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拐个将军来发家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火焰者

    桂花婶怔了下挠挠头,“好像说的也是,玉




第620章你看不起我们
    “什么”桂花婶以为自己听错了。

    “妳就没有想过我哥,让我哥当妳的女婿”她又问了一次。

    唐氏瞬间眼睛一亮,“是啊,桂花,妳这样不行唷,怎么从来没有想过我家清朗!”

    “妳家清朗!”桂花婶怔愣了下,有些尴尬的爬了爬头发,“还真没想过。”

    “桂花妳是看不起我们家清朗啊,竟然从来没有想过他!”唐氏瞇起眼睛。

    “唉唷,天地良心啊,我可不是看不起妳家清朗,是我太看得起他了,知道我们家宝玉配不上他,所以才从来不敢想。”桂花婶连忙喊冤。

    “什么妳们宝玉配不上我家清朗,桂花妳说这是什么话!”唐是很不认同的瞅着她。

    “不是嘛,妳也不想想妳家现在,可是我们高攀不上的,说的难听些的,我们家现在可有一大半要靠着你们家养活啊,哪里敢动那歪心思。”

    这三郎家发达了,房子盖起来生意做得火热,就有人开始动心思了,每天上门说亲的就像是采风团似的。

    若不是芸纾后来发话,不许媒婆上门说亲,让门房把前来拜访的客人先过滤了,否则这他们家的门坎恐怕都要被媒婆踩断。

    “桂花,妳这话我可不爱听,我家现在是好过了,但是本质还是一样的,妳这样不是要跟我生份嘛!”唐氏一脸委屈的,”我可从来没有忘记,我们被老叶一家赶出来时你们怎么帮我们母子几个的,

    “还有三郎的丧事也是妳跟永子哥忙里忙外的帮我张罗,若不是有你们三郎就被老叶家的人用草席卷一卷丢到乱葬岗了。”

    “吼,阿杏,我们是多少年交情,三郎跟我们永子也有过命之交,帮你们本来就是应该,妳可不许跟我这么见外,把这些事情都记在心里。”桂花婶道。

    “怎么能不记在心里,整个老叶家也就只有我那个四叔是个好人,其他的根本就是血蛭,若不是他们把我们分出来,现在我们一家可能就四分五裂了。”一想起以前在老叶家的种种,唐氏心头那股怨气还是忍不住爆发。

    “事情都过了,妳现在是苦尽甘来,别想了。”桂花婶连忙劝道。

    “嗯,不想,一想起就一肚子火的。”唐杏摇头敛下心头怒火,“不过啊,桂花,我跟妳提的妳考虑看看啊,我可喜欢宝玉这孩子,我们两家又是知根知底的。”

    “阿杏啊,不瞒妳说我还挺喜欢清朗这孩子,诚实又上进,可是啊,这小两口的亲事也不是我们说就算,也要他们彼此喜欢才好,否则我真担心日后亲家变冤家,朋友都没得做。”桂花婶将自己的担忧提出来。

    “这还不简单,先找机会让清朗跟宝玉单独相处,过些日子再问问彼此对对方的感觉啊,若是不错也有意愿,看是要先订婚,再等个两三年再成亲,抑或是先压着不声张都行啊。”叶云纾接过丁香替她泡来的茶喝了口,提出建议。

    其实她会提议宝玉嫁给她哥,这可不是随便提议的,而是她看到过好几次,她哥清朗多次偷瞄偷看着宝玉。

    当宝玉跟她说话的时候耳根子还会泛红,他们两人是双生子最了解彼此,她又怎么会不知道清朗的心思呢。

    至于宝玉她其实对清朗也是有那么一点爱慕,不过也许真的如桂花婶所说的,她们发家了已经不是同日而语,觉得自己配不上大哥,所以只能压抑着自己的心意。

    &



第621章夫子终于来了
    算是由叶芸纾出资的学堂终于建好,也终于找到肯上山来教书的夫子,这表示早已经盖好的学堂,终于可以式开课了。

    会拖到春耕结束了才正式开课,其中最主要一部份原因便是,农忙时节这小孩子也是劳动帮手之一,缺不得。

    年纪大一点的就下田帮忙插秧,或是播种种植,小一点的就帮忙看顾更小的小小孩,或是帮忙提水到田里给大人们喝。

    女生就在家帮忙煮饭,洗衣,午饭时间挑着午膳到田里让忙种田的人食用,没有一个人力是浪费的,也因此这学堂才会拖到农忙过后才开学。

    还有一点就是教书夫子一直迟迟未能找到,所以也无法开课,其实学堂正在兴建之时就已经着手寻找教书的夫子,

    也有几位有秀才功名因为各种原因,选择退下来找一份教书的安稳工作,没有继续参加科举的学子。

    前来他们五福村查看教学环境,可是看过之后便纷纷拒绝留在五福村教书,不肯留下并不是月银问题,相反的五福村给的待遇十分优渥。

    一个月一两的月俸,三十斤的大米,三节加发两个月月俸,四季有两套衣裳,并且给一座新建好的宅子,里头什物一应具全,至于学生们所教的束修则由夫子收着。

    因为五福村位在山里出入交通部便,还特地配了匹驴子跟拖车,如此优渥的条件却还是吸引不了他们。

    当然这给前来教书夫子月俸的些条件,都不是村子里的村民集资出来的,全数都是由叶芸纾资助的,村人不需要出到一枚铜板。

    原因无他,因为五福村太偏僻,加上这一整个村子村人都是泥腿子,从没有出过一个秀才,而且村子里那些孩子看起来资质都不好,给人没有前景的感觉,因此没有人愿意留在村子教孩子们读书的夫子。

    即使村子里的孩子们资质不好,但也不能让他们当个睁眼瞎,眼看这学堂都盖好了可却没有夫子肯前来教书,可把村长给急坏了,最后没有办法,只好厚着脸皮求到了清乐王爷跟前了。

    这教育是百年大计,清乐王爷自然答应帮五福村找一个教书的夫子,约莫半个月后便来了一名腿有些残疾,长相清秀年约二十五左右的男子,带着妻子与一名约一岁左右的女娃儿,乘着牛车带着简单家当来到五福村。

    这名携家带眷的男子叫李志昌,妻子叫琴娘,女儿叫李婉儿。

    李志昌便是清乐王爷找来的夫子,文采斐然有秀才功名,可惜的是一次意外让他瘸了腿,无法再参加科举。

    李志昌本是在一处书院教书,但因为书院院长要让自己的妻弟到书院教书,于是在毫无预警将他辞退,只丢给他二两银子便将他赶出书院。

    学院的教书夫子都是一年一聘的,现在这时候各家书院根本不欠缺教书夫子,当时已经进入腊月寒冬,大雪封路举步维艰,根本无法到他县寻找教书工作。

    屋漏偏逢连夜雨,女儿又得了严重风寒高烧不退,只能先窝在破庙里躲雪同时想下一步的出路。

    巧遇了正好前往平昌县的清乐王爷一行人,途经破庙休息,得知他们的状况后。

    便让人给了他们三十两银子,让他们先找个屋子住下,找大夫将女儿的病治好,来年春天再前往他处找寻教书工作。

    所以当村长求到清乐王爷那里时,清乐王爷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李志昌,便让人前往平昌县寻他,询问他的意愿。

    李志昌一听便马上答应前来教书,连环境都不用过来看,他心里知道自己身上的残疾到他处寻求教书机会,定会处处碰



第622章不输
    琴娘眼眶泛着一层薄薄泪花,内心激动地跟在丈夫身后一起认识新环境,他们从未想到过这新的学堂环境这般好,当时她跟丈夫曾经想过这山村里的教学环境可能不会太好。

    但不管环境如何艰困他们两夫妻,她们都会尽最大的能力,教好山村里的每一个想要读书的孩童,来报答清乐王爷的救命之恩,可怎么也没想到村人竟然给了他们这么好的教书环境。

    除了上课的课桌椅外,文房四宝,基本的启蒙书本皆是全新,甚至有专们婆子专门负责学童的午膳。

    听了村长介绍,只要是五福村的孩童都可以免费前来学习,无须任何费用还供一餐。

    但条件是父母必须先缴一两银子作为押金,只要他们的孩子每天正常前来上课,一学期请假不可以超过六天,待学习末时便能领回这一两押金。

    但不是每一个家庭都缴得起这一两押金,可以以工代赈这类似的方式,缴这一两银子。

    便是想读书的孩子父母们,可以到村子里叶三郎家里做工,他们会先帮忙缴这一两银子,等学习结束就可以领回这一两银子。

    若是家中有多人想进学堂读书,便给于六折的押金优惠,这属于大利多,又因为供中午一餐,因此村里几乎是每一个家中有孩子的人,都想把孩子送到学堂来读书认字还能省粮食。

    但是这些福利只属于肯认真上课孩童的,若是在学堂上刻打架闹事毁损不听夫子劝告的,三次警告后,便直接退学,那一两银子的押金也不能拿回。

    还有为了鼓励孩童读书,学堂甚至设置了什么奖学金制度,只要每一学期末考试前三名者就会有,五两,三两,一两的奖学金。

    这有的较为穷困的人家家里一年也赚不上五两银子,因此听到有这五两的奖学金,所以准备要送孩子到学堂读书的村人们,是早已经三申五令严厉警告自己的孩子。

    必须认真用功读书争取学期末拿第一名,要是读书不认真或是敢在学堂闹事,就等着回家吃藤条。

    当然这些条件只属于五福村的孩子才能有这些优惠,若是外村的孩子要到五福村学堂读书,就必须缴一学习三两银子腊肉一条的束修,文房四宝书本自备,若是要跟着一起吃学堂里的午膳,一个月必须缴交六十文的午膳费用。

    除了午膳费用外,其余收到的束修,则由身为夫子的他收下,他可以自行决定束修收费,以三两银子为上限,可以少收但不能超过三两银子。

    当然只要他村的孩子成绩优异,拿到第一名成绩,也是可以拿到奖学金。

    也担心他村的人看到五福村村人的福利,想藉挂户口,或是将户口迁进五福村,很抱歉,一律不准。

    能免费进入五福村学堂读书的村人,以去年年底饥荒过后官府从新登记户口为准,后面想要借挂户口的完全没有资格享受这福利,未来落籍五年才可以享受这福利。

    为了鼓励所有孩子们上学堂,这些条件跟优惠条件,让李志昌内心是震惊的不得了,这些在各个学堂会发生的窘境,这里完全不会出现,无须身为夫子的自己替想上学却没有能力前来的上学孩童担心,他的工作只需尽职教导好每一位学童即可。

    致让他激动地想要认识提出这些优惠条件,资助村里孩童读书,村人口中的大善人叶姑娘,向她致谢。

    “李夫子,看了我们村子里学堂的环境,还有你跟家人未来的住居处,不知是否满意,



第623章自己做
    村长领着李志昌一家人往外头走去,而叶芸纾他们也正好走到了教室前的小中庭广场。

    “芸纾,你们过来了。”村长笑呵呵地向前。

    “村长。”

    “村长爷爷。”两个小家伙也赶紧像前学大人作揖。

    “真难得今天你们一家子一起出动。”村长顺着胡子眉开眼笑地看着他们一家人。”你们两个小家伙,乖,是跟你们娘亲还有姊姊来来见新夫子的”

    “是的村长爷爷。”最小的两个小家伙也是兴奋的底头。

    “你们过来,我跟你们介绍一下,这是李秀才,他便是清乐王爷为我们五福村寻来的教书先生。”介绍李志昌时村长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后面的是他的夫人跟女儿。”

    “李夫子,这是叶三郎一家,这学堂也是他们支持兴建的,当然以及所有的福利都是他们家资助。”这件事很重要所以村长又不厌其烦的说了一遍,然后一一介绍他们一家。“这是唐氏,清朗,芸纾,明朗跟星语,还有净朗他现在在镇上学堂就读,所以不在。”

    “李夫子,李夫人好。”他们一家人礼貌地向李志昌夫妻见礼。

    “你们客气了。”这一家子与他们的救命恩人有着莫大的关系,又是值得人敬重的善人,他可受不起他们的礼,李志昌也赶紧回礼。

    “明朗,星语,你们以后就要跟李夫子学习,还不赶紧向前拜见夫子。”芸纾推了推两个小家伙。

    “拜见夫子,我是叶明朗叶星语。”两个小家伙很恭敬的对着礼志昌行礼。

    “不错,不错,你们礼个都是很有礼貌的孩子。”李志昌满意的看着整理得十分干净的两个有礼貌小家伙。

    “谢谢夫子夸奖。”

    “夫子,不知这里的环境可还满意,若有不周的地方,还请夫子提出,我们会尽量完成夫子的要求。”叶清朗拱拳询问。

    “不瞒你们几位,这里除了是山村交通较为不方便外,学堂的设备以及福利远远超过其他学堂,只要再将学子的资质拉起,相信五福村的学堂很快就能声名远扬。”

    “这一切都还得有劳李夫子您多费心。”叶芸纾福了福身子道。

    “叶姑娘客气了。”

    “对了,我们今日过来除了来拜见夫子外,还有一事想与村长和夫子讨论。”叶芸纾道。

    “唷,不知道是什么事情”村长争了下看着叶芸纾。

    “叶姑娘尽管提出,若是在下能做到一定全力配合。”李志昌也点头道。

    “是这样的,既然我们的学堂即将该学,届时纸张用量很大,我想,我们是否要做个小型纸厂,专门制纸让村里的孩童们使用。”她提出自己的意见。

    她这话一出顿时把村长跟李志昌吓傻了,均瞪大眼睛瞪着叶芸纾。

    “自己做制纸厂!”村长惊呼,而后用着一种很不敢置信的眼神瞅着她,然后很不客气地吐嘲她。“芸纾啊,妳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

    李志昌也是在心底认同着村长的看法。

    叶芸纾也用着一种妳少瞧我的眼神回敬他,“自然是知道我自己在说什么,村长爷爷,制纸这过程其实还满简单的。”

    “什么,简单,芸纾,你知不知道为何很多学子到后来无法继续学习读书,那是因为不只书本贵,连纸张也贵,一般人家是无法支撑的。”村长厌了咽了口口水赶紧提醒她。

    “就是因为这样我才说我们自己造纸啊。”她理所当然



第624章我也不差
    “就是用印的啊,以后就不用辛苦抄书,学子们读书费用也较轻松。”她说得很简单。

    “用印的,像印章一样!”李志昌皱着眉头揣测想象。

    “差不多是这样。”

    李志昌顿时恍然大悟,“是啊,用印的,这是我怎么从来没有想到过,用印的的确可以大量生产。”

    “不过这中间牵涉到很多事情,光雕刻字体这部分就很麻烦,先一步一步来吧,先把纸张做出来,毕竟现在我们村子要读书的孩童都已经有书本了,可以先不用烦恼这些。”

    叶芸纾光想到那上千个字体,就一个头两个大,在这之前还要先找到字写得漂亮,可以用来当成字样的人。
1...123124125126127...158
猜你喜欢