎其微,媒体的自由度极高。弗胡还是选则老办法——带节奏,比如:上个月天维瑞纺织厂破产了,还欠奥匈银行一笔贷款,成烂账了;半个月前卡诗顿五金厂又破产了,同样欠了,奥匈银行一笔贷款,又是烂账等等。

    报道烂账都是小问题,开银行怎么可能没有烂账呢偏偏还不说具体金额,全是用“巨额贷款”来形容,这个“巨额”是多少全靠群众脑补。

    对普通人来说,一万克朗的贷款也是巨额,一百万克郎贷款还是巨额。随便多少都有可能,普通民众都是按自认为合理的数字进行猜想。

    然后越想越觉得奥匈银行有问题,最近老是出烂账,这还只是被公开的,暗地里的还不知道有多少呢不行,奥匈银行怕是危险了,得赶快把钱取出来!挤兑危机加剧了。

    现在维也纳的舆论导向很奇怪,主流媒体大都在呼吁大家冷静,为奥匈银行站台;而其它街头小报则纷纷报道奥匈银行的烂账,相互之间打擂台。

    总的来说,维克斯的公关是有效的,奥匈银行逐步扭转了在舆论上的不利影响,但是取款的人确在增加。

    维克斯肯定不知道,后世有一种“炒作”,不需要拿出证据让所有人都相信,只要有一部分人怀疑就可以达到目的。

    媒体之间的唇枪舌战,现在奥匈银行危机的话题已经被抄热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真假难辨。

    不少人为了安全起见,选择从奥匈银行提前取款,看到排队的人群,更坚定了这一决心,然后又影响到了更多的人。

    维克斯慌了,奥匈银行挤兑危机全面爆发了,现在每天都有几百万现金被提走,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甚至某些大客户也在开始观望了,一旦这些人也加入进去,那么奥匈银行就真的完蛋了。

    维克斯决定彻底扭转舆论,他很清楚报纸的屎尿性,无论怎么报道都是为了一个钱字。真正为了公理正义存在的报社或许有,但是在金钱面前不值一提。

    奥匈银行加强了金钱攻势,但是弗胡也不会坐以待毙。斐迪南在维也纳的情报组织,是最早开始经营的,势力绝对不是表面上哪一点儿。

    很快,弗胡就掌握了奥匈银行收买报社的证据。一张张奥匈银行和报社金钱的交易的照片,堂而皇之的刊登到了次日的头版头条上。

    照片下面还附赠了一颗子弹的小照片,还有编辑们的激情解说,公理不会在金钱面前屈服,正义不会向子弹妥协……势必要揭穿奥匈银



八十四章、收购
    既然奥匈银行挥泪大甩卖,斐迪南谋划了这么久,怎么能不趁火打劫呢

    在斐迪南的授意下,费兰茨向奥匈银行提出了收购保加利亚分行的意向。

    不出意外,维克斯仅仅犹豫了几分钟,就决定了——卖。都到这种时候了,先救自己要紧,至于会不会降低奥匈帝国在保加利亚影响力,得不得罪奥匈政府,现在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现在的局面已经超出了斐迪南最乐观的估计,完全是一片大好,奥匈帝国很多他垂涎欲滴的产业,现在都可以下手了。

    这次经济危机,那帮银行家们可吃了大饱,还噎着了。当然现在还不明显,在经济危机中,很多资产都贬值了,一旦恢复了正常,局面就会改变。

    现在金融危机爆发了,奥匈银行开始挥泪大甩卖,其它银行也好不了哪里去。

    生死存亡之际,谁还顾得了是不是亏了,还是趁早脱手表现要紧。先筹集资金,摆脱了金融危机,保住核心产业——银行,再谈日后发展。

    大家都知道,越是这种时候,越卖不了好价钱,可是没办法银行门前那长长的队伍,还等着米下锅呢!

    谨慎小心的斐迪南知道,“枪打出头鸟”,为了成为众矢之的,手下的马甲纷纷出动,不管那么多,先把优质资产给买下来,日后是自己经营也罢,出售也罢都能狠狠的赚上一笔。

    现在奥匈银行急缺现金,报维克斯批准后,费兰茨的谈判进展的很顺利,仅仅用了不到三天就敲定了。

    尽管双方对奥匈银行保加利亚分行的估值差距很大,奥匈银行自己估值是一点五亿列弗,费兰茨的估值仅仅只有五千万列弗。同样报价也只有五千万,而且谢绝还价。
1...1920212223...2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